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小词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所作。苏轼因诗中所谓“讥讽朝廷”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后于元封三年(1080年)二月贬到黄州。苏轼因“乌台诗案”蒙受人生的重大打击,一度万念俱灰,不想活了。好不容易保住了性命贬到黄州,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想见他的心境是极其灰暗的。当时他就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这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苏轼就是苏轼,他的性情总能使他走出人生的困境。身居黄州当生活安顿下来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使他最终能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超旷爽朗的心扉。这首小词就是他呼唤青春的乐观的人生之歌。
上阕描绘的是一幅寺庙清幽秀丽的风光图:山下西流的兰溪涨满了春水,短小的兰芽经溪水浸润,鲜嫩葱绿,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山上,一座具有民族风格造型的精美的清泉寺屹立在苍松翠影之中。松林间的沙石小路经雨水洗涤,洁净得一点泥土都没有。暮色苍茫,周围景物笼罩在一片空蒙里。潇潇暮雨中传来时断时续的杜鹃啼鸣。
词人徜徉在这洁净无泥的沙石小路上,看到的是一派充满画意的光景,涤去官场的恶浊,没有市朝的尘嚣,可以尽情欣赏稚小兰芽在清溪中的妩媚,可以倾心聆听山下溪流淙淙的琴韵和潇潇暮雨在松林间的絮语。欲行则行,欲止则止,吮吸鲜润的空气,饱餐无边的秀色,品味无尽的空蒙,怎能不涤尽尘嚣,顿忘俗虑,全身心沉浸在安恬静谧之中?
环境的启迪使词人灵感生发,于是下阕词人迸发出令人感奋的议论,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面对西去的溪水,“逝者如斯”,怎能不引起人对悠悠岁月的遐思:青春难再,时日不居,这是不可移易的时间法则和生命规律。两鬓霜白、老之将至的词人又怎能不由衷生起“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的感慨?可是,经历人生重大打击的词人却偏偏能从门前溪水西流这一偶见的自然现象中获得生命的感悟:心灵的衰老是最可怕的衰老!古往今来,多少有识之士不是老当益壮!门前的兰溪既然可以一反江河的流向,人为何就不可以振奋精神,自强不息,重拾青春壮志呢?
“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使人发出衰飒的悲吟。白居易在《醉歌》中写道:“谁到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意思是,黄鸡为了催促拂晓的到来,黎明前就报晓长鸣;白日为了催促年华早逝,黄昏前就及时沉没。人的富贵还没多久,眼看青春就消失了。词人这里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奏出的是生命的最强音:“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体现了苏轼执著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词人这种敢于从踬踣中奋起、积极向上的生命哲学,不仅可以警醒当世,亦足以垂范后人。
总之,这是一支催人自强的奋进之歌。如果说上阕是侧重描绘一幅清泉寺清新悦目的雨景图,那么下阕就是就溪水西流谱出的一支昂扬向上的青春曲。它启示我们,正是源于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人生理想的执著追求。这首小词不仅给我们丰富的审美享受,也给了我们有益的人生启示。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小词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所作。苏轼因诗中所谓“讥讽朝廷”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后于元封三年(1080年)二月贬到黄州。苏轼因“乌台诗案”蒙受人生的重大打击,一度万念俱灰,不想活了。好不容易保住了性命贬到黄州,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想见他的心境是极其灰暗的。当时他就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这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苏轼就是苏轼,他的性情总能使他走出人生的困境。身居黄州当生活安顿下来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使他最终能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超旷爽朗的心扉。这首小词就是他呼唤青春的乐观的人生之歌。
上阕描绘的是一幅寺庙清幽秀丽的风光图:山下西流的兰溪涨满了春水,短小的兰芽经溪水浸润,鲜嫩葱绿,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山上,一座具有民族风格造型的精美的清泉寺屹立在苍松翠影之中。松林间的沙石小路经雨水洗涤,洁净得一点泥土都没有。暮色苍茫,周围景物笼罩在一片空蒙里。潇潇暮雨中传来时断时续的杜鹃啼鸣。
词人徜徉在这洁净无泥的沙石小路上,看到的是一派充满画意的光景,涤去官场的恶浊,没有市朝的尘嚣,可以尽情欣赏稚小兰芽在清溪中的妩媚,可以倾心聆听山下溪流淙淙的琴韵和潇潇暮雨在松林间的絮语。欲行则行,欲止则止,吮吸鲜润的空气,饱餐无边的秀色,品味无尽的空蒙,怎能不涤尽尘嚣,顿忘俗虑,全身心沉浸在安恬静谧之中?
环境的启迪使词人灵感生发,于是下阕词人迸发出令人感奋的议论,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面对西去的溪水,“逝者如斯”,怎能不引起人对悠悠岁月的遐思:青春难再,时日不居,这是不可移易的时间法则和生命规律。两鬓霜白、老之将至的词人又怎能不由衷生起“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的感慨?可是,经历人生重大打击的词人却偏偏能从门前溪水西流这一偶见的自然现象中获得生命的感悟:心灵的衰老是最可怕的衰老!古往今来,多少有识之士不是老当益壮!门前的兰溪既然可以一反江河的流向,人为何就不可以振奋精神,自强不息,重拾青春壮志呢?
“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使人发出衰飒的悲吟。白居易在《醉歌》中写道:“谁到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意思是,黄鸡为了催促拂晓的到来,黎明前就报晓长鸣;白日为了催促年华早逝,黄昏前就及时沉没。人的富贵还没多久,眼看青春就消失了。词人这里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奏出的是生命的最强音:“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体现了苏轼执著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词人这种敢于从踬踣中奋起、积极向上的生命哲学,不仅可以警醒当世,亦足以垂范后人。
总之,这是一支催人自强的奋进之歌。如果说上阕是侧重描绘一幅清泉寺清新悦目的雨景图,那么下阕就是就溪水西流谱出的一支昂扬向上的青春曲。它启示我们,正是源于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人生理想的执著追求。这首小词不仅给我们丰富的审美享受,也给了我们有益的人生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