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2月17日晚我在观看新闻联播时,一则新闻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美国《时代》周刊宣布“中国工人”入选《时代》年度人物。《时代》周刊评价称,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保八”,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作为一家在全球颇具影响的美国媒体能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工人,并给予与了中国工人高度的评价和赞誉,实在令我感慨万千。
《时代》周刊把“中国工人”入选年度人物,马上让我想到了《脊梁》杂志,中国工人的入选理由与《脊梁》所倡导的办刊宗旨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脊梁》的主题是工人阶级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脊梁、你我的脊梁。两者的思路何其相同,两者的眼光何其相似,这说明《脊梁》杂志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中国工人阶级是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中坚。从打下地基搭建脚手架到站上城市的屋顶,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从挖地下隧洞到铺设轨道,一条条地铁纵横交错;从走出乡村到出口欧洲北美,一批批“中国制造”运抵海外。“中国工人”这一群体,不仅丈量了城市的高度,也拓展了中国的宽度。这些年来,中国工人的敬业、勤劳、坚韧本色从来没有一丝淡化。
但与此极不相称的是,当下工业题材的创作出现了“冷落和边缘”的现象,让人叹息不已。时下的文学状况,可以说是一个“冷热交加”的时代。说“热”,你随便打开互联网,就可以看到长篇小说数不胜数,中篇铺天盖地,短篇如过江之鲫。说“热浪滚滚”是时下文学领域的新景观,一点也不过分。近些年,我国长篇小说的年均创作量已突破1000部,散文和诗歌的创作量更大,但其中写工人、写工业题材的作品不到1%。这就是当今工人文学真实的现状,或者说,是一个冷清孤寂的工人文学现状。
在这一文化背景下,如何维护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引导职工向健康、文明、富裕、正义的方向前进,《脊梁》作为全国一家专为工人说话的杂志,承担起了使命与责任。
《脊梁》作为全国一家专为工人而创办的刊物,为普通劳动者塑像,带领我们走向了一条文学的“希望之路”。
像《脊梁》这样有眼光的工会刊物,从最初的“如今谁来写工人,”再到进一步探讨“如今怎样写工人?”,既是对传统工人文学创作的反思,更是新时期工人文学创作的集结号和冲锋号。《脊梁》关注工人的生存和命运,为“工人文学”摇旗助威,着实令人感动和精神振奋。
如今怎样才能进一步写好工人呢?我认为首先是有关部门应该组织更多的作家、艺术家深入当代工人生活,反映当代工人现状,塑造当代工人形象。其次是引起有远见的企业负责人对工人、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的重视、支持和培育,让工人作者有时间有精力从事文学创作,并在工人作者成长道路上搭建成才的阶梯。第三要积极创办工人文学报刊杂志,主动提供工人文学作品的发表园地;要创办工人文学社,为工人文学作者真诚服务。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工人文学创作者持之以恒地坚持创作,团结周围的作者,发现人才逐步扩大创作队伍,互相扶持互相促进,形成整体上的优势。第四就是让工人作者的笔路深些,再深些。广大工人作者要将手中的笔多伸向基层,多到基层走一走,到一线去,抓一些新鲜、活跃的东西,抓住一线职工的闪光点写,要写出工人的特色。在他们中间很多鲜活的人物和感人的故事都是文学创作的极好素材,通过努力挖掘和认真提炼,一定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所以今天写工人,更需要对文学作品“换代升级”,要跟上时代脚步,要走出传统走出框框,走出以往的“光环”模式,多层次从不同的角度来写工人,这样才能写好工人,这样才能写出与这个时代与工人阶级的伟大创举相匹配的震撼心灵的文字,这样才能创作出受这个新的时代欢迎的新的工人文学作品,工人文学才能产生出这个时代的价值。
“正是中国工人过去的奋斗、现在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看法,引领着世界经济走向复苏之路”,《时代》如是称。我们要再一次感谢美国的《时代》周刊,让全世界想起了“有力量”的中国工人,也提醒人们对“中国工人”应有复杂的社会视角。凭借着《时代》的东风,《脊梁》如何从美国《时代》对中国工人的评价中获得启示,给予中国工人应有的时代认同,来进一步写好工人,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工人文学佳品,抒发工人们的豪情壮志,激发工人们的奋斗精神,是一个新的劳动方向。是的,我们一定要记住:中国从来不缺少能吃苦的工人,那些爱岗敬业的工人,奠基着、垒砌着、建筑着雄伟着中国。在这个崭新的时代,有技能有勤劳坚韧品格的中国工人永远是中国的优质资源。
历史从来就是人民写的,中国工人不仅是中国的脊梁,也是世界的脊梁。只有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才有《时代》周刊将“中国工人”入选年度人物的壮举,还有《脊梁》这样的优秀刊物以其强烈的爱心,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其饱满的热情,出于一种历史和社会责任,高高地举起了劳动者文学的旗帜,为劳动者文学的复兴大声疾呼,为怎样写好工人摇旗呐喊,因此受到广大作家和读者的喜爱和欢迎。
《时代》周刊把“中国工人”入选年度人物,马上让我想到了《脊梁》杂志,中国工人的入选理由与《脊梁》所倡导的办刊宗旨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脊梁》的主题是工人阶级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脊梁、你我的脊梁。两者的思路何其相同,两者的眼光何其相似,这说明《脊梁》杂志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中国工人阶级是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中坚。从打下地基搭建脚手架到站上城市的屋顶,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从挖地下隧洞到铺设轨道,一条条地铁纵横交错;从走出乡村到出口欧洲北美,一批批“中国制造”运抵海外。“中国工人”这一群体,不仅丈量了城市的高度,也拓展了中国的宽度。这些年来,中国工人的敬业、勤劳、坚韧本色从来没有一丝淡化。
但与此极不相称的是,当下工业题材的创作出现了“冷落和边缘”的现象,让人叹息不已。时下的文学状况,可以说是一个“冷热交加”的时代。说“热”,你随便打开互联网,就可以看到长篇小说数不胜数,中篇铺天盖地,短篇如过江之鲫。说“热浪滚滚”是时下文学领域的新景观,一点也不过分。近些年,我国长篇小说的年均创作量已突破1000部,散文和诗歌的创作量更大,但其中写工人、写工业题材的作品不到1%。这就是当今工人文学真实的现状,或者说,是一个冷清孤寂的工人文学现状。
在这一文化背景下,如何维护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引导职工向健康、文明、富裕、正义的方向前进,《脊梁》作为全国一家专为工人说话的杂志,承担起了使命与责任。
《脊梁》作为全国一家专为工人而创办的刊物,为普通劳动者塑像,带领我们走向了一条文学的“希望之路”。
像《脊梁》这样有眼光的工会刊物,从最初的“如今谁来写工人,”再到进一步探讨“如今怎样写工人?”,既是对传统工人文学创作的反思,更是新时期工人文学创作的集结号和冲锋号。《脊梁》关注工人的生存和命运,为“工人文学”摇旗助威,着实令人感动和精神振奋。
如今怎样才能进一步写好工人呢?我认为首先是有关部门应该组织更多的作家、艺术家深入当代工人生活,反映当代工人现状,塑造当代工人形象。其次是引起有远见的企业负责人对工人、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的重视、支持和培育,让工人作者有时间有精力从事文学创作,并在工人作者成长道路上搭建成才的阶梯。第三要积极创办工人文学报刊杂志,主动提供工人文学作品的发表园地;要创办工人文学社,为工人文学作者真诚服务。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工人文学创作者持之以恒地坚持创作,团结周围的作者,发现人才逐步扩大创作队伍,互相扶持互相促进,形成整体上的优势。第四就是让工人作者的笔路深些,再深些。广大工人作者要将手中的笔多伸向基层,多到基层走一走,到一线去,抓一些新鲜、活跃的东西,抓住一线职工的闪光点写,要写出工人的特色。在他们中间很多鲜活的人物和感人的故事都是文学创作的极好素材,通过努力挖掘和认真提炼,一定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所以今天写工人,更需要对文学作品“换代升级”,要跟上时代脚步,要走出传统走出框框,走出以往的“光环”模式,多层次从不同的角度来写工人,这样才能写好工人,这样才能写出与这个时代与工人阶级的伟大创举相匹配的震撼心灵的文字,这样才能创作出受这个新的时代欢迎的新的工人文学作品,工人文学才能产生出这个时代的价值。
“正是中国工人过去的奋斗、现在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看法,引领着世界经济走向复苏之路”,《时代》如是称。我们要再一次感谢美国的《时代》周刊,让全世界想起了“有力量”的中国工人,也提醒人们对“中国工人”应有复杂的社会视角。凭借着《时代》的东风,《脊梁》如何从美国《时代》对中国工人的评价中获得启示,给予中国工人应有的时代认同,来进一步写好工人,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工人文学佳品,抒发工人们的豪情壮志,激发工人们的奋斗精神,是一个新的劳动方向。是的,我们一定要记住:中国从来不缺少能吃苦的工人,那些爱岗敬业的工人,奠基着、垒砌着、建筑着雄伟着中国。在这个崭新的时代,有技能有勤劳坚韧品格的中国工人永远是中国的优质资源。
历史从来就是人民写的,中国工人不仅是中国的脊梁,也是世界的脊梁。只有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才有《时代》周刊将“中国工人”入选年度人物的壮举,还有《脊梁》这样的优秀刊物以其强烈的爱心,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其饱满的热情,出于一种历史和社会责任,高高地举起了劳动者文学的旗帜,为劳动者文学的复兴大声疾呼,为怎样写好工人摇旗呐喊,因此受到广大作家和读者的喜爱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