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肩负的重任,因为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各方面的培养,尤其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中,前置性作业能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那该如何设置前置性作业呢?
关键词:设置;前置性;作业;自主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其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前置性作业能够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更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那我们该如何设置前置性作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注重前置性
前置性作业是对新知识学习前的一种自主尝试,应该是在前一个知识点适当的练习和巩固之后的延续性学习。因此从“前置性”定义出发,我们要先分析学生学情,对学生已有知识掌握程度进行了解,并对新知识进行合理预见。题量设置为二到三题,同时题目难度与知识梯度要合理设置,要拟定能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问题,这些问题学生能用已有知识储备来完成;若题目太难,则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与探索新知的欲望,给学生心理上有“新的知识很难”的不良反应,对学生学习新知存在恐惧,从而使学习效率降低,甚至可能出现厌学情绪。但也不能完全是旧知识的练习,这样激发不了学生对新知的探索。因此应该充分考虑学生既能做出了,又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或者少许的疑惑。只有进行了合理设置,学生才能带着有针对性的问题进入新课教学中,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位置与方向(二)》前,可以这样设置前置性作业:
题中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学生已学过,因此C市学生能很快标出,但对于位置不在正方向的B市(位于A市北偏西30°方向,距离A市200㎞),这个方向中比旧知多了“偏”及角度,B市到底在哪里呢?这就是新课要学习的知识。此时学生便需要通过自主思考、充分调动已有知识,才能完成新知的学习。我们可以预见学生或许有这样的结果:①部分学生能正确标出;②部分学生片面理解“距离A市200米”,所以直接在正北方向上距离A市200米处标出;③部分学生对“北偏西30°”不完全理解,会出现在西偏北30°方向上标出B市的现象,这是学生易混淆的地方。根据这些结果反馈教师便可以很好地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在以“前置性”定义为向导设置前置性作业时,要先对学生学情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再进行问题的合理设置。
二、注重操作性
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很好地获取得数学知识,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因为数学是枯燥的、机械的,重复的作业更让学生感到乏味,而学生对一些活動尤为感兴趣。根据这些特点,一些练习应转变方式,把机械单调的练习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有声有色的活动,这样学生才能在亲身实践中很好地去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和交流。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前,可以这样设置前置性作业:
怎样包装手中的圆柱形物体?通过这样的思考便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用旧知--圆柱的认识:“圆柱由3个面(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围成,而上、下底面是大小相同的圆,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要想包装好圆柱形物体,就要剪出两个一样大的圆形彩纸和长方形彩纸。怎样才能剪出所需要的彩纸呢?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学生可以快速想到把圆柱形物体底面放在对折好的彩纸上,沿着底面画圆,再剪出来即可得到两个圆。而长方形彩纸怎么得到呢?可以把彩纸沿着圆柱形物体侧面卷一圈,再沿着接缝处剪下即可。得到所需的图形之后,再动手对折圆形彩纸找到直径并测量长度,接着测量出长方形彩纸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面积,最后加起来即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提高了动手能力,还找到了学习的乐趣。由此可见,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日常我们还可以在前置性作业中多设置一些“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放一放”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注重趣味性与开放性
传统的预习,往往是要求学生自己进行阅读理解。这样的预习作业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没有多大困难,但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理解能力弱的学生来说,预习作业无疑成为了一种形式,仅限于单纯地“读书”。长此以往,不但不能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反而可能导致学生对预习作业应付了事。因此,要想预习更有效,设置前置性作业时要与传统预习区分,突出趣味性与开放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兴趣去学习能加深记忆、加强理解,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与此同时,也需要突出问题的开放性,问题的开放性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倘若将趣味性与开放性相结合考虑,学习效果更是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例如:
简单的两句话,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又不局限学生的思维和方法。题中没有数字,也就提示了学生不一定生搬硬套公式去计算,从而减少乏味感。但又明确了求饮料的体积,促使学生回到学习体积的范畴,给学生一定的方向,还激起学生想要动手试一试的兴趣。兴趣被引发,便可促进学生自主去联系旧知,思考如何把旧知运用到这个问题当中。因此这个问题的设置既有趣味性又不乏开放性,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设置前置性作业时要以“前置性”定义为向导,合理设置;还要注重操作性;注意与传统预习区分,突出趣味性与开放性,才能使得前置性作业更有效,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陈秀花,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有效性的思考[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8-9
[3]蒋银华.小学数学预习作用浅析[J].小学数学研究.2014.4
[4]王晓芳.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之我见[J].小学数学参考 2014.4
关键词:设置;前置性;作业;自主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其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前置性作业能够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更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那我们该如何设置前置性作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注重前置性
前置性作业是对新知识学习前的一种自主尝试,应该是在前一个知识点适当的练习和巩固之后的延续性学习。因此从“前置性”定义出发,我们要先分析学生学情,对学生已有知识掌握程度进行了解,并对新知识进行合理预见。题量设置为二到三题,同时题目难度与知识梯度要合理设置,要拟定能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问题,这些问题学生能用已有知识储备来完成;若题目太难,则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与探索新知的欲望,给学生心理上有“新的知识很难”的不良反应,对学生学习新知存在恐惧,从而使学习效率降低,甚至可能出现厌学情绪。但也不能完全是旧知识的练习,这样激发不了学生对新知的探索。因此应该充分考虑学生既能做出了,又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或者少许的疑惑。只有进行了合理设置,学生才能带着有针对性的问题进入新课教学中,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位置与方向(二)》前,可以这样设置前置性作业:
题中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学生已学过,因此C市学生能很快标出,但对于位置不在正方向的B市(位于A市北偏西30°方向,距离A市200㎞),这个方向中比旧知多了“偏”及角度,B市到底在哪里呢?这就是新课要学习的知识。此时学生便需要通过自主思考、充分调动已有知识,才能完成新知的学习。我们可以预见学生或许有这样的结果:①部分学生能正确标出;②部分学生片面理解“距离A市200米”,所以直接在正北方向上距离A市200米处标出;③部分学生对“北偏西30°”不完全理解,会出现在西偏北30°方向上标出B市的现象,这是学生易混淆的地方。根据这些结果反馈教师便可以很好地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在以“前置性”定义为向导设置前置性作业时,要先对学生学情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再进行问题的合理设置。
二、注重操作性
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很好地获取得数学知识,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因为数学是枯燥的、机械的,重复的作业更让学生感到乏味,而学生对一些活動尤为感兴趣。根据这些特点,一些练习应转变方式,把机械单调的练习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有声有色的活动,这样学生才能在亲身实践中很好地去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和交流。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前,可以这样设置前置性作业:
怎样包装手中的圆柱形物体?通过这样的思考便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用旧知--圆柱的认识:“圆柱由3个面(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围成,而上、下底面是大小相同的圆,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要想包装好圆柱形物体,就要剪出两个一样大的圆形彩纸和长方形彩纸。怎样才能剪出所需要的彩纸呢?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学生可以快速想到把圆柱形物体底面放在对折好的彩纸上,沿着底面画圆,再剪出来即可得到两个圆。而长方形彩纸怎么得到呢?可以把彩纸沿着圆柱形物体侧面卷一圈,再沿着接缝处剪下即可。得到所需的图形之后,再动手对折圆形彩纸找到直径并测量长度,接着测量出长方形彩纸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面积,最后加起来即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提高了动手能力,还找到了学习的乐趣。由此可见,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日常我们还可以在前置性作业中多设置一些“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放一放”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注重趣味性与开放性
传统的预习,往往是要求学生自己进行阅读理解。这样的预习作业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没有多大困难,但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理解能力弱的学生来说,预习作业无疑成为了一种形式,仅限于单纯地“读书”。长此以往,不但不能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反而可能导致学生对预习作业应付了事。因此,要想预习更有效,设置前置性作业时要与传统预习区分,突出趣味性与开放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兴趣去学习能加深记忆、加强理解,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与此同时,也需要突出问题的开放性,问题的开放性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倘若将趣味性与开放性相结合考虑,学习效果更是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例如:
简单的两句话,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又不局限学生的思维和方法。题中没有数字,也就提示了学生不一定生搬硬套公式去计算,从而减少乏味感。但又明确了求饮料的体积,促使学生回到学习体积的范畴,给学生一定的方向,还激起学生想要动手试一试的兴趣。兴趣被引发,便可促进学生自主去联系旧知,思考如何把旧知运用到这个问题当中。因此这个问题的设置既有趣味性又不乏开放性,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设置前置性作业时要以“前置性”定义为向导,合理设置;还要注重操作性;注意与传统预习区分,突出趣味性与开放性,才能使得前置性作业更有效,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陈秀花,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有效性的思考[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8-9
[3]蒋银华.小学数学预习作用浅析[J].小学数学研究.2014.4
[4]王晓芳.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之我见[J].小学数学参考 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