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村中小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模式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丰富的内容,但一些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因此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小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阶段中,教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农村中小学传统文化的弘扬还存在一些问题,学校和教师需要看到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
  【关键词】新时代  农村  优秀传统文化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农村中小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634。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3-0035-03
  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国际化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于社会发展有很强的影响力,汉语热成为时代发展的热潮。在这种情况下,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让学生有着正确的三观,为推动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贡献。而农村与城市相比,教育水平较为落后,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农村中小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必要的。
  一、农村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较为单一。当前我国中小学生获得文化知识是通过学校开展的历史课、语文课进行的,在这些课程中,教师会向学生讲解朝代历史、古诗词、历史人物故事,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1]。这种教学设计较为简单,教学内容较为枯燥。虽然一些学校会让学生背诵古诗词,但也是为了应付考试的举措,这些举措让中小学生不能深入地感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在理解上也存在不足。
  (二)学生缺少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当前中小学生熟知的传统文化主要有《史记》、《论语》、《唐诗三百首》,这些经典著作是教师向学生讲解课本或者是配套的课外读物进行的,学生自身没有深入地研究。教师讲解这些内容是为了让学生记住考试范围内的知识,但对于没有列入考试范围的如音乐、书画、先秦文学作品等知识,学生并不会深入地了解,更不用说他们去了解传统戏剧和经史子集。这可以看出农村中小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了解较少。
  (三)学生优秀传统美德观念淡薄。当前农村中小学一些学生的行为与我国的传统美德并不符合,尤其是在孝道和师道方面还存在不足。我国优秀传统美德倡导学生对待教师要像對待父母一样尊敬,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见到教师并不理会,有的还会冲撞和谩骂教师。在孝道方面,一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对于父母的教诲会产生抵触的心理,当与父母发生争执时,会出现离家出走、自杀等行为。
  二、完善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政府层面提供相关的支持。 当前农村经济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农民群体在道德素养、自豪感、认同感等方面存在不足。为了让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增强自豪感,政府要高度重视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将民俗礼仪、爱老敬老、民间艺术等渗透到农村小学教育中,注意资金和政策的扶持,为农村学校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如专门的教材和专业的教师,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综合性的评价指标,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得到更好地渗透[2]。另外,政府还要做好农村教育资源和专职教师的引入,强化师资的力量,让教师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充分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将评价体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保证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效果。
  (二)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教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去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而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进行课外活动的依据,校园的环境对于塑造学生的人格和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加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3]。农村中小学在建设校园文化时,要做好花草山水等景色的建设,对传统文化环境进行改善,让一草一木、一楼一梯都渗透着传统文化,让学生从校园环境中充分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强化自身的道德修养。
  家庭是学生学习、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场所,中小学生会以父母为榜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要求父母要加强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品质,通过多种途径去学习,如浏览网络、阅读书籍让自身的文化素养得以提高,协助教师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另外,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创建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如可以为学生购买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资料、书籍,与学生共同进行观看,也可以带领他们去看传统文化的戏曲、电影,让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感兴趣,这样能够让文化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师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要突破原有的教学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各学科中,如可以设置传统工艺、书法、绘画等课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开展经典名著阅读活动、朗诵比赛、手抄报以及国画班,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中学生的思想中,这对弘扬我国特色礼仪、民俗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也要在农村中小学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感兴趣。例如,教师可在重阳节让他们与家人进行登山,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促进与家人之间的情感;或者是让学生去敬老院给老人讲故事,让他们有着爱老、敬老、尊老的意识,还可以在清明节组织学生去名人纪念公园进行踏青,让他们在缅怀先烈时,对民俗文化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感受经典著作的文化熏陶。青少年时期是学生一个人一生中具有最强可塑性的时期,在这时期对中小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让民族的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让学生受到文化的滋养,提高自身的素养。而经典名著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要求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中,可让学生诵读经典著作,让他们与传统文化近距离接触,置身于传统文化的情境中,真正感受到其魅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让自身的情操得到陶冶。例如,教师可以在小学阶段为学生开设图书角或者是让他们通过网络平台去阅读一些经典著作,如《百家姓》、《弟子规》、《三字经》等,让学生从这些名著中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材时,要对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进行充分的考虑,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阅读目标,选择不同的书籍,如对于低年段的小学生来说,可为他们选择绘本、儿歌等;对于中学生,可为他们选择典籍故事、古诗词;对于高中生,可为他们选择科学技术、传统节庆等。这样能够让不同阶段的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还能激发学他们热爱学习、热爱祖国的思想。   (五)传承当地家乡的文化。新课标中提出文物古迹、自然风光可作为课程资源。乡村的村落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的源泉,农村教师在向学生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时,可与学生的生活环境联系在一起,对村落文化的内容和元素进行深入的挖掘。一般来说,乡村的文化有着很强的田园风光,是原生态居民文化精神的一种体现,农村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一些乡村还有着特色的民俗,如戏曲表演、书法、刺绣等,对这些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能够让课程资源与文化资源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能够使传统文化得到充分弘扬,对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也有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去了解民风民俗,感受自然景观,对历史文化中的人文故事进行广泛的收集,整理成课外读物,让学生对家乡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样也能让学生学习的渠道变宽,让他们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强烈的欲望。
  (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是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要求中小学要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为教师举办各种培训活动,以此提高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学校可以通过课题资助、外派学习、建设师资队伍、邀请专家等形式来培养高水平、熟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师队伍,让这些教师发挥带头人的作用,以此向学生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另外,教师也要自身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还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创新,在日常教学中,深入地向学生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七)深入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当前,农村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學时,一些学校和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概念和外延并没有深入地理解。要想使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在农村弘扬,需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入理解。其内涵是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爱国精神,体现家国情怀的优秀文化,包括人格修养的教育文化,也包括让人有坚强的品质、崇尚毅力的文化,对于这些文化,我们要大力地弘扬。但对于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符的文化,要加以抛弃。优秀传统文化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的,这些文化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华。总之,教师要对优秀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入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渗透给学生,让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目标得以实现。
  (八)利用网络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到现代科技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因为当前是网络化的时代,青少年是网络中的活跃者,农村中小学生也不例外,教师要利用互联网平台让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网络迅速传播,这样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力,教师要注意到这一点。首先,农村中小学校可搭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线上平台,可以利用微信号、微博、抖音等公共网络平台开展相应的活动。另外,教师还可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为学生设计一些与此有关的游戏,邀请有兴趣的学生作为演员参与到其中,在录制结束后,学生可将表演上传到平台中,供教师和学生观看,获得相应的建议,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枯燥难懂的传统文化知识变得活泼有趣。此外,教师还可将优秀传统文化中重点的内容录制成微课,引导学生观看,这样学生可随时随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以此让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得到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学校和教师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提升农村学生的文化品质。这要求教师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有深入的了解,并采取多种方式向学生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在渗透时也要注意与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相符合,这样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肖正德.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突出问题及完善之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9(11):76-79.
  [2]郭蕊.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现状及促进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3]万光侠,夏锋.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系统思考[J].东岳论丛,2019(05):67-76+192.
  作者简介:
  常小华(1982-),女,甘肃省古浪县人,汉族,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鉴于中高职课程衔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困境,提出借助能力本位模型来实现中高职课程的一体化衔接。能力本位模型可以很好地兼顾中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共同点。以能力本位模型为切入点,将中高职课程分组和模块化,课程组间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可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无缝对接,对中高职共同培养人才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能力本位 中职 高职 课程组 衔接  【基金来源】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2017-2018年
期刊
【摘要】课程资源建设是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加强大学语文课程资源建设提供了良机,我们可根据大学语文课程特点和地方特色、利用学科优势特色,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开发出符合时代需求、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教学资源。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语文 课程资源  【基金项目】泰州学院2019年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2019JGB01)。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郊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生活安全、学业等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其中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热度相对较高。本文聚焦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从家庭和学校入手分析造成孤独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降低留守儿童独孤感的策略,以期对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有益指导。  【关键词】学校 家庭 留守儿童 孤独感  【中图分类号】D4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机构,在人才培养上以市场与就业为导向的特点,决定了其教育内容偏重职业技能培训,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随着教育部关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课题的深入研究,素质教育的方向與目标逐渐明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的根本目标。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职业院校的推行效果,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巨大
期刊
【摘要】研究发现,我们中国发生校园欺凌事件以14岁-16岁居多,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占校园欺凌总量的三分之二。其中,多数受害者面对校园欺凌,总会选择沉默的方式回应校园暴力,使得加害者越来越猖狂。对此,文章主要对我国当前中学校园欺凌进行了探究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希望可以有效地控制校园欺凌现象,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学生 校园欺凌 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本文整理了2015-2019年市面上高职、高专《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材的编写情况并分析此期间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发现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引入,高职、高专《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材的展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诸如微课、云板书等等。如何有效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这些网络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值得医学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高职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教材 变化  【基金项目】2018年度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为了加强基础教育,国家实施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加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还特别指出: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在我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成为了
期刊
【摘要】学校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可以将中国古代经典文化与校本教材相融合,并以各种传统节日为契机,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的各种课程当中。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学校还可以举办各种相关的文化展览,来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宽文化视野。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诸多便利,学校应当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在学生中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一些影视剧作品中也蕴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之间的情感越来越脆弱,离婚率也逐渐地升高。而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正是处于心理敏感阶段,家庭情感的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他们的心理健康留下隐患,如果不及时解决,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作为初中班主任有义务时刻关注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变化。基于此,本文将对离异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及解决对策进行探析。  【关键词】离异家庭 青少年 心理健康 教学策略  【课题项目】
期刊
【摘要】语文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政治建设等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语文作为学习我国语言以及传统文化的一门学科,同时与德育教育内容有着较大的联系,因此,当前在中职语文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成为教育热点之一。对中职学生的道德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语文 教学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3-0038-0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