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文本资源 提升思维品质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ma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训练在语文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通过教材文本培养学生“审问、慎思、明辨”的思维能力,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结合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探讨从文本内容、语言、艺术手法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品质的有效途径,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文本资源;思维品质;有效途径
  部编版语文教材在编写的体例上注重单元主题的整合,采用了“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形式。这种大单元主题板块的资源整合,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知能力, 提升其思维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二是教材注重资源整合,以提升学生整体思维为主导;三是注重学法的指导,增加“活动·探究”实际情境化教学,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基于以上特点,笔者认为语文学习应该回归以语言知识为基础,努力开发文本的教学资源,有效进行课内外的加工整合,多角度、多渠道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笔者结合部编版的教学案例,谈一谈巧借文本资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文本语言,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经典文本的语言都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经典文本的语言,调动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 帮助学生建构语言体系,从而形成准确而敏感的思维。
  首先,注重文本语言的形式,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学生思考问题有時不够全面细致,教师需要借助文本严密的语言引导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从而训练其思维的准确性。比如, 笔者在执教《怀疑与学问》一文时,发现这篇议论文论证过程非常严密。笔者要求学生找出文本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然后从语言的结构、形式两个方面进行赏析。有学生找出文本第6 段第1 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是一个长句,笔者要求学生把这一长句改写为两个短句: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然后带领学生通读文本并思考:这两句话放在哪一段更合适。学生的意见产生了分歧,答案丰富多彩。笔者再引导学生默读文本,理清全文的篇章结构,梳理出全文的观点句。学生发现文章的结构是“总——分”式,而这两个改写的短句是文章的两个分论点。笔者进一步让学生朗读前后段语句,借助语感,仔细推敲,学生进行辨识、分析、归纳,训练了思维的准确性。
  其次,借助语言的严密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经典文本每一个字、词、句都是经过作者仔细斟酌的。比如,朱自清的《春》一文,文质兼美,可谓字字珠玑。教师可以抓住文本语言的严密性,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美。教师可以抓住文章赞美春天的句子:(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2)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3)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学生背诵时容易将后面的定语提到前面,教师不妨抓住学生的这一易错点,要求其与原句进行比较赏析。学生会发现《春》这篇散文多用倒装句式,是作者有意而为之,目的是强调春天“新”“美”“力”三个特点。学生反复对比,就会了解语言的对称美和整句的表达美。依据文本语言形式的严密性, 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依照原文的形式展开仿写。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春天的不同特点。有的学生写到“春天像含苞欲放的花朵,羞羞答答,开放着,伸展着。”有的学生写到“春天像怀春的少女,摇曳多姿,笑着,走着。”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对文本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二、整合文本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展开整体阅读,训练学生的连贯思维,这对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需整合单篇文本内部思路结构,形成整体的脉络。比如,学习《春》一文,教师需结合文本的内容,理清文本的线索,从而形成连贯性思维。学生会发现:文本是以人们认识春天的心理为线索,从“盼春”到“绘春”再到“赞春”,层次清楚、结构严谨。文本浓墨重彩地描写春天的时候,也不是杂乱无章的。课文描写春花以方位变化为线索;描写春风以感觉的变化为线索,从“ 触觉到嗅觉再到听觉”;赞美春天以从表到里的思维为线索,突出崭新、美丽、充满活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单元写作目标“学会描写四季之景”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写出其特点。写作前教师需引导学生梳理出作文的思维线索,画出思维导图。这样不仅巧妙地将读写相结合, 而且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连贯性思维。
  三、巧设文本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勇于质疑,有效地形成问题链,从而加深其对文本的理解。比如,《植树的牧羊人》一文,文本中描写“我”和牧羊人的三次见面,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教师可围绕这三次见面, 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刻。笔者设置了如下问题:(1)阅读文本最后三段,说一说老人在高原种树后的“高原变化”。(2)写一写“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这句话的内涵。(3)说一说作者是如何评价老人的,结合文本内容加以阐释。(4)理解“那年,他已经 87 岁了”这句话,试着描写“老人特质”。围绕上述主问题,学生回顾牧羊人与“我”的前两次见面情况,从而加深了其对文本的理解。学生发现作者着眼于三个时间点刻画不同的牧羊人, 不仅告诉读者牧羊人有着愚公移山的精神,而且还通过时间上的跨越引发读者对于文化的思考——35 年心无旁骛地只为做好一件事。这是一个小人物对生命的思考,对生命的坚守。由此,学生经过前后对比思考,可以形成自我独特而又深刻的见解。
  四、注重情境任务,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部编版语文教材注重“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大情境”的创设, 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多角度创设情境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比如,在学习《诗经·蒹葭》和《诗经·关雎》的时候,教师可以“徜徉在诗经中的爱情”为主题,设置以下情境任务:(1)围绕《诗经·关雎》,请以一名男子的身份对自己心仪的女子进行告白。(2)结合两篇文本中的意境和画面,为其撰写脚本,并且拍摄10 分钟的视频。(3)围绕两篇文本的内容和主题,以“我心中的爱情观”为主题,写一篇800 字的小论文。三个情境任务注重结合文本内容,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文本内涵,进行创造性写作。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独立的、创造性的见解,多角度地发挥学生的特长。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巧妙而充分地运用好教材中的文本,结合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语文经验,注重资源间的整合,从而突显出语文知识的多样价值和语文素养的有效生成。
  
  作者简介:徐芬(1972— ),女,江苏省江阴市陆桥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其他文献
20世纪,西洋管乐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单簧管在20世纪末已经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纵观历史,西洋管乐在中国经历了引入、变革到转型三个时期,每个时期伴随着不同的时代背景,彰显着不同的艺术风格,但无论如何发展与变迁,单簧管这一西洋“舶来品”都在与中国本土音乐文化交替融合、变革创新中不断发展。特别是20世纪末,中国音乐独特的民族性与审美特性将单簧管艺术融汇于民族传统中,本文通过对单簧管艺术的中国化阐释,管窥西方音乐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民族化”进程。
用多样化的阅读策略推动《史记》等经典篇目群文阅读,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兴趣,促进阅读程度的纵深化.尝试文言文教学的新路径,让学生习得扎实的语文知识,培养其思维品质,提升
综观2021年高考语文8套试卷的作文题,作文的材料和立意多注重回归生活、联系时代,特别注重考查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结合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题,具体探讨思辨在写作中有效运用
摘要:《大学语文》是以母语为基础,以优秀文化为精髓,全面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一门课程,其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健全人格、人文底蕴、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优势功能。但是,仅仅依靠课堂解读文本的方式显然无法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从“知人论世”的教学方法研究入手,以“立德树人”的品德养成为研究核心,探讨思政教育视野下本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大学语文;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基础是关键。云南原深度贫困地区属于条件型贫困、资源型贫困和素质型贫困的叠加区,受各种因素影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严重的人才瓶颈制约。本文从云南原深度贫困地区教育、产业、文化等多个角度分析,认为该地长期以来面临产不出人才、引不来人才、留不住人才、难觅乡村精英和劳力资源减少的困境,并就突破云南原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人才瓶颈提出相关思考,以期为乡村振兴的推进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提供坚实人才基础。
摘要: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阅读能力是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积极作用。结合阅读教学实践,探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有效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其中阅读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单方面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通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
摘要: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典型性文本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多材料写人叙事文本的阅读路径可尝试着眼关键词句,把握文本大意;聚焦材料细处,领会人物特征;理清材料关系,探究写作意图。以此推进教学,深入理解文本,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多材料;教学路径;材料关联  写人叙事类文本一直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收录的《我的伯父鲁
摘要:“比较还原法”是一种文本细读的方法,运用此方法解读《故都的秋》,在对文本意象、背景、情感的还原与比较中发现矛盾、分析矛盾,挖掘文本更深层次的内涵。  关键词:比较还原法;矛盾;意象  《故都的秋》是现代写景散文中的经典之作,怎样品味该文的经典之处一直是困惑广大语文教师的难题。“比较还原法”是孙绍振教授提出的一种从微观上解读文本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操作性强、鉴赏视角广。拟尝试运用“比较还原法”解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职业教育的积极参与,以人才为“基”科技为“要”,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乡村振兴、社会服务的典型模式、成功范例、工作成效及实践经验为例,为职业
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必考内容.古诗词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其特点,引导学生学会重构,披文入情,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