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校心理学教师关注的内容,也是学校心理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师以及其它科目教师必须关注的内容,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学科教学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实施,实现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同步发展,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在学校教育中采取了一些针对性措施,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有效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采取了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我们在实践中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效果进行一些论述。
中小学生心理教育策略
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
近年来,各学校都派了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学校应该发挥专业心理健康老师在心理教学方面的专业特长,给学生安排专门的心理健康课,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一些提示纠正,让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发展有基本的认识和主动自觉,能够对心理健康发展有一些积极的认识,能够更加主动的纠正自己心理健康方面的一些问题。
一、开展校园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发展
学校应该通过开展一些校园活动,比如体育运动比赛以及其他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和竞赛中体验成就感,认识到成功与失败的生活常态,通过组织和开展各种校园活动,让学生在校园活动的准备和竞赛中,认识到唯有努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既要在准备中体验过程性的快乐,也要重视在竞赛中获得胜利的荣耀,也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做好进一步的努力。
(一)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让心理健康教学成为学校教育的常态工作。从过去到现在,在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中,有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学习焦虑和应试焦虑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影响重大,成为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成绩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有部分学生对于课堂教学中,学教师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等等都充满着焦虑感,他们害怕发言,害怕说错,害怕使用的词语使用的词语使用的词语使用的词语,甚至说话的声音,对于己的表达没有信心,感觉自己表现不够优秀,对于老师的提问和与学生的互动,以及与老师的互动充满紧张感,不能自如应对,这是学生上课学习焦虑的典型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这些表现做好适时引导,让中小学生逐渐调适自己的心理,达到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中小学生心理教育策略实施效果
通过以上教育策略,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表现为有效克服了中小学生传统心理焦虑和当前中小学生独有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有:
(一)纠正了中学生表现出来的传统心理问题
考试焦虑和学习焦虑是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果学生不能克服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就难以在课堂教学中自由的互动和发挥,影响学生的学效果和互动效果。有些学生在考试之前就表现出一种紧张,在考试过程中发挥不出應有的水平,考试焦虑导致学生在考试中发挥失常,成绩下降,从而影响学生对学习的信心。通过专门的心理健康课让中学生对于自身的焦虑状态有了清醒的认识并主动纠正;另外,在中小学阶段人际交往与互动是中小学生应该大力提高的一种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关乎中小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的快乐,以及学习的效率也影响着中小学生在以后的成长,以及长大成人之后工作的能力。有部分学生在人际互动中有明显的交际焦虑,这种焦虑影响着他们之间正常的互动与交往,也是中小学生人际交往中冲突和矛盾的根源,同校园活动的组织,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了交往,提高了交往能力;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偏差的问题,通过教师平时上课的引导,纠正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认识不足,自信不够的问题,学生愿意挖掘自己的潜力,逐渐对自己的学习和做事建立了信心,那些过分自信,也愿意接受打击和批评,正确看待生活和学习中非常正常的失败,学会从错误和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并提升自己的能力,正确的看待成果,不陶醉于已有成果,也不缺乏自信心,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另外,初中学生还会出现逆反心理,适当的逆反是中小学生成长的标志,表明其开始独立思考,但是过度的逆反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很容易造成学生不良的性格特点,没有合作精神,不能积极看待问题,自我中心,目中无人,都会在中小学生成长造成很大的困惑,学校组织大量活动纠正了中学生严重逆反心理,让他们学会了合作努力和尊重他人。
(二)纠正了当前中小学生独有的新型心理问题
今天的中小学生从互联网接收到了很多信息,互联网上的各类信息发布者,为了吸引读者阅读,往往关注一些非常规信息,或者关注一些明星轶事,或者关注一些特别事件,有关一夜暴富或者一夜出名等虚假广告或者虚假消息甚至题不对文的标题党,都会严重影响读者的阅读倾向,互联网也存在着对读者依据其喜好进行推荐的做法,导致中学生受到自己好奇信息的反复影响,从而形成相关内容是生活常规或者社会主流的错误认知,有的中学生认为成功就是要成为明星,或者赚大钱,或者做大官之类,不劳而获的思想严重,还有的学生有着理不清的网红梦,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这些错误的认知,让学生认识到认认真真做好身边小事,踏踏实实做人才是成功的基本途径,应该树立做大事的思想和追求,立志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
总之,在中小学生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重中之重,除了传统的中小学生常有的心理问题之外,由于社会、经济以及技术的发展,当前中小学生接触的信息内容与以往的学生所接触到的内容不一致,学生对于自身社会的认识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以往的中小学生不同的见解、认知,他们所获取的信息对于他们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这仅仅是事物的一个面,在事物的另一面,是当前的中小学生在接触到一些不同于以往的信息,在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中会出现一些偏差,导致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教师要根据这些新的,信息所引起的新的心理问题,对中小学生进行实时的引导,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云.新形势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J].学周刊,2019(29):52.
[2]宋莉薇.探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现状及应对策略[J].心理月刊,2019,14(17):42-43.
[3]谭昌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要讲“真”[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26):29-30.
[4]杨亚伶.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研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3):86.
作者简介:
贵淑萍,女,本科学历,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西关小学教师,2003年3月参加工作,一级英语教师。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编号:(GS[2018] GHB1014)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有效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采取了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我们在实践中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效果进行一些论述。
中小学生心理教育策略
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
近年来,各学校都派了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学校应该发挥专业心理健康老师在心理教学方面的专业特长,给学生安排专门的心理健康课,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一些提示纠正,让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发展有基本的认识和主动自觉,能够对心理健康发展有一些积极的认识,能够更加主动的纠正自己心理健康方面的一些问题。
一、开展校园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发展
学校应该通过开展一些校园活动,比如体育运动比赛以及其他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和竞赛中体验成就感,认识到成功与失败的生活常态,通过组织和开展各种校园活动,让学生在校园活动的准备和竞赛中,认识到唯有努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既要在准备中体验过程性的快乐,也要重视在竞赛中获得胜利的荣耀,也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做好进一步的努力。
(一)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让心理健康教学成为学校教育的常态工作。从过去到现在,在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中,有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学习焦虑和应试焦虑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影响重大,成为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成绩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有部分学生对于课堂教学中,学教师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等等都充满着焦虑感,他们害怕发言,害怕说错,害怕使用的词语使用的词语使用的词语使用的词语,甚至说话的声音,对于己的表达没有信心,感觉自己表现不够优秀,对于老师的提问和与学生的互动,以及与老师的互动充满紧张感,不能自如应对,这是学生上课学习焦虑的典型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这些表现做好适时引导,让中小学生逐渐调适自己的心理,达到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中小学生心理教育策略实施效果
通过以上教育策略,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表现为有效克服了中小学生传统心理焦虑和当前中小学生独有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有:
(一)纠正了中学生表现出来的传统心理问题
考试焦虑和学习焦虑是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果学生不能克服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就难以在课堂教学中自由的互动和发挥,影响学生的学效果和互动效果。有些学生在考试之前就表现出一种紧张,在考试过程中发挥不出應有的水平,考试焦虑导致学生在考试中发挥失常,成绩下降,从而影响学生对学习的信心。通过专门的心理健康课让中学生对于自身的焦虑状态有了清醒的认识并主动纠正;另外,在中小学阶段人际交往与互动是中小学生应该大力提高的一种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关乎中小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的快乐,以及学习的效率也影响着中小学生在以后的成长,以及长大成人之后工作的能力。有部分学生在人际互动中有明显的交际焦虑,这种焦虑影响着他们之间正常的互动与交往,也是中小学生人际交往中冲突和矛盾的根源,同校园活动的组织,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了交往,提高了交往能力;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偏差的问题,通过教师平时上课的引导,纠正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认识不足,自信不够的问题,学生愿意挖掘自己的潜力,逐渐对自己的学习和做事建立了信心,那些过分自信,也愿意接受打击和批评,正确看待生活和学习中非常正常的失败,学会从错误和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并提升自己的能力,正确的看待成果,不陶醉于已有成果,也不缺乏自信心,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另外,初中学生还会出现逆反心理,适当的逆反是中小学生成长的标志,表明其开始独立思考,但是过度的逆反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很容易造成学生不良的性格特点,没有合作精神,不能积极看待问题,自我中心,目中无人,都会在中小学生成长造成很大的困惑,学校组织大量活动纠正了中学生严重逆反心理,让他们学会了合作努力和尊重他人。
(二)纠正了当前中小学生独有的新型心理问题
今天的中小学生从互联网接收到了很多信息,互联网上的各类信息发布者,为了吸引读者阅读,往往关注一些非常规信息,或者关注一些明星轶事,或者关注一些特别事件,有关一夜暴富或者一夜出名等虚假广告或者虚假消息甚至题不对文的标题党,都会严重影响读者的阅读倾向,互联网也存在着对读者依据其喜好进行推荐的做法,导致中学生受到自己好奇信息的反复影响,从而形成相关内容是生活常规或者社会主流的错误认知,有的中学生认为成功就是要成为明星,或者赚大钱,或者做大官之类,不劳而获的思想严重,还有的学生有着理不清的网红梦,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这些错误的认知,让学生认识到认认真真做好身边小事,踏踏实实做人才是成功的基本途径,应该树立做大事的思想和追求,立志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
总之,在中小学生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重中之重,除了传统的中小学生常有的心理问题之外,由于社会、经济以及技术的发展,当前中小学生接触的信息内容与以往的学生所接触到的内容不一致,学生对于自身社会的认识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以往的中小学生不同的见解、认知,他们所获取的信息对于他们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这仅仅是事物的一个面,在事物的另一面,是当前的中小学生在接触到一些不同于以往的信息,在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中会出现一些偏差,导致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教师要根据这些新的,信息所引起的新的心理问题,对中小学生进行实时的引导,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云.新形势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J].学周刊,2019(29):52.
[2]宋莉薇.探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现状及应对策略[J].心理月刊,2019,14(17):42-43.
[3]谭昌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要讲“真”[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26):29-30.
[4]杨亚伶.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研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3):86.
作者简介:
贵淑萍,女,本科学历,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西关小学教师,2003年3月参加工作,一级英语教师。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编号:(GS[2018] GHB101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