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活着,必须经过白昼也必须经过黑夜,必然遇见好人也遇到坏人。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躲也躲不开的。
唐朝的宰相李林甫(683—752),为保证自己在朝廷里持久掌权,口蜜腹剑,采取许多卑劣手段打击真正的或潜在的对手,比如:扳倒贤相张九龄,杖杀北海太守李邕和刑部尚书裴敦复等,许多有才能的人被他清洗和伤害。天宝六年(747),他按玄宗旨意组织“通一艺者诣京应试”,蒙上欺下,致使无人及第,被淘汰者中就有三十六岁的杜甫。他的所作所为,为“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也招惹了天下士子。《新唐书》把他列为“奸臣”。
“诗佛”王维与奸臣李林甫同一个时代,同朝为官,低头不见抬头见,这样一来,两人就有一个如何相处的问题。
王维的粉丝认为,王维下半生隐居辋川,是不满李林甫当道;王维《辋川集》等一些诗作也表达了对李林甫的不满。这样的解释,使王维与“坏人”保持距离,彰显出王维的高洁精神。
对王维有质疑者则认为,李林甫是个“坏人”,王维还写诗拍他马屁,傍依李林甫,道德上有瑕疵。
如何客观地看待王维与李林甫的关系?
史书上没有王维与李林甫两人不和的记载。两人没有碰撞,更没有对抗。
王维的恩师张九龄与李林甫不和。张九龄被罢相后,大唐进入李林甫“主政”时期。王维是735年由张九龄提拔任右拾遗的,张九龄被逐出京华后,王维深情地写诗给他。尽管如此,李林甫没有收拾王维,也没有为难他。
有人以为,王维737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河西,是受到李林甫的排斥。此说没有任何证据。监察御史这种身份,尽管不能说是被重用,起码不是被排斥。王维任监察御史时期,是他诗歌史上的重要时期,他写下《使至塞上》、《出塞作》、《陇西行》、《陇头吟》等一批重量级别的边塞诗,形成他的一个诗歌高地。这些边塞诗充满积极入世精神,意气风发,精神抖擞,岂是被排斥、心情郁闷时能够创作出来的。
李林甫从734年为相,在这个岗位上干了十九年。《旧唐书》曰:“林甫性沉密,城府深阻,未尝以爱憎见于容色。自处台衡,动循格令,衣冠士子,非常调无仕进之门。所以秉钧二十年,朝野侧目,惮其威权。”《新唐书》也说他“动循格令”。
王维与李林甫没有政见上的不和,没有权力上的冲突。王维参与政治的意识不强,在朝中不追求有所作为,几乎没有什么政治要求。他的职位与李林甫差距较大,对李也不构成威胁。王维没有“妄议”过李林甫,至于“腹议”、“腹诽”过没有,已不可考。
王维具有佛教世界观,性情温和。他不怼人,有一种文明而不反抗的精神,他从来不会强硬地触碰世界,正如他小心翼翼地走路而不伤害地上的一只蚂蚁。
王维与李林甫有交往,还有诗的唱和。
744年秋,李林甫、王维等陪同玄宗在骊山温泉疗养,李林甫给王维写了一首诗(这首诗没流传下来),王维立即酬和了一首《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
天子幸新丰,旌旗渭水东。
寒山天仗外,温谷幔城中。
奠玉群仙座,焚香太乙宫。
出游逢牧马,罢猎见非熊。
上宰无为化,明时太古同。
灵芝三秀紫,陈粟万箱红。
王礼尊儒教,天兵小战功。
谋猷归哲匠,词赋属文宗。
司谏方无阙,陈诗且未工。
长吟吉甫颂,朝夕仰清风。
王维的这首诗,前八句写李林甫陪天子出游。接着,描绘李林甫的“高大”形象:“上宰无为化,明时太古同。灵芝三秀紫,陈粟万箱红。王礼尊儒教,天兵小战功。”李林甫“素寡学术”,而王维诗中说他“谋猷归哲匠,词赋属文宗”,毫无疑问是拍马屁了。至于“长吟吉甫颂,朝夕仰清风”,则属于礼节性的套话。
王维与李林甫不仅是诗友,还是画友。不为很多人知道的是,李林甫还是一位画家。张彦远在《歷代名画记》中说:“李林甫,亦善丹青……余曾见其画迹甚佳,山水小类李中舍。”王维也为李林甫画过画。《长安志》载:“(李)林甫恶之,奏分其宅东南隅,立为嘉猷观。观中有精思院,王维、郑虔、吴道子皆有画壁。”
王维信仰佛教,推崇在家修行的维摩诘。佛教对人是不区分的,菩萨度好人也度坏人。六祖慧能说:“不思善,不思恶”,“善恶都莫思量。”王维走的是维摩诘修行的路子,三十来岁的时候曾隐居嵩山,四十多岁以后半隐居于南山。自古以来,隐居是表达对不良政治和腐朽统治者的不满、不合作的一种方式,同时也与个人的信仰、爱好、追求有关。我们不能因为王维的隐居,就一厢情愿地认为他是在表达对李林甫的政治不满;也不能因王维给李林甫写过诗画过画,就认定他是趋炎附势,傍依李林甫。
“坏人”也需要朋友,“坏人”也有朋友。“坏人”交往的并不都是坏人,和“坏人”交朋友的不一定是坏人。和“坏人”做朋友更不容易,需要比与“好人”交朋友更大的力量和智慧。与“坏人”交往而自己没有“学坏”就更难了。如果与“坏人”做朋友并且把“坏人”往好道上带,像菩萨那样度人,那就更值得赞美了。
752年,李林甫死;753年,朝廷追剥李林甫官爵。王维平安无事。可见,王维做到了孔子提倡的“和而不同”,他与李林甫的交往中是干净的。不然的话,他在752年不会拜吏部郎中,即使提升为吏部郎中也会被革职的。
王维与李林甫的书记官苑咸保持了更为密切的关系。
苑咸是李林甫的秘书、亲信,746年任中书舍人,正五品上。《旧唐书》称他为李林甫“代为题尺”,《新唐书》说李林甫“善苑咸、郭慎微,使主书记”。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一般地说,如果一个下层官员与领导关系紧张,他与领导秘书的关系也好不到哪里去,他想和秘书走近一些,或者秘书想和他改善一下关系,都会有所顾忌。王维与李林甫关系没有问题,与李林甫的秘书苑咸关系就更好了。 王维的《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就是写给苑咸的:“名儒待诏满公车,才子为郎典石渠。莲花法藏心悬悟,贝叶经文手自书。楚辞共许胜扬马,梵字何人辨鲁鱼。故旧相望在三事,愿君莫厌承明庐。”
从王维诗的题目看,苑咸“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是个多才多艺之人。诗题中有个“戏”字,诗文中以“故旧”相称,可见熟悉得很,熟悉得可以开玩笑,是老熟人了。王维说:朝廷延揽名儒,才子苑咸身居要职,识梵字、达梵音,文章胜于扬雄和司马相如。王维最后开玩笑说,老朋友啊,你好好干,希望你位至“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苑咸得诗,以《酬王维》酬答(王员外兄以予尝学天竺书,有戏题见赠。然王兄当代诗匠,又精禅理,枉采知音,形于雅作,辄走笔以酬焉。且久未迁,因而嘲及。)
莲花梵字本从天,华省仙郎早悟禅。
三点成伊犹有想,一观如幻自忘峑。
为文已变当时体,入用还推间气贤。
应同罗汉无名欲,故作冯唐老岁年。
苑咸在诗序中盛赞王维在诗歌上的贡献与地位——“当代诗匠”,非常欣赏他虔诚奉佛、淡泊名利的向善态度。其中说到王维“久不迁”,很长时间没有提升了。
见了苑咸的《酬王维》,王维又写了《重酬苑郎中并序》(顷辄奉赠,忽枉见酬。叙末云:“且久不迁,因而嘲及。”诗落句云:“应同罗汉无名欲,故作冯唐老岁年。”亦解嘲之类也。)
何幸含香奉至尊,多惭未报主人恩。
草木尽能酬雨露,荣枯安敢问乾坤。
仙郎有意怜同舍,丞相无私断扫门。
扬子《解嘲》徒自遣,冯唐已老复何论。
王维调侃说意:我能够在君王身边混到个言官,已非常知足了,时常为没能尽职报恩而深感惭愧。我不能升迁实在是我自己的能力不足,岂敢怨天尤人。非常感谢阁下对我的同情,“丞相无私断扫门”——李林甫丞相是不徇私情的。我已经老了,无所谓了。王维这首“重酬”,表述得委婉而周密。
天寶七载(748),王维由库部员外郎升迁为库部郎中(从五品下)。从时间上看,王维这次提升,多少与苑咸甚至李林甫有些关系。
王维与李林甫保持着较好关系,不然的话,不可能诗词往来。关系弄得很僵的话,王维也不可能在748年升迁为库部郎中。
王维后半生的官场生涯,几乎都是在李林甫为相时期。且看:737年秋,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幕中任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740年,迁殿中侍御史。741年冬,知南选,赴岭南考核干部。742年,转左补阙。745年,迁侍御史。746年(疑在此年),转库部员外郎。748年,迁库部郎中。752年,拜吏部郎中。这期间,王维半官半隐,并没有影响他的晋升,他在朝中的发展虽然不能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但总的看还是比较顺利的。这哪儿是受排挤的节奏!
王维一生中遇到两次重大挫折。一次是初入道时,因为“舞黄狮子”犯禁,获罪贬官为济州司仓参军。一次是“安史之乱”中他就任伪职,虽没被朝廷降罪,但他的身心担负着强烈的有罪感。王维这两大挫折,与李林甫没有直接关系。
总的看来,王维与李林甫保持了正常人际关系。王维没有被“坏人”带坏,“坏人”李林甫没有给他使坏。这是王维善于“团结”“坏人”得到的回报。同时代的诗人李白是个“官迷”,在长安官场混了一年多就被打发走了,从此浪迹天涯,终老江湖,一个重要原因是狂傲张扬、傲慢无礼,没有与宫廷中的“佞臣”、“贱臣”也就是小人、坏人处理好关系。
后人在叙述王维生平和解释王维诗文时,或者宣扬王维与李林甫不和,或者批评两人关系过于密切,都有些意气用事了。
王维在本质上是个艺术家、诗人,而不是官员、政治家,我们不能一概地用“政治”标准来衡量来评价他。王维生活在思想自由解放的宽松盛唐,而不是其他什么朝代,我们也不能以其他朝代的规矩来要求他。事实是,对王维诗之外的东西过多关注,会成为阅读王维诗的最大障碍,会成为最具破坏性的阅读。
唐朝的宰相李林甫(683—752),为保证自己在朝廷里持久掌权,口蜜腹剑,采取许多卑劣手段打击真正的或潜在的对手,比如:扳倒贤相张九龄,杖杀北海太守李邕和刑部尚书裴敦复等,许多有才能的人被他清洗和伤害。天宝六年(747),他按玄宗旨意组织“通一艺者诣京应试”,蒙上欺下,致使无人及第,被淘汰者中就有三十六岁的杜甫。他的所作所为,为“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也招惹了天下士子。《新唐书》把他列为“奸臣”。
“诗佛”王维与奸臣李林甫同一个时代,同朝为官,低头不见抬头见,这样一来,两人就有一个如何相处的问题。
王维的粉丝认为,王维下半生隐居辋川,是不满李林甫当道;王维《辋川集》等一些诗作也表达了对李林甫的不满。这样的解释,使王维与“坏人”保持距离,彰显出王维的高洁精神。
对王维有质疑者则认为,李林甫是个“坏人”,王维还写诗拍他马屁,傍依李林甫,道德上有瑕疵。
如何客观地看待王维与李林甫的关系?
史书上没有王维与李林甫两人不和的记载。两人没有碰撞,更没有对抗。
王维的恩师张九龄与李林甫不和。张九龄被罢相后,大唐进入李林甫“主政”时期。王维是735年由张九龄提拔任右拾遗的,张九龄被逐出京华后,王维深情地写诗给他。尽管如此,李林甫没有收拾王维,也没有为难他。
有人以为,王维737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河西,是受到李林甫的排斥。此说没有任何证据。监察御史这种身份,尽管不能说是被重用,起码不是被排斥。王维任监察御史时期,是他诗歌史上的重要时期,他写下《使至塞上》、《出塞作》、《陇西行》、《陇头吟》等一批重量级别的边塞诗,形成他的一个诗歌高地。这些边塞诗充满积极入世精神,意气风发,精神抖擞,岂是被排斥、心情郁闷时能够创作出来的。
李林甫从734年为相,在这个岗位上干了十九年。《旧唐书》曰:“林甫性沉密,城府深阻,未尝以爱憎见于容色。自处台衡,动循格令,衣冠士子,非常调无仕进之门。所以秉钧二十年,朝野侧目,惮其威权。”《新唐书》也说他“动循格令”。
王维与李林甫没有政见上的不和,没有权力上的冲突。王维参与政治的意识不强,在朝中不追求有所作为,几乎没有什么政治要求。他的职位与李林甫差距较大,对李也不构成威胁。王维没有“妄议”过李林甫,至于“腹议”、“腹诽”过没有,已不可考。
王维具有佛教世界观,性情温和。他不怼人,有一种文明而不反抗的精神,他从来不会强硬地触碰世界,正如他小心翼翼地走路而不伤害地上的一只蚂蚁。
王维与李林甫有交往,还有诗的唱和。
744年秋,李林甫、王维等陪同玄宗在骊山温泉疗养,李林甫给王维写了一首诗(这首诗没流传下来),王维立即酬和了一首《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
天子幸新丰,旌旗渭水东。
寒山天仗外,温谷幔城中。
奠玉群仙座,焚香太乙宫。
出游逢牧马,罢猎见非熊。
上宰无为化,明时太古同。
灵芝三秀紫,陈粟万箱红。
王礼尊儒教,天兵小战功。
谋猷归哲匠,词赋属文宗。
司谏方无阙,陈诗且未工。
长吟吉甫颂,朝夕仰清风。
王维的这首诗,前八句写李林甫陪天子出游。接着,描绘李林甫的“高大”形象:“上宰无为化,明时太古同。灵芝三秀紫,陈粟万箱红。王礼尊儒教,天兵小战功。”李林甫“素寡学术”,而王维诗中说他“谋猷归哲匠,词赋属文宗”,毫无疑问是拍马屁了。至于“长吟吉甫颂,朝夕仰清风”,则属于礼节性的套话。
王维与李林甫不仅是诗友,还是画友。不为很多人知道的是,李林甫还是一位画家。张彦远在《歷代名画记》中说:“李林甫,亦善丹青……余曾见其画迹甚佳,山水小类李中舍。”王维也为李林甫画过画。《长安志》载:“(李)林甫恶之,奏分其宅东南隅,立为嘉猷观。观中有精思院,王维、郑虔、吴道子皆有画壁。”
王维信仰佛教,推崇在家修行的维摩诘。佛教对人是不区分的,菩萨度好人也度坏人。六祖慧能说:“不思善,不思恶”,“善恶都莫思量。”王维走的是维摩诘修行的路子,三十来岁的时候曾隐居嵩山,四十多岁以后半隐居于南山。自古以来,隐居是表达对不良政治和腐朽统治者的不满、不合作的一种方式,同时也与个人的信仰、爱好、追求有关。我们不能因为王维的隐居,就一厢情愿地认为他是在表达对李林甫的政治不满;也不能因王维给李林甫写过诗画过画,就认定他是趋炎附势,傍依李林甫。
“坏人”也需要朋友,“坏人”也有朋友。“坏人”交往的并不都是坏人,和“坏人”交朋友的不一定是坏人。和“坏人”做朋友更不容易,需要比与“好人”交朋友更大的力量和智慧。与“坏人”交往而自己没有“学坏”就更难了。如果与“坏人”做朋友并且把“坏人”往好道上带,像菩萨那样度人,那就更值得赞美了。
752年,李林甫死;753年,朝廷追剥李林甫官爵。王维平安无事。可见,王维做到了孔子提倡的“和而不同”,他与李林甫的交往中是干净的。不然的话,他在752年不会拜吏部郎中,即使提升为吏部郎中也会被革职的。
王维与李林甫的书记官苑咸保持了更为密切的关系。
苑咸是李林甫的秘书、亲信,746年任中书舍人,正五品上。《旧唐书》称他为李林甫“代为题尺”,《新唐书》说李林甫“善苑咸、郭慎微,使主书记”。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一般地说,如果一个下层官员与领导关系紧张,他与领导秘书的关系也好不到哪里去,他想和秘书走近一些,或者秘书想和他改善一下关系,都会有所顾忌。王维与李林甫关系没有问题,与李林甫的秘书苑咸关系就更好了。 王维的《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就是写给苑咸的:“名儒待诏满公车,才子为郎典石渠。莲花法藏心悬悟,贝叶经文手自书。楚辞共许胜扬马,梵字何人辨鲁鱼。故旧相望在三事,愿君莫厌承明庐。”
从王维诗的题目看,苑咸“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是个多才多艺之人。诗题中有个“戏”字,诗文中以“故旧”相称,可见熟悉得很,熟悉得可以开玩笑,是老熟人了。王维说:朝廷延揽名儒,才子苑咸身居要职,识梵字、达梵音,文章胜于扬雄和司马相如。王维最后开玩笑说,老朋友啊,你好好干,希望你位至“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苑咸得诗,以《酬王维》酬答(王员外兄以予尝学天竺书,有戏题见赠。然王兄当代诗匠,又精禅理,枉采知音,形于雅作,辄走笔以酬焉。且久未迁,因而嘲及。)
莲花梵字本从天,华省仙郎早悟禅。
三点成伊犹有想,一观如幻自忘峑。
为文已变当时体,入用还推间气贤。
应同罗汉无名欲,故作冯唐老岁年。
苑咸在诗序中盛赞王维在诗歌上的贡献与地位——“当代诗匠”,非常欣赏他虔诚奉佛、淡泊名利的向善态度。其中说到王维“久不迁”,很长时间没有提升了。
见了苑咸的《酬王维》,王维又写了《重酬苑郎中并序》(顷辄奉赠,忽枉见酬。叙末云:“且久不迁,因而嘲及。”诗落句云:“应同罗汉无名欲,故作冯唐老岁年。”亦解嘲之类也。)
何幸含香奉至尊,多惭未报主人恩。
草木尽能酬雨露,荣枯安敢问乾坤。
仙郎有意怜同舍,丞相无私断扫门。
扬子《解嘲》徒自遣,冯唐已老复何论。
王维调侃说意:我能够在君王身边混到个言官,已非常知足了,时常为没能尽职报恩而深感惭愧。我不能升迁实在是我自己的能力不足,岂敢怨天尤人。非常感谢阁下对我的同情,“丞相无私断扫门”——李林甫丞相是不徇私情的。我已经老了,无所谓了。王维这首“重酬”,表述得委婉而周密。
天寶七载(748),王维由库部员外郎升迁为库部郎中(从五品下)。从时间上看,王维这次提升,多少与苑咸甚至李林甫有些关系。
王维与李林甫保持着较好关系,不然的话,不可能诗词往来。关系弄得很僵的话,王维也不可能在748年升迁为库部郎中。
王维后半生的官场生涯,几乎都是在李林甫为相时期。且看:737年秋,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幕中任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740年,迁殿中侍御史。741年冬,知南选,赴岭南考核干部。742年,转左补阙。745年,迁侍御史。746年(疑在此年),转库部员外郎。748年,迁库部郎中。752年,拜吏部郎中。这期间,王维半官半隐,并没有影响他的晋升,他在朝中的发展虽然不能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但总的看还是比较顺利的。这哪儿是受排挤的节奏!
王维一生中遇到两次重大挫折。一次是初入道时,因为“舞黄狮子”犯禁,获罪贬官为济州司仓参军。一次是“安史之乱”中他就任伪职,虽没被朝廷降罪,但他的身心担负着强烈的有罪感。王维这两大挫折,与李林甫没有直接关系。
总的看来,王维与李林甫保持了正常人际关系。王维没有被“坏人”带坏,“坏人”李林甫没有给他使坏。这是王维善于“团结”“坏人”得到的回报。同时代的诗人李白是个“官迷”,在长安官场混了一年多就被打发走了,从此浪迹天涯,终老江湖,一个重要原因是狂傲张扬、傲慢无礼,没有与宫廷中的“佞臣”、“贱臣”也就是小人、坏人处理好关系。
后人在叙述王维生平和解释王维诗文时,或者宣扬王维与李林甫不和,或者批评两人关系过于密切,都有些意气用事了。
王维在本质上是个艺术家、诗人,而不是官员、政治家,我们不能一概地用“政治”标准来衡量来评价他。王维生活在思想自由解放的宽松盛唐,而不是其他什么朝代,我们也不能以其他朝代的规矩来要求他。事实是,对王维诗之外的东西过多关注,会成为阅读王维诗的最大障碍,会成为最具破坏性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