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距离城关60公里,所属14所学校,250位老师,分为平原点、由义点、潮碧点。平原点5所学校有教师150名,由义点和潮碧点9所(撤并前是13所学校20个教学点)61名语文老师(按参评职称的学科来统计)分布在两边的山头,如何通过校本培训来提高这些老师的专业水平呢?
一、对症下药,消除疑虑,坚定信心
由于边远学校老师所担任的学科多,一个人往往担任好几个学科的教学,有时去年担任语文科教学,今年却担任数学科的教学,我们按照这些老师参评职称的学科来统计,共有61名语文老师。为了使校本研修工作有的放矢,我们先做了全面调查。
通过分析,觉得做好校本研修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要有压力。从论文情况不难看出,老师对于自身的专业成长不是很在意,但是对会影响到自身前途的如专业合格、学历达标、普通话水平测试方面他们很在意。给这些老师施加校本研修的压力是必要的,但是要严而有格。
2.要有弹性。这些老师是家中的顶梁柱,我镇是乌龙茶主产地之一,让他们放弃茶叶制作而搞校本研修无疑是“谋他们的财、要他们的命”。因此,在校本研究一开始我校就郑重承诺,春茶、秋茶制作期间绝不安排校本研修活动。这样,老师也就安心了。
3.要有信心。边远学校的老师对于参加校本研修,他们自己认为是“自不量力”,有着严重的畏难情绪,这种畏难情绪更多的是自卑心理所致。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最好办法是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我们当时列举了好多事例,深入浅出,用身边人说身边事,让老师们坚信事在人为。老师的顾虑消除了,深入开展校本研究已是水到渠成的事。
二、找准起点,突破瓶颈,循序渐进
其实,在学习“修订大纲”、研究修订教材、学习“课程标准”过程中有很多的专家来到我校做课、讲学,但是这些边远学校的老师往往是觉得讲座很精彩,可是没办法操作,名家的课实在好,却总学不来。因为有了这些教训,在开展校本研究初时阶段我们认为既然“高不成就低就”,决定低起点,由身边人来做专业引领,循序渐进。
1.培训骨干。说实在话,校本研究是立足学校的教学研究,安排谁来主讲,讲什么,怎样讲?我们的做法是,一发挥领导班子的带头作用。其次,我们安排市级、县级的骨干教师作为又一批开头先锋,要求他们上汇报课,开设学习心得讲座。对这些老师的讲座,要求他们不能照搬名师名家的做法,要立足实际,尽量引起其他老师的响应和思考。第三,我们要求这些学校的领导和年轻的老师特别是那些未婚或是家庭负担较轻的老师率先行动起来,做校本研修的先行者。
2.尝试讲座。各校每周要进行两个小时的理论学习,具体内容由他们安排,但中心学校教导处根据他们的安排情况提出具体建议,以便这些学校在培训中具有系统性,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素养。挂钩的班子成员务必先跟开设讲座的老师取得联系,对讲座内容进行指导。
3.比较上课。校本研修最终成果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既然名家名师的课一时学不来,就学身边老师的课。多人上同一堂课。每学年安排一些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这些学校上公开课,所在点的语文老师全部参加听课。一星期前公布课题,要求这所学校的全体语文老师集体备课,然后指定一位语文老师,在学科带头人或是骨干教师上课后,这位老师接着上同个课题的课。
三、登高望远,持续发展,与时俱进
语文校本研究是让语文老师不断提高自身语文教学的素养,如果总是停留在一个平台,老师的专业很难会有持续的提升,老师们也会因太早遇到“高原”,无法适应“高原反应”而丧失信心。
1.走出去,自我比较。开始走出去的是一些班子成员,然后是一些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边远老师均走出去,开开眼界。
2.请进来,平等对话。专家什么时候介入语文校本研修,我们觉得应当是在老师把学习当成一种心理需要时、在老师自我学习遇到困难时再把他们请进来。
3.坐下来,拓宽渠道。虽然学校努力搭建各种平台,但终究是有极限的,学校的资金也是有限的,我们建议老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拓宽学习渠道。
4.站出来,表现自我。校本研修开始时很多人是被逼着去开设讲座,去上公开课。从“要我表现”到“我要表现”是校本研修成果的一种体现。
5.潜下心,自我鞭策。校本研究可以年复一年,但是老师的专业发展是有高原区的,如何跨越高原区,关键是老师要潜下心,把业务学习当成一种心理需要,建立自己的研究专题,寻找突破口,以更高的目标来激励自己。
回首这几年来,边远学校的语文老师热情高涨,克服家庭上的、教学中的种种不变,以校为本,互相勉励,共同帮助,“靠自己的骨头长肉”,老师们业务长进了,心态年轻了,我们由此感到欣慰。放眼未来,还会有很多困难摆在面前,“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将竭尽所能,群策群力,全心拼搏,力争使边远学校语文老师的校本研修更上一个台阶。
一、对症下药,消除疑虑,坚定信心
由于边远学校老师所担任的学科多,一个人往往担任好几个学科的教学,有时去年担任语文科教学,今年却担任数学科的教学,我们按照这些老师参评职称的学科来统计,共有61名语文老师。为了使校本研修工作有的放矢,我们先做了全面调查。
通过分析,觉得做好校本研修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要有压力。从论文情况不难看出,老师对于自身的专业成长不是很在意,但是对会影响到自身前途的如专业合格、学历达标、普通话水平测试方面他们很在意。给这些老师施加校本研修的压力是必要的,但是要严而有格。
2.要有弹性。这些老师是家中的顶梁柱,我镇是乌龙茶主产地之一,让他们放弃茶叶制作而搞校本研修无疑是“谋他们的财、要他们的命”。因此,在校本研究一开始我校就郑重承诺,春茶、秋茶制作期间绝不安排校本研修活动。这样,老师也就安心了。
3.要有信心。边远学校的老师对于参加校本研修,他们自己认为是“自不量力”,有着严重的畏难情绪,这种畏难情绪更多的是自卑心理所致。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最好办法是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我们当时列举了好多事例,深入浅出,用身边人说身边事,让老师们坚信事在人为。老师的顾虑消除了,深入开展校本研究已是水到渠成的事。
二、找准起点,突破瓶颈,循序渐进
其实,在学习“修订大纲”、研究修订教材、学习“课程标准”过程中有很多的专家来到我校做课、讲学,但是这些边远学校的老师往往是觉得讲座很精彩,可是没办法操作,名家的课实在好,却总学不来。因为有了这些教训,在开展校本研究初时阶段我们认为既然“高不成就低就”,决定低起点,由身边人来做专业引领,循序渐进。
1.培训骨干。说实在话,校本研究是立足学校的教学研究,安排谁来主讲,讲什么,怎样讲?我们的做法是,一发挥领导班子的带头作用。其次,我们安排市级、县级的骨干教师作为又一批开头先锋,要求他们上汇报课,开设学习心得讲座。对这些老师的讲座,要求他们不能照搬名师名家的做法,要立足实际,尽量引起其他老师的响应和思考。第三,我们要求这些学校的领导和年轻的老师特别是那些未婚或是家庭负担较轻的老师率先行动起来,做校本研修的先行者。
2.尝试讲座。各校每周要进行两个小时的理论学习,具体内容由他们安排,但中心学校教导处根据他们的安排情况提出具体建议,以便这些学校在培训中具有系统性,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素养。挂钩的班子成员务必先跟开设讲座的老师取得联系,对讲座内容进行指导。
3.比较上课。校本研修最终成果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既然名家名师的课一时学不来,就学身边老师的课。多人上同一堂课。每学年安排一些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这些学校上公开课,所在点的语文老师全部参加听课。一星期前公布课题,要求这所学校的全体语文老师集体备课,然后指定一位语文老师,在学科带头人或是骨干教师上课后,这位老师接着上同个课题的课。
三、登高望远,持续发展,与时俱进
语文校本研究是让语文老师不断提高自身语文教学的素养,如果总是停留在一个平台,老师的专业很难会有持续的提升,老师们也会因太早遇到“高原”,无法适应“高原反应”而丧失信心。
1.走出去,自我比较。开始走出去的是一些班子成员,然后是一些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边远老师均走出去,开开眼界。
2.请进来,平等对话。专家什么时候介入语文校本研修,我们觉得应当是在老师把学习当成一种心理需要时、在老师自我学习遇到困难时再把他们请进来。
3.坐下来,拓宽渠道。虽然学校努力搭建各种平台,但终究是有极限的,学校的资金也是有限的,我们建议老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拓宽学习渠道。
4.站出来,表现自我。校本研修开始时很多人是被逼着去开设讲座,去上公开课。从“要我表现”到“我要表现”是校本研修成果的一种体现。
5.潜下心,自我鞭策。校本研究可以年复一年,但是老师的专业发展是有高原区的,如何跨越高原区,关键是老师要潜下心,把业务学习当成一种心理需要,建立自己的研究专题,寻找突破口,以更高的目标来激励自己。
回首这几年来,边远学校的语文老师热情高涨,克服家庭上的、教学中的种种不变,以校为本,互相勉励,共同帮助,“靠自己的骨头长肉”,老师们业务长进了,心态年轻了,我们由此感到欣慰。放眼未来,还会有很多困难摆在面前,“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将竭尽所能,群策群力,全心拼搏,力争使边远学校语文老师的校本研修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