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一“改”一江“愁”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wd_cli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江春水向东流,命世才人居上游。
  末路降王非不幸,两篇绝调足千秋。
  这是当代著名书法大家启功先生论李煜词的绝句,对于两篇绝调的说法,见仁见智。从李煜词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来看,《虞美人》当为其中一绝调。
  《虞美人》是一首感怀故国、悲愤愁苦至极的作品,是以作者的血泪生涯换来的愁绪与思绪谱写成的生命之歌。
  “春花秋月何时了”,开篇就向人们摆出了两种寻常人都能感受到的美好景物,花开烂漫,花香醉人,花红娇媚;月圆如镜,月色如银,月光似水。人生对此当视为良辰美景,可在李煜眼中,这二者都成为了人生的憎恶,“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句问话突兀而来,直抒胸臆,把往日的囚徒生活的怨恨一吐为快,只有在那似人非人的俘虏生活中,才有可能面对明丽的春花、皎洁的秋月发出如此质问,这是一种愤激之言在极度的厌恶和怨恨之中,还隐含着对往日帝王生活的眷恋和回忆。首句以“了”作结,指的是春花秋月这美好时光的终了,也许是说,这美好的时光是什么时候结束的?自己也糊里糊涂。李煜作为南唐的最高统治者,他在政治上昏庸无能,不顾国家安危,只图尽情享乐,他在征歌逐舞、沉湎声色中做了十年的皇帝。开宝八年(975年)春,宋朝终于举兵进攻金陵。城破之日,作为一国之君的李煜居然还在静居寺中念佛听经。他那仓忙中肉袒出降之举,就是不知“何时了”的最好注脚。也许他是说,这悲痛欲绝的时刻,他实在不堪回首。也许这是说,春去秋来,年复一年,李煜头上顶着赵匡胤加封给他的带侮辱性的爵位“违命侯”,过着“此中日夕只以洗泪”的日子。特别是他那艺术家所具有的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使他倍感煎熬,无法忍受——“春花秋月啊,你们怎么总是要来折磨我呀!”也许这是说,美好时光的消失,竟然是一去永不回。正是失去了才更觉其珍贵。总而言之,这是一种眼前显示中的“了”,更是一种内心思想中的未“了”。“了”字,既体现了作者对美好往事的依恋思念,也表明了他对现实及自己未来的彻底绝望,多少往事,长在记忆中,与眼前的春花秋月相对照,更勾起对往事的不能忘怀,小楼蛰居,东风不解人心意,昨夜风轻轻拂过,随之而来的当然是无边春色。可是这与眼前的小楼有什么相干,它深锁了一代帝王,也深锁了一代文宗,还深锁了整整一个时代的历史。故国远在三千里外,虽然梦绕神牵,终不能再与之见面,那永诀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想起自己的误国毁家,就不能自我宽恕。所以,“不堪回首”,一者是故国山河破碎的不堪回首,一者是往事摧肝裂胆的不堪回首,一者是自己悔恨从前的不堪回首。这不堪回首中,有哀怨,有悔恨,有痛心。
  在故国的万象万物中,李煜不选取别的作为故国之思的典型标识,而选取了玉砌雕栏,正因为这玉砌雕栏是帝王宫殿的典型象征,是帝王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提出玉砌雕栏就指的是南唐宫阙,就指的是国主的生活,“应犹在”的“犹”可看作是他的推测之辞,也可理解为是李煜身为俘虏,不能直言的曲折之辞,同时也是“应”的犹豫不定语气来衬托下面“只是”的肯定无疑。“朱颜改”三字诉说了作者自己容貌的变化,“春花秋月”未“改”,“雕栏玉砌”未“改”,过去的一切美好景物都在,可玉砌雕栏原占有者的朱颜已改变。虽然俘虏生活才两年多,可屈辱、羞愤、愁苦、穷困诸般厄运无时不在噬咬着词人的心,昔日的“朱颜”早已经过“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折磨,变得未老先衰了。虽改的只是“朱颜”,但却是其愁恨生发的要害部位。李煜用“朱颜”的改变抒发其内心的痛苦,将山河易主的亡国之叹自然地寄寓在“改”字之中。
  词的最末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乍看起来,这两句是寻常的话,但正是这寻常语中,点缀着深沉的意境,倾吐了作者心中永无穷尽的愁绪。“问君能有几多愁”,这里的“君”指的是谁?又是谁向“君”发问?结论只能是自问自答。江河解冻,冰雪消融,春天正是长江涨水的季节,“潮平两岸阔”,“春水”就意味着“满”与不断上涨,以“春水”之“满”象征着愁汹涌,“春水”之“急”象征着愁猛烈,“春水”之“流”象征着愁无尽。而“一江”则是对春水的补充,“一江春水”已是愁情无限的最佳表述了,更何况“向东流”向故国呢?那滔滔不绝的大江陡然出现在眉睫之间,似在宣泄李煜怀中极其深沉幽远的思念故国的愁情。
  李煜在《虞美人》中凝聚了纷繁复杂的感情,“了”了故国,不“了”的是魂牵梦绕的“故国”情;“改”了“朱颜”,不改的是赤子心;流走了江水,流不完的是亡国囚徒饱受屈辱无尽愁苦、山河易主的亡国之叹。《虞美人》是李煜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是李煜用生命换得的绝调。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五月之夜》)李煜的《虞美人》不正是这样的不朽之作吗!
其他文献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这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一首词。全词的意思是:驿站外断桥旁,梅花寂寞地开放、孤孤单单,无人来欣赏。黄昏里独处已够愁苦,又遭到风吹雨打而飘落四方。它花开在百花之首,却无心同百花争享春光,只任凭百花去忌妒。即使花片飘落被碾作尘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间。  陆游所处的时代,
期刊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小词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所作。苏轼因诗中所谓“讥讽朝廷”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后于元封三年(1080年)二月贬到黄州。苏轼因“乌台诗案”蒙受人生的重大打击,一度万念俱灰,不想活了。好不容易保住了性命贬到黄州,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想见他的
期刊
《诗经·卫风·氓》是一首争议较多的诗,不断有文章论及其主题和女主人公形象。至于诗中的男主人公氓,历代诗评家的意见似乎倒很一致,认定他是负心薄幸男人的典型,为人所不齿。许多近代诗评家更是认为氓从一开始就是个骗子,骗财骗色,耍些小伎俩,骗取姑娘的芳心,而一旦家道好转,女方年老色衰,就一脚将她踢开。最近读张海平先生的文章《流氓之滥觞——解读〈诗经·卫风·氓〉》,就有些为氓而不平。如果说指责氓始乱终弃,富
期刊
《原野》发表于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整个民族关注视点发生重大转移,此作未来得及展示自身艺术魅力,便被抗战的洪流裹挟而去。20世纪80年代,人们才对曹禺这部具有表现主义艺术特色的戏剧给予认真解读和审视。特别是由王延松编导的《原野》,2006年3月22日天津人艺在北京人艺小剧场上演,全场充溢着奇异之美和浓郁的悲剧气息,其对现实主义的诗意探索,对美学内涵的不断揭示,成为最富有争议,最富有看点的一部
期刊
许多学生常抱怨作文难,对作文存在着畏难情绪。在实际的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过于关注教给学生写作的“知识”、“技巧”,这些固然重要,然而事实上对学生的写作已经帮助不大。这是因为:第一,汉语是学生的母语,而母语的纯熟运用是可以习得的,他们每天都处在母语的包围、浸润之中,时时刻刻在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第二,高中学生经过十五六年的成长学习,已经拥有了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相当数量的知识储备,而且他们的思维能力
期刊
“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在那丰收的农家里。那里有稻谷,那里有瓜果,还有那背着背篓的农家女……”远处传来二⑴班嘹亮的课前唱,同事们正在猜测这是哪来的流行歌曲,只有我一人倍感亲切:一切都缘于何其芳的《秋天》。是《秋天》这一课堂教学实践给学生带来了歌声,也给诗歌教学带来了无穷的魅力。    一、吟诵秋天    导入课题后,师生共同归纳朗读的四大要点:①划分节奏(停顿、语速);②标出重音(理解词义)
期刊
众所周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那么,诗歌就是最精妙的语言艺术。诗歌用最凝练的词语传达人们的真挚感情。因此,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魅力。那么怎样进行诗歌的教学呢?古人所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抓住意象来鉴赏诗词已成为共识。那么作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该如何进行呢?下面就谈谈我的认识。  一、积累意象
期刊
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没有宏伟的题材,没有曲折的情节,更没有华丽的词藻,它向读者展示的就是一个家庭的生活,这种生活平庸、琐碎,甚至还有些许卑微。而正是这样一种生活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人生,感受到了社会体制。  文中的小林以及他老婆“两人都是大学生,谁也不是没有事业心,大家都奋斗过,有过一番宏伟的理想。单位的处长局长,社会上的大大小小机关,都不在眼里……”可是他们结婚后,“哪里会想到几年之后,他们也跟
期刊
郑愁予的《错误》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小诗,深得读者喜爱。不仅因为“短幅中藏无数曲折”(李清照语),含蓄而余意不尽,更因为它主旨蕴藉、深刻,诵读常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诗一开始就描述女子的情态:“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以音响的延伸暗示季节的漫长、等候的漫长。莲花的开落在日复一日——时间在流淌,无声的,悠远的,女子美丽的容颜也在悄悄远逝。接着,又揭示女子的心态:“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是小小的
期刊
《陌上桑》是汉乐府叙事诗中的代表作之一。它的艺术成就在于塑造了一个具有内在美和外在美的成功的人物形象——罗敷。诗中通过叙述一个太守挑逗一个采桑女子而遭严词拒绝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上层统治者荒淫无耻的恶劣品质,热情地赞美了罗敷的美丽、坚贞和聪明,成功塑造了一个内外兼修的人物形象。  全诗共分三节,首节写罗敷形貌的美。“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在东升旭日的阳光照耀下,盛装艳服的采桑女——罗敷出场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