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到办公桌上《给您一只金手指——父母教子百问百答》一书,曾做过九年教师的我,出于职业习惯,信手翻阅。书中一个个焦灼的咨询、一件件生动的案例、一篇篇精彩的点评,吸引了我的目光。当我翻到《让孩子爱上读书——怎样指导孩子课外阅读》这一节时,不禁想起了自己课外阅读的经历。
小时候,我的家境很是普通,母亲是农民,识不得几个大字;父亲幼时因家贫勉强读到高小毕业,18岁即进厂养家。尽管家贫,父亲是喜欢书的,床底下那几小木箱书籍便是良证。因而,童年时代我最幸福的精神享受就是听父亲下班后讲故事。
父亲讲故事很有吸引力,手舞足蹈、绘声绘色,颇似舞台表演。时常一下子连续快速地讲几分钟而不喘一口气。那场景,直至今日,历历在目,以致我一直觉得当年吸引我的不是父亲的故事,而是父亲讲故事时的神态。因为我对故事的内容并不是很懂,长大后才慢慢知晓,父亲讲的都是三国、水浒、西游记、杨家将、岳飞传、小五义、封神演义等书的片段,而父亲之所以能讲得抑扬顿挫、跌宕起伏,关子、包袱不断,则是年轻时候跟人学过快板。
每次我问父亲:“您怎么知道这么多故事啊?”父亲的回答从来只有一个:“书上看到的呀。”那时候,书在我的脑海里,是神奇而又神圣的。
不知什么时候,父亲的故事变成了“说个小孩去放羊,这个故事就这么长”“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之类,这可不是冰心先生所说的“舅父要忙于政务”,而是父亲“老奸巨猾”了。当然,这是我长大后才悟出来的。于是每次放学后,等待我的不再是父亲的故事,而是一本本大小厚薄新旧不一的书。我就用学校里学会的几百个字,在父亲的教导下,连蒙带猜、连蹦带跳地阅读。再长大一点,认识的字多了,同学圈子也广了,我就开始“自谋出路”——四处借书。不管什么类别,只要有字儿就行。清晰地记得读小学时为了一套《格林童话》,我央求了对门高我一个年级的邻居很多天,他终于答应“暂时”借给我看。为了怕他反悔,我花了一个上午,再搭上一顿午饭时间,终于“心惊肉跳”地看完了。读中学时,则因同学家中小有藏书而费去不少课余时间辅导她功课,以换取书读。
借书,成为我读书过程中一个持续时间很长的方式,既有“书非借不能读也”的感同身受,更有借书难于借钱的尴尬与无奈。后来,图书馆基本解决了我求人借书的难题,经济条件的转好使得购书亦渐渐可行。读书于我,犹如喝茶、下棋、搓麻将之于他人,有了惯性,上了重瘾,直至今日,一两日不翻书报,就觉得像丢了点什么,真有点“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的“矫情”了呢。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回顾自己爱上读书的过程,真的要感谢父亲只引导、不干涉的明智。这种充分放手的策略,使我不需为考试成绩、为人前卖弄、为应付检查……而读书,正如《给您一只金手指——父母教子百问百答》一书中所说,指导孩子课外读书,除了激发兴趣之外,还要讲究“自由选择、方法自然、不要检查”。正是这种“潜移默化、诱敌深入”的方式,激起了我广泛而又自觉的阅读兴趣,也在不经意间带来了诸多方面的提高,使我终生受益。
将为人母的我,今后也要努力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孩子,期盼在这只“金手指”的指点下,點石成金,于不着痕迹中收获秋天。
编辑 吴忞忞 [email protected]
小时候,我的家境很是普通,母亲是农民,识不得几个大字;父亲幼时因家贫勉强读到高小毕业,18岁即进厂养家。尽管家贫,父亲是喜欢书的,床底下那几小木箱书籍便是良证。因而,童年时代我最幸福的精神享受就是听父亲下班后讲故事。
父亲讲故事很有吸引力,手舞足蹈、绘声绘色,颇似舞台表演。时常一下子连续快速地讲几分钟而不喘一口气。那场景,直至今日,历历在目,以致我一直觉得当年吸引我的不是父亲的故事,而是父亲讲故事时的神态。因为我对故事的内容并不是很懂,长大后才慢慢知晓,父亲讲的都是三国、水浒、西游记、杨家将、岳飞传、小五义、封神演义等书的片段,而父亲之所以能讲得抑扬顿挫、跌宕起伏,关子、包袱不断,则是年轻时候跟人学过快板。
每次我问父亲:“您怎么知道这么多故事啊?”父亲的回答从来只有一个:“书上看到的呀。”那时候,书在我的脑海里,是神奇而又神圣的。
不知什么时候,父亲的故事变成了“说个小孩去放羊,这个故事就这么长”“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之类,这可不是冰心先生所说的“舅父要忙于政务”,而是父亲“老奸巨猾”了。当然,这是我长大后才悟出来的。于是每次放学后,等待我的不再是父亲的故事,而是一本本大小厚薄新旧不一的书。我就用学校里学会的几百个字,在父亲的教导下,连蒙带猜、连蹦带跳地阅读。再长大一点,认识的字多了,同学圈子也广了,我就开始“自谋出路”——四处借书。不管什么类别,只要有字儿就行。清晰地记得读小学时为了一套《格林童话》,我央求了对门高我一个年级的邻居很多天,他终于答应“暂时”借给我看。为了怕他反悔,我花了一个上午,再搭上一顿午饭时间,终于“心惊肉跳”地看完了。读中学时,则因同学家中小有藏书而费去不少课余时间辅导她功课,以换取书读。
借书,成为我读书过程中一个持续时间很长的方式,既有“书非借不能读也”的感同身受,更有借书难于借钱的尴尬与无奈。后来,图书馆基本解决了我求人借书的难题,经济条件的转好使得购书亦渐渐可行。读书于我,犹如喝茶、下棋、搓麻将之于他人,有了惯性,上了重瘾,直至今日,一两日不翻书报,就觉得像丢了点什么,真有点“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的“矫情”了呢。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回顾自己爱上读书的过程,真的要感谢父亲只引导、不干涉的明智。这种充分放手的策略,使我不需为考试成绩、为人前卖弄、为应付检查……而读书,正如《给您一只金手指——父母教子百问百答》一书中所说,指导孩子课外读书,除了激发兴趣之外,还要讲究“自由选择、方法自然、不要检查”。正是这种“潜移默化、诱敌深入”的方式,激起了我广泛而又自觉的阅读兴趣,也在不经意间带来了诸多方面的提高,使我终生受益。
将为人母的我,今后也要努力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孩子,期盼在这只“金手指”的指点下,點石成金,于不着痕迹中收获秋天。
编辑 吴忞忞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