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ssddff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查阅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以期为临床医生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提供理论依据。缺血性中风病治法主要有活血化瘀、益气活血、化痰通腑、平肝熄风化痰、补肾益气活血、醒脑开窍、清热解毒、祛风通络、扶正护脑、育阴通络、益气温阳通络等,涉及主要方剂有血府逐淤汤、补阳还五汤、三化汤、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补肾活血汤、安宫牛黄丸、黄连解毒汤、续命汤、参麦饮、滋水清肝饮等。治法以活血化瘀法、益气活血法、化痰通腑法最为多见,方药以补阳还五汤应用频率最高。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病;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6-0030-02
  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及烟酒等诱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的一种常见病。中风病相当于西医急性脑血管疾病,又称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及多并发症的“四高一多”特点。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方面的研究较多,凸显了中医药独特的优势及良好的发展前景。现笔者就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现状,主要从治法及方药方面进行综述。
  1活血化瘀法
  中医认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正气自虚。缺血性中风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在素体本虚的基础上,因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血运行缓慢,日久则气血瘀滞,瘀血痹阻脑脉,则形成本病。任继学教授曾提出:“脑中血海之血脉,络脉、毛脉受损造成血络、血道循环障碍,轻则血失气煦,血为之凝,凝则为瘀,血瘀痰生,热结、毒生,脑络脉瘀塞,损伤脑之神机,神机失治而生缺血性中风”。胡国恒等论述了瘀阻脑络为缺血性中风的病机关键,并提出活血化瘀大法。谭凯文认为缺血性中风不论其在急性期、恢复期还是后遗症期,瘀血贯穿始终,活血化瘀为治疗脑缺血性中风的主线,应用愈早愈好,应贯穿整个缺血性中风治疗的全过程。由此可见在缺血性中风病中血瘀是基础,故临床治疗时活血化瘀极为重要。此法代表方为血府逐淤汤等。血府逐瘀汤为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主治瘀血的基础药方,具有益气、活血、通络、祛瘀之功效。苏楠等通过临床观察证实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2益气活血法
  《灵枢·刺节真邪》:“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指出中风偏枯的重要机制是气虚。清·王清任首次提出“气虚血瘀”理论,认为中风半身不遂之本源于元气亏损,并创立了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的千古名方“补阳还五汤”,为后世医家治疗中风病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成为了益气活血法的代表人物。此法代表方为补阳还五汤等。王金树将68例脑卒中急性期、恢复期患者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依方循证疗效显著。胡彩凤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满意,且无明显副作用。
  3化痰通腑法
  中医认为“百病痰作祟”,痰瘀也是缺血性中风病一个重要病因。金元时期朱丹溪提出治疗中风以“治痰为先,次养血行血”的基本原则,指出“半身不遂,大率多痰”“在右属痰,有热并气虚”。王永炎院士早年提出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且取得满意疗效,他认为急性期中焦为痰热实邪阻滞,失于升清降浊,影响气血运行布达,这对半身不遂和神志障碍的恢复很不利,因此,治疗上当务之急应化痰通腑。此法代表方为三化汤等。刘健红探讨三化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表明三化汤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及血液流变学状况,用药安全性好,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4平肝熄风化痰法
  肝风内动、气血逆乱为缺血性中风始因,痰浊瘀毒为其病理基础,故平肝熄风化痰为缺血性中风风痰入络证、风阳上扰证治疗大法。此法代表方为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秦敏应用天麻钩藤饮治疗中风病恢复期取得一定的疗效。庞国华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中风急性期取得满意疗效 ,充分体现了中医饮片对内科疾病治疗具有优势。应晓茜应用镇肝熄风汤加减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良好的疗效。
  5补肾益气活血法
  朱爱等认为肾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重要的病理机制之一,其发病主要以肾虚为本,瘀血为标,本虚标实。赵平丽等通过临床观察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发现补肾活血祛瘀汤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张春燕应用补肾活血汤治疗脑血栓急性期取得显著疗效。龚惠娥探讨补肾益气活血中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变化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改变的影响,证实了补肾益气活血中药可通过对血脑屏障功能的改善减轻血管源性脑水肿。
  6醒脑开窍法
  刘亚敏等结合临床观察芳香开窍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作用,表明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早期配合芳香开窍法能明显提高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尤其在改善意识障碍、药物的起效时间上有积极的意义。邹全基于“邪闭脑窍”观察从开窍法治疗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汤治疗取得较好疗效。代表方为安宫牛黄丸等。郑伟等提出安宫牛黄丸治疗大鼠脑外伤后血脑屏障损伤及脑水肿,能显著减轻水肿、脑梗塞面积和脑细胞凋亡数,有效保护血脑屏障和脑组织。
  7清热解毒法
  林亚明教授早年在治疗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时提出“内生毒邪说”,治疗则以“清热解毒为要”,并应用于临床取得显著疗效。王永炎院士在传统的中风发病理论基础上,提出中风病“毒损脑络”病机假说。陈明达提出清热解毒法是集寒凉之品直清里热,以折毒化毒的一种治法,中风毒邪的致病特点,多兼有火热之性,因此用寒凉之品以清热,既能对抗毒之特异性,又可阻止内毒化生,不失为化毒防变的一项重要措施。代表方为黄连解毒汤等。龙建飞等实验研究表明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总生物碱可减轻神经元轴突损伤,促进神经元树突重塑,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异常活化。   8祛风活络法
  唐宋以前,中风病病因主要以“外风”为主,多以“内虚邪中”立论,治疗上侧重于“扶正祛风”,用药以解表祛风药为主药祛除外风。王丽萍从单味中药和复方研究驱风活络法在治疗中风病的应用,常用到的中药为葛根、麻黄、羌活、荆芥、菊花等,涉及的复方为续命汤类、大秦艽汤、葛根汤、解语丹、候氏黑散、愈风汤、天麻汤等,临床均有一定的疗效。
  9扶正护脑法
  孙塑伦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对缺血性中风病机进行了重新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全新的治疗方法“扶正护脑法”,拓宽了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治疗思路。林亚明教授通过考察扶正护脑法治疗脑梗塞急性期和恢复早期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扶正护脑法可以作为治疗脑梗塞急性期和恢复早期的常规治法之一。
  10其他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治疗缺血性中风病除了上述治法外,还有育阴通络法、益气温阳通络法等,涉及方剂纷繁复杂。根据缺血性中风病不同时期、不同辨证体系采取不同治法和方药,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这其中不乏医家们根据自己多年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而提出的治法及方药,其疗效显著。
  综上,学者们对缺血性中风病的治疗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不断深入,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有待医学界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笔者建议需加强缺血性中风发病机理的研究,寻找中风病发病的共同因素,确定较为固定的行之有效的治法及其方药,才能使中医在治疗缺血性中风病中有更好疗效。
  参考文献
  [1]王永炎,张伯礼.中医脑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7.
  [2]任继学.三谈中风病因病机与救治[J].中国医药学报,1998,13(5):48-49.
  [3]胡国恒,祝美珍.活血化瘀法防治脑缺血损伤的理论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6):513-515.
  [4]谭凯文.活血化瘀法在缺血性中风治疗中地位重要[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8):9-10.
  [5]钟素华,赵伟平,蒙亮松.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80例[J].陕西中医,2014,35(6):674-675.
  [6]苏楠,袁建喜,陈嘉敏.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临床与实践,2013,11(25):24-25.
  [7]王金树.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恢复期68例[J].光明中医,2014,29(5):998-999.
  [8]胡彩凤.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志,2015,25(1):68-69.
  [9]杨懿,朱立鸣.朱丹溪从痰论治中风学术思想浅探[J].国医论坛,2007,22(6):12-13.
  [10]王永炎,李秀琴,邓振明,等.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158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学报,1986,1(1):22-24.
  [11]刘健红.三化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28 例[J].西部中医药,2011,24(7):61-63.
  [12]邵聪,杨景青,李长生.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进展[J].河南中医,2014,34(3):433-434.
  [13]秦敏.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中风病恢复期60例[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11)173-174.
  [14]庞国华.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中风急性期40 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7):61-62.
  [15]应晓茜.镇肝熄风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1例[J].吉林中医药,2011,31(4):331.
  [16]朱爱,祝美珍.补肾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概况[J].中医学报,2014,29(190):406-409.
  [17]赵平丽,陈曦,吕哲.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J].中医研究,2014,27(12):19-21.
  [18]张春燕.补肾活血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6(3):21.
  [19]龚惠娥.补肾益气活血中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V EG F的动态变化与BBB通透性改变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3):1-3.
  [20]刘亚敏,张赐安,徐秋英.芳香开窍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9(3):165-168.
  [21]邹全,张震中.基于“邪闭脑窍”从开窍法治疗脑中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5):644-645.
  [22]郑伟,牛立健,朱超.安宫牛黄丸对大鼠脑外伤后血脑屏障损伤及脑水肿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10):1246-1247.
  [23]林亚明.出血性中风的内生毒邪说[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1,14(1):15-16.
  [24]林亚明.解毒法治疗急性丘脑出血21例观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2,15(4):37-40.
  [25]常富业,王永炎.中风病毒邪论[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1):3-6.
  [26]常富业,王永炎,张允岭,等.毒损络脉诠释[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11):729-731.
  [27]陈明达.从毒论治在中风病中的价值和运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3):667-669.
  [28]龙建飞,张秋霞,张建,等.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元MAP-2、PGP9.5表达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14,31(5):49-53.
  [29]王丽萍,白雪,杨思进.祛风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2):146-148.
  [30]张根明,孙塑伦,高颖.扶正护脑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3,10(3):7-10.
  [31]林亚明,杨艳,王燕,等.扶正护脑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及恢复早期的临床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7(3):31-34.
  [32]董道明,秦振华.育阴通络法在中风恢复期的应用体会[J].甘肃中医,2005,18(11):28.
  [33]陈景亮,凌方明,高敏,等.益气温阳通络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0):650-651.
  [34]邢舒恒,祖季铭,刘更.李淑荣主任应用温阳法治疗中风经验[J].河北中医,2014,36(5):654-655.
  (收稿日期:2015050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优选出木香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以粉碎度、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提取量为评价指标,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选提取工艺。结果:木香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将木香药材粉碎成1~3cm的粒度,加水7倍量,浸泡0h,蒸馏提取8h。该提取工艺稳定,三次提取的RSD为1.41%。结论:该工艺合理、可行、准确、可靠,为木香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提供了实验依据。 
期刊
【摘要】目的:建立百癣夏塔热软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并考察该制剂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软膏中槲皮素和没食子酸的含量,考察湿度、光照及温度对百癣夏塔热软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槲皮素在004 ~04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没食子酸在002~0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百癣夏塔热软膏对湿度和强光照射不敏感;于40℃、75%湿度下加速实验,第6个月外观发生变化,含量明显下降。
期刊
【摘要】云南民族医药文化孕育发展于云南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民族传统文化条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文化特征。全面系统认识和掌握云南民族医药文化内涵和特征,是有效传承该文化的前提条件之一。笔者从民族性和地方性的实际出发,对云南民族医药文化的内涵和特征作多维度的探讨,以期对云南民族医药文化的认识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云南民族医药文化;文化载体;表现形式;主要特征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
期刊
【摘要】 “少年治肾,中年治肝,老年治脾”是医家刘完素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提出的治疗妇科疾病的治疗大法。笔者通过探讨肾与青春期功血的关系,认为青春期功血病本在肾,肾虚是其病因病机,“少年治肾”是治疗本病重要的环节。在治疗中,要时刻谨记肾虚这一轴心,全面分析,辨证施治。  【关键词】少年治肾;青春期功血;中医  【中图分类号】R711.5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新疆地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至今在我区进行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302例HIV/AIDS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为研究对象,通过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临床观察登记表”对其一般情况、症状等信息进行采集和进行记录,按证候出现频率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其证候的总体趋势。结果:患者症状出现频率较高者依次为:乏力、腰痛、气短、自汗、关节痛、头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附子不同炮制品(刨附片、炮天雄、黑顺片)对比格犬的心脏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比格犬1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刨附片组、炮天雄组、黑顺片组,按照4g生药/kg灌胃比格犬浓缩液,检测灌胃前和灌胃后1h,1d、3d、7d和14d后比格犬体重、体温变化和心电图心率变化,并测定血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结果:给药后1h内黑顺片组犬出现呕吐,其余组未观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西南远志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HPD100大孔树脂、硅胶柱层析、Rp-18反相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结果:从西南远志(Polygala crotalarioides Buch. Ham.)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5个糖脂类化合物,通过光谱学方法鉴定,确定为:Fallaxose C(1)、Fallaxose D(2)、Senegose H(3)、β-D-(3-O-sinapoyl)-fr
期刊
【摘要】月经过少是临床常见妇科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对女性危害大。“经水出诸肾”,“经本于肾”,在月经的生成过程中,肾气盛是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笔者以“肾”为切入点,认为肾虚是导致月经过少的主要病因病机,常见有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据此进行辨证治疗,多获良效。  【关键词】从肾论治;月经过少;补肾调经  【中图分类号】R2711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
期刊
【摘要】对目前民族医学中发展较为完善的傣医学、藏医学等进行综述,并浅析其特色诊疗挖掘、发展和保护传承的模式,为探索发展的其他民族医学特色诊疗技术提出今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云南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6-0003-02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省,除汉族外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有15个民族
期刊
【摘要】目的:建立儿童清肺丸中盐酸麻黄碱与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磷酸溶液(4:9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6nm。结果:盐酸麻黄碱与盐酸伪麻黄碱分别在00005~01000 mg/ml(r=10000)、00005~01009 mg/ml(r=1000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盐酸麻黄碱为967%,RSD为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