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金融模式是削减地区贫困的重要工具,在我国着力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下,扶贫项目发展的可持续性成为了世界各国切实改善民生要面对的关键问题。而电商扶贫这种方式也面临着缺乏完整产业链与长期有效资金注入的问题。本文基于供应链金融与互联网+资产证券化的视角来对电商扶贫中的产业整合与资金循环进行了分析,以长期发展为目标提出了可持续性的对策。
【关键词】电商扶贫 供应链金融 互联网+资产证券化 可持续性
一、扶贫项目的缺乏可持续性的问题
2017年全国农村实现网络零售额1244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16%。截至2017年底,农村网店达到985.6万家[1],较2016年增加169.3万家,同比增长20.7%,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800万人。农村实物类产品网络零售额782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1%,占农村网络零售总额的62.9%[2]。
但这并不表示农村电商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问题和阻碍。从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来看,虽然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从2014年达到1800亿元之后逐年递增,但是2017年的同比增长率却从2016年的153.42%骤降到39.16%。这说明农村网络零售额的增速正在减缓。农村电商发展需要面临:首先,目前贫困地区电商发展依然存在产业规模小、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在部分地区合作社和电商企业在销售农产品的过程中也发现了生产缺乏统一标准、品牌意识薄弱等问题[3]。其次,农村电商的发展过快却没有长期配合的资金链保证,许多地方的特色农产品供应量不足,使得农村电商在飞速发展之后会显现出“产量短板”的问题。
二、对扶贫项目缺乏可持续性问题的分析
(一)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帮助贫困地区脱贫的电商发展目前面临诸如:产业规模小,产品的供给量不足,产品质量难以保持稳定水平等问题。關于特色农产品的供应,市场需求方面的分析十分重要,但同时,统一区域内散落的同类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宣传还需要统筹。第一,需要通过统筹来建立标准的生产流程、产品标准,规范化管理农户的行为。第二,由于没有整合而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链加之地处偏远,贫困地区寄予希望的收成好、品质高的农产品并不能以合理的价格销售出去,在批发集市上价格被压得很低,这使得某些项目的发展不具备可持续性。
(二)没有引入稳定的资金链
首先,许多农产品网店在农村电商发展初期享受了互联网带来的流量红利,但随着涌入该行业的个体和地区越来越多,传统品类的增长乏力。诸如在生鲜这样的刚需市场中,产品需要被高频次地复购,在进行加工、物流、仓储时,农产品是具有时效性的,这就需要大量的周转资金。没有一个完整持续的资金循环对扶贫项目上下游各环节进行注资,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等因素都造成了已形成产业链的扶贫项目的发展不具备可持续性。其次,被统一整合的产业链对于资金的需求要远远大于单个的中小电商企业,因此借助于小贷、微贷的模式获得的资金并不足以维持整个产业链的持续发展,而传统资本市场当中的股票、债券等融资工具的发行都需要发行主体具备较高的资质,所以也很难诉诸于资本市场。再次,虽然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基本网络搭建方面给各个贫困地区都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例如,提供产业性基金的投资和短期信贷,但很多贫困地区结合资本市场来促进产业发展的长期资金注入的循环机制仍尚未形成。
三、解决产业链、资金链问题的对策
(一)引入供应链金融解决产业链问题
针对电商助力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过程中遇到的缺乏可持续性的问题,从产业链和资金链协调发展的角度引入供应链金融模式,可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首先可以为其客户(核心企业)提供诸如融资、其他结算及理财服务,同时这些客户的供应商也可以得到及时收达贷款的便利服务;再次,客户的分销商也可以获得预付款代付和存款融资服务[4]。它可从生产一开始的原材料采购环节就进行渗透,到中间产品及产成品的生产,再到最后借由网络将产品输送到消费者手中,整个过程中供应链金融都发挥着其作用。它将与产品制造相关的供应商、制造商,与产品销售相关的销售商和零售商及产品最终的使用者连接成为了一个完整的网络链条,并为之提供可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该模式可将农村散落的、相同区域的同类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加工产业进行整合,并向各环节精准地发放贷款。整合的过程中将重塑生产流程、产品标准和农户管理的规范,逐渐消除产业规模小、产品数量不足的问题,将更多偏远贫困地区收成好、品质高的农产品统一整合后以更合理的价格销售出去,促进该地区农产品可持续性生产。
(二)互联网+资产证券化模式解决资金循环问题
为了提升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互联网+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模式可以提供长期资金。不同的金融机构对精准扶贫产业发挥的作用不同,如果能够将这些差异化的作用相结合形成一个闭环,便能为扶贫产业提供一个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化金融服务。例如政策性金融机构通常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供资金支持,产业基金则能够在产业运行初期进行前期投资,商业银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可为产业提供短期贷款,而该模式则可以为扶贫产业提供长期资金,从而促进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如何进行项目的资产证券化其实与其所属产业的自身属性相关。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从前期运行到销售之间需要一定的时间。无论是家畜的养殖、粮食作物的种植还是花卉果蔬的培育都有一定的周期,农业合作社与电商企业一般会签订若干年的销售合同,约定电商企业每年至少收购一定金额的农产品,这就形成了应收账款,这时银行可以将大量的这些预计能够在未来产生稳定现金流的小额应收账款集中起来,并形成资产组合并进行结构化设计,然后统一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5]。
该模式可利用数据、技术以及证券化产品的投资群体来进行对信用风险的防控。针对政府政策性“扶贫小贷”操作层面存在的由于贫困户资产有限、信用欠佳、收益无保障而引起的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为发放机构带来不容小觑的风险隐患,给发放贷款的主体单位带来的资金积压、坏账风险和资金缺口,互联网+资产证券化的银行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多层次的风险预警和管理体系。该体系可加强外部增信,根据征信系统中的信用及行为数据对各农户的还款能力及意愿进行较准确的评估,并采用网络账户关停机制以提高客户的违约成本,从源头上控制信用风险。同时还可以通过注入资产的信用等级和离散度来控制信贷资产从而保证资产池质量。并通过增加线上项目的信息披露对内外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加强风控人员与投资者的交流,借助广大的投资者来发现潜在的风险点。
参考文献
[1]商务部、映潮科技(农村大数据中心).2017年全国农村电子商务运行报告[R].电子商务研究中心.http://b2b.toocle.com/detail--6435911.html.
[2]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6-2017)[R].电子商务研究中心.http://b2b.toocle.com/detail-- 6419058.html.
[3]刘国信.农村电商繁荣背后有隐忧[J].农家顾问,2016(12):35-36.
[4]宋华.供应链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5]张琦.精准扶贫,资产证券化可堪大用[N].英大金融,2017.
【关键词】电商扶贫 供应链金融 互联网+资产证券化 可持续性
一、扶贫项目的缺乏可持续性的问题
2017年全国农村实现网络零售额1244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16%。截至2017年底,农村网店达到985.6万家[1],较2016年增加169.3万家,同比增长20.7%,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800万人。农村实物类产品网络零售额782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1%,占农村网络零售总额的62.9%[2]。
但这并不表示农村电商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问题和阻碍。从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来看,虽然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从2014年达到1800亿元之后逐年递增,但是2017年的同比增长率却从2016年的153.42%骤降到39.16%。这说明农村网络零售额的增速正在减缓。农村电商发展需要面临:首先,目前贫困地区电商发展依然存在产业规模小、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在部分地区合作社和电商企业在销售农产品的过程中也发现了生产缺乏统一标准、品牌意识薄弱等问题[3]。其次,农村电商的发展过快却没有长期配合的资金链保证,许多地方的特色农产品供应量不足,使得农村电商在飞速发展之后会显现出“产量短板”的问题。
二、对扶贫项目缺乏可持续性问题的分析
(一)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帮助贫困地区脱贫的电商发展目前面临诸如:产业规模小,产品的供给量不足,产品质量难以保持稳定水平等问题。關于特色农产品的供应,市场需求方面的分析十分重要,但同时,统一区域内散落的同类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宣传还需要统筹。第一,需要通过统筹来建立标准的生产流程、产品标准,规范化管理农户的行为。第二,由于没有整合而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链加之地处偏远,贫困地区寄予希望的收成好、品质高的农产品并不能以合理的价格销售出去,在批发集市上价格被压得很低,这使得某些项目的发展不具备可持续性。
(二)没有引入稳定的资金链
首先,许多农产品网店在农村电商发展初期享受了互联网带来的流量红利,但随着涌入该行业的个体和地区越来越多,传统品类的增长乏力。诸如在生鲜这样的刚需市场中,产品需要被高频次地复购,在进行加工、物流、仓储时,农产品是具有时效性的,这就需要大量的周转资金。没有一个完整持续的资金循环对扶贫项目上下游各环节进行注资,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等因素都造成了已形成产业链的扶贫项目的发展不具备可持续性。其次,被统一整合的产业链对于资金的需求要远远大于单个的中小电商企业,因此借助于小贷、微贷的模式获得的资金并不足以维持整个产业链的持续发展,而传统资本市场当中的股票、债券等融资工具的发行都需要发行主体具备较高的资质,所以也很难诉诸于资本市场。再次,虽然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基本网络搭建方面给各个贫困地区都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例如,提供产业性基金的投资和短期信贷,但很多贫困地区结合资本市场来促进产业发展的长期资金注入的循环机制仍尚未形成。
三、解决产业链、资金链问题的对策
(一)引入供应链金融解决产业链问题
针对电商助力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过程中遇到的缺乏可持续性的问题,从产业链和资金链协调发展的角度引入供应链金融模式,可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首先可以为其客户(核心企业)提供诸如融资、其他结算及理财服务,同时这些客户的供应商也可以得到及时收达贷款的便利服务;再次,客户的分销商也可以获得预付款代付和存款融资服务[4]。它可从生产一开始的原材料采购环节就进行渗透,到中间产品及产成品的生产,再到最后借由网络将产品输送到消费者手中,整个过程中供应链金融都发挥着其作用。它将与产品制造相关的供应商、制造商,与产品销售相关的销售商和零售商及产品最终的使用者连接成为了一个完整的网络链条,并为之提供可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该模式可将农村散落的、相同区域的同类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加工产业进行整合,并向各环节精准地发放贷款。整合的过程中将重塑生产流程、产品标准和农户管理的规范,逐渐消除产业规模小、产品数量不足的问题,将更多偏远贫困地区收成好、品质高的农产品统一整合后以更合理的价格销售出去,促进该地区农产品可持续性生产。
(二)互联网+资产证券化模式解决资金循环问题
为了提升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互联网+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模式可以提供长期资金。不同的金融机构对精准扶贫产业发挥的作用不同,如果能够将这些差异化的作用相结合形成一个闭环,便能为扶贫产业提供一个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化金融服务。例如政策性金融机构通常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供资金支持,产业基金则能够在产业运行初期进行前期投资,商业银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可为产业提供短期贷款,而该模式则可以为扶贫产业提供长期资金,从而促进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如何进行项目的资产证券化其实与其所属产业的自身属性相关。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从前期运行到销售之间需要一定的时间。无论是家畜的养殖、粮食作物的种植还是花卉果蔬的培育都有一定的周期,农业合作社与电商企业一般会签订若干年的销售合同,约定电商企业每年至少收购一定金额的农产品,这就形成了应收账款,这时银行可以将大量的这些预计能够在未来产生稳定现金流的小额应收账款集中起来,并形成资产组合并进行结构化设计,然后统一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5]。
该模式可利用数据、技术以及证券化产品的投资群体来进行对信用风险的防控。针对政府政策性“扶贫小贷”操作层面存在的由于贫困户资产有限、信用欠佳、收益无保障而引起的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为发放机构带来不容小觑的风险隐患,给发放贷款的主体单位带来的资金积压、坏账风险和资金缺口,互联网+资产证券化的银行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多层次的风险预警和管理体系。该体系可加强外部增信,根据征信系统中的信用及行为数据对各农户的还款能力及意愿进行较准确的评估,并采用网络账户关停机制以提高客户的违约成本,从源头上控制信用风险。同时还可以通过注入资产的信用等级和离散度来控制信贷资产从而保证资产池质量。并通过增加线上项目的信息披露对内外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加强风控人员与投资者的交流,借助广大的投资者来发现潜在的风险点。
参考文献
[1]商务部、映潮科技(农村大数据中心).2017年全国农村电子商务运行报告[R].电子商务研究中心.http://b2b.toocle.com/detail--6435911.html.
[2]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6-2017)[R].电子商务研究中心.http://b2b.toocle.com/detail-- 6419058.html.
[3]刘国信.农村电商繁荣背后有隐忧[J].农家顾问,2016(12):35-36.
[4]宋华.供应链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5]张琦.精准扶贫,资产证券化可堪大用[N].英大金融,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