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做历史主观题,学生们普遍感到棘手,做起来失分容易得分难。为了提高同学们做主观题的能力,结合一个中考题目,我们做一下交流。150多年前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北美、欧洲、亚洲的广袤大地上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革。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的战争和国内革命使清政府这个僵化的帝国终于出现了 一丝松动的迹象。帝国地方实力派人士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
材料二,……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
材料三,马克思这样评价林肯:“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他成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1)材料一中,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这个僵化的帝国终于出现一丝松动的迹象”指的是什么?其结果如何?(2)材料二涉及的该国历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改革是什么性质?(3)材料三评价林肯“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是因为他的什么重大贡献?(4)中美俄是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大国。请你选择其中之一,以“150多年来,××国的历史进程很曲折”或“150多年来,××国的历史进程很精彩”为观点,遵循“论从史出”的原则提出两条支撑你观点的史实。
做好历史主观题的第一步,是要认真阅读引言、材料正文,提取有效信息,联想相关知识,为回答题目作准备。
初中历史的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积累情况和一定的运用能力。将题目中的材料和课文内的知识联系起来,就能缩小知识范围,避免漫无边际的乱答,为回答问题作好准备。
比如引言:“150多年前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北美、欧洲、亚洲的广袤大地上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革。”读材料后,抓住重点词语,如:150年前、北美、欧洲、亚洲、社会变革。就应该能想到与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南北内战、俄国1861年改革、中国的洋务运动有关。
比如材料一:看似难懂,但通过阅读后,一样可以获得信息:西方战争、国内革命、清政府。学生就会联想到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两者的结合就是洋务运动的背景。再加上军事基础这样的关键词语,学生就可能回忆起是洋务运动,帝国地方实力派人士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不就是指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地方代表人物在与西方打交道的过程中对洋人的坚船利炮产生的认识吗?
同样,通过材料二的阅读,抓住中心词“赎买”,应能认识到这是强调废除农奴制改革中的内容。通过材料三的阅读,了解到这是指南北战争后,林肯被刺杀的史实。
将引言、材料与课本知识准确的联系起来,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要对课本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这需要平时的积累,更需要现在的查漏补缺,复习巩固。二是要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到读懂材料。
做好历史主观题的第二步,是要更加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楚问题问什么,从而作出准确的回答,避免答非所问。
例如问题4,这道题问的什么?认真分析题干,会发现题目的要求是提出两条支撑某一观点的史实。史实就是历史事件本身。与史实对应的是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我们平时所说的意义、影响、性质、地位都是从不同角度提出来的史论。这道题就是要求我们抓住时间节点、国家历史曲折或精彩,提出史实。其实这150年来中美俄三国历史进程既曲折又精彩。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这三国的历史来确定观点,然后选择符合这一时间段且能支撑观点的史实。认为该国历史进程曲折就举挫折的史实,认为该国历史精彩就举获得胜利或获取的成就的史实。不能随便列举。例如举中国曲折的史实:甲午戰争失败,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1937年日本在南京屠杀中国人民30万人等。列举中国精彩的史实: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1949年新中国成立等。做好历史主观题的第三步,是要注意答题格式和答题语言的规范。答题格式虽然只是形式,但也是很重要,第一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明确目的。第二让学生的回答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特别是一个问题里有几个小问题时,更需要写清楚。第三有利于培养严谨的答题习惯。
答题语言更要规范。历史教材的语言非常准确,严谨,每一个名词,每一个限定性的词,都有来历,不能乱写。例如中国重返联合国就不能写成中国加入联合国。我们的回答也要向这样的标准看齐。可以先打草稿,在写在试卷上。这样,既保证答题的准确性,也保证了试卷的整洁。
同学们,只要你扎实的复习巩固课本基础知识,在按照上面的步骤,认真思考,刻苦训练,你会发现,主观题并不难。
材料一,西方的战争和国内革命使清政府这个僵化的帝国终于出现了 一丝松动的迹象。帝国地方实力派人士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
材料二,……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
材料三,马克思这样评价林肯:“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他成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1)材料一中,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这个僵化的帝国终于出现一丝松动的迹象”指的是什么?其结果如何?(2)材料二涉及的该国历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改革是什么性质?(3)材料三评价林肯“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是因为他的什么重大贡献?(4)中美俄是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大国。请你选择其中之一,以“150多年来,××国的历史进程很曲折”或“150多年来,××国的历史进程很精彩”为观点,遵循“论从史出”的原则提出两条支撑你观点的史实。
做好历史主观题的第一步,是要认真阅读引言、材料正文,提取有效信息,联想相关知识,为回答题目作准备。
初中历史的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积累情况和一定的运用能力。将题目中的材料和课文内的知识联系起来,就能缩小知识范围,避免漫无边际的乱答,为回答问题作好准备。
比如引言:“150多年前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北美、欧洲、亚洲的广袤大地上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革。”读材料后,抓住重点词语,如:150年前、北美、欧洲、亚洲、社会变革。就应该能想到与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南北内战、俄国1861年改革、中国的洋务运动有关。
比如材料一:看似难懂,但通过阅读后,一样可以获得信息:西方战争、国内革命、清政府。学生就会联想到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两者的结合就是洋务运动的背景。再加上军事基础这样的关键词语,学生就可能回忆起是洋务运动,帝国地方实力派人士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不就是指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地方代表人物在与西方打交道的过程中对洋人的坚船利炮产生的认识吗?
同样,通过材料二的阅读,抓住中心词“赎买”,应能认识到这是强调废除农奴制改革中的内容。通过材料三的阅读,了解到这是指南北战争后,林肯被刺杀的史实。
将引言、材料与课本知识准确的联系起来,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要对课本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这需要平时的积累,更需要现在的查漏补缺,复习巩固。二是要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到读懂材料。
做好历史主观题的第二步,是要更加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楚问题问什么,从而作出准确的回答,避免答非所问。
例如问题4,这道题问的什么?认真分析题干,会发现题目的要求是提出两条支撑某一观点的史实。史实就是历史事件本身。与史实对应的是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我们平时所说的意义、影响、性质、地位都是从不同角度提出来的史论。这道题就是要求我们抓住时间节点、国家历史曲折或精彩,提出史实。其实这150年来中美俄三国历史进程既曲折又精彩。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这三国的历史来确定观点,然后选择符合这一时间段且能支撑观点的史实。认为该国历史进程曲折就举挫折的史实,认为该国历史精彩就举获得胜利或获取的成就的史实。不能随便列举。例如举中国曲折的史实:甲午戰争失败,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1937年日本在南京屠杀中国人民30万人等。列举中国精彩的史实: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1949年新中国成立等。做好历史主观题的第三步,是要注意答题格式和答题语言的规范。答题格式虽然只是形式,但也是很重要,第一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明确目的。第二让学生的回答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特别是一个问题里有几个小问题时,更需要写清楚。第三有利于培养严谨的答题习惯。
答题语言更要规范。历史教材的语言非常准确,严谨,每一个名词,每一个限定性的词,都有来历,不能乱写。例如中国重返联合国就不能写成中国加入联合国。我们的回答也要向这样的标准看齐。可以先打草稿,在写在试卷上。这样,既保证答题的准确性,也保证了试卷的整洁。
同学们,只要你扎实的复习巩固课本基础知识,在按照上面的步骤,认真思考,刻苦训练,你会发现,主观题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