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备考之高频主题“珍惜”解读与预测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hksm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珍惜”主题在近年的高考中从未消失过。如:2016年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2015年上海卷“造就和谐自我”;2014年北京卷“老规矩”,2014年江苏卷“不朽的青春”;2013年全国卷“同学关系调查”;2012年辽宁卷“老鱼与小鱼的对话”, 2012年上海卷“珍惜微光的价值”,2012年江西卷 “拥有什么和没有什么”,2012年四川卷 “手握一滴水”……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稍不留神就会丧失许多美好东西的大背景下,学会珍惜不仅是个人的生活观,更是时代的呼唤。
  主题解读与夺分素材
  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考查了珍惜主题——
  1.应该珍惜什么。从此角度立意,考生可用化大为小法打开思路。如:珍惜生命、珍惜健康、珍惜亲情、珍惜友情、珍惜时间、珍惜文化、珍惜名誉、珍惜美德……如2014年北京卷“老规矩”,2014年江苏卷“不朽的青春”,2012年上海卷“珍惜微光的价值”。
  【夺分素材】
  汉娜·弗雷泽是世界上唯一一条“职业美人鱼”。十几年来,她身着美人鱼装,游过腥臭的污水,游过浸满鲜血的“海豚湾”,也游过险象丛生的大海。她以最温柔的方式,激发人们对海洋的关注和保护,同时不惜以身犯险,把海洋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她曾被四五个手持警棍的澳大利亚警察粗暴地拖上岸,也曾被举着硬木船桨的日本渔夫重重地击打腿骨。以汉娜和6条长达5米的虎鲨为主角的环保电影《美人鱼的眼泪》在全球上映,再次唤起人们对海洋生态的向往和关注,而由艾美奖获奖摄影师肖恩·海因里克斯抓拍的海报在网络上传播后,也引起了中国广大网民的惊叹。
  备考提点:当汉娜投身环保事业后,危险因素更是超出了海洋的范畴,但汉娜觉得所有的冒险都值得。汉娜曾坦陈,她之所以能呈现出和谐美好的海底世界,因为她“总是像一个客人,带着敬畏之心,走进主人的家门。”同理,对于人类来说,大自然不就是地球的主人吗,而人类仅不过是一个匆匆的过客。只有心存敬畏,学会珍惜,才能保护我们的家园。
  2.为什么需要珍惜。如:一些东西如时间、生命等一旦失去将永不会再来;学会珍惜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因为唯有懂得珍惜的人,才能对生活、对爱如初遇、如诀别。如2016年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2014年北京卷“老规矩”。
  【夺分素材】
  苏东坡任凤翔府判官,章惇任商州令时,两人出游仙游潭,前面是悬崖峭壁,只有一根独木桥相通,独木桥下是深渊万丈。章惇提出让苏东坡过桥,在绝壁上留下墨迹,苏东坡不敢。章惇却神色平静,用绳子把自己系在树上,探身过桥,在陡峭的石壁上写了“苏轼章惇来此”几个字。苏轼不禁抚着他的背长叹:“能自拼命者能杀人也!”章惇大笑。
  苏东坡认为,不珍惜自己生命的人,也不会珍惜别人的生命。果然,就是这位章惇,后来当了宰相,大权在握,整治政敌毫不手软,杀人不眨眼,甚至提出掘开司马光的坟墓,暴骨鞭尸。后来,章惇被《宋史》列入《奸臣传》。
  备考提点: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对己还是对人,生命都是至高无上的,因为只有活着才能创造价值,章惇,一个连自己生命都不懂得珍惜的人又何尝会珍惜别人的生命呢。
  3.如何珍惜。无论是从个人层面上还是从国家、民族层面上,学会珍惜都需要惜时如金,知足常乐,学会感恩,学会宽容、理解、坚持、坚强……如2015年上海卷“造就和谐自我”,2013年全国卷“同学关系调查”。
  【夺分素材】
  2016年,一篇《家長联名劝退“熊孩子”,校长拒绝》的报道掀起网络舆论热潮。在这之前,南京一小学某班四十多位家长联名劝退一名顽皮学生昊昊,并且打出标语,要求给自己的孩子调整班级。为抗议,在距期末考试还有9天时,该班级甚至有一半多学生集体缺课。该校校长徐瑾谈及此事曾三度落泪,她表示:“每一个孩子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学校无权劝退。”为让家长放弃让昊昊离开的要求,徐瑾校长亲自到该班代课,希望通过提升班风,让其他学生和家长接受昊昊。徐瑾说:“遇到什么问题我们学校积极地去面对、去解决,但拿孩子当作筹码、不让孩子到学校来上课,以此要挟学校让昊昊换班,我做不到。不抛弃、不放弃不是我们学校说的漂亮话。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们遇到的问题孩子太多了,但我们不能去排斥他们,孤立他们,那样他们会受到更大伤害。”
  备考提点: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问题学生固然让人头疼,但他一样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如何教育。只要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营造有爱、宽容的教育环境,这不仅是对孩子成长机会的珍惜,更是一个孩子在文明社会应该享有的权利。
  【2017备考热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日,北京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将打造“老年友好型城市”,鼓励用人单位给予员工“孝老假”,让员工在其老年长辈生日、老年节以及需要康复服务、临终关怀服务支持时探亲休假。
  面对“孝老假”,你如何看待,请发表你的看法,阐释你的观点。
  【思路点拨】
  材料的核心话题是“孝老假”,所以考生只要围绕“孝老假”展开评论即为符合题意。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
  (1)肯定的角度。“孝老假”无疑是践行孝文化、弥补养老保障制度不足之处的有益尝试。它可以从制度上保证子女有时间有条件给予老人更多的照料和精神慰藉,同时也是我国提倡孝文化、提高人文关怀、重视养老问题的有力表现。
  (2)担忧的角度。目前鼓励“常回家看看”的假期包括探亲假等等,在企业,甚至是机关事业单位,能够休探亲假的人并不多,有专家表示这些假期早已“名存实亡”,这次“孝老假”的提出如果没有执行力,无疑又是一纸空文。   (3)辩证的角度。孝老假的提出,不可否认,这是一种结合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做出的尝试,同时,也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但其执行的效果还有待实践的检验。
  【考场范本】
  莫让孝心“迟到”
  崔旖旎
  鼓励用人单位给予员工“孝老假”,让员工在其老年长辈生日、老年节以及需要康复服务、临终关怀服务支持时探亲休假。我们应该为“孝老假”点赞,因为我们的孝心“迟到”得太久了。
  一部名为《天堂午餐》的6分钟短片在网上广为流传,片中男主人公为母亲做了一顿她期盼已久的午餐,却只能送往天堂,因为母亲已猝然离去。这份迟到的孝心,让众多网友“瞬间泪崩”。短片结束语引人思考:当你在等以后时,就已经失去了永远……亲情是不能等待的。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我们都曾在父母面前或在自己心底许下许多“孝”的宏愿:一处豪宅,一桌山珍海味,数以万计的金钱……我们更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之时就可以从容地尽孝。可是,我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父母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因为在父母眼里,一处豪宅和一片砖瓦,一桌山珍海味和一只野果,一身盛世华衣和一双旧鞋,数以万计的金钱和一枚硬币是等值的。所以感恩无需等功成名就,无需等衣锦还乡,因为在星空之下,有一种至深的悲怆叫做“子欲养而亲不待”。
  《论语》中说:“父母在,不远游。”“不远游”便是在告诫世人,趁父母健在的时候留在父母身边,及时孝敬父母,不要等到父母逝去时后悔不已。著名作家毕淑敏也曾说过:“‘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可见,及时行孝是多么的必要。
  曾经,“摔碗爷爷”蹿红网络。讲的是在一次家庭聚餐上,年迈的祖父多次想和孫子、孙女说说话,但孙辈们人人手中一部手机,聊天、玩游戏、刷微博。不堪冷落的老人扔下一句“你们就和手机过吧”,摔碗离席。正如网友所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父母和你坐在一起想和你聊聊天,而你却在玩手机。”
  为何微电影《天堂午餐》能爆红网络?为何新版二十四孝一出台便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为何要将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为何陈斌强背着母亲去上班能感动中国……只因为我们的孝心“迟到”得太久了。
  时间无声地走过,当我们在道路上负笈前行时,皱纹也悄悄爬上了父母的眼角,我们不禁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总是感觉时间还长,总是以为还有机会,却不知,经过计算,我们对父母的爱真的是太少了,珍惜亲情、学会感恩,不要让孝心“迟到”。
  为孝老假点赞,因为它让我们的孝心不再“迟到”。
  【评点】
  开篇考生引述试题材料并提出我们应该为“孝老假”点赞,因为我们的孝心“迟到”得太久了的观点;接着便进入了本论部分,在本论部分,考生紧紧围绕话题旁征博引评论,素材古今结合,理例结合,详略结合,可谓丰富之极;最后总结全文,发出倡议。如此行文,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评论有力。
  (编辑:李跃)
其他文献
最近,一份“护士笔记”刷爆朋友圈。娟秀工整的字体、手绘精致的解剖图、翔实的手术记录和手术过程中的所思所悟……这些都出自90后护士王婷的“手术室上台笔记”。由于手术室的相关规定,王婷只能在手术完后凭着自己的记忆和前辈们的指导,再结合书本上的知识,整理自己的手术笔记,这样的笔记让网友们钦佩不已。今年23岁的王婷是南昌大學第二附属医院一名普通护士,从事护士行业已有2年时间,但进入到手术室这一科室当护士只
2017年高考语文考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近十年来之最。其中古诗的变化主要集中在题型的变化上,据说由原来的两道主观题改为一道客观题和一道主观题,客观题是五选二的多选,且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两项。客观题重出江湖,主要原因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变为必考题,为了减少学生的书写负担,命题人把其中一道主观题改成了客观题。  表面看来,今年的古诗鉴赏只是在题型上发生了些许变化,其实不然。通过题型的变化,试图体现命题人对
根据2017年国家考试说明,文学类文本阅读成为高考必考内容,赋分14分,题型有三。根据有关较为可靠的消息,文本材料的篇幅原则上控制在1200字左右。选文字数的限制,让命题人的选择命题的空间变得相对狭小,向作品的深处开掘将成为一种必然。再加上,考试说明在小说阅读中增加了“理解作品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作品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因此,我们推测理解语句的含义,将成为2017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新亮点。
城市化的進程日益加快,高楼大厦数月峻工已不是神话,而我们对于一座城市独特文化的共同记忆似乎也随之消逝,留下的只有钢铁森林构筑的现实。日复一日的霓虹闪烁、车水马龙,不免令人心生厌倦。我们只能在记忆深处寻找这座城,这些市民们所珍藏的共同记忆。  城市的共同记忆是具体而微的。幼时常去的公园,上学路上走过的每一条青石小巷,还有那些见证了城市历史变迁的老建筑……那一点一滴汇聚成鲜明的共同记忆。当然,社会在发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巍峨高山,因为观者角度不同,其景致也会有差异。山是没有变的,风景在变,皆因心之角度不同,审视的标准不同。  安乐死到底好不好?不让座到底对不对?推出性教育读本应该不应该?这些问题的出现,均因为人们对问题的认识角度不同。  生活在繁杂之中,我们接触的人和事数不胜数。或深也好,或浅也好,这些事都会在我们身边留下一定的印象;或好也罢,或坏也罢,这些人都会在我们心中留下
素材小贴士  《边城》成书于1931年,那正是沈从文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季节。1931年,社会虽然动荡不安,但战争还未全面展开,这个时候中国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着人性的本质,沈从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于是,他希望通过自己对湘西的印象,描写一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给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条明路。人间尚有纯洁自然的爱,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湘西边城充满真、爱和灵魂的田园牧歌,久久回荡于我心。无
就议论文写作而言,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因此素材的选择极为重要。但总是在老套、雷同的素材中跳不出,只会让作文暗淡无光。所以在素材选择上需要“不一般”的眼光,需要学会选择小众素材。然而,在小众素材的运用上,考生经常有一种“身边到处有,写来无处寻”的感觉,因而下面结合人物素材和课本素材,谈谈如何在小众素材上致胜。  一、人物素材  议论文素材以人物素材为主,原因自不必多说。但最大的通病是滥用成灾,曾有
南锣鼓巷,一个古风古韵,充满民俗的地方,青灰的院落,歪斜的枝杈,无数人都迷失于此。  一大清早,这儿弥漫了老北京的风格,路边摆摊卖早点的小贩扯着嗓子吆喝,听口音——一股浓浓的京味儿。天刚刚亮,阳光推开晨雾,这个巷子热闹的一天快开始了。  这个古巷里,摆满了四合院式的建筑,民宅、店铺,还有一些古老陈旧的没有模样的当铺。不乏有几班唱戏的,满口古老的语言,被和着十二律,点缀了寂寥的四合院。再往前走,有家
路边多了一排公用自行车,清新如绿,快要与身后的草丛融为一体,是勃发的生机,向生活贴近。  【素材运用亮点1】镜头聚焦路边的公用自行车,三言两语,大笔勾勒,散发清新自然气息,切入快且准,起笔新颖!  多年来,国人一直打着“赶超英美”的旗帜,加紧步伐,生怕落于人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森林般拔地而起,蜿蜒曲折的高架橋穿越重叠,地铁为厚实的土壤穿孔,飞驰的轿车在路上“吞云吐雾”。我们的城市借着路面上各类汽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读诗时间: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咏菊,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菊,从菊的貌不惊人,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格,点出他咏菊的主旨。  菊,与蓬蒿有某些类似之处,公子王孙很容易把菊当作蓬蒿。诗人劝他们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并透露出对王孙公子的鄙夷之情。接下来诗人提起这重九插菊的传统风俗,说明人们对于菊是非常喜爱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