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钢板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hao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双钢板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24例第1掌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7例,女7例;年龄为27~65岁,平均33.5岁;骨折根据Green分型:Ⅰ型(Bennett骨折)6例,Ⅱ型(Rolando骨折)13例,Ⅲ型(关节外骨折)5例,均为闭合性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2.3 d(8 h至7 d)。采用背侧纵形切口,复位骨折后予2枚微型锁定钢板从背侧及桡侧固定骨折。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疼痛情况及手指关节功能等。术后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定患者疼痛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手指关节总活动度评分标准评定患指功能。

结果

24例患者术后获8~28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本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9~12周(平均10.5周)。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为0~3分,平均1.5分。末次随访时按照手指关节总活动度评分标准评定患指功能:优20例,良4例,优良率为100%。2例患者主诉手指活动过多后出现酸痛。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皮肤感染、裂开、第1腕掌关节脱位、钢板断裂、移位、皮瓣坏死及软组织激惹等并发症,患者骨折愈合后外观未见明显成角及旋转畸形。

结论

双钢板内固定可有效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可提供双平面可靠固定,有利于术后患者早期进行手指关节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僵硬,是一种比较可行的内固定方式。

其他文献
目的系统性评估SD大鼠股骨孔性缺损在修复过程中力学性能的恢复。方法选取18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A组、实验B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构建双侧股骨干钻孔缺损模型,每侧2孔缺损;对照组行假手术处理。实验A组于术后4周取材,实验B组于术后8周取材,对照组于术后4、8周取材。对3组骨标本进行线弹性、黏弹性及疲劳测试评价,显微CT扫描测量其新生骨体积分数和骨密度,天狼星红染色观察新生骨中Ⅰ型
目的探讨内后侧入路对侧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治疗单纯股骨内髁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采用手术治疗的14例单纯股骨内髁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4例;年龄为33~64岁,平均44.6岁。骨折AO分型:33-B2型10例,33-B3型4例。致伤原因:交通伤7例,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10 d,平均5.4 d。所有患者均采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钢板、螺钉等方法整体修复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38例(38髋)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患者资料。男29例,女9例;年龄为15~71岁(平均38.6岁)。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简单型骨折35例,均为单纯后壁骨折;复合型骨折3例,其中后柱伴后壁骨折2例,横形伴后壁骨折1例,均为
期刊
目的建立前后压缩(APC)型骨盆损伤骨-韧带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探讨其损伤机制。方法选择1具56岁男性新鲜尸体骨盆标本,根据APC型骨盆损伤分别建立有限元及实验室力学模型。有限元模型:建立正常骨盆骨-韧带有限元模型,固定右半骨盆,切断并逐渐分离耻骨联合,使耻骨联合分离10、20、30、40、60、80及100 mm。实验力学测试模型:耻骨联合分离28 mm时,骶髂前韧带断裂,代入有限元模型计算出骶髂
目的探讨Kocher-Langenbeck(K-L)入路联合部分近端Watson-Jones切口治疗涉及臼顶负重区的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采用K-L入路联合部分近端Watson-Jones切口治疗的20例涉及臼顶负重区的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13例,女7例;年龄为22~67岁,平均40.7岁。骨折按照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8例,横形
目的探讨前环复位固定结合钉棒系统固定后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31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20例,女11例;年龄为18~65岁,平均44.4岁。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B2型6例,B3型8例;C1型12例,C2型5例。首先仰卧位复位固定骨盆前环,然后采用俯卧位经皮微创钉棒系统固定骨盆后环。记录钉棒系统固定骨盆后环所需手术时间、术
目的对比分析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成人骨盆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63家医院诊治的成人骨盆骨折患者资料。将我国东部地区35家医院患者资料定为A组,西部地区28家医院患者资料定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骨折AO分型等数据。结果共收集7 896例患者,其中A组5 683例,男2 829例,女2 854例,男女比为0.99∶
目前用于治疗骨缺损的技术主要有骨移植、牵张成骨技术及Masquelet技术。其中Masquelet技术因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而获得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方面。Masquelet技术第1阶段填充材料对诱导膜的形成过程和质量有重要影响,临床使用最多的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其可以诱导形成富含血管和促成骨物质的膜结构,但不可降解,缺少骨传导性。磷酸钙骨水泥和硫酸钙骨水
目的探讨基于外固定支架的个体化3D打印手术导板辅助骨盆前后环经皮空心钉精确置入的可行性。方法2017年1月至4月期间收治5例Tile B型骨盆骨折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为42~65岁,平均54.8岁;骨盆骨折Tile分型:B1型1例,B2型4例。一期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术进行损伤控制,然后行CT扫描。基于骨骼及外固定支架的CT数据通过Mimics 10.01软件和Geomagic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