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前的夏天》中凯特的异化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w0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异化理论出发,阐释《天黑前的夏天》里的主人公凯特在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制度双重压迫下产生的种种异化现象。多年来机械服从和奉献的家庭主妇生活,让凯特迷失了自我。自我的异化,与他人关系的异化,让凯特苦苦思索和探寻。她在迷途中苦苦探寻的艰辛过程也激励着处于困境的女性,寻找自我救赎之路。
  【关键词】 《天黑前的夏天》;异化;自我救赎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6-0013-02
  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2013)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多部有口皆碑,引人深思的作品,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并于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的作品关注种族歧视、两性关系、人类生存困境等多个社会话题。
  在1973年的著作《天黑前的夏天》中,莱辛以冷峻的女性视角揭示了中年女性在男性中心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压迫下,迷失了自我感受到种种异化体验,不知何去何从的生存危机。个体在追寻自我、探求自我救赎之路过程中,所遇到的迷茫、困惑与无助都被莱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部小说也被《纽约时报》称为“不仅是多丽丝·莱辛最好的小说,也是继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之后最好的小说。”小说描绘了中年家庭主妇凯特的一次夏日之旅,二十余年来一直恪尽职守为家庭付出,一夕之间却成了可有可无的人,怅然若失的凯特接受了外出工作邀约,走出家门,开始了一段追寻自我、扬弃异化的旅程。
  “异化”一词源自拉丁语alienatio,主要指脱离、喪失和疏远等,后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研究中的一个术语,在黑格尔和马克思等人的推动下发展成为异化理论,主要用于分析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而人的异化即人的本质和各种特性发生异化,主要指作为主体的人,被人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活动及其产物等客体,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反而成为制约压迫主体的异己力量。使作为主体的人丧失主体性,进而导致人与自身的异化,人和人之间的异化。凯特与自我的异化,与他人关系的异化,让她难以触及真实的自我,游走在迷惘无助的自我救赎之路上。
  一、自我的异化
  《天黑前的夏天》中凯特的异化,就集中体现在她与自我的异化,凯特在努力做好妻子母亲角色的时候,却渐渐迷失了自我。凯特是一个二十多年如一日为家庭默默付出的家庭主妇,囿于家庭与外界几乎隔绝的家庭生活,让她感到自己碌碌无为“她不敢期盼将来会发生什么,只知道自己将在忙碌的家庭琐事中慢慢衰老” ①。她小心翼翼恳恳勤勤终日为家人鞍前马后,为婚姻为家人委屈自己,然而却没人在乎她的感受,把她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这个夏日,在家人都有各自安排的情况下,凯特终得以独自走出家门,在远离家庭的地方回顾审视自己的家庭生活,她“终于看清了一个事实:多数中年女子的脸庞和步态,都和囚犯或奴隶相似。” ②
  她们的生活以家为圆心,家人活动的区域为半径,围绕着家庭转圈圈。一股无形的力量将她们禁锢在家庭的方寸之地,她们好似忠实于家庭守卫着家庭的士兵,又如同毫无怨言提供服务的奴仆,围着家人转,围着家庭转。当她们试图摆脱无形的镣铐,以一种疏离的姿态对待家庭时,家人们会毫不犹豫地将她们拽回到原有的模式,希望她们保持原有的恳恳勤勤的态度。凯特感到自己“多年以来都是一台由迈克尔设定的机器”③,“设定的唯一功能就是:管理、安排、调整、预测、命令、烦恼、焦虑、组织。小题大做” ④。
  在男性霸权的支配下,凯特的真实自我、观念都与思想意识相分离,她感到自己多年只是一个他人操控着的机器,一支转动不停的陀螺,生活并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只是机械地完成着家人为自己设定的任务,庸庸碌碌匆匆忙忙地生活着、衰老着。她感受不到自己的真实感情,触不到真实的自我,处于一种失语状态,无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不自由麻木的状态,使凯特异化为家庭的奴仆,工作的机器,完全失去自由意志和人的本质。
  二、人与人的异化
  对凯特来说,她与他人的异化主要体现在她与丈夫以及与孩子的异化。阿莉森·贾格尔联系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提出“女性在性行为中的境况与那些被迫同自己的劳动过程和产品相分离的工人们是十分相似的” ⑤。
  女性被无情地当作发泄性欲的对象,遭受性侵害和折磨,而不被纳入整体的人的范畴,处于无力的性对象的地位。在与丈夫的关系中,凯特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遭遇,丈夫迈克尔的出轨让凯特感到“自身价值乃至体内物质都遭致侵袭” ⑥,丈夫的不忠使凯特陷入自我否定当中。而迈克尔外遇的唯一目的就是性,更让她觉得自己被无情践踏了。纵使自己保养得当,身材依然精致迷人,丈夫仍像“一个贪吃糖果却不予节制的孩童” ⑦为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频频出轨。凯特感到在丈夫眼里,自己同他出轨的对象并无二致,只是他用来发泄性欲的对象、工具,并不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丈夫情感上的背叛,性异化的痛苦经历让凯特“觉得自己像个填充的木屑慢慢漏光的玩偶”⑧,这种思想同身体割裂的异化体验,使凯特难以通过性行为获得愉悦,并对丈夫的无情背叛久久难以释怀。
  贾格尔指出“母职”对于女性来说,也是一种异化体验,女人与她生育劳动结果,与生育过程、育儿方式等相疏离。作为家庭主妇的凯特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体会着这种异化。凯特如同一个提取“产品”的机器,接二连三地生下孩子,直到照顾三个孩子的琐事将凯特的生活填满,挤走她所有关于自己的需求。养育孩子成了凯特生活中最最核心的任务和使命,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凯特“总是随时待命,总是听候传唤,总是遭受指责,总是榨干自己喂养这几个——魔头” ⑨。她每天鞍前马后围着孩子们转,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在这些孩子眼里,作为母亲就意味着默默付出,隐忍而没有自我,即使凯特委曲求全,仍然得不到孩子们的尊重。社会规约的母亲角色将凯特牢牢地束缚在家庭生活中,多年没有自我的生活让她“逐渐变成了一个忧虑成习的疯子,成天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伤脑筋。” ⑩   即便如此也并没有人真正关心凯特的感受和生活,孩子们只把凯特当成照顾自己的工具,一个可以随时抛之脑后的“老保姆”。多年来没有自我成长空间的凯特,情感上像个“瘸子”和“废物”,不被孩子们理解和关心,在需要帮助和照顾时,孩子们却选择了漠视和冷漠对待,这让凯特“觉得自己像只受伤的小鸟,被健康的同类生生啄死;又像一只动物,遭残忍的孩子戏耍玩乐”。养育孩子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与孩子成年后对她的付出所判定的微小价值之间形成巨大反差,让作为母亲的凯特黯然神伤,家人们对凯特的孤立和放逐,也越发加深了凯特的异化体验。
  三、自我救赎
  凯特自我的迷失;思想与身体的割裂;母亲角色的束缚无疑都是异化的结果,充斥于凯特多年来的家庭生活中。作为主体的人就其社会属性来说具有其类本质,即人性和主体性。凯特要避免异化就要摆脱他人的目光,重新确立自己作为人的主体性。凯特意识到自己一直活在他人的目光中,活在男人的凝視之中。“布朗女士的服装、发型、举止、姿态和声音以前都是赝品……但如今她说不了:不,不,不,不——这个将一切集中于头发的声明。” ?
  不同的服饰打扮给了她不同的身份,一直以来她都没有按照过自己的意愿穿着打扮,终于她勇敢地抛弃了一直以来为维持中产阶级身份的一身行头,不再亦步亦趋追逐时尚去保持曼妙的身材和姣好的外貌,凯特这个关于头发的声明,表明她不愿再活在他人的目光中,而是要对自己的身体做主,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同时她欣然接受了自己日渐衰老的身体,与自己的身体和解也与真实的自我达成和解。
  与女孩莫琳合租,凯特度过一段难忘的愉快时光,她重新回顾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有欢乐也有烦恼,跳脱出自己的家庭,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以往的经历和感受。凯特明白了“我们怀着不同的想法和感情经历了某一事件,并在当时有了相应的判断,等事情过了很久——瞧吧,看起来就会大不相同” ?时间会给一个答案,离得越远或许能看得越清楚。凯特不再执着于得到一个满意的判断或一个理想的评价时,也最终释怀了。这个意义非凡的夏日之旅,让凯特在临近天黑时想明白了许多事,找回了迷失的自我,坦然接受了不完美的生活。
  注释:
  ①②③④⑥⑦⑧⑨⑩??多丽丝·莱辛著、邱益鸿译:《天黑前的夏天》,译林出版社2016年版,第5页,第90页,第62页,第90页,第60页,第60页,第62页,第86页,第91页,第243页,第223页。
  ⑤阿莉森·贾格尔著、孟鑫译:《女权主义政治与人的本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455页。
  参考文献:
  [1]阿莉森·贾格尔.女权主义政治与人的本质[M].孟鑫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多丽丝·莱辛.天黑前的夏天[M].邱益鸿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6.
  [3]罗斯玛丽·帕特南·童.女性主义思潮导论[M].艾晓明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其他文献
【摘要】贵州省建制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地方偏僻,发展落后,文教不兴。王阳明来到贵州之后,真切感受到当地少数民族的质朴和热情,由衷发出了“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绳之木”的感慨,并进而形成了“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民族教化思想。王阳明在贵州两劝安贵荣,平息潜在的隐患,建立龙冈书院、执教文明书院,充分实践了他的民族教化思想,对贵州地区的安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体系的不断变化,城市化建设与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于自身精神文化需求也逐渐复杂化、多元化,因此对于基层文化活动品牌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通过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内涵作为研究出发点,并且结合其发展现状,总结出当下基于公共文化服务,建立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12
期刊
【摘要】设计是人们改造自我,创造世界的一种行为活动,更是帮助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基础。在设计过程中,应明确设计的根本价值以及设计存在的意义,进而满足人们在当前生活、生产中的各类不同精神需求。找到其对于审美的要求,才能够对现代美术设计进行进一步的重塑,以便增加其自身所蕴含的艺术价值,为现代的美术设计融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这是现代美术设计中价值的取向以及塑造。  【关键词】现代美术设计;价值取向;塑造分
期刊
【摘要】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既集中体现了诗人的人格魅力和诗学造诣,也是诗人心灵情感的诗化呈现,同时在古典诗词中有大量和传统节日文化主题有关的诗句、创作背景或其他相关元素。学习古典诗词,不仅可以增强当代大学生对文学原典的阅读与体味,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也能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对提升其人文素养,建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有积极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古典诗词 节日文
期刊
【摘要】 “长城汉语”是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规划、组织、研发、运营的重点项目,是基于网络多媒体技术开发的新型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教材中词汇出现的频率和词性进行统计,总结“长城汉语”在词汇上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最后给出建议。  【关键词】长城汉语;词汇;调查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3-0122-02  “长城
期刊
【摘要】 《鼠疫》是存在主义哲学家加缪的代表作,正如西西弗斯推着石头上山一样,每当石头推上山顶石头便会滚到山底,而西西弗斯只有重复这日复一日的灾难,人们面对鼠疫也同样如此。主人公里厄大夫认为其他都没有意义,只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是最根本的意义。而小说中还有两种代表:一是试图掩盖事实,二是选择自我麻痹。小说赞扬了里厄大夫这类人的做法,并对英雄主义进行了定义。  【关键词】 《鼠疫》;荒诞;英雄主义
期刊
【摘要】 英国小说家、剧作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拥有漂泊不定、辗转不休的一生。他曾弃医从文,创作了若干小说与剧本。《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191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为原型,作品对人性的解剖发人深省。本文通过研究《月亮和六便士》中人性的复杂与人物形象背后作者的深意,探究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联系与冲突、对自由的向往与自我的探寻。  【关键词】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也逐渐在各地区的博物馆得到推广和普及,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我国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质量,但在文物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很多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如技术手段单一、专业人才不足等,只有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手段,才能促进我国博物馆文物保护和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本文就对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期刊
【摘要】 曹寅写文尚情崇真,交友诗酒风流,为官仕途通达,是康熙年间最值得研究的诗人之一。他人生中的最后一程,是奉命在扬州巡视盐政以及刊刻书籍。曹寅的仕宦之途影响着他的文学活动,他的文学活动也折射出他的官场心态与交游状况。因此,从曹寅的仕宦之途与文学活动中可以观照出其人生最后一个阶段的生命状态,对研究曹寅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曹寅;巡盐御史;扬州诗局;文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I207
期刊
【摘要】 唐代的诗序中就诗歌的理论知识进行了描述与总结,唐代是诗歌极其繁荣的时期,诗序中独特的文学观念对诗歌的创作有着极好的理论指导作用。唐代诗序就诗歌的价值进行详细描述,并且对诗歌题材的演变进行细致描写,对历史中诗歌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对诗歌的未来进行想象与憧憬。这就造成唐朝非常独特的艺术现象——诗史,这些对文学理论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唐代诗序;文学理论;影响研究  【中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