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需要政策支持

来源 :中国经济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15mo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营经济与民间投资紧密相关,但是,如果政府不对民营经济提供政策性、系统性的支持,只依靠刺激民间投资,很难实现民营经济的长足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1-6月份,中国民间投资增长速度为2.8%,比1-5月份回落了1.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速回落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引发了方方面面的探讨。为此,《中国经济报告》记者专访了安邦咨询创始人、首席研究员陈功。
  国内外经济形势
  中国经济报告: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6年6月份和上半年经济数据,民间投资增速回落,结合上半年宏观经济的总体情况,你如何评价上半年经济形势?
  陈功:从中国和全球两个视角来看,过去6个月的经济发展状况不甚乐观。
  一方面,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目前中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从1万多亿信贷投放回缩到5千多亿的投放规模,这表明了政策的摇摆不定。虽然全国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增长目标数值只有6.5%,但在这个相对比较低的经济增长目标条件下,过去6个月的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缺乏明确的方向,这会让地方对中央政策产生许多困惑,从而影响效率。
  据安邦研究发现,从中央政策的形成到地方的理解认识需要用5年时间。但一届领导在短短5年时间内却很难将政策完全实施。如果领导不连任,政策就更加难以执行。可见,政策的“不连续性”会对地方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这对中国全局经济增长也是不利的。
  另一方面,从世界经济形势来看,国际经济同样没有好转。欧洲仍然是陷在泥潭之中,存在英国退出欧元区、欧洲债务危机等突出问题,欧洲经济还在边缘线上挣扎;美国经济仍是一枝独秀,但同时存在很大隐患,因为在全世界城市化—资本过剩—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循环中,美国的金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还未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彻底走出来。之前投行家们言之凿凿地说6月份美联储一定会加息,但实际情况却依然不理想。总之,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2016年的经济形势都不容乐观。
  对供给侧改革的评价
  中国经济报告:面对空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你如何评价2015年底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三去一降一补”的重点任务?
  陈功:“三去一降一补”是一个短期政策。在2015年12月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三去一降一补”的时候,就明确指出这是2016年要做的事情。从大的形势来看,我认为《人民日报》再访权威人士的那篇文章中提到的“L型”经济增长和供给侧改革,是代表对未来长期形势判断的一个重点,相比“三去一降一补”这种短期的调整措施,更加具有参考意义。
  我在《颠覆世界的城市化》一书中提出,通缩并非是偶然的。若产品价格都普遍较低,再加上产业转移,制造业就很容易垮掉。实际上,价格是很微妙的。从理论上看,假定产能不变而资本过剩,则表现为通货膨胀;假定产能为变量且资本过剩,则表现为通货紧缩。从现实来看,产能确实是变量,而资本过剩也确实存在,所以才会出现紧缩,价格就会很低。从本质上看,只要资本过剩存在,“去产能”便会遇到阻力。
  改革的本质,一方面是利益的重组;另一方面就是效率的提升。从目前来看,中国的改革才刚刚启动。在这种情况下,探讨中国经济改革的影响只能是一种期待,而不会对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产生真正重要的作用。
  中国经济报告:关于“去杠杆”,你有什么建议?
  陈功:在如今资本过剩的情况下,去杠杆可以去风险,但是,由于资本的总规模是固定的,它不投放在一个领域,就一定会加在其他高杠杆的领域,当大量的钱淤积在一个领域,就会导致高风险。因此,从全社会来看,“去杠杆”根本不现实。
  民营经济发展需要政府支持
  中国经济报告:权威人士称中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走势,“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人民日报》5月9日)。你如何看待中国在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格局下的经济发展?
  陈功:一般认为,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充满危机的痛苦的增长阶段,中国的一切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增长问题。过去10年的高速增长留下了太多的后遗症,我们只注重速度,而不注重深度。一般经济增长的数据只能反映经济速度,但更重要的经济深度和质量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反映。经济的深度是指除了经济增长,经济还给社会、老百姓带来什么,怎么样影响人们的生活。OECD每年做一个全球竞争力的报告,从受教育程度、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电信的普及率等各个方面来衡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对人们生活、消费的影响。但在中国,我们只基于单纯的数字来看经济,如果投资、消费、进出口等数字不理想,我们往往又会想到要通过什么方法来刺激,但在当前情况下,这样的“算数政策”越来越难以维持。
  从社会发展资源的角度来看,社会居民财富是最重要的资源。如果能把这部分资源调动起来,转化成生产力用于发展,才能真正促进社会发展。目前,国务院采取的主要还是短期刺激措施,比如,搞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基金,但这些投资政策仍无法让人们增强信心,我们必须找到真正有效的新方法。
  中国经济报告:请你谈谈对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增长的展望和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建议?
  陈功:第一,关于刺激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民营经济与民间投资紧密相关,但是,如果政府不对民营经济提供政策性、系统性的支持,只依靠刺激民间投资,很难实现民营经济的长足发展。以前我们只看重民间投资,实际上,只有把“机构”和“人”的改革都真正做到位,把“国进民退”的态势扭转过来,民间投资才能增长。
  第二,“财团经济”的概念。目前,如果有选择地出台一些发展财团经济的措施,可以回避一些改革的难点和压力点,同时也有助于拉动经济增长,培育民营经济主体。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某些阶段中,财团往往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韩国的现代、三星和日本的三井、三菱商事等。但中国没有这样的财团,没有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独立市场地位、非常有竞争力和高知名度的民营企业。事实上,大的财团有助于拉动小的民营企业发展,“大车拉小车”,共同发展。因此,中国在发展财团经济这方面需要采取一些促进措施。
  第三,中国的改革更多的是关注国企和央企。中国的资源,比如,银行贷款、政策等都掌握在政府手里,如果政府不支持民营企业就意味着它们根本享受不到这种资源。而中国的大部分资源就集中这些国企和央企手中,这使民营企业没有一个公平的待遇和发展环境,很难做大做强。因此,对民营企业不仅要支持,而且要“大”支持。
  第四,要注重中国经济从投资向消费的转型。中国经济面临不少困难,但也处于关键转折的前夜。当前中国经济最值得关注的是向消费的转型。2016年上半年,中国的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3.2个百分点,达到73.4%,这表明中国正在向消费型社会迈进。消费在中国经济增量中的贡献大增对中国经济而言是一个巨大转折。从经济增长的结构看,长期以来,中国只注重投资,但今后则要注重消费。中国已经进入一个收入提升和花钱的时代。生产端的改革(供给侧改革),必然要顺应这种转折的发生,并随之进行调整。决策层提出有效供给的问题,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
  稳健的政策能给市场提供一个适应的时间和周期,让企业、产业和整个市场自我调节和调试,这相比政策摇摆不定的效果要好得多。对于未来中国的宏观经济,我们最大的期盼就是希望看到一种稳健的政策取向。
其他文献
债转股和证券化方案的设计必须谨慎,而且应是一个全面的总体框架的有机组成部分,  否则可能会使问题恶化,比如允许僵尸企业继续存续和经营  近期,中国居高不下且日益严峻的公司债务问题以及如何予以妥善应对引发了众多关注。目前,中国的公司债务已经上升至约占GDP的160%,相比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而言已然很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6 年4月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对此
期刊
前,从供给到需求,从产业到区域,从经济到金融,从物价到资产价格,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分化特征愈益明显。这一趋势性变化,对于判断中国经济形势具有中长期意义,值得密切关注。  在宏观层面,投资与消费运行分化。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增速明显放缓,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消费则稳中有升,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  在产业层面,不同行业在利润、利润率、资产负债率、产能投资等方面出现明显分化
期刊
在党的文件中,“编纂民法典”任务紧随于“加快市场法律制度建设”,这并非偶然。民法常常被称为“市场经济基本法”或“商品经济基本法”,这可一直追溯到马克思经典理论中的“商品经济民法观”。这说明,虽然民法的调整对象包括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与非经济关系,即“市民社会”,它大于市场经济关系领域,但市场关系处于民法所调整社会关系的核心,具有特殊意义。加快“市场法律制度建设”也成为民法典编纂的首要任务。  民法典
期刊
在新的五年里,中国将坚决贯彻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把结构调整、引领新常态作为主攻方向,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中心,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积极推动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改革,加快实现发展方式的实质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月19日-3月21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本届论坛
期刊
超出原本预期不断增长的计算能力和具有学习能力的算法,很可能会引发邪恶的超级智能  如果我们这个时代最富有、最聪明和最具商业头脑的三个人都认同某个想法,那这个想法一定值得其他人认真考虑。这里要提到的三个人分别是:世界首富、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线上支付、电动车、宇宙飞行,以及地面交通领域的核心创新者埃隆·马斯克;还有宇宙学家史蒂芬·霍金。他们都认同这个想法:人工智能(AI)存在威胁人类文明的潜在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事立法工作经历了重提民事立法、以民法通则为核心开展民事立法、内部确定恢复民法典起草、公开决定恢复民法典起草这四个阶段,民事立法可谓任重而道远。中国民法典中应该让人格权独立成编。原因有两点:第一,随着现代民法不断发展,尤其是商法的发展,人格权可以评估、转让等。第二,原来的人格权已经不能单独放在总则,总则容纳不了人格权的内容。比如隐私权,如果浓缩在总则会出现内容庞大和体例不相称。总
期刊
民法典编纂不同于民法学教科书的编写,法典的质量取决于其将来具体规则的完备性、内部协调性、可适用性。学界普遍认为,民事法律规定“宜粗不宜细”的时代已经过去,对于民法典中的具体制度与规则的设计,能细则细,能在法律中规定,就不留给法律解释或司法解释,能在此次立法中完成,就不留给嗣后修法。全面与精细化的制度设计要求必然意味者对立法工作量与技术的高要求,加之紧迫的立法完成时间表(总则2017年完成、分则20
期刊
通过官方主持之下、社会广泛参与的“私法”法典编纂活动,民法典的有效适用由此成为国家与社会之间相互礼让、相得益彰,共同走向持久稳定与繁荣的保障机制  □张力  作  为“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民法在人类法制文明史上还素有“一般私法”、“世俗宪法”、“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超级部门法”、“尘世的圣经”等殊荣。这一特殊地位使任何民法典的编纂都当仁不让地成为它所在国家与
期刊
中国的国有企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中国领导人不管选择哪条路,都将充满挑战。但这些挑战与坚持旧国企业务模式及角色定位不变所造成的负面后果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近,有关中国国企改革问题,出台了重要文件,有针对性地强化了党委在国企管理中的角色地位。尽管这看似是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一个变化,实则对加强国企监督很有必要。中国正在经历一个根本性的转型,其目标是以创新为驱动、以知识为基础、靠服务拉动的新经济
期刊
1.增强民营企业投资信心。民营企业投资意愿下降,最实际的问题是经营成本快速大幅上升,企业无利可图,无钱可赚。所以“降成本”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大任务。当然“降成本”需要企业自身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供科技水平,提高效率。政府部门要加强政策研究,真正落实并继续出台进一步为企业降低各种税费、降低融资成本的政策措施。  2.着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瓶颈。要搭建政、银、保、企合作平台,加强金融机构与重点企业、重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