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教育”是师生相处的灵丹妙药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z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一句名言:“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现行的教育中,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常用的直接手段有:表扬、批评、奖励、惩罚、谈话等,固然能收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但是,如果老师的某些行为,在有意或无意中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促使其觉悟,这种间接的教育手段,有时会使教育更有力量。它就像一剂灵丹妙药,不费吹灰之力就使教育如鱼得水,得心应手。这就是间接教育的作用。
  一、示范
  俗话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在塑造学生灵魂的过程中,学和德缺一不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必须注意,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一言一行均要为学生做表率。记得上一届刚接手的初一(11),一名学生把刚吃剩的餐盒随意丢进垃圾桶,没丢中,落在垃圾桶旁,弄得垃圾桶和旁边的地面很脏。而笔者刚好走进教室,那位学生和全班同学显得很紧张,笔者看到后什么也没说,走过去,把饭盒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又用扫帚把地面扫干净。这时,全班同学的眼睛都在望着笔者的举动,以为“狂风暴雨”就要来临了。可笔者什么也没说,走上讲台,继续整理讲台的卫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那位扔饭盒的同学马上站起来,跑过来把垃圾桶拿去倒掉。由此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教育者的行为成为楷模,自然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倾听
  班主任要虚心,认真听取学生倾诉,促使对方在宣泄中实现自我调节。当人产生心理冲突时,自然的需求就是找人诉说。班主任要善听,即对学生的任何想法(当然不一定正确)要听得进去,表示理解,在倾听中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结论。
  班上的“才女”陈悦同学,感情细腻,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幅好画。表面斯斯文文,懂人情世故、孝顺的乖乖女。有一天中午,突然接到陈悦的妈妈打电话,说陈悦昨晚跟她吵架,离家出走,至今未归,问今天上午有没有返校。笔者安慰她妈妈几句,接着把陈悦叫到办公室。她好像有备而来,气呼呼地列举妈妈的诸多不是。笔者一声不出,静静地当她忠实的听众。说着,说着,她的声音越来越小,并开始抽泣起来。此时,笔者认为教育的时机来了,一边递给她餐巾,一边问她:“你觉得你妈妈辛苦吗?”她感触地说:“其实妈妈挺辛苦的。为了生计,为了供我读书,有时很晚才收店。”笔者趁机说:“你认识到这一点很不错,说明你还是很爱你妈妈。平时有时间可以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儿女的本分。但你妈妈也有不对的地方,她先要保证你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我会找她谈谈。”“谢谢老师。”
  一场不大不小的纠纷在平静中排除了。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要善于做一个倾听者,让学生去说,去思考,去分析,去自我教育、反省。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学会体谅别人,学会宽容。
  三、激励
  班主任通过语言或文字等多种手段,含蓄地、寓意深长地触动教育对象的心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发潜能。激励源于尊重,源于信任。出乎意料地处理,往往能促使教育对象的心灵震撼。
  例如有两个学生,数学基础差。这学期刚开学,他们俩认真听了课,笔者及时表扬了他们,他们越听越有滋味,而且还掌握了方法。到练习的时候,笔者及时过去辅导,并肯定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不错,做对了,看来你们还是学数学的天才。”听到老师时时的表扬,他们现在学数学的热情很高,虽然很多不会,但他们能虚心请教老师,积极向上,成绩进步了三十多分。由此可见,适当的激励语言或文字也是促进后进生“上进”的催化剂。
  四、耐心
  “耐心”是伟大的老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要有耐心,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不但需要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通过同龄效应去拉帮,而且要善于挖掘其闪光点,不断表扬,还要持之以恒,才能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何同学,经常迟到,作业不做,单词不背。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就叫住在他附近的同学叫他一同上学,作业每天自己交到笔者桌面,单词每天到笔者这背四个。做到了在全班表扬,没做到留下来上思想课并强制性补回来。一学期下来,他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再也不用老师和同学“看羊了”。
  所以,要扭转困难生的行为习惯,教师必须具备韧性和耐性,要象广东“老火汤”那样,细火慢煲。
  五、爱心
  爱是人类最复杂的情感表达。期待别人的关爱是人所共有的心理需求。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成人的关心呵护。特别是双困生,特别需要老师的真心爱护、关心和理解。
  记得上届的王毅,上体育课跟别班同学动手打架,被科任老师强行带到办公室,一脸的倔强,一脸的不服气。当时笔者心中不由升起一股怒火,真想狠狠批评他一顿,叫家长过来领回去反思。可看到他的脖子一道道伤痕,满身灰土。笔者忍了忍,轻声问:“疼吗?到校医室去,涂点药。”在校医室里,笔者给他倒杯温水,一边亲自给他上药,一边轻声劝说。不一会儿,刚才还倔强的小孩突然抽噎起来,一边哭一边诉说他的委屈,很快问题就迎刃而解。静下心来,笔者暗自庆幸。如果刚才笔者不问原由劈头盖脑地训他一顿的话,很可能适得其反。
  每个学生都希望老师关注自己,理解自己,尊重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和化解学生成长中的困惑和烦恼,成为学生的知己。
  六、宽容
  对学生错误、过失产生的原因,要给予充分的理解,使其在意想不到的宽厚态度、宽松环境中自省。
  记得上届初三下午最后一节课,有一位学生在上化学课时看漫画书,笔者巡堂时从窗口没收了她的书。下课还没来得及找她谈话,她就离家出走了,她给二姨发信息说班主任说了她的不是。家长气势汹汹跑来质问笔者,接着校长、主任、派出所找笔者谈话。笔者当时觉得很冤,很生气。但笔者很快换位理解了他们,包容了他们,没作任何解释。笔者发动全班力量,终于找到她。原来她为了逃避每天晚上的补课,躲在同学家玩,又为了逃避家长的责骂,乱编老师骂了她的理由。她的父母听了,气得要揍她,非常内疚地道歉。看着她脏兮兮的衣服,恍惚的神情,笔者心平气和地说:“算了吧,能安全回来就好,以后不要再出现第二次了。回去洗过澡,明天照常上学吧。”她一听,“哇”地一声哭起来,拼命地说:“老师,对不起,对不起!”自此以后,她很听笔者的话,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有益活动,最终考上理想中学。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人性的光辉,在笔者看来宽容更是教育的秘诀。惩罚是教育,宽容也是教育,而且比惩罚更有影响力。当一件被谴责的事情戏剧化地变成“礼遇”时,更会引起人心灵的震颤,这也许就是宽容的魅力。
  总之,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教育学生时,不妨少用或不用批评、呵斥甚至惩罚的直接手段,而是有意识地多采用学生乐意接受的、积极有效的间接教育手段,又可以达到意料不到的良好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其他文献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课程中仍延续着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和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突出表现在:在教学方法上,重教师单向的知识灌输,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在教学内容上,重课本知识,轻生活实践;在学习评价上,重学生的卷面成绩,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呢?    一、关注生活实际,抓好教学活动    伟大的教育家
化學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教学,实验教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课堂演示还是学生实验,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会出现一些与预料的正常实验结果不相符合的现象,其中有颜色变化的异常,生成物气味的异常,事故发生的异常等等。  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出现,会对学生造成认知冲突的失衡。教师若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彻底解决,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
作为一个班主任,怎样把一个班级带好,怎样让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地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及价值实现空间,怎样将所带的班级打造成一个学习气氛浓厚、人际关系融洽、充满向心力与凝
众所周知,习惯是有一定教学经历的教师在教学多年必然积累的财富,在多年教学经验基础之上形成的符合自身教学认知形成的定式性思维,因此习惯性教学恰是思维定式在课堂教学中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