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几千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语文课堂要立足于一个“读”字,这是语文教学的成功方法。
一、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悠久历史
古代的学堂,诵读和练字是主要的教学任务,日诵不辍,写字不停。近代新学制产生前后,仍然将诵读和练字作为教和学的主要任务。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吴晗在十三岁以前就背完了十三经,这为他们后来的学术成就打下了坚实的语文基础。诗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正是创作成功的奥妙。才思泉涌,笔下生花,得益于书读得多,读得熟,熟读成诵。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吟诵的时候,对于讨论所得的不仅理智的了解,而且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可见,诵读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语文教学中诵读的现状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是东林党人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上联中道出了窗外风萧萧、雨濛濛,窗内书声琅琅、其乐融融的情景。那声声入耳的读书声,引起了多少人对神圣学堂的向往。但不知曾几何时,我们的校园却越来越静,琅琅的读书声越来越离我们远去。目前,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学生不是在题海中疲于奔命,就是被频繁的无效的所谓四人小组讨论所挤占,又或者被花样不断翻新的课件画面所占领……学生没有时间读书。一堂语文课下来,能让学生从头到尾读一遍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当然有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某些精彩语段进行朗读,但往往也只满足于表面课堂上气氛活跃,而忽视了诵读的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当前初中学生的语文成绩普遍不高,能力越来越差,写作能力也随之下降,且不说让学生演讲、辩论,就连当众
①用笔:在练字的时候,统一使用钢笔(如较适合学生的“英雄牌616”型),字迹为黑(蓝)色。平时写语文作业时,使用钢笔或水笔,并注意握笔姿势。
②用帖:硬笔方面,建议使用“庞中华”系列的字帖(九年级课本上有推荐),如要选择其他书法家的也可。总之,把握一个原则:即这位硬笔书法家的字体是你所喜欢的。要坚持练下去,而不是朝令夕改。同时,强调凡是练字,须边读帖边练习,而非随意想到哪个字就随意写几个。
③用纸:七年级时,以“描红”某位书法家的字体为主,兼以在大方格(“虚宫格”)纸上完成写字课上的练习;八年级时,在大方格纸上“临摹”七年级时所用的字帖,兼以完成写字课上的练习;九年级时,以在小方格纸(作文纸)上“模仿美文(书法名家)”为主。
④用时:周一至周四的“练字”主要从平时的作业上体现。周五至周末依据年级不同(如③所述),分别布置不同内容。另外,寒暑假也均有布置。笔者尤其看重“在阅读摘录(常态作业)中练字”、“在作文书写中练字”。练字时的要求为:一是凡练必看字帖,看一个练一个;二是求质不求量,每次控制在15至20分钟左右,凡写必工整,求美观;三是字数要少,遍数要多。
四、以点带面:教师示范,学生互宜
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榜样,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一种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有益的阳光。”笔者虽然自觉硬笔书写基础良好,但总认为离学生对老师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所以从教11年来,无论是课堂板书,还是课后批改,都尽力把字写得端正、规范,给学生以示范作用。同时,笔者在批阅学生的写字作业时,总把一些“优秀作品”挑拣出来,并在课上分发给学生作范例。对于写字进步明显的学生,在每月底的那堂写字课上,笔者还安排1至2人发表“进步感言”,向同学介绍“练习心得”。对于平时“大小”作业字都写得非常工整又美观的学生,给予“特别优惠”,即从下一学期开始,练字作业的内容、数量都可自己布置,不受老师约束。此外,还积极鼓励学生通过设计黑板报、制作手抄报、参加写字比赛等活动,使学生多方面地接受“熏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从已毕业的两届学生来看,效果很好。
以上,笔者略陈管见,期待能抛砖引玉,也希冀有越来越多的初中语文教师都来关注并重视起写字教学,让写字教学真正回归到初中语文的课堂中来!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韦淑红)
一、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悠久历史
古代的学堂,诵读和练字是主要的教学任务,日诵不辍,写字不停。近代新学制产生前后,仍然将诵读和练字作为教和学的主要任务。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吴晗在十三岁以前就背完了十三经,这为他们后来的学术成就打下了坚实的语文基础。诗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正是创作成功的奥妙。才思泉涌,笔下生花,得益于书读得多,读得熟,熟读成诵。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吟诵的时候,对于讨论所得的不仅理智的了解,而且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可见,诵读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语文教学中诵读的现状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是东林党人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上联中道出了窗外风萧萧、雨濛濛,窗内书声琅琅、其乐融融的情景。那声声入耳的读书声,引起了多少人对神圣学堂的向往。但不知曾几何时,我们的校园却越来越静,琅琅的读书声越来越离我们远去。目前,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学生不是在题海中疲于奔命,就是被频繁的无效的所谓四人小组讨论所挤占,又或者被花样不断翻新的课件画面所占领……学生没有时间读书。一堂语文课下来,能让学生从头到尾读一遍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当然有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某些精彩语段进行朗读,但往往也只满足于表面课堂上气氛活跃,而忽视了诵读的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当前初中学生的语文成绩普遍不高,能力越来越差,写作能力也随之下降,且不说让学生演讲、辩论,就连当众
①用笔:在练字的时候,统一使用钢笔(如较适合学生的“英雄牌616”型),字迹为黑(蓝)色。平时写语文作业时,使用钢笔或水笔,并注意握笔姿势。
②用帖:硬笔方面,建议使用“庞中华”系列的字帖(九年级课本上有推荐),如要选择其他书法家的也可。总之,把握一个原则:即这位硬笔书法家的字体是你所喜欢的。要坚持练下去,而不是朝令夕改。同时,强调凡是练字,须边读帖边练习,而非随意想到哪个字就随意写几个。
③用纸:七年级时,以“描红”某位书法家的字体为主,兼以在大方格(“虚宫格”)纸上完成写字课上的练习;八年级时,在大方格纸上“临摹”七年级时所用的字帖,兼以完成写字课上的练习;九年级时,以在小方格纸(作文纸)上“模仿美文(书法名家)”为主。
④用时:周一至周四的“练字”主要从平时的作业上体现。周五至周末依据年级不同(如③所述),分别布置不同内容。另外,寒暑假也均有布置。笔者尤其看重“在阅读摘录(常态作业)中练字”、“在作文书写中练字”。练字时的要求为:一是凡练必看字帖,看一个练一个;二是求质不求量,每次控制在15至20分钟左右,凡写必工整,求美观;三是字数要少,遍数要多。
四、以点带面:教师示范,学生互宜
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榜样,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一种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有益的阳光。”笔者虽然自觉硬笔书写基础良好,但总认为离学生对老师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所以从教11年来,无论是课堂板书,还是课后批改,都尽力把字写得端正、规范,给学生以示范作用。同时,笔者在批阅学生的写字作业时,总把一些“优秀作品”挑拣出来,并在课上分发给学生作范例。对于写字进步明显的学生,在每月底的那堂写字课上,笔者还安排1至2人发表“进步感言”,向同学介绍“练习心得”。对于平时“大小”作业字都写得非常工整又美观的学生,给予“特别优惠”,即从下一学期开始,练字作业的内容、数量都可自己布置,不受老师约束。此外,还积极鼓励学生通过设计黑板报、制作手抄报、参加写字比赛等活动,使学生多方面地接受“熏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从已毕业的两届学生来看,效果很好。
以上,笔者略陈管见,期待能抛砖引玉,也希冀有越来越多的初中语文教师都来关注并重视起写字教学,让写字教学真正回归到初中语文的课堂中来!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