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培养“小记者”的写作才能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_che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一些城市中小学开展了“校园记者”活动。可是,许多“小记者”在写稿投稿时,常常感叹写稿难,要么积累材料,记流水账;要么凭空想象,胡编乱造,感到写文章太难了。如何使校园的“小记者”和同学们走出写作困境?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教学之成功。”笔者认为,学校语文老师结合语文教学,以课本为依托,走进教材,发挥教材的范文作用,用文本中的“泉水”滋润学生,指导学生作文,不失为提高“小记者”和同学们写作水平的一条可取之路。
  让学生学会积累写作材料,充盈源头活水
  目前,无论哪个版本的教材,其入选的范文,总体上说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文章的水平。新课标教材采用“专题”组织教材内容,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突出的主题。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抓住每个单元的主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写作素材,相信学生一定能找到写作的“源泉”。这就为在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材料,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教学中,笔者特别注意将教材中的内容教给学生作为写作材料,作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笔者把这些材料分为两类:一类是复述材料,一类是背诵材料。1.复述材料,指的是故事性、叙事性较强的课文里的某人某事或者是课文作者的逸闻趣事。这些材料不要求学生会背,只要求会复述会讲,然后整理在自己的摘抄本儿上,以免时间长了忘记。譬如:课文《最出色的球员》里关于球王迈克尔·乔丹的故事,这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个人物,除了课本里的事,学生还通过网络查到了他的好多故事。再如《李广传》关于汉将李广的事迹,《谈骨气》里闻一多拍案而起、廉者不食嗟来之食等故事都可让学生复述下来作为写作的材料。对于较出名的作者,例如:鲁迅,在作者介绍这个环节可发动学生搜集他的资料,像弃医从文、关心进步青年等。讲《桃花源记》,引导学生走近陶渊明,了解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的志向。2.背诵材料,指的是好篇好段好句和古诗文。司马光说“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背诵是传统语言学习的一件重要武器,也是历经实践检验的学习语言的有效手段。学养深厚的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陈耀南博士在《谈背诵》中说:“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好文章背诵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维,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加上泛观博览,深思精研,将古人的感受,比照当今的情境,印证永恒的人性人情,于是自己的文学艺术境界,又可层楼更上。”如朱自清的《春》整篇文章语句精美,用词巧妙,要求学生全背下来,以便自己写有关春的文章时借用。莫怀戚的《散步》一课中写春天田野的那段,让学生背下来,并指导学生赏析,说说妙处,从而明白自己写初春田野表达欣喜之情时可用这一段。再如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让学生背下写百草园和雪地捕鸟两段,指导学生写童年趣事时可借鉴这两段。古诗文语言凝练,意蕴丰富,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当然要求学生会背,“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嘛。
  帮学生学习写作技巧,指点写作迷津
  教材里所选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这些文章都有它独特的亮点,或选材角度新,或情感真挚,或构思巧妙,或立意深刻等。把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同引导学习和运用范文的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范文的写作技巧中汲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如教学《背影》一课,在写作方面就有三点值得借鉴:1.选材角度新。歌颂父爱的作品有很多,而朱自清先生的这篇写父爱的文章,却选了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这个特殊的角度,来表现父爱的伟大。没有父亲正面面貌的描写,但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艰难,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永远定格在了作者心中。这时的背影就是伟大父爱的象征。这就避开了写人通常先写外貌的一般套路。选材角度新颖,不落窠臼。2.选材典型。朱自清先生选的这个背影是特殊背景中的背影,这个特殊背景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父亲赋闲在家,一是祖母去世。当时家里正是祸不单行的时候,在这样的情况下,父亲对作者还能照顾得无微不至,平时就更不言而喻了。所以文章选材典型,具有代表性,能以一当十,窥一斑而知全豹。3.情感真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這篇文章用白描的手法,通篇没有一句华丽的词藻,但读后却能让人深受感动,为什么?正是因为这是作者噙泪泣血的倾诉,是作者披肝沥胆的直陈。所以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了歌颂父爱的典范作品。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让学生学会了选材。再如莫怀戚的《散步》,这篇文章作者选了一家人散步这样一个普通的小事情,却表现了中年人的责任感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正是学生平时所忽略的,总是认为自己身边的事不值得写,没什么可写,殊不知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写下来就是作文。还有冰心的《谈生命》通篇设喻,化抽象为具体,揭示了生命的本质和规律;贾平凹的《落叶》通过写法桐树的繁盛——凋落——繁盛,感悟到生命的轮回,生命的生生不息;勃兰兑斯的《人生》通过写四个人生场景,揭示生命的过程是一个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过程。这三篇文章都是写生命的,但角度不同。这就启发学生,在写作时要多角度立意,以求标新立异。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把自己作文中存在的篇章结构、语法、逻辑、修辞等方面的问题同范文作比较,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能够取人之长而补己之短。
  实践证明,走进课本教材,从教材入手,能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源泉”,使学生对课文的写作特色心领神会,从而灵活地借鉴范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走出写作困境。
  (作者单位:濮阳市五中)
  编校:施 宇
其他文献
在中国电视新闻界,《焦点访谈》是电视深度报道的一面旗帜,自1994年4月推出后就一直受到观众的欢迎,长期以来收视率在央视节目中仅次于《新闻联播》。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
期刊
民意和司法相对独立、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两者能否实现良性互动,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相互纠结冲撞,使得民意和司法的冲突如此凸显,以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关于冲突的成因及解决对策众说纷纭,相互激荡。综观之,笔者认为,任何社会问题的形成都有其深刻而复杂的社会背景,认识和解决热点、尖锐的社会问题不能抛開对复杂社会现实的拷问和综合治理。化解民意和司法的冲
“英语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正文三部分组成。”①新闻可以没有导语,但是不能没有标题。“新闻标题是一门独特的语言”②英语新闻标题与普通文章标题不同,具有更为独特的新闻内涵。它是新闻内容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它用简约的文字浓缩了新闻报道中最精华、最值得关注的内容。所以为求形式新颖、语言生动有力、形象鲜明,增强吸引力,媒体经常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是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  英语新
曾经气象万千的广告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转型期的广告行业迫切需要大量新广告人才,但综观国内多数高校,广告专业的办学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思路与培养模式上,导致广告教育与行业需求发生严重脱节,尽管在历年的广告论坛或广告教育年会上,不少学者和广告业界人士也发出了自己的呼吁,但结合笔者长期的观察,多数高校在广告专业的办学上探索不少,但效果并不理想,当前高校广告专业的发展面临诸多困境。  极度缺乏专业
摘要:手机在高校的高度普及以及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都使得高校的手机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并成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高校手机文化的形成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手机文化独有的青春特色。  关键词:高校 手机文化 形成因素 特点    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并将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特别是在高校校园内,大学生的手机拥有率高达94%左右,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由此
摘要:心理因素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可是在平常的审美活动中人们一般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本文对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诸因素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心理因素 审美活动 作用    审美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在审美主体——即欣赏者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始终参与下完成的。这个审美心理结构具体是由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基本心理因素构成
近年来,随着媒介市场的迅猛发展,对新闻专业人才的需求剧增,各高校新闻专业相当重视对新闻专业人才的教育与培养。然而长期以来“新闻教育理想化、滞后化,与市场需求脱节”成为传媒界普遍诟病的问题。  在目前的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中,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实践课程设置的相对滞后性。当前,众多高校奉行通识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开设较晚,很多学生反映对专业实践知识学习不够便要投身于现
摘要:新闻媒介泛指传播新闻的载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和图书等形式。本文在探讨法学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总结了新闻媒介,主要是电视及网络的特点,根据其特点论述了它们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希望对提高我国的法学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新闻媒介 法学教学 教学方法 应用    法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将我国传统的做人道理及法学理论与我国司法现状相融合,是法学教师教学的着力点。为了能抓住学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这些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风格和特征,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它贯穿了整个培养过程,包括教学计划模式、课程体系模式、教学组织形式等,它们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系统。所以,工科院校在培养创新型实干人才时,也可以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架构符合工科院校的个性化模式。  教学计划多样化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