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截止2014年,全世界有3530万人携带艾滋病毒。目前有超过3530万人携带艾滋病毒,其中210万人为青少年(10-19岁)。截至2014年10月底,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已达49.7万例,死亡15.4万例。本文针对最容易成为受到毒品侵害的高危群体——中小学生作为研究的根本出发点,对我国中小学禁毒与预防艾滋病教育现状与问题进行国内文献综述研究。
【关键词】中小学;禁毒与预防艾滋病教育现状;国内研究概述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不仅仅只是好的一面,往往还有很多诱惑,俗话说:“打开窗户飞进来的是麻雀,但更多的是苍蝇。”那由于中小学生们正处于生理、心理都不成熟的阶段,且好奇心和模仿性很强,自制力和分辨力较差,加上在禁毒防艾这一方面的教育仍严重缺失,所以中小学禁毒与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研究也逐渐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本文通过阅读现有文献,并初步梳理关于我国中小学禁毒防艾教育现状与问题的研究。
李延莉,张若谷对贵州省六所中小学校进行了禁毒知识认知现状调查,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对毒品的危害有一定认识,但认识不足,如有24.19%的学生不知道注射毒品易导致艾滋病感染,有4.4%的学生认为毒瘾很容易戒掉,可见青少年对毒品的防范意识还待于加强。而贵州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学校毒品预防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发挥不够好,学生拒毒的思想基础不够牢,自觉抵御毒品的能力不够强。第二,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接受毒品预防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存在差距,起点不一致,发展不平衡。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两专”难于保障。“两专”是指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专门教师和专项经费,它是开展禁毒预防教育工作的前提和保障。第三,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合力难于形成。
云南省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的开展始于1990年,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在《云南省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提到云南省禁吸工作中存在着的新生吸毒人员尚未能控制,25岁以下青少年是新生吸毒人员的主要构成群体。文中将问题和原因各归纳为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做法上流于“形式”;缺乏统一规划,科学管理不够;实效性不高。产生问题的原因,即对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专门人员和专项经费;受毒品和社会客观环境因素的制约。我国虽加大了宣传力度,但并没有得到很好遏制青少年减少吸毒人数的作用。侯远高教授将毒品与艾滋病在民族地区泛滥的成因分为直接原因、客观原因、体制原因、主要原因和社会根源等,在对凉山地区毒品与艾滋病传播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后,他指出凉山禁毒防艾工作的核心在于乡村治理和民族文化建设,把扶贫创新、禁毒防艾、社会公益与民族文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吸纳知识精英和民间力量的广泛参与,激发民族自强意识,凝聚社会和人心,培育新的发展主体,构建凉山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资本,从人类学的语境上分析凉山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从目前收集的文献资料,纵观以往的研究成果来看中小学禁毒与预防艾滋病教育研究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研究视角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众多研究者对中小学禁毒和预防艾滋病的现状与问题的研究结论大体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中小学生对毒品预防意识不够,能够自觉抵制毒品能力不足以及对毒品、艾滋病知晓率偏低。
二、对中小学禁毒与预防艾滋病教育有做到,但大多以講座和课外活动的形式来呈现,缺乏统一的规划、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及明确的教学目的,导致不能足够的得到中小学学生们的重视。
三、关于中小学禁毒防艾教育宣传的反作用力。并没有使得青少年吸毒人数减少。
四、我国有许多草根防艾组织,但大多数是没有得到太多的支持和扶植。还有部分民族地区的禁毒工作没有针对主体和对象的特殊性,大多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对中小学学生、家长、教师的禁毒防艾培训工作是薄弱的、缺失的。
五、中小学禁毒和预防艾滋病的教师培训的实效性不足也将会严重影响到中小学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最后,在已有文献中可以看出对于中小学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大多是提出建议或意见,真正实施到中小学的并不多。这又回到了我们最初、最根本的问题上:说的多,做的少;计划多,落实少;任务多,实施少。缺乏对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延莉,张若谷.中小学生禁毒知识调查[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2.1,第36期:30-31.
[2]赵翔.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的困惑与出路---以贵州为个案进行研究[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2007.01:70-71.
[3]云南省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组[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4.2:25-28.
[4]侯远高.西部民族地区艾滋病疫情及防治策略[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4.
[5]夏国美.社会学视野下的禁毒研究——青少年吸毒问题调查[J].社会科学.2003.10.
[6]参考:http://news.163.com/14/1202/12/ACF6TE8600014Q4P.html.
【关键词】中小学;禁毒与预防艾滋病教育现状;国内研究概述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不仅仅只是好的一面,往往还有很多诱惑,俗话说:“打开窗户飞进来的是麻雀,但更多的是苍蝇。”那由于中小学生们正处于生理、心理都不成熟的阶段,且好奇心和模仿性很强,自制力和分辨力较差,加上在禁毒防艾这一方面的教育仍严重缺失,所以中小学禁毒与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研究也逐渐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本文通过阅读现有文献,并初步梳理关于我国中小学禁毒防艾教育现状与问题的研究。
李延莉,张若谷对贵州省六所中小学校进行了禁毒知识认知现状调查,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对毒品的危害有一定认识,但认识不足,如有24.19%的学生不知道注射毒品易导致艾滋病感染,有4.4%的学生认为毒瘾很容易戒掉,可见青少年对毒品的防范意识还待于加强。而贵州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学校毒品预防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发挥不够好,学生拒毒的思想基础不够牢,自觉抵御毒品的能力不够强。第二,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接受毒品预防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存在差距,起点不一致,发展不平衡。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两专”难于保障。“两专”是指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专门教师和专项经费,它是开展禁毒预防教育工作的前提和保障。第三,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合力难于形成。
云南省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的开展始于1990年,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在《云南省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提到云南省禁吸工作中存在着的新生吸毒人员尚未能控制,25岁以下青少年是新生吸毒人员的主要构成群体。文中将问题和原因各归纳为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做法上流于“形式”;缺乏统一规划,科学管理不够;实效性不高。产生问题的原因,即对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专门人员和专项经费;受毒品和社会客观环境因素的制约。我国虽加大了宣传力度,但并没有得到很好遏制青少年减少吸毒人数的作用。侯远高教授将毒品与艾滋病在民族地区泛滥的成因分为直接原因、客观原因、体制原因、主要原因和社会根源等,在对凉山地区毒品与艾滋病传播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后,他指出凉山禁毒防艾工作的核心在于乡村治理和民族文化建设,把扶贫创新、禁毒防艾、社会公益与民族文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吸纳知识精英和民间力量的广泛参与,激发民族自强意识,凝聚社会和人心,培育新的发展主体,构建凉山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资本,从人类学的语境上分析凉山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从目前收集的文献资料,纵观以往的研究成果来看中小学禁毒与预防艾滋病教育研究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研究视角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众多研究者对中小学禁毒和预防艾滋病的现状与问题的研究结论大体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中小学生对毒品预防意识不够,能够自觉抵制毒品能力不足以及对毒品、艾滋病知晓率偏低。
二、对中小学禁毒与预防艾滋病教育有做到,但大多以講座和课外活动的形式来呈现,缺乏统一的规划、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及明确的教学目的,导致不能足够的得到中小学学生们的重视。
三、关于中小学禁毒防艾教育宣传的反作用力。并没有使得青少年吸毒人数减少。
四、我国有许多草根防艾组织,但大多数是没有得到太多的支持和扶植。还有部分民族地区的禁毒工作没有针对主体和对象的特殊性,大多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对中小学学生、家长、教师的禁毒防艾培训工作是薄弱的、缺失的。
五、中小学禁毒和预防艾滋病的教师培训的实效性不足也将会严重影响到中小学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最后,在已有文献中可以看出对于中小学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大多是提出建议或意见,真正实施到中小学的并不多。这又回到了我们最初、最根本的问题上:说的多,做的少;计划多,落实少;任务多,实施少。缺乏对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延莉,张若谷.中小学生禁毒知识调查[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2.1,第36期:30-31.
[2]赵翔.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的困惑与出路---以贵州为个案进行研究[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2007.01:70-71.
[3]云南省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组[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4.2:25-28.
[4]侯远高.西部民族地区艾滋病疫情及防治策略[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4.
[5]夏国美.社会学视野下的禁毒研究——青少年吸毒问题调查[J].社会科学.2003.10.
[6]参考:http://news.163.com/14/1202/12/ACF6TE8600014Q4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