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熊山

来源 :脊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arel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条弯弯曲曲的黄土“茶马古道”;一棵棵千年的古树;一座座云缠雾绕的山峰;一丛丛花草灌木;一条条清泉峡谷;一处处悬崖峭壁……金秋十月的一天,我随着一群“驴友”们(爱好户外运动的朋友)第一次穿越了这座充满神奇的大熊山。
  这一天我们聚集在大熊山脚下,大家吃过压缩饼干后,一群人随着领队向海拔1622米的山顶挺进,一棵千年的古银杏树在山腰张开它那三百平米的臂膀,昂首挺胸地迎接着我们。这一群“驴友”里还有娄底市旅游局挑选的假“驴子”们(一路上我们戏称“家驴”),他们大多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穿越。“驴友”们的热闹打扰了山林的寂寞,一路说着笑话向山顶爬行,这个时节杜鹃花已隐藏了满山的吐艳,唯有山菊花等秋野之花送来清香。人与云在山间缠绕,远山在云雾里层层叠叠。十月的大熊山绿荫与秋叶覆盖,白云冉冉,清风阵阵,万籁俱静,发人遐思。
  太阳快落山时,一群人到达了山的顶峰。忙登高远眺群山,看那众山小群峰低,山边的日落正染着红云在慢慢向云层深处坠落,无边景色,一览眼底。大家对着山高呼:大熊山,我们来了!呼声向一座座山峰传去,回声在山谷回荡。
  夜晚,山顶的寒气太重,大家纷纷翻出御寒的衣保暖。没有带衣的“家驴”们向带足了衣的朋友们借衣,也只有“家驴”们是不会想到要带厚衣的。那些“野驴”们是什么都带齐了,连做饭的小汽炉都带上了,全背在他们那个大大的驴包里,鼓鼓囊囊的。
  山顶只有一家木屋,二层小楼,名曰:星月山庄。庄主见到早已预约的驴友们时,就忙开了,灶堂里烟雾弥漫,山野之菜的清香在木屋里飘荡,一个烟火人家的袅袅炊烟就在这寂寞的山林里弥漫开来。我喜欢这种山野的纯朴,它真诚朴素,让人遐想连连。当带着山野清香的菜被端上山村的木桌时,“家驴”“野驴”们纷纷争着吃,连呼不错。
  大概是太累了,驴友们早早支起那花花绿绿的帐篷开始睡觉了。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穿越,对睡帐篷实在不敢,感觉睡着不踏实,一位小帅“驴友”总是诱惑我,说睡帐篷才有味,才不虚此行,可以躺在帐篷里看满天的繁星,星星点点,蔚为壮观。而我始终不敢,没有作出睡帐篷的决定。那三三两两的帐篷一字儿摆在木屋的阶矶上,点缀着木屋的朴素与宁静。
  清早,当我睁开眼时听到外面是嘻嘻哈哈的笑声,“驴友”们已早早的出了帐篷。点帅哥叫我和小“家驴”快起床,说太阳快出来了,于是快快起床看日出,等待着那旭日东升。面对红红的云层,面对那云雾里的山峦,感觉自己已洗去了尘世的喧嚣,心特别的宁静,那些尘世的名利早已抛之脑后。
  旭日慢慢地升起,面对冉冉升起的红日,我大声呼喊,心境便宽阔起来。呼吸着山野清新的空气,新的一天又开始了。看完日出,我们整理行装又向着下一个目的地前行。在向导的带路下,一群人沿着长满灌木丛的山路向山下走去。路实在不好走,向导在前面引路,我们随着一路穿行,时不时的被树枝、石头重重的一吻。“驴友”们很乐观,背负着大大的包说着笑话磕磕碰碰地往前行。山林的奇花异草不时地呈现在我们的眼皮下,快门也不知卡下了多少,我总想全把这些散发着山野之清香的花草带到喧嚣的尘世中去,让它们在尘世里放着清香和异彩。
  大熊山原始次森林里很静谧,因为我们的到来而打扰了它的寂静。前方没有路,向导不停地挥舞手中的柴刀为我们砍出一条山路来,踏在厚厚的树叶上,软绵绵的,像温暖的地毯。砍柴荆实在太累了,向导已是挥汗如雨。山路又陡又滑,时有摔倒声。前面的人摔倒了,后面的人忙去扶,看谁体力不行就帮她一把,帮着提东西,减少她的负重,让她轻松前行。大家你帮我助,不觉来到一处悬崖峭壁前,人只能贴着岩壁慢慢移步而行,前面“驴友”会借力给后面的“驴友”慢慢的穿过,对于我们“家驴”来说,应该是没有经历过的,看着这山崖,又看着后面的路径,脚下的岩壁和面前的只有单脚可行的小路,还时不时的会出现下滑的泥土,心是悬着的,每每经过不敢掉以轻心,冷汗直冒。
  “驴友”里有一个长沙妹子,人长得漂亮,穿着时尚又性感,看她这身装束,也不像是能玩这穿越这活的,可她一路的表现让我惊叹。她背一个大大的包,一路的幽默风趣的搞笑,让一路的人开心快乐的前行。她摆pose的动作很到位,既妩媚又妖娆,这样的女子也能穿行山林?我再次怀疑。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后,她的脚扭伤了,“驴友”们纷纷要求她找一个人帮她背包,可她一再谢绝,坚持自己背,远没有娇气。我一直跟在她的后面不远,看着那个压在她背上的那个重重的包,还有她一拐一拐下行的背影,抑或她的滑倒的景状,我真不敢想像这么漂亮而时尚的女子会如此的坚强,对她的坚持很是佩服。实在是坚持不住了,她才在“驴友”们的一再劝说下把背包给另一位向导背着。下行的坡度在七八十度左右,我们只能像蛇一般的绕行。
  “家驴”们也是不错的,有三对是夫妻,他们相互扶助,你扶我帮的,走过一道道悬崖。有一处山崖要通过,可上面没有借力的地方,面贴着岩壁,背对着山崖,稍有不稳将坠入深不见底的山谷,三对夫妻你帮我助的就那么爬过去了,我跟在这三对夫妻的后面,现在都记不起来我是怎么被一对夫妻中的老公把我拖过去的。看着他们的互帮互助,很是感动,于是在想这样的行走应该让那些爱吵架的夫妻们来体验一下,在他们往后的日子里如果再遇到吵嘴时,想想曾经穿越大熊山的经历,我想那些小小争吵算不了什么。
  “野驴”里也有夫妻同行的,他们共同的爱好让他们共同与极限挑战,与山林挑战,与自然亲近。我独个行走在他们之间,心中感慨万端。我羡慕他们这些夫妻有共同的爱好,有共同的挑战,能与山林共舞,能与山林亲近,夫妻间互帮互助,共渡难关,恩恩爱爱,这是多么幸福而浪漫的事啊。
  吃几片压缩饼干,喝几口水继续前行。一路的幽默风趣扫去了大家的劳累和枯燥,长沙妹子的搞笑,卷毛的改版歌曲,夫妻“驴友”们的拌嘴,向导的误导,全让大家快乐了起来,笑声在丛林里飘散,带走恐惧和劳累。
  越走山越陡,下行越来越困难,不时有滑倒摔地的声音传来。“家驴”们没有经验,重心无法控制,好在那个细妹子“家驴”有位帅哥帮扶着,否则她别想走出这大熊山,只能留在山林里当媳妇了。我是独行侠,思考着如何平衡我下行的身体而不至于滑倒,因脚尖实在太痛,我选择了退着向下行的办法,双手贴着陡坡,右脚尖先下稳到泥土里,然后再移动左脚,使身体不向下倾斜,一步一步的向下前行,尽管这样还是摔了不少跤,屁股都摔痛了。望穿眼的想看到山底,竖起耳朵想听到泉水的声音,因有了泉水声,我们的目的地就不远了,希望就在眼前。在这样的丛林里穿行,真的是挑战自己的极限,前面的路难行,又加上身上的疼痛,真的是不想走了,真的想就地倒下去好好的睡上一觉,可是不行,没有退路,只能艰难地前行。
  终于,听到了泉水的流动声,那种兴奋激活着每一个细胞。大家纷纷向下快行,扑向溪边,丢下背包,脱去鞋袜,我们把疼痛的双脚泡入清凉的溪水里,洗去穿越丛林的疲惫。稍作休息,我们又继续向山下农家前行,沿着一条流着清凉泉水的峡谷向下而行,溪水叮当流泻而下,清脆的声音如欢歌打破山林的宁静。
  第一次穿越大熊山,第一次参加“驴友”们的活动,让我记忆犹新。在欣赏了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美景的同时,又领略了大自然的险峻,还感受了“驴友”们的执著精神。这样的穿越既惊险刺激又快乐无比,真是艰险并快着。
其他文献
每次出行,慈悲的老天都会为我特意送行。准备再次进高原时,前一天晚上晴朗的天空,第二天的早上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这是今年的第一场春雨,注视着被雨水洗得清爽的大地、房屋、树木,使人心中涌动着不言自明的舒心和惬意。  兴冲冲准备出发时,手机来了一条短信“今天早上北京时间7点49分,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脑袋“嗡”地一下,手中的东西落地,握着手机,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那种慌乱无以言表,感觉心已
期刊
华灯初上的时候,我看到凉水塔   像一个春天的感叹号   在资水河畔,我热爱着的第二故乡   这里不是极地,为何也没有黑夜     这是一个需要光明和温暖的年代   电与火扮演着热心人的角色   你看,那对劳动者的爱情   通过如火如荼的情话,让一股电流   以光的速度点亮两盏害羞的灯   在冷水江,我的兄弟姐妹   就在电与火的光芒里生活着     他们离光明很近,离黑暗也很近   他们的生命炽
期刊
寻找    我一直在寻找一块铁   安放在心里   大风一吹,它就沉默   大雨一下,它就生锈   一层层的伤疤   裹着,不愿意说话   只是把灵魂   沉下去      锻 工 房    年轻的锻工师傅在锻工房打铁   鼓风机嗡嗡作响,气锤砸下时   一双手高高举起,跟着就是叮叮当当和歌   眼要瞄准,心要集中,不然找不到姑娘   铁锭一声一声口齿清楚   太阳从窗户直射进来   游移的光线挤
期刊
有位多年前的同事告诉我,当年我们供职的那家小电厂终于倒闭了。对于这座从画蓝图开始就已经落伍,最终证明只让一小部分人发财而让国家和更多工人受损的企业的倒掉,我是不感觉意外的,这种结局,似乎在14年前我离开那里时,就已清晰地看到了。   即便如此,我的内心仍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毕竟,我在那里呆了7年,那几乎是我的整个青春。那里有过我的孤独、绝望和失意,也有过我的激情、冲动与喜悦。我甚至可以这么认为:
期刊
说起来真的有点汗颜,作为广东省会的广州,我来的次数竟屈指可数。并且至今还不清楚白云山、陈家祠、西关、北京路具体的位置。这对一个旅游爱好者来说,委实有点交代不过去。对精神殿堂的喜爱与大都市的这种漠然在我心中形成鲜明对比,我不断地追问这种漠然的原因,那是对来自繁华、喧华、快节奏、空气指数差等等附加条件的排斥么?然而,有谁又能拒绝大城市那种大气、开阔、包容、海纳百川以及小城市所无法比拟的高度?  我们依
期刊
离开故乡已经很多很多年了,很多的物事已然淡忘,但老家门前的那棵大樟树至今不能忘怀,它挺拔巍然的身躯,郁郁葱葱的枝叶,常在脑海中闪现,在心中萦绕,在梦中忆起。  很小很小,小到还没有什么清晰记忆的时候,爸妈带着我和摇窠里的妹妹从爷爷奶奶那古老破旧的茅草房里分开,来到了爸妈分家立户的第一个地方。那是一个小嵻边,菜园子周围有两户邻居,一家姓谭,另一家好像也姓谭,屋对面不远有两家亲戚,一家是我舅舅,另一家
期刊
在知了声声的夏日里,哥哥姐姐们坐在厢房里的桌前,手握着毛笔,全神贯注地临摹着爸爸特别挑选或亲手写下的字贴。那时候,阳光穿过屋外的柳枝,从格窗的白纸上透进来,照在哥哥姐姐们有着密密汗珠的脸上,照着在一边眯眼小寐的奶奶。我坐在小马凳上百无聊奈地翻着小人书,盼望着爸爸的脚步声出现。  爸爸工作的地方离家较远,放暑假了,他却回来得特别勤,他要抽空给哥哥姐姐们上书法课。那时候,隔三叉五就会听见爸爸那兴奋和疲
期刊
1    我来深圳进的第一家公司是台资企业,最初是在抛光车间上班,带我的师傅叫王天光,四十多岁,大家都叫他老王,作为学徒工,我叫他王师傅。   抛光车间最大的特点就是脏,那不是一般的脏。车间跟煤窑一样,到处弥漫着抛光产生的粉尘;抛光工跟挖煤工也没有什么两样,一天工作下来,通身上下都是黑的,怎么洗也洗不干净。我刚进抛光车间,一看是这个样子,心想,老子在家时好歹也是个代课老师,到深圳来就干这种又脏又累
期刊
如果说工业是推进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一根大动脉,那么,工人无疑就是这根大动脉里流动的血液。保持血液的畅通无阻,才能确保肌体的健康。而今,在工业发展高歌猛进的背景下,工人,这些常常被人们不断推崇与赞美的时代先锋,他们的外部形象和内心世界,如何通过作家的笔触生动地勾画和讲述,让工人的故事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真实地了解当代工人的现实状态,无疑也是众多作家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今怎样写工人?一个不难
期刊
“呜——,呜——”几声雄浑的汽笛声响起,我们几个在房子里玩耍的小孩一边叫着“来火车了,看火车啦!”,一边雀跃着跑到地坪里,一齐眼巴巴朝着一里路外的铁路观望——  只见南方钢城方向升腾起一股浓浓的白烟,正向我们快快地移来。不到两分钟,烟柱拐了个弯,随即一个庞然大物出现在铁道上。庞然大物头上竖着个大烟囱,正“腾腾”地向天空吐着烟柱;下方是一排深红色的大车轮,在快速旋转着,带着车厢前进。虽然隔了这么远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