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材的处理解读教学功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mi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道翟裕康老师已经有20年了,但与他真正的接触还是在近两年。他不蛮干,善于思考,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智慧型的老师。翟老师的教学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我仅从教材处理这个角度尝试解读一下他的教学功力。
  
  敢冒大不韪——一切从实际出发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内容以及呈现方式也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在使用教材时也尽量考虑编写意图,但它不是“圣经”,对于不合实际的内容教师也应有取舍、重组、开发的权利。但翟老师在处理教材时有自己的想法,敢冒大不韪,合理地做出选择。
  在教学周长的概念时(苏教版三年级),不少老师都安排学生动手测量树叶的周长,但翟老师发现这一设计存在弊端。首先树叶边缘是锯齿形的,形状不规划,造成了学生测量上的困难。其次花费的时间较多,三年级学生动手能力还不强,加上测量时测绳难以固定等因素,一般都需要8分钟左右的时间。另外,测量树叶的周长本身也没有实际意义。翟老师对这一环节进行了改进——用胶带纸圈代替树叶,这一改变让课堂上出现了另一番景象:大多数学生用细绳绕胶带纸一圈,然后拉直测出长度;有的学生在直尺上滚动一圈,直接得出周长;还有的学生将胶带纸剥下一圈贴在桌面上,用直尺量出长度。多样化的测量方法折射出的是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对教材的小小细节的处理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改变把学生从繁琐的机械的操作中解放了出来,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思维的释放。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教材不是一尘不变的,一切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诱导上当——引发认知冲突
  
  曾经有人把翟老师的教学方法形象地称为“上当教学法”。是的,在他的课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上当的情景。学生会“上当”,说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不够清晰,或不够全面,或不够深入。诱导“上当”,就是让学生经历走弯路的过程,实则是一种体验,在上当的时候产生一种顿悟、反思,引起了学生的注意,调整自己前进的方向,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下面的案例: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P3有余数的除法],教材编排思路是通过一道例题教学和“试一试”中一道习题的巩固练习,让学生“比较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这种安排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但实践后,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对刚进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思维要求较高,学生发现不了。这种发现只是算式形式上的发现,不能深入到实质,即使发现了,但不一定就理解。
  翟老师的设计是这样的,例题教学后:
  ①有13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列出横式,用竖式计算,13÷4=3(个)……1个);
  ②增加1个气球。想一想,现在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14÷4=3(个)……2个);
  ③再增加1个气球,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15÷4=3(个)……3个);
  ④师:13个气球分给4位小朋友,平均每人分3个,余1个。
  14个气球分.N4位小朋友,平均每人分3个,余2个。
  15个气球分给4位小朋友,平均每人分3个,余3个。
  (语速加快)那么16个气球分给4位小朋友,平均每人分3个,余4个。同意的同学请起立。
  站起来的同学一大片(上当了),但也有少数同学未起立。翟老师故作惊讶地说:这么多同学都同意,你们几个为什么不同意?
  生:剩下的4个气球,每人还可以再分一个。这样平均每人就分了4个。应该是16÷4=4(个)(这时站起来的同学纷纷往下坐,知道上当了!)
  翟老师顺势引导:如果这些气球平均分给5位小朋友,你认为余数不可能是几呢?为什么?(此时“余数比除数小”呼之即出)
  翟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可以说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又利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发矛盾冲突。学生的认识不是强加给的而是内化了的,是水到渠成的而不是有斧凿痕迹的。
  
  别出心裁——咬定目标不放松
  
  邀请翟老师指导课的学校、老师不少,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翟老师是一座金矿”,“点子”特多叫人拍案叫绝。为了让学生了解要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的必要性,翟老师没有采用书上的插图,而是将图书箱搬上了讲台。他认为教材只不过为我们教学提供了一个样例,教材告诉我们要从生活引入数学,并非让我们照着教材去讲。
  师:这是什么?
  生甲:图书箱。
  生乙:卫生箱。
  指名几位学生走上讲台看一看。
  生丙:这是图书箱,我从上面看,上面写着“图书箱”。
  师:这是哪个班的图书箱?
  左边的学生齐说:三(1)班。
  转向右边的学生:是三(1)班的吗?
  学生说不知道,因为他们看不到左边的那个面。
  至此,“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物体形状有时是不一样的”已经瓜熟蒂落。
  
  打破常规——让学生做数学
  
  我们先来看一看翟老师是如何帮助三年级学生建立“面积”这一概念的。
  课前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纸,上面画有两个图形: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水彩笔,在这两个图形里面涂上颜色,要求全部涂满了。
  生:涂色。
  师:这两个图形哪个涂色部分大一些?哪个小一些?
  生:第2个图形涂色部分大一些,第1个图形涂色部分小一些。
  师:我们把第1个图形涂色部分的大小就叫做第1个图形的面积。(板书:面积)
  师:第2个图形涂色部分的大小叫什么?
  生:第2个图形涂色部分的大小就叫做第2个图形的面积。
  师: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一些?
  生:第2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师:你能说出课桌面的面积是什么吗?
  翟老师改变了教材程式化的处理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做”出图形的面积,使图形面积的大小鲜亮地呈现出来,从而清晰地建立起了面积的概念。这一过程是学生体验的过程,它比教材中让学生“看看”黑板的表面和课本封面来得更有效,同时避免了“面积”与“周长”概念的混淆,使得概念得以明确分化。
  从翟老师的课中,我们读出了他在教材处理方面表现出的开放的思想和求真、求实的态度,读出了他的科学、创新的教学理念和厚重的教学功力,更读出了他对事业的无比热爱和执著追求。
其他文献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齐佩尔说:“人类需要科学表达外界,也需要艺术表现内心的情感,音乐是最能直接表达人类感情的,它不需要任何媒介,比语言更为直接。”音乐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音乐教学要突出的特点是以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音乐课是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艺术课之一,它伴随着学生们健康
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教师们往往引导学生用切并的方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让学生明白求圆柱的体积的方法和长方体的一样,都是用底面面积乘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  课上,我看到同学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圆柱形物体。便问:我们已学过了求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你知道你们手中的圆柱的体积怎样求吗?我以为学生不会知道,想提出这样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出问题后,我指导学生看书,给他们演示圆柱体
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执教的《中括号》一课,华老师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创造性地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缜密的教学设计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最令我难忘、最令我感动的却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小小的细节。  为了让学生了解中括号产生的必要,华老师给大家出了一组数:18 2 3 6=81。要求学生添上适当的数学符号,使等式成立。学生很快有了答案:18÷2×(3 6)=81。这时,华老师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于我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们学校强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改革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在新课程目标上,要求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在课程内容上,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动态,强调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统一;在课程要求上,要求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课堂教学体现了“自主性”
一、问题的提出    从短距比赛中,可以发现许多短距运动员前程速度快,后程速度明显减慢,动作技术变形的现象。这是学生速度耐力差的表现,在我们基层学校运动员速度耐力差表现更为突出。因此,如何提高速度耐力训练是我们业余教练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研讨速度耐力训练的方法、手段,以达到提高短距离运动水平。    二、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训练实践进行探讨。    三、分析与讨论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以其课堂容量大、生动鲜明、图文并茂、易于接受等优点,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但是,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一般需要学校创建专门的多媒体教室,投入的费用是比较大的,所以一般的学校这类的教室数量是很有限的。特别是一些农村小学,一般只有一个这样的教室,且管理较严,有些学校要使用多媒体教室还要提前登记,这与教学实
班主任,是一个班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与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的桥梁。要搞好班级管理,作为班主任,不仅要有信心,而且要细心,当然更要有耐心。    一、信心是搞好班級管理的前提    信心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古人说得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先生”。同样,没有管不好的班级,只有不会管理的班主任。1996年,我担任当时西岩中学有名的“差班”8
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的周围环境和生活实际为参照,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讨问题的机会,强调生师互动、教学相长的一种崭新的模式。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呢?    一、课堂上要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    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要上好一堂课,必须激发学生的
一、案例    师:(拿出一个圆柱体)同学们动脑筋猜想一下,可用什么办法来计算这个圆柱的体积呢?请大家大胆地设想,把你的方法说给你同桌的同学听,比一比谁的办法最好。  (同桌交流)  生1:可以用秤称出这个圆柱的重量,如果知道这个圆柱每立方分米重多少,然后用总重量除以每立方分米的总量,就可以计算出它的体积了。  生2:可以把这个圆柱浸入盛有水的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玻璃缸里,水上升部分的体积就是圆柱的体
科学家对人的大脑进行研究的最新结果表明:富有激情的人远比老气横秋的天才聪明。他们一致认为:成功中有20%归功于10(智商),其余的则赖于情商。心理学家认为:在孩子小的时候还可以想办法补救情绪智力。因为根据情绪来调整行动的系统是要到十五、六岁才会得到充分发育。因此,俄罗斯精神遗传学家和心理分析中心主任德拉·茹科娃就倡议:学校应该到考虑修改教学大纲和考试制度的时候了,这样可以保证在学校里能传授情绪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