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语言态度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tor025castor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日常生活及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都应当时时注意以积极的语言态度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得到感染、熏陶,陶冶情操,诱发热爱语言的情感,感受语言交流的乐趣,大胆尝试运用语言和提高运用频率,发展语言能力,让语言更好地为生活服务,不断提升生活质量。
  【关 键 词】语言态度 能力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13.2
  
  我园地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是个地道的民族自治地区。近年来,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都在提高,也意识到发展幼儿的语言很重要,但毕竟处于民族地区──环境的限制、家长的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因而制约了幼儿规范语言(普通话)的习得。显然,能清楚地表达、“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的教育就更多地落在了幼儿园教师的肩上。
  为此,我园曾致力于语言教育方面的探索,试图通过研究拓宽幼儿语言发展的途径,以达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语言功效:从室内到室外,园内到园外,从人文景观到自然景观以及良好语言环境的营造等,可以说,这些实验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与此同时,我们也冷静回顾与审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尽管老师们努力地从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但是这些更多的是外在的教育,而对于隐性教育的探究较少,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缺失,这种缺失无形中削弱或抵消了外在的教育功效,如教师的语言态度问题就是其中之一。通过我十多年的幼儿教育的亲身经历,以及过往的理论研究和教改经验,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希望能与潜心于语言教育研究的幼教同仁共同交流。
  一、教师的语言态度是一种隐性课程
  “语言态度”是指人们对语言的看法和所采取的行动,这种看法和行动有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这里所说的“教师语言态度”是指包括教师对自身和对幼儿两个方面的语言态度。每位教师的语言态度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或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只是程度不一而已),而这种倾向性必然对幼儿的语言态度、语言能力和语言面貌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自身的语言态度对幼儿产生的影响。语言态度本身可从不同的角度区分为情感和理智两方面,幼儿的语言态度是属于情感化的,因为幼儿的生活经验贫乏,语言水平低,不能对特定语言实用价值和社会地位进行理性的评价,因而幼儿的语言能力除外在教育外很大程度上依存于教师的语言态度。如幼儿在倾听教师讲述时在情绪、情感上常常有较明显的反应,我们常看到这样的镜头: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幼儿伴随着老师的讲述不时表现出与故事意境相一致的或喜、或悲、或笑、或哭、或高兴、或生气的表情和动作,得意之处甚至会跳起来。因此,教师自身的语言态度(声情并茂)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师对语言态度的认识如果是积极的,那么,他就会关注自身的语言面貌和语言行为。如坚持用普通话交谈,谈吐自然、亲切,恰当地使用词语,声音抑扬顿挫等,让幼儿感受到教师语言的亲切、幽默、动听等,从而对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变得爱听、想说、乐讲。因此,教师只有保持积极的语言态度,才能有效地激发起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从而发展语言能力。
  教师对幼儿的语言态度产生的影响。教师对幼儿的语言态度同样也包括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教师如果对幼儿的语言表达持关注、支持和认可,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就能激起幼儿更强的表达欲望,幼儿就会更想说、更爱说,当然也就更乐说、更能说;反之,如果教师对幼儿语言表达不闻不问、否认、缄默,也会影响幼儿表达的积极性。如面对幼儿没完没了的发问、告状,教师视而不见,无动于衷不以回应,即使回应态度也是冷漠的、语言也是消极的:“老师正忙着呢,别烦老师!”这样的现象也是有的。尤其是对语言能力较弱的幼儿,情急中的表达更是语无伦次,半天听不懂意思来,老师更是无从回应。久而久之,幼儿就会产生“我说了老师也不爱听,说了也没用。”等消极的自我意识,使幼小的心灵从此蒙上阴影,渐渐地对语言表达失去兴趣,变得不想说、不爱说,运用的频率也因此渐渐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制约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提高语言素养是教师保持良好语言态度的基础
  良好的语言素养在表达上起到了准确传递信息──表意和传情(声情并茂)的作用,这种作用产生的效应是能够准确理解和领会、产生相应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感受着语言的魅力之所在。因此,良好的语言素养是教师保持良好语言态度的基础。我们的教师有为幼教事业而奋斗的奉献之心,也有热爱本民族语言的赤子之心和教育幼儿的爱心,这种情怀很难得、很高尚、也很珍贵,但它只能与能力并存而不能替代能力,“要给幼儿一杯水,教师自身必须是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由此看来,教师的语言素养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重视提高教师自身的语言素养。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生活中不可或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不仅说明语言教育的重要性,感受幼儿教师肩负语言教育的重托,也让我们深深意识到教师还应具备较高的语言素养。因此,提高教师自身语言素养,发挥语言魅力的教育影响功能,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语言素养?在实践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三多:多阅读,多阅读一些散文,如《圆圆的春天》、《秋天的色彩》等等,欣赏与感受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丰富自身的语言养料;多朗读,在阅读时若能读出声则效果更佳 ;多看,多看一些语法、修辞等方面的书籍,了解并掌握汉语语法、修辞、逻辑等的正确用法,努力使自已的语言更规范、更具魅力,精益求精,富有吸引力。
  发挥教师语言魅力的教育功能。语言的使用赋予语言生命,使用在语言生活圈里具有重要作用。语言可以通过语气、表情、语调等方式来达到表达的意向。相同的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说出来,配上不同的表情、动作即可表达两个截然相反的意思。实践中发现幼儿不能有效地理解并掌握各种语言功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要,而更多的是根据教师说话时的表情、动作来理解其含义。因而,教师要注意发挥自身的语言魅力,使用语言时不断提醒自己注意:注意自身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语言的逻辑性);注意自身的语言面貌(包括语言的清晰度、适宜的音量和适度的表情等);注意适度的语言修饰(恰当的语词),让语言更富美感。
  俗话说:“教师无小节,事事皆楷模”。在日常生活及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都应当时时注意以积极的语言态度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得到感染、熏陶,陶冶情操,诱发热爱语言的情感,感受语言交流的乐趣,大胆尝试运用语言和提高运用频率,发展语言能力,让语言更好地为生活服务,不断提升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D05    在全党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处于重庆北部新区的中共重庆市礼嘉中学校总支部委员会于2014年3月4日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在这里,我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教师,我结合自己工作岗位和自主学习材料,谈谈我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观。  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十八大修改后的《党章》中关于“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四项基本要求”的第三项是“坚持全心
摘要:论述了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有社会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的精神;要勤于专研,刻苦学习,具有渊博的知识 ;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关键词:树立 师德 塑造 形象  教书育人是一项极其崇高、极为复杂的人才培养工程。教书育人也是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一项神圣使命。一句话,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任何一位教师,都应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
摘要:学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纵览全局,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始终贯穿学校发展的全过程,有力地保障了学校的存在和健康发展。但是,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也始终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关系。因此,如何做好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这就要求校园管理者必须理清楚这些关系,并且通过合理的调节和热利用这些关系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质量。  关键词:发展、教育教学管理、保障  【中图分类号】G4    
目的:本研究应用锥形束CT对30名正常牙合的志愿者进行扫描,将CBCT的测量结果与数显游标卡尺测量传统超硬石膏模型的结果相对比,探讨锥形束CT测量Bolton全牙比指数、牙弓长度和
【中图分类号】G424.21    【摘要】班级管理是班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教育活动顺利开展以及班级目标顺利实现的保障。而运用并发挥好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将会对班级管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为实现班级的教育教学目标更好地服务。  【关键词】班级管理;激励教育  近几年来我校大力提倡量化管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分值显示。但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发现,虽然学校制度、条例及与之相配套的检查等
【摘要】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开展以来,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我校决定对德育教育管理的形式进行改革创新。将起源于日本的5S企业标准化管理模式引进校园。在企业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学校育人需求的相关制度和实施方案,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全面推广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8S;推广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是培养高素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