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游戏能成为音乐教育的润滑剂,除了专门的音乐游戏外,日常生活中还可将音乐渗透到幼儿喜欢的各种游戏里,例如表演游戏中可从场地的布置、音樂的渗透、情节的想像、道具的制作等方面进行引导。
【关键词】音乐教学 游戏 音乐游戏 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89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使人们获得高尚的情感。而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对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心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内容丰富,其中包括:歌唱、音乐欣赏、音乐游戏、打击乐、舞蹈、律动等,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必须把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贯彻到教学的始终。幼儿园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好奇心极重、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如果只是采取简单呆板的教学模式,则难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共鸣。所以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应该让幼儿多听、多讲、多动,以多种丰富的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一、在快乐的气氛中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一)“童化”教师,以童心唤童趣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幼儿与教师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音乐课不单纯是教师教或者孩子唱,孩子还要看、听、动。要让幼儿充分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幼儿抽象思维还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所以对那些抽象、呆板的讲述很难产生兴趣,教师应该“童化”自己,主动拉近和幼儿的距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和幼儿进行沟通,通过灵活的眼神、生动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用甜美的教学语言、动听的歌声与伴奏打动幼儿的心扉,唤起幼儿的美感。久而久之,孩子们自然地就对老师产生一种亲切感,喜欢与老师交流,老师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也由此缩短了。同时,幼儿会把对老师的这种感情迁移到这位老师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兴趣,并有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给幼儿自主的空间,让幼儿寻找快乐
能让幼儿快乐的音乐,首先应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更应是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师往往自己花费许多时间选出音乐,但幼儿却不喜欢,这是因为教师忽略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和孩子一起共同收集喜欢的音乐,从孩子的生活中寻找素材,寻找他们快乐的源泉。幼儿喜爱动画片,观看动画片是幼儿每日必须完成的事情,也是幼儿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与幼儿的交流,我发现近期孩子们对《喜羊羊和灰太狼》这部动画片非常感兴趣,片头曲更是人人会唱,甚至有一人唱众人和的效应。于是当我把小朋友们带来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的主题曲放给幼儿听时,立即引起了幼儿自发地合唱和欢呼。于是我让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方式,交流中有幼儿提出要唱《喜羊羊和灰太狼》的主题歌,有的幼儿想用《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歌来跳舞,有的幼儿想画喜羊羊……幼儿有着许许多多的想法,这时候,教师不仅是设计者和指导者,更是观察者和支持者,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在快乐的活动中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范唱感染,激发欲望
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它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例如在教学歌曲《娃娃上灶》这节课,我进行了两次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歌曲的美妙、欢快活泼及有趣;第二次范唱是边弹边唱,让幼儿根据我唱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歌中所唱娃娃厨师切菜切肉、翻炒做饭,专心者饭香菜香味道好,贪玩者饭焦菜焦真糟糕的有趣画面;而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范唱中,我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及有感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妈妈生病了,小乌鸦不贪玩,捉了虫儿飞回家,一口一口喂妈妈的感人画面——这样,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三、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创造性
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讲究技巧的训练,而应引导幼儿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思想、理解、创造。
(一)音乐刺激幼儿思维,激发其求异性、发散性、突发性、连动性、敏锐性、灵活性等创造性认知特征
欣赏相同的音乐,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感受,他们以自己独立的体验、联想、表现与表达,形成自己不同的想象和思维,随音乐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幼儿在接受音乐教育活动中,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情感、充分的想象和个体独特的表现语言,他们在活动中把握的不仅是外在的法则和内容,而且是在深化创造性认知特征的过程中滋养自己独特的内心潜质。如创编中班舞蹈《我的好妈妈》,可以通过旋律刺激幼儿根据歌词内容进行动作表现出对妈妈的爱,引导他们互相交流自己是怎样去关心妈妈的,从而达成身心发展和生活经验、艺术感受力、表演动作的积累。
(二)用音乐促成幼儿表现,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动机、创新精神、创新理念等创造性情感特征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既对幼儿进行了审美教育,又培养了幼儿音乐兴趣,还激发了幼儿表现欲望。对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的感受,能够行之有效地在培养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形成创造性情感特征。幼儿在欣赏有关动物的歌曲(如《小小乌龟上山坡》)时,每一段音乐都能使他们联想到某种动物并表现出来,如徐缓的音乐代表乌龟、欢快的音乐代表兔子、深沉的音乐代表大象、优美的音乐代表天鹅等。如在给中班幼儿上音乐活动“走路”时,可用儿歌朗读和打击出象征小兔、小鹿、小鸭走路的声音,让幼儿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节奏。又如在“打电话”这一活动中,可运用扮演角色的形式,来引发幼儿学习齐唱、分组唱的歌唱方法,让部分幼儿当打电话的娃娃,另一部分幼儿当接电话的娃娃,配上道具“电话”,幼儿很容易在感兴趣的氛围中学会此种歌唱方法。 (三)用音乐塑造幼儿性格,形成其自控性、自主性、兴奋性、有恒性、獨创性、灵活性等创造性人格特征
对音乐的学习,通过绘画、语言、歌舞、演奏等形式把理解与感受创造性地表现出来。教师对幼儿的创造与表现要及时地加以鼓励和支持,不断提高幼儿对美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如进行大班歌曲《大树妈妈》教学活动时,一边结合歌词想象大树与小鸟等优美画面,一边引导幼儿联想妈妈对他们的博大真爱,教师积极发挥主导性作用,调动幼儿的思维和想象,诱发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同时指导他们通过彩笔把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描画出来,不同的色彩、不同的线条代表着幼儿思维中不同的物体,启发他们的形象思维,让他们参与,创造性地表现歌曲内容,从而创造美。
四、寓音乐艺术教育于日常生活
(一)营造音乐意境,让幼儿感受音乐艺术氛围
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艺术熏陶。如早晨幼儿入时,播放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幼儿一进园就进入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给幼儿一天的好心情;在幼儿进餐时,播放一些旋律优美的音乐、抒情浪漫的散文,使之心情舒畅,增进食欲;在幼儿午睡前,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营造安静的气氛,帮助幼儿尽快入睡。做操时放音乐,期间提醒幼儿用心听音乐,在音乐伴奏下进行动作有音乐的陪伴儿童动作质量可以有一定的提高。随音乐的活动能给幼儿带来愉快,因合拍的动作能够节省体能消耗,使人感到轻松,动作协调,精神振奋。
(二)组织游戏,让幼儿感受表现美的快乐
游戏能成为音乐教育的润滑剂,除了专门的音乐游戏外,日常生活中还可将音乐渗透到幼儿喜欢的各种游戏里,例如表演游戏中可从场地的布置、音乐的渗透、情节的想像、道具的制作等方面进行引导。当然,教师在组织游戏中,要注意幼儿快乐和诙谐幽默的游戏性体验,这样,孩子才会心情愉悦地进行游戏,充分感受其中的快乐。
(三)组织表演,让幼儿抒发快乐的情感体验
奥尔夫说过:“音乐教育应开始于动作。”动作表现既能满足幼儿对音乐的参与、探究的需要,获得表现和交流的快乐体验,更能促进幼儿身体运动能力和协调性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注重孩子情感的抒发,如下午离园前组织"快乐互动",教师和幼儿在富有特色的音乐中体验真正的互动与快乐。
幼儿音乐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社会性等方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艺术教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操作者,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性,尊重他们对艺术的纯洁感知,有技巧对其审美和生活情趣进行引导、开发。要充分理解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探索更理想的幼儿音乐教育模式。幼儿音乐教育的完善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各级各种与之相关人员的通力合作,也需要更多的关怀和更多的新路子,每种积极的尝试都是值得鼓励的。
【关键词】音乐教学 游戏 音乐游戏 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89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使人们获得高尚的情感。而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对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心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内容丰富,其中包括:歌唱、音乐欣赏、音乐游戏、打击乐、舞蹈、律动等,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必须把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贯彻到教学的始终。幼儿园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好奇心极重、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如果只是采取简单呆板的教学模式,则难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共鸣。所以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应该让幼儿多听、多讲、多动,以多种丰富的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一、在快乐的气氛中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一)“童化”教师,以童心唤童趣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幼儿与教师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音乐课不单纯是教师教或者孩子唱,孩子还要看、听、动。要让幼儿充分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幼儿抽象思维还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所以对那些抽象、呆板的讲述很难产生兴趣,教师应该“童化”自己,主动拉近和幼儿的距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和幼儿进行沟通,通过灵活的眼神、生动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用甜美的教学语言、动听的歌声与伴奏打动幼儿的心扉,唤起幼儿的美感。久而久之,孩子们自然地就对老师产生一种亲切感,喜欢与老师交流,老师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也由此缩短了。同时,幼儿会把对老师的这种感情迁移到这位老师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兴趣,并有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给幼儿自主的空间,让幼儿寻找快乐
能让幼儿快乐的音乐,首先应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更应是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师往往自己花费许多时间选出音乐,但幼儿却不喜欢,这是因为教师忽略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和孩子一起共同收集喜欢的音乐,从孩子的生活中寻找素材,寻找他们快乐的源泉。幼儿喜爱动画片,观看动画片是幼儿每日必须完成的事情,也是幼儿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与幼儿的交流,我发现近期孩子们对《喜羊羊和灰太狼》这部动画片非常感兴趣,片头曲更是人人会唱,甚至有一人唱众人和的效应。于是当我把小朋友们带来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的主题曲放给幼儿听时,立即引起了幼儿自发地合唱和欢呼。于是我让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方式,交流中有幼儿提出要唱《喜羊羊和灰太狼》的主题歌,有的幼儿想用《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歌来跳舞,有的幼儿想画喜羊羊……幼儿有着许许多多的想法,这时候,教师不仅是设计者和指导者,更是观察者和支持者,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在快乐的活动中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范唱感染,激发欲望
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它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例如在教学歌曲《娃娃上灶》这节课,我进行了两次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歌曲的美妙、欢快活泼及有趣;第二次范唱是边弹边唱,让幼儿根据我唱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歌中所唱娃娃厨师切菜切肉、翻炒做饭,专心者饭香菜香味道好,贪玩者饭焦菜焦真糟糕的有趣画面;而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范唱中,我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及有感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妈妈生病了,小乌鸦不贪玩,捉了虫儿飞回家,一口一口喂妈妈的感人画面——这样,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三、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创造性
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讲究技巧的训练,而应引导幼儿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思想、理解、创造。
(一)音乐刺激幼儿思维,激发其求异性、发散性、突发性、连动性、敏锐性、灵活性等创造性认知特征
欣赏相同的音乐,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感受,他们以自己独立的体验、联想、表现与表达,形成自己不同的想象和思维,随音乐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幼儿在接受音乐教育活动中,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情感、充分的想象和个体独特的表现语言,他们在活动中把握的不仅是外在的法则和内容,而且是在深化创造性认知特征的过程中滋养自己独特的内心潜质。如创编中班舞蹈《我的好妈妈》,可以通过旋律刺激幼儿根据歌词内容进行动作表现出对妈妈的爱,引导他们互相交流自己是怎样去关心妈妈的,从而达成身心发展和生活经验、艺术感受力、表演动作的积累。
(二)用音乐促成幼儿表现,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动机、创新精神、创新理念等创造性情感特征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既对幼儿进行了审美教育,又培养了幼儿音乐兴趣,还激发了幼儿表现欲望。对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的感受,能够行之有效地在培养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形成创造性情感特征。幼儿在欣赏有关动物的歌曲(如《小小乌龟上山坡》)时,每一段音乐都能使他们联想到某种动物并表现出来,如徐缓的音乐代表乌龟、欢快的音乐代表兔子、深沉的音乐代表大象、优美的音乐代表天鹅等。如在给中班幼儿上音乐活动“走路”时,可用儿歌朗读和打击出象征小兔、小鹿、小鸭走路的声音,让幼儿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节奏。又如在“打电话”这一活动中,可运用扮演角色的形式,来引发幼儿学习齐唱、分组唱的歌唱方法,让部分幼儿当打电话的娃娃,另一部分幼儿当接电话的娃娃,配上道具“电话”,幼儿很容易在感兴趣的氛围中学会此种歌唱方法。 (三)用音乐塑造幼儿性格,形成其自控性、自主性、兴奋性、有恒性、獨创性、灵活性等创造性人格特征
对音乐的学习,通过绘画、语言、歌舞、演奏等形式把理解与感受创造性地表现出来。教师对幼儿的创造与表现要及时地加以鼓励和支持,不断提高幼儿对美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如进行大班歌曲《大树妈妈》教学活动时,一边结合歌词想象大树与小鸟等优美画面,一边引导幼儿联想妈妈对他们的博大真爱,教师积极发挥主导性作用,调动幼儿的思维和想象,诱发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同时指导他们通过彩笔把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描画出来,不同的色彩、不同的线条代表着幼儿思维中不同的物体,启发他们的形象思维,让他们参与,创造性地表现歌曲内容,从而创造美。
四、寓音乐艺术教育于日常生活
(一)营造音乐意境,让幼儿感受音乐艺术氛围
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艺术熏陶。如早晨幼儿入时,播放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幼儿一进园就进入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给幼儿一天的好心情;在幼儿进餐时,播放一些旋律优美的音乐、抒情浪漫的散文,使之心情舒畅,增进食欲;在幼儿午睡前,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营造安静的气氛,帮助幼儿尽快入睡。做操时放音乐,期间提醒幼儿用心听音乐,在音乐伴奏下进行动作有音乐的陪伴儿童动作质量可以有一定的提高。随音乐的活动能给幼儿带来愉快,因合拍的动作能够节省体能消耗,使人感到轻松,动作协调,精神振奋。
(二)组织游戏,让幼儿感受表现美的快乐
游戏能成为音乐教育的润滑剂,除了专门的音乐游戏外,日常生活中还可将音乐渗透到幼儿喜欢的各种游戏里,例如表演游戏中可从场地的布置、音乐的渗透、情节的想像、道具的制作等方面进行引导。当然,教师在组织游戏中,要注意幼儿快乐和诙谐幽默的游戏性体验,这样,孩子才会心情愉悦地进行游戏,充分感受其中的快乐。
(三)组织表演,让幼儿抒发快乐的情感体验
奥尔夫说过:“音乐教育应开始于动作。”动作表现既能满足幼儿对音乐的参与、探究的需要,获得表现和交流的快乐体验,更能促进幼儿身体运动能力和协调性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注重孩子情感的抒发,如下午离园前组织"快乐互动",教师和幼儿在富有特色的音乐中体验真正的互动与快乐。
幼儿音乐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社会性等方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艺术教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操作者,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性,尊重他们对艺术的纯洁感知,有技巧对其审美和生活情趣进行引导、开发。要充分理解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探索更理想的幼儿音乐教育模式。幼儿音乐教育的完善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各级各种与之相关人员的通力合作,也需要更多的关怀和更多的新路子,每种积极的尝试都是值得鼓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