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语让语文课堂生出灿烂之花——例谈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iji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教学更是一门语言艺术。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启知识之门、心灵与思维之窗的钥匙。要让语文课堂教学“灿烂”起来,教学语言的巧妙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妙语连珠、口吐莲花,做到“传道、授业有方,启思、解惑有法,激情、养能有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激发情感,课堂教学就会生出灿烂之花。
  一、巧设导语
  课堂要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导语就是导火线。精彩的导语能迅速吸引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展开,做好铺垫。导语设计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回顾性导语。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回顾旧知识导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石。
  例如:教授《星星变奏曲》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语:“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伟人毛泽东的万丈豪情;体味了诗人郑愁予的“爱心”倾诉;而此刻,我们还将弹奏变奏曲的星星相逢,倾听一位朦胧诗人理想与追求。”简单的几句话不仅点明了前两篇课文的风格,也交代了新课的主要内容,既引起学生对已学内容的回顾,又与新课的比较融合,衔接自然。
  (二)情景性导语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情境导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授《乡愁》时,可以这样设计:记得老师刚来这儿工作时,由于人生地不熟,每当夜深人静时,就是想家的时候,想起家中的父母,想起家中门前屋后的小树,彻夜难眠。这时老师心里总是默默吟诵着王慧玲的一首短诗——《想家的心情》,其中有两句老师特别喜欢,至今还记忆犹新。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听呢?(配小提琴《思乡曲》教师朗诵)
  想家的心情,是母亲倚栏凝望的眼睛;
  想家的心情,是游子凭窗凝眸的憧憬;
  想家的心情,谁都感受得到,谁也说不清。
  每个日落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一颗雨滴,每一阵清风,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情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念。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教师用自己想家的情愫来牵动学生的情绪,渲染营造一种对家的依恋和眷念的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为下面环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学生只有在这种生活化情境中“入境始与亲”,在深入学习时才能达到“入境悟其神”的境界。
  (三)质疑性导语
  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恰到好处的使用质疑性导语,就能收到这样的效果。
  例如:教授《鹤群翔空》,可以这样设计:今天我们来学习日本作家江口涣写的散文,《鹤群翔空》。大家知道吗,文章原题是“鹤”,后来编者把它改成了“鹤群翔空”,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哪个题目好,为什么?
  再如:《岳阳楼记》可这样设计导语:岳阳楼历来被文人墨客所青睐,杜甫登临后写下了《登岳阳楼》,孟浩然观赏后著成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传说范仲淹并没有去过岳阳楼,要写岳阳楼就有一定的难度。而范仲淹仅凭滕子京寄给他的一幅画,就一气呵成了脍炙人口的名篇《岳阳楼记》。看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写出了新意,请同学们研读课文,说一说它新在哪里?
  设计质疑性导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谓:一语激起千层浪,质疑启发万般音。“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走近文本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二、妙用过渡语
  过渡语在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够小结前文、承接下文,是教师钻研教材、抓住内容之间联系的切入口,是教师在找到激发学生思想火花知识点的基础上,组织提炼语言,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必要步骤。恰当的使用过渡语,使课堂衔接有序、浑然一体,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单刀直入式过渡
  简短利落的语言,直接导入下面所要讲授的内容,给人以清醒的提示,这也是教师上课时最常用的一种过渡方式。
  例如:讲授《邹忌讽齐王纳谏》,讲完第一部分(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内容后,用“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得到了启示,他决定入朝见齐王,他是怎样劝谏齐王的,取得了怎样的成果?我们一起来仔细研读分析。”来过渡,简单明了,环节紧凑,课堂教学效果明显。
  (二)情境体验式过渡
  教师设置情境式的过渡语,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其思想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文本内容,体验作者情感。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设计为“同学们,‘屋漏偏遭连阴雨’,被贬的杜甫,本想在浣花溪畔安静的度完余生,可秋风吹破了屋顶,冷雨打湿了破衾被。一间能遮风挡雨的房子,一床温暖的棉被就能给诗人安定与温暖。可诗人彻夜难眠想的是什么?他愿得一广厦,大庇天下寒士。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怎样的一种人生境界?让我们带着敬仰之情,诵读出诗人的济世情怀。”学生起立诵读,激情满怀。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思想不但受到了感染,而且能深深体会到诗人身居陋室、心忧天下的崇高精神。
  (三)质疑设悬式过渡
  一个富有艺术情趣的问题,,一个精彩而恰到好处的悬念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从一个浪尖走到另一个波峰上去。
  如于漪老师在讲授《雨中登泰山》时,用的过渡语就很经典:“作者启程登泰山了,你们看到雨中的泰山是怎样一幅景色?过岱宗坊后首次映入眼帘的又是怎样的一幅奇景?”学生通过阅读把虎山水库奇景尽情欣赏一番后,教师又往前推进:“尽管黄锦、白纱的奇景美不胜收,但‘雨大起来了,不得不拐进王母庙后的七真祠,’为什么叫七真祠呢?其中最传神之作是什么呢?怎样传神?”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绝顶又是怎样的风光呢?让我们带着胜利的喜悦,来欣赏这仙境般的美景。”于漪老师用这一系列富有情趣的设问语言将课堂教学内容的转换和课堂整体结构安排得天衣无缝,趣味盎然。
  过渡语就是教学语言海洋中的一朵浪花,会用、善用、巧用课堂教学过渡语,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觉自愿、趣味盎然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善用机智语
  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加之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课堂教学更具有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善用机智语化解“险情”,就会收获意外的精彩。
  如钱梦龙老师在讲授《死海不死》时,遇到了这样一种情况:你们认为要学好这篇课文,哪些知识还是需要老师教的? 大家前后左右可以议论议论。
  当讨论到“知识小品文”时,师生对话,出现了下面的情形:
  师:知识小品有什么特点,知道吗?
  生(1):不知道。
  师:你都不知道?(生点头)那你怎么知道这篇课文是知识小品呢?
  生(1):我是瞎蒙的。(笑声)
  师:不,你肯定不是瞎蒙的,你心里肯定有一个关于知识小品应有的“样子”,而这篇课文正好符合你心里的这个“样子”。是这样吗?
  生(1):我心里没有样子。(笑声)
  师:那你为什不说它是产品说明书或别的什么说明性文体,而偏偏要说它是知识小品呢?你在说的时候心里肯定有过一些选择的,是不是?
  生(1):是的。
  师:好好想想,你在各种文体中选定知识小品,当时是怎样想的?
  生(1):因为它是介绍关于死海的知识的,文章很短小……所以是知识小品。
  师:说得对呀!知识小品就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篇幅又很短小,所以叫“小品” 。你看你说出了知识小品的一些重要的特点,你明明知道,怎么说不知道呢?
  生(1):这是我看了课文后临时想出来的。
  师:这更了不起,说明你的思维很敏捷,很有判断力。我早说过你不是瞎蒙的嘛!
  在应对“不知道”“瞎蒙的”事件时,钱梦龙老师运用鼓励性语言的“步步紧逼”,不但大大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而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巧用导入语,妙用过渡语,善用机智语,用艺术的语言去点缀语言的艺术,语文课堂将会妙语生花、大放异彩。
其他文献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主要表现为“博爱”、“ 仁和”、“ 谦让”。这还表现在儒家的中庸思想和天人合一观、道家的天道自然思想以及《周易》的阴阳和合等理论中。反映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就是要实施和谐的教育原则。所谓和谐教育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概念,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就可以得出不同的定义。笔者个人认为,所谓和谐教育,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观及其它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
期刊
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源头。我们已身处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创新,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取向,全面推行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创新教育有效的推进奠定了基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相比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以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一、数学创新能力的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班集体是培养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如果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班级管理就不可能达到优质高效。因此,在刚接任新的班级时,笔者开始探索在班级管理中班级教育的规律,创设优化的管理环境,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培养、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努力创建一个文明守纪、团结互助、勤奋
期刊
【摘 要】宽容是人的情感之一,有一种巨大的人格魅力。它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宽容也是一种豁达和挚爱,它如一泓清泉可化干戈为玉帛;宽容是一种深厚的涵养,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他人的境界。宽容它蕴藏着一种殷切的期望和潜在的教育动力。但是教育学生必须辅以爱心,只有心中有爱,才能让学生做的“亲其师,信其道”。本文通过具体的实例诠释了这一观点。  【关键词】宽容;爱心;表扬;花开  孔子云:“过也,人皆
期刊
【摘 要】“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 音乐课对于启迪学生心灵至关重要。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情感”这一因素利用情感资源来点燃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之火,让学生在教学中达到情感的体验,帮助学生领会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感受音乐,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这是
期刊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世界范围来看,最受人尊敬,影响力最大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可是,我们的学生对待传统文化的陌生和情感上的疏远,年轻一代正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
期刊
【摘 要】近几年来,在人才招聘市场上,许多用人单位都把学历定位在本科、大专以上,把技工学校毕业生挡在就业大门之外,毕业生就业难或就业层次较低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根据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现将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难或就业层次低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如下。  【关键词】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难  一、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1、学历偏低,发展后劲不足  造成技工学校毕业生学历偏低、知识面较窄、发
期刊
牵着智慧之手,一天天向上,种个美丽童话在幸福土壤。年轻的肩膀,担一个梦想,告诉世界,总有希望。  ——前记  五月的校园一片葱茏,这是一个注定会灿烂的季节。  金石中学这所农村学校正以狂热的姿态融入城市化浪潮。小径旁的梧桐融合着这所学校童年的记忆。低矮的实验楼还原了乡村学校的沧桑风云。  李东辉,这所学校的一个班主任心里正焦灼着,在临近演出的时候,班里有个孩子竟然说不想上台了。而明天那孩子就要上台
期刊
【摘 要】我在农村边远山区完小,从教三十多年,历经一家人几代的教育,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为改善生活,大批的农村劳动力纷纷涌入城市,但他们把未成年的孩子留在了农村,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各方对这些儿童的监管不到位,相当一部分儿童的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大难题,需要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政府;家庭;学校;社会
期刊
基于自己对专业的从事和积累,斗胆陋见:歌曲作品,一经名家的演唱和媒体的给力,便被称之为经典的歌曲;而歌曲的经典,只能出自于歌唱者对词曲作者之匠心的彻悟,以及听众在理解基础上的欣然接受。前者枚不胜举,后者难能可见。在中学“音乐欣赏课” 的教学中,我不经意地突然感觉到,经典歌曲《鹰翔》(阎肃词 姚明曲),按照“斗胆陋见”,应该是歌曲中的经典了。何以为此,那是因为阎肃大师,用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娴熟的文字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