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情感教育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其方法有:一巧妙导入,引发情感,以“导”激“情”;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引“情”入“境”。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情感教育,以情动人、寓情于教,真正激活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充满情趣和无穷的魅力。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情境
现今的应试教育、“满堂灌”教法、题海战术让很多学生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语文课堂死气沉沉,学生一点学习积极性也没有,其主要原因就是语文教学中缺乏情感教育。
语文教材中选编有大量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精心巧妙的引入,生动形象的讲解,声情并茂的诵读、创设情境、引“情”入“境”,以情动人,寓情于教,把文中这些优美的情感移植到学生心灵中去,这样,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受到情感的熏陶,心灵也得到净化和升华。
1.巧妙导入,引发情感,以“导” 激“情”
教学导语是语文教学中创设情感、意境的突破口。教师采用巧妙的导入,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学生则会由此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形成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绪氛围,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新课导入时,教师可用富有感染的语言来介绍课文,从而让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如我教授《小巷深处》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齐背《游子吟》,再欣赏歌曲《烛光里的妈妈》,然后请两位同学用一两分钟叙述一下自己感受过的最深的母爱,这从情感上激发了学生感悟课文情感的兴趣和欲望。教师也可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从而使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浓。如我教《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先讲两个马克·吐温的趣闻轶事,让学生体味到他的幽默风趣;教《统筹方法》时先分析田忌赛马取胜的原因,引发学生思考,等等。教师引入新课时还可用设疑问、引思考、温旧故、引新知等方法,以“导”激“情”,用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心弦,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得以陶冶,文学才智得以增长。
2.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引“情” 入“境”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情境,引 “情”入“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情感,教者动情,学者才能动容,“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课本中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诗歌、散文、小说,都有助于学生培养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教师把握“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一腔誓死报国之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济苍生、安社稷的壮志豪情等作品中的内涵与情感,引导学生进入创设的特定情境中,通过氛围的渲染、情境的体验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诵读悟情是创设情境、激发情感的重要手段,语文课中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在这样“物我同一情融融”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又怎能不高呢?
教师指导学生加强诵读,读出文章的节奏、意境、感情、美感等,变无声的文字为有声有情的语言,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汉语特有的美。品味那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品味那和谐悦耳的韵律感,从而培养良好的语感,增加对文章的感性认识。在诵读中,我们动之以情,融情于诵,使学生同作者或歌或笑,同悲同喜。这样,文章生动的画面,耐人寻味的意境、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就在学生脑海中扎下根来,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也就事半功倍了。
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用音乐渲染课堂氛围,让学生用扮演角色的方法来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这些方法都能创设情境。现在电教手段如播放课件、录像在教学中运用越来越多。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优美和谐的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增加学生心灵的感知,引发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在愉悦的感受中接受知识,从而达到对课文深层理解与感悟。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适当运用情感教育,以情动人、寓情于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语文课堂充满情趣和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吴中岩,张枝利.语文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途径及方法[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3(6):55-56.
[2]何文科.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职业教育研究,2005(2): 60-61.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情境
现今的应试教育、“满堂灌”教法、题海战术让很多学生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语文课堂死气沉沉,学生一点学习积极性也没有,其主要原因就是语文教学中缺乏情感教育。
语文教材中选编有大量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精心巧妙的引入,生动形象的讲解,声情并茂的诵读、创设情境、引“情”入“境”,以情动人,寓情于教,把文中这些优美的情感移植到学生心灵中去,这样,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受到情感的熏陶,心灵也得到净化和升华。
1.巧妙导入,引发情感,以“导” 激“情”
教学导语是语文教学中创设情感、意境的突破口。教师采用巧妙的导入,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学生则会由此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形成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绪氛围,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新课导入时,教师可用富有感染的语言来介绍课文,从而让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如我教授《小巷深处》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齐背《游子吟》,再欣赏歌曲《烛光里的妈妈》,然后请两位同学用一两分钟叙述一下自己感受过的最深的母爱,这从情感上激发了学生感悟课文情感的兴趣和欲望。教师也可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从而使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浓。如我教《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先讲两个马克·吐温的趣闻轶事,让学生体味到他的幽默风趣;教《统筹方法》时先分析田忌赛马取胜的原因,引发学生思考,等等。教师引入新课时还可用设疑问、引思考、温旧故、引新知等方法,以“导”激“情”,用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心弦,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得以陶冶,文学才智得以增长。
2.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引“情” 入“境”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情境,引 “情”入“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情感,教者动情,学者才能动容,“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课本中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诗歌、散文、小说,都有助于学生培养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教师把握“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一腔誓死报国之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济苍生、安社稷的壮志豪情等作品中的内涵与情感,引导学生进入创设的特定情境中,通过氛围的渲染、情境的体验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诵读悟情是创设情境、激发情感的重要手段,语文课中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在这样“物我同一情融融”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又怎能不高呢?
教师指导学生加强诵读,读出文章的节奏、意境、感情、美感等,变无声的文字为有声有情的语言,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汉语特有的美。品味那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品味那和谐悦耳的韵律感,从而培养良好的语感,增加对文章的感性认识。在诵读中,我们动之以情,融情于诵,使学生同作者或歌或笑,同悲同喜。这样,文章生动的画面,耐人寻味的意境、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就在学生脑海中扎下根来,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也就事半功倍了。
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用音乐渲染课堂氛围,让学生用扮演角色的方法来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这些方法都能创设情境。现在电教手段如播放课件、录像在教学中运用越来越多。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优美和谐的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增加学生心灵的感知,引发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在愉悦的感受中接受知识,从而达到对课文深层理解与感悟。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适当运用情感教育,以情动人、寓情于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语文课堂充满情趣和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吴中岩,张枝利.语文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途径及方法[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3(6):55-56.
[2]何文科.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职业教育研究,2005(2): 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