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瓦尔登湖》是美国文坛巨匠、超验主义哲学先驱梭罗(1817-1862)的代表作,是当代美国拥有读者最多的经典散文,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人生的25部首选经典”,影响了托尔斯泰、马丁·路德·金、甘地等人。
1845年,梭罗隐居瓦尔登湖畔,经历了一段回归自然、躬耕自足、悠然恬静、质朴清新的田园诗般历程。这一过程不仅仅是崇尚自然的简单隐居,作者还从一个学者、哲人的角度对自己的所经所历、所念所思进行深刻的描绘、反思与批判,创作出了融文学性、思想性、哲学性、艺术性为一体的散文佳作《瓦尔登湖》。本文试图就《瓦尔登湖》的特性作个浅析。同时,其特性也可以视为其被奉为经典的原因。
一、对现实世界的批判性和与资产阶级革命及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互补性
作者虽然采用隐居的方式体验自然、体验社会、体验人生本身,但其通过《瓦尔登湖》将自己对现实世界作了深刻的批判。作者在书中说道:“偷窃和抢劫现象存在,是由于社会产品分配悬殊所致……”,“英国和美国提出的要求真是怪诞可笑,要求你不能说他们理解不了的话。”于是作者说“我多想在不受约束的地方讲话啊!”作者反问道“英国为什么全力防止土豆的溃烂却不全力医治脑子的溃烂呢?”作者无奈地自答“人们喜欢的圣洁是笼罩着大地的雾霭,而不是头上湛蓝的天。”“每个人都应该管好自己的事,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是作者在作品结尾时的愿望,“即便你的生命十分低贱,也要勇敢面对,生活下去。不要逃避,更不要破口大骂。”同时,作者还对“那些陈腐的规章制度”“中国人的自傲”“人类凝滞自满”“自鸣得意的罗马”“令人崇敬的大英帝国,”“一等强国的美利坚合众国”等进行嘲讽和否定。
作者通过《瓦尔登湖》演绎出的精神思想同时也是对资产阶级革命及资本主义初期阶段发展历程的互补,是对刚刚诞生的资本主义现象的客观记录,对资本主义人剥削人的罪恶进行了痛批,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们面临的空虚精神世界的填充物。作者认为世间的淫欲有很多种形态;懒惰生于无知和淫欲。在说到自由和爱国情怀时,作者说:“可我们人类认为,在田园上垒上石墙,生活才有了范围,命运才能从此安稳。”“有的人谈爱国主义;仅仅为一小部分人,就牺牲大多数人。”不过作者还是尽力激励人们勇敢地生活下去:尽管克制天性很难,但奉劝人们必须竭尽全力。“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神庙的建筑师”。
二、就地取材的真实性与超越凡人的神秘性
梭罗的《瓦尔登湖》主要取材于其隐居所在地瓦尔登湖畔的人、物、事,同时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甚至整个人类社会。作者从当时自身所处的环境入笔,采用串联或并联的方法既客观记录所见所闻,也将自身的所思所念进行真实的描绘与剖析,体现了其作品的真实性。在《瓦尔登湖》里,《经济篇》、《我生活的地方》、《阅读》、《更高的规律》等篇章,客观地描述了作者当时隐居时所面临的环境、住所、所为以及其营生方式。在《声》、《寂寞》、《禽兽为邻》、《冬天的禽兽》、《冬天的湖》、《春天》等篇章中,作者对其所处的环境作了进一步的梳理和挑选。在此基础上,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图文并茂的时空图。作者同时通过《村子》、《访客》等篇章真实地记录了作者与当代人的沟通脉络以及其隐居地邻近地域的社会状况。作者甚至以历史学家的笔调多次记录了瓦尔登完全解冻或封冻的时间,如解冻时间为1845年4月1日,1846年3月25日,1847年4月8日等,封冻时间为1845年的12月22晚,1846年12月16日……
就地取材的真实性、对现实进行批判的现实性,并不能掩盖作者及其作品的神秘性。《瓦尔登湖》不仅仅呈现一幅平静、恬淡、原始、野性、远离红尘的世外图景,同时结合非一般人所能涉及到的隐居生活,对人本身的渴望、体验、存在、死亡、超生等进行深层剖析,颇具神秘主义色彩,引人入胜。如作者在书中曾提到过自己夜晚泛舟湖上思考着世界的起源,他那段奇妙的描写,给人一种震撼。这种震撼似乎来自冥冥夜空,弥漫着一种死亡、重生、毁灭而又绵延的神秘气息。
三、富有哲理的思想性与跨越时代的经典性
作者梭罗是美国19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家、哲学家,他崇尚自然质朴的生活,追求人性解放后的完美人生。他的思想深刻而丰盈。《瓦尔登湖》是其思想的集中体现,尤其是其超验主义思想得到了入木三分的刻画。作者对宇宙、自然、历史、现实、社会及自我都作出了极富思想性的剖析。“我知道有另一个我正在对我从旁批评……我认为寂寞有益于身心健康。”“禽兽不也像人类一样,存在一种文明吗?”“兔子和鹧鸪……从属于大自然的色彩和性质,是树叶和土地最密切的盟友——相互之间也是盟友。”“于是他有了捕鱼权——我看到大自然赋予他的力量,”“假如我们掌握了大自然的全部规律,只要弄清一个事实……就会得出全部特殊的结论。”“用两条直径来测量的方法,不仅指引我们观察宇宙中的太阳系,还指引我们观察人心,而且就一个人由独特的日常举动和生活潮势所组成的集合到尘世的人,就是沙洲升到了水面上。冰是最有意味的一个思考对象,水与冰的区别,无异于情感与理智的区别。“枪毙自己这项运动才最伟大——开始注视你的内心吧,你会发现你的心里有一千处从没发现的地方……”“万物没有变,变的是我们,你可以卖掉衣服,却要保存思想”。
《瓦尔登湖》还具有跨越时代的经典性。一部作品具有经典性,主要在于其能跨越时代同样引起读者的共鸣,具有持续性。《瓦尔登湖》写道;“仅仅由于无知和谬误,大部分人即便他们生活在这个相对自由的国度,也被满脑子人为的忧虑和忙不完的终极目标……”。“坦白讲,老年人并沒有什么特别重要的建议能给予年轻人。”那么“难道野蛮人的坚强和文明人的睿智就不能相互结合吗?”“每一个清晨,大自然都会向我发出愉快的邀请。”“若是我们仔细认真地选择我们从事的事业,人们可能都会选择做学生兼观察家。”“既然书是严谨、储蓄地创作的,那么就应该严谨、储蓄地阅读。”“人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寻找原因。”“我们的生存空间到底有多大呢?”“思想可以让我们在心如止水之时欢呼雀跃。只要我们发自内心的努力,我们就能对一切事情应变自如。”这些精辟入里的论述留给后人无数的思考和启迪。 四、文学性与艺术性
《瓦尔登湖》将文学性与艺术性融合成一体,短小精悍的文学载体呈现出了沁人心脾的艺术美。
首先,作者选词精准优美,造句遣词讲究凝练,广阔的文学视野中对素材进行独到的甄选。譬如,在钓鱼回家的路上,土拨鼠使其心中升起一阵“野性的呼唤”;“我的内心像镜子一样慢慢地呈现并洞察自我”;“我们更忠于原始、寂寞的渔猎之类的消遣,不愿让位于其它。”在《冬天的湖》篇章里,作者描绘了渔人采用最原始的釣鱼方式,测出了湖的最深距离,“取冰制作冷饮。”这篇章不但对繁琐小事有详细而不多余的记录,甚至对冰的颜色也作了诗人气质的想象,“蓝色冰。它们的蓝色,大概是光和空气使然,最透彻,最蓝。”在《瓦尔登湖》里,作者提到了飞蛾、水貂、麝鼠、野牛、鼹鼠、画眉、东方鸫鸟、红碛鶸、麻雀、怪鸱、水鸭、鸵鸟、野鸡、樫鸟、狐狸、金鸡、猫头鹰、潜水鸟、松鼠、家禽、兔、云雀、黄鹂、小老鼠、老鹰、鹫鸟、鱼、蝴蝶、蛆虫、毒蛇、乌龟、美洲鶲、翼猫、野鸭、飞鹅、鲈鱼、梭鱼、螬蛴、蜂、青鸟、篱雀、鲑鱼、水蛭、虾蟆、苍鹭、夜鹰等约50种动物,简直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多彩的动物世界。
其次,丰富多采的修辞增添了作品的艺术美。作者在作品中充分运用了比喻、借比、排比、夸张、引用、对比等修辞手法,使作品千姿百态,回味无穷。比喻在作品中比比皆是。在《我生活的地方》,作者将“扫过山脊的风”喻成“歌声”,将生活比喻成学校,“我居住的地方如同天文望远镜中的太空,”“我的生活更贴近宇宙本身,仿佛已经处于历史长河中最热爱的那个时代”,“黎明”是“一个新的英雄时代”。拟人,“太阳笑吟吟地望着一个褐色与白色交织的好似格子般的风景”。赤松鼠“叽喀里—叽喀里”,篱雀唱着歌“欧利、欧利—吉泼、吉泼—诧—却尔—诧—维斯、维斯……”,猫头鹰“胡胡—波胡波胡—格尔格尔”,野兔子“砰砰砰”地撞门。夸张,作者在描写铁路路基时,写道“这些泥沙的枝枝蔓蔓,在瞬间即可形成”,作者还听到了雪花“叮叮当当”的声音。排比,增加了作品的气势。在《我生活的地方》中,作者写道“倘若我们并不是自己觉醒的话;倘若这空中既不飘荡花草的芬芳,也不萦绕天籁之音……,倘若我们醒来,并不感到我们的生命比睡前更加崇高……”。引用,从孔夫子的“知之为知之”,到李比希的“人体是一只火炉”,从希腊神话的青春女神到“一位自称改革家的人”;从斯宾塞的诗到俄耳甫斯的诗歌;荷马、班文钮托、迦梨陀娑《沙恭达罗》、“薛美斯的洞”、《每日时报》、奥维德的《变形记》、老卡托的《乡村篇》、《吠陀篇》、《伊利亚特》、《奥德赛》等都成为作者引用的来源。
在有些篇章,作者大手笔地将几种修辞方法同时使用,更给读者美不胜收的阅读快感。如:人其实是一摊溶解的泥土,人的手脚的顶端就是一滴凝固的水滴,手指和脚趾从身体的溶解体中流出,流到了各自的终极……,手掌,就像一张伸展开的棕榈叶,布满叶脉;耳朵,可以假想为一种苔藓;鼻子,很显然是一个凝聚了的水滴或钟乳石;下巴,则是一个更大的大水滴;脸庞是一个斜坡……,大地是一首生动的诗歌,像一棵树的枝叶,早于花和果……
作者简介:汪爱平(1979-),江西省遂川县人,云南大学2009级世界史博士研究生。
1845年,梭罗隐居瓦尔登湖畔,经历了一段回归自然、躬耕自足、悠然恬静、质朴清新的田园诗般历程。这一过程不仅仅是崇尚自然的简单隐居,作者还从一个学者、哲人的角度对自己的所经所历、所念所思进行深刻的描绘、反思与批判,创作出了融文学性、思想性、哲学性、艺术性为一体的散文佳作《瓦尔登湖》。本文试图就《瓦尔登湖》的特性作个浅析。同时,其特性也可以视为其被奉为经典的原因。
一、对现实世界的批判性和与资产阶级革命及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互补性
作者虽然采用隐居的方式体验自然、体验社会、体验人生本身,但其通过《瓦尔登湖》将自己对现实世界作了深刻的批判。作者在书中说道:“偷窃和抢劫现象存在,是由于社会产品分配悬殊所致……”,“英国和美国提出的要求真是怪诞可笑,要求你不能说他们理解不了的话。”于是作者说“我多想在不受约束的地方讲话啊!”作者反问道“英国为什么全力防止土豆的溃烂却不全力医治脑子的溃烂呢?”作者无奈地自答“人们喜欢的圣洁是笼罩着大地的雾霭,而不是头上湛蓝的天。”“每个人都应该管好自己的事,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是作者在作品结尾时的愿望,“即便你的生命十分低贱,也要勇敢面对,生活下去。不要逃避,更不要破口大骂。”同时,作者还对“那些陈腐的规章制度”“中国人的自傲”“人类凝滞自满”“自鸣得意的罗马”“令人崇敬的大英帝国,”“一等强国的美利坚合众国”等进行嘲讽和否定。
作者通过《瓦尔登湖》演绎出的精神思想同时也是对资产阶级革命及资本主义初期阶段发展历程的互补,是对刚刚诞生的资本主义现象的客观记录,对资本主义人剥削人的罪恶进行了痛批,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们面临的空虚精神世界的填充物。作者认为世间的淫欲有很多种形态;懒惰生于无知和淫欲。在说到自由和爱国情怀时,作者说:“可我们人类认为,在田园上垒上石墙,生活才有了范围,命运才能从此安稳。”“有的人谈爱国主义;仅仅为一小部分人,就牺牲大多数人。”不过作者还是尽力激励人们勇敢地生活下去:尽管克制天性很难,但奉劝人们必须竭尽全力。“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神庙的建筑师”。
二、就地取材的真实性与超越凡人的神秘性
梭罗的《瓦尔登湖》主要取材于其隐居所在地瓦尔登湖畔的人、物、事,同时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甚至整个人类社会。作者从当时自身所处的环境入笔,采用串联或并联的方法既客观记录所见所闻,也将自身的所思所念进行真实的描绘与剖析,体现了其作品的真实性。在《瓦尔登湖》里,《经济篇》、《我生活的地方》、《阅读》、《更高的规律》等篇章,客观地描述了作者当时隐居时所面临的环境、住所、所为以及其营生方式。在《声》、《寂寞》、《禽兽为邻》、《冬天的禽兽》、《冬天的湖》、《春天》等篇章中,作者对其所处的环境作了进一步的梳理和挑选。在此基础上,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图文并茂的时空图。作者同时通过《村子》、《访客》等篇章真实地记录了作者与当代人的沟通脉络以及其隐居地邻近地域的社会状况。作者甚至以历史学家的笔调多次记录了瓦尔登完全解冻或封冻的时间,如解冻时间为1845年4月1日,1846年3月25日,1847年4月8日等,封冻时间为1845年的12月22晚,1846年12月16日……
就地取材的真实性、对现实进行批判的现实性,并不能掩盖作者及其作品的神秘性。《瓦尔登湖》不仅仅呈现一幅平静、恬淡、原始、野性、远离红尘的世外图景,同时结合非一般人所能涉及到的隐居生活,对人本身的渴望、体验、存在、死亡、超生等进行深层剖析,颇具神秘主义色彩,引人入胜。如作者在书中曾提到过自己夜晚泛舟湖上思考着世界的起源,他那段奇妙的描写,给人一种震撼。这种震撼似乎来自冥冥夜空,弥漫着一种死亡、重生、毁灭而又绵延的神秘气息。
三、富有哲理的思想性与跨越时代的经典性
作者梭罗是美国19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家、哲学家,他崇尚自然质朴的生活,追求人性解放后的完美人生。他的思想深刻而丰盈。《瓦尔登湖》是其思想的集中体现,尤其是其超验主义思想得到了入木三分的刻画。作者对宇宙、自然、历史、现实、社会及自我都作出了极富思想性的剖析。“我知道有另一个我正在对我从旁批评……我认为寂寞有益于身心健康。”“禽兽不也像人类一样,存在一种文明吗?”“兔子和鹧鸪……从属于大自然的色彩和性质,是树叶和土地最密切的盟友——相互之间也是盟友。”“于是他有了捕鱼权——我看到大自然赋予他的力量,”“假如我们掌握了大自然的全部规律,只要弄清一个事实……就会得出全部特殊的结论。”“用两条直径来测量的方法,不仅指引我们观察宇宙中的太阳系,还指引我们观察人心,而且就一个人由独特的日常举动和生活潮势所组成的集合到尘世的人,就是沙洲升到了水面上。冰是最有意味的一个思考对象,水与冰的区别,无异于情感与理智的区别。“枪毙自己这项运动才最伟大——开始注视你的内心吧,你会发现你的心里有一千处从没发现的地方……”“万物没有变,变的是我们,你可以卖掉衣服,却要保存思想”。
《瓦尔登湖》还具有跨越时代的经典性。一部作品具有经典性,主要在于其能跨越时代同样引起读者的共鸣,具有持续性。《瓦尔登湖》写道;“仅仅由于无知和谬误,大部分人即便他们生活在这个相对自由的国度,也被满脑子人为的忧虑和忙不完的终极目标……”。“坦白讲,老年人并沒有什么特别重要的建议能给予年轻人。”那么“难道野蛮人的坚强和文明人的睿智就不能相互结合吗?”“每一个清晨,大自然都会向我发出愉快的邀请。”“若是我们仔细认真地选择我们从事的事业,人们可能都会选择做学生兼观察家。”“既然书是严谨、储蓄地创作的,那么就应该严谨、储蓄地阅读。”“人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寻找原因。”“我们的生存空间到底有多大呢?”“思想可以让我们在心如止水之时欢呼雀跃。只要我们发自内心的努力,我们就能对一切事情应变自如。”这些精辟入里的论述留给后人无数的思考和启迪。 四、文学性与艺术性
《瓦尔登湖》将文学性与艺术性融合成一体,短小精悍的文学载体呈现出了沁人心脾的艺术美。
首先,作者选词精准优美,造句遣词讲究凝练,广阔的文学视野中对素材进行独到的甄选。譬如,在钓鱼回家的路上,土拨鼠使其心中升起一阵“野性的呼唤”;“我的内心像镜子一样慢慢地呈现并洞察自我”;“我们更忠于原始、寂寞的渔猎之类的消遣,不愿让位于其它。”在《冬天的湖》篇章里,作者描绘了渔人采用最原始的釣鱼方式,测出了湖的最深距离,“取冰制作冷饮。”这篇章不但对繁琐小事有详细而不多余的记录,甚至对冰的颜色也作了诗人气质的想象,“蓝色冰。它们的蓝色,大概是光和空气使然,最透彻,最蓝。”在《瓦尔登湖》里,作者提到了飞蛾、水貂、麝鼠、野牛、鼹鼠、画眉、东方鸫鸟、红碛鶸、麻雀、怪鸱、水鸭、鸵鸟、野鸡、樫鸟、狐狸、金鸡、猫头鹰、潜水鸟、松鼠、家禽、兔、云雀、黄鹂、小老鼠、老鹰、鹫鸟、鱼、蝴蝶、蛆虫、毒蛇、乌龟、美洲鶲、翼猫、野鸭、飞鹅、鲈鱼、梭鱼、螬蛴、蜂、青鸟、篱雀、鲑鱼、水蛭、虾蟆、苍鹭、夜鹰等约50种动物,简直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多彩的动物世界。
其次,丰富多采的修辞增添了作品的艺术美。作者在作品中充分运用了比喻、借比、排比、夸张、引用、对比等修辞手法,使作品千姿百态,回味无穷。比喻在作品中比比皆是。在《我生活的地方》,作者将“扫过山脊的风”喻成“歌声”,将生活比喻成学校,“我居住的地方如同天文望远镜中的太空,”“我的生活更贴近宇宙本身,仿佛已经处于历史长河中最热爱的那个时代”,“黎明”是“一个新的英雄时代”。拟人,“太阳笑吟吟地望着一个褐色与白色交织的好似格子般的风景”。赤松鼠“叽喀里—叽喀里”,篱雀唱着歌“欧利、欧利—吉泼、吉泼—诧—却尔—诧—维斯、维斯……”,猫头鹰“胡胡—波胡波胡—格尔格尔”,野兔子“砰砰砰”地撞门。夸张,作者在描写铁路路基时,写道“这些泥沙的枝枝蔓蔓,在瞬间即可形成”,作者还听到了雪花“叮叮当当”的声音。排比,增加了作品的气势。在《我生活的地方》中,作者写道“倘若我们并不是自己觉醒的话;倘若这空中既不飘荡花草的芬芳,也不萦绕天籁之音……,倘若我们醒来,并不感到我们的生命比睡前更加崇高……”。引用,从孔夫子的“知之为知之”,到李比希的“人体是一只火炉”,从希腊神话的青春女神到“一位自称改革家的人”;从斯宾塞的诗到俄耳甫斯的诗歌;荷马、班文钮托、迦梨陀娑《沙恭达罗》、“薛美斯的洞”、《每日时报》、奥维德的《变形记》、老卡托的《乡村篇》、《吠陀篇》、《伊利亚特》、《奥德赛》等都成为作者引用的来源。
在有些篇章,作者大手笔地将几种修辞方法同时使用,更给读者美不胜收的阅读快感。如:人其实是一摊溶解的泥土,人的手脚的顶端就是一滴凝固的水滴,手指和脚趾从身体的溶解体中流出,流到了各自的终极……,手掌,就像一张伸展开的棕榈叶,布满叶脉;耳朵,可以假想为一种苔藓;鼻子,很显然是一个凝聚了的水滴或钟乳石;下巴,则是一个更大的大水滴;脸庞是一个斜坡……,大地是一首生动的诗歌,像一棵树的枝叶,早于花和果……
作者简介:汪爱平(1979-),江西省遂川县人,云南大学2009级世界史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