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时代关切 体现评价功能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i_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梳理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可以发现,“文化传承”成为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热点。这回应了新时代对“文化传承”的极大关切,较好地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和“引导教学”三大核心功能。
   关键词:高考作文题;文化传承;命题研究
  仔细梳理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我们可以发现,“文化传承”成为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热点。如:
  【2019年北京卷作文题】
  “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019年上海卷作文题】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18年浙江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7年全国新课标Ⅱ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年全国Ⅰ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从上述五道高考作文题看来,“文化传承”类作文题的写作不能独立、空洞地谈文化问题,而是需要联系“文明的韧性、民族的复兴、中国的风格、地域的特色、精神的砥砺”等具体的文化课题进行思考。这回应了新时代对“文化传承”的极大关切,较好地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和“引导教学”三大核心功能。
  一、“文化传承”类作文题体现了高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高考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要旗帜鲜明地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不断强化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培养和选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其中,育人是根本,体现为立德铸魂。高考要结合新时代的新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引导学生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就体现了高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2019年的北京卷作文题,立意需要围绕“文明的韧性”来展开:题目中的“文明”是中心词,是母话题;“韧性”是中心词“文明”的特征,也就是要写出文明的绵延不息、世世代代的继承发扬。“文明”这个词比较宏观抽象,包含很多角度也就是子话题。主体部分可以通过小的类别来表现中华文明的韧性,比如可以通过经典文化、圣哲精神、先贤智慧、诸子思想、英雄气节、烈士操守、名人品行、伟大人格等来表现文明的坚韧不拔顽强不屈。
  又如2017年全国新课标Ⅱ卷作文题,立意可从下面的思路展开:第一句可立意为君子要自强不息方可强大;第二句可立意为思乡;第三句可立意为重视内在之美或自信的品格;第四句可立意为人因所处位置不同而视野、格局不同,实现的理想价值也不同,或人要有远大的理想,立志四方;第五句可立意为要敢于正视自己;第六句可立意为个人、民族、国家的自信自强。例如,第一句和第六句的立意有共同点——自信自强,那么考生可据此立意。又如,第一、四、六句,可立意为实现理想需要视野、自强、自信等因素。
  著名学者霍顿和亨特说:“文化是整合的,它的各种元素必须协调一致,如果这种文化想要有效地发挥作用,实现服务于人类的目的的话。”“文化传承”类作文题在高考的“立德树人”方面具有独特而又显著的核心功能。   二、“文化传承”类作文题体现了高考“服务选才”的基本功能
  高考的基本功能是为不同类型的高校选拔出符合要求的新生,其选拔水平关系到高等教育质量乃至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不仅是为高校选拔新生,也是为国家选拔人才。因此,“服务选才”不仅是高考制度建立的目的、存在的依据,也是高考的基本功能和使命。
  當然,国家和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显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真正人才。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与知识社会的来临,世界各国国力竞争逐渐加剧。在未来发展中,为提高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必须培养出大批具备合理知识结构、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理念的各类专业人才。
  近年来的高考“文化传承”类作文题就体现了高考“服务选才”的基本功能。如2019年的上海卷作文题的立意可以有以下的角度:一是坚守具有“中国味”的文化自信;二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三是民族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发展和升华;四是走出去方能对“中国味”感受得更真切。又如2018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立意时可以以第三段为纽带来分析前面两段。分析第三段可知,“浙江学子”是指浙江的青年,“人生新起点”指高考之后走向社会的关节点,所以这是一个畅想式的题目,可以写自己的未来,不过一定要扣住“浙江学子”“我的未来”“浙江精神”等关键词,也就是必须写自己的未来与浙江精神的联系点,即“作为浙江青年,我要把自己的未来和建设‘美丽浙江’联系起来”。
  席勒说:“文化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因为道德状态只能从审美状态中发展而来,而不能从物质状态中发展而来。”不管是谈“中国风”也好,还是谈“浙江精神”也好,“文化传承”都是一种像种子一样深深扎根于现实、体现着崇高美的精神追求,换句话说,只有拥有这样的精神追求的人,才能在面对现实的诱惑时坚定信念,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三、“文化传承”类作文题体现了高考“引导教学”的现实要求
  高考改革与高中课程改革携手共进,注重选拔人才和培育人才的对接。高考改革必须站在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高度,发挥关键的、积极的导向作用,进而推动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落实和扎根。国家课程标准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之一。新一轮高考改革与课程改革同向同行,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在试题命制层面,进一步强调情境化设计,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扩展素材选取范围,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从而推动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在教学和考试中的落实。
  前面列举的五道“文化传承”类高考作文题,就是体现了高考“引导教学”的现实要求。如2017年全国新课标Ⅱ卷作文题,其立意应该抓三个点:关键词两个以上,关联度,中国形象。最好是把所选关键词有机串联起来,表现中国形象的某个方面。写这个题目最大的问题是关键词间没有关联,或缺少分析,只是“挂照片”式地展示。这种注重情境化设计的作文题,要求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指导学生平时的作文训练,无疑具有“方向标”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葡萄月令》言约旨远,凸显了汪曾祺独特的生活、审美体验。作者在原生态地反映农村生活和葡萄生长的真实过程,也在谱写一曲生命的赞歌:葡萄,在生长中实现从形到神的生命蜕变;果农,在生产中完成从苦到乐的生命升华;作者,在生活中炼就从失到得的生命超脱。   关键词:文本解读;《葡萄月令》;汪曾祺  《葡萄月令》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课文。文章采用“月令体”叙写
期刊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原来面对面的课堂教学被迫转成网络教学。网络教学不能直观看到学生的现场反应,并且不能如平常般与学生自然地交流沟通,这让一线教师很焦虑,很迷茫,很无奈。笔者今年执教高三,上了几堂网络课后也深有感触。  高三复习,作文是重头戏,也是个大难题。光说理论不行,还得经常实战。平时,学生就怕写作文,教师批改也痛苦。如今,采用网络教学,难度就更加大了。笔者设想:为什么作文复习一定要写完整的一篇作
期刊
摘 要: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的颁布,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形态正在悄然转型。阅读教学的“1121”式实施路径,指的是在阅读教学中遵循明确一个教学终点、找准一个教学支点、设置两个活动情境、拓展一个言语实践的基本教学模式,探求阅读教学的实施方法,以落实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旨归。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实施路径;《百合花》  伴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以下
期刊
【设计说明】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单元人文主题是“人生”,选文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八首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  综合“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
期刊
摘 要:“专题教学”作为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和落实“学习任务群”理念的新型课堂呈现形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如何更好地对接语文课堂的转型,缩小从传统走向变革的教学落差?“群文”与“单篇”一体,通过群文整合达成联动融通,通过单篇精读指向深刻体悟,可以成为阅读教学课堂的一种尝试。   关键词:专题学习;群文教学;单篇教学;阅读教学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逐渐深入,高中语文的课堂变革也在悄然发生,依托
期刊
我们的城市安静很久了。防护口罩,遮掩了一个个会露出笑容的面庞。“疫”字当头,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强烈地觉得教学生“做人”比教他们“作文”更重要!疫情当前,社会是一本打开的语文书。于是,我就这样开始了我的网络直播第一课。  师:前不久的2020年央视元宵晚会同学们观看了吗?  生:观看了。  师:你们发现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  生:歌舞少了,全是诗歌朗诵。  生:没有小品,很严肃。  师:202
期刊
王宏艳老师的教学设计,就课型来看,属于名著阅读专题研究课。名著阅读专题研究课,很考验教师的功力。从确定研究专题,再到多文本勾连,如果教师没有宏大的视野,没有深度的建构能力,教学设计无法做到通透。王老师的教学设计,从目标定位到教学环节,紧扣“双重叙述视角”一个点,并加以开掘,做到了简约与深度并存。  一、选点  名著阅读专题研究课,确定研究主题很重要。选取什么点来研究呢?王老师的设计给了我们启发:抓
期刊
摘 要:课文《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中的四处“泪”,可以从三个层面去归纳其内涵:因遭遇不幸而同情的泪,因坚韧担当而感动的泪,因反思和期望而欣喜的泪。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要将课文教学和生活实际打通,《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的教学可将普通人的英雄主义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从同情、感动、欣喜三个维度找到文本与生活恰当的对应点。   关键词:阅读教学;《一个人的遭遇》;新冠肺炎疫情  很多回教苏联作家肖洛霍
期刊
摘 要: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情境化任务的设计,力求在综合性实践中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所以,語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住言语材料,努力创设真实的言语情境,开展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言语;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百合花》  在2019年浙江高中语文教学评审活动和新课程“关键问题解决”专题研训中,来自浙江省义乌中学的朱建杭老师连续两次上了《百合花》一
期刊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中,网络教学成为最重要的教学方式。提高网络教学的效率,可以从如下三个点着力:利用好网络,充分挖掘网络对学习的有利作用;扣住热点,将学习与生活融合;改进评价方式,提升学习效率。   关键词:网络教学;教学策略;《〈论语〉选读》  新冠肺炎疫情中,“停课不停学”,网络教学一开始让教师和学生都不太适应。在教学中,笔者一直尝试改变,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意外的通道有时会带给我们别样的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