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的教育将是以全民的终身教育为主要特征。一个人只有学会学习,不断发展,才能适应新世纪学习与生活的需要。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工具学科。它的交际功能和人文性特点决定了这门学科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语言的发展
小学生语言的发展是小学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这是因为语言文字是一切知识,一切能力的基础。一个人的创造能力是在学习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习能力又是从哪里发展起来的?学习能力是以读写算等技能为基础形成的,而读写算又是以识字能力为基础的。
目前,我们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选编而成的。知识能力、语言的积累和情感的熏陶蕴涵其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就是要克服以课文结构设计教学思路的做法,遵循语言的学习规律来设计教学思路,以语文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思路。每篇课文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积累哪些东西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当然,学生要掌握的知识不一定全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科学地调节下自主学习得来。教师的调节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师生换位,让学生自主运用语言。课堂上教师主宰讲台一统课堂的做法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积极性。怎样才能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学生自觉运用语言呢?教师让小学生当一回小老语文教育论文师,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一位老师在讲《草船借箭》一课时,问学生你们认为怎样学习这一课好?有的学生说,我们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理解;有的学生说,我们从几件事情:受命造箭、准备工作、借箭成功几个方面来学习;还有的学生说,从周瑜最后说的,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这句话中受到启发,找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内容,再把课文融会贯通地理解。学生们的见解,实际上是一种自主的表现。
(2)举一反三,拓宽语文学习的路子。语言能力的提高,要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让学生举一反三,就会触类旁通,相得益彰。如对一句话、一个段落的理解,除了这种表述外,你还会有另外的见解吗?这段话中去掉一句行吗?对这个人物文中是这样肯定的,你还有别的认识吗?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目的在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分析比较中提高对语言的品评鉴赏能力。
(3)分析综合,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逻辑能力。例如,《草船借箭》中有这样几句话: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这样的练习:①用上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看谁能说出来;②用叙述者的口气,把这段话变换称谓表述出来。有意识地进行语言逻辑训练,有利于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很快地把握住主次及事物的内在联系,提高分析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二、情感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的发展,是指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审美的愉悦,思想受到熏陶,认识不断升华的过程。小学语文既是交际的工具,又是表达愿望、抒发情感、认识事物的工具。
语文教育中所凭借的语言材料都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这些思想内涵在学习过程中被学生理解和吸收,进而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产生重要的影响。
(1)要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的一些基本原则。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叫教书育人。怎样育人?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最起码的社会基本准则,不断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行为规范。而这些要求和行为规范是靠教师凭借一篇篇语文教材来完成的。
在学生所学的教材中,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各有各的历史背景,各有各的写作目的,文学体裁也非常多采。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塑造形象来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达到影响人、教育人的目的。教师就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文章,让学生细读、体会、揣摩,使语文教育论文他们的情感受到熏陶,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形成;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学会崇尚真善美,反对假恶丑;使他们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保护大自然等一些基本原则。
(2)利用课文的重点部分或感人之处,陶冶学生的情感,使思想认识不断升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情感,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将来学生发展的需要。因为,情感是一种不可估量的因素。古人云:“情者文之经也”“有情动而辞发”。都是说明的这个道理。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这样的学习方式:这一段话中,哪里最使你感动?你会读出这种情感吗?你还会用什么方式表达出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让他们接触一些各种性格的人物形象,感受他们的生活经历,揣摩他们的思想情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写作目的。
三、思维的发展当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教改的主攻方向
说到底,创新精神是一种思维的智力活动,因为创新是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思维活动形成新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作为基础工具学科的小学语文更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独特优势,那就是思维是认识的工具,语言既是思维的材料又是思维的体现,语言和思维在一个统一体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想是相辅相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維品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的流畅性。小学语文课上要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兴趣盎然,首先反映在思维的流畅性上。所谓流畅性就是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思想活跃。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直接理解和整体判断有一种灵感的迸发和认识的顿悟。这是创新思维流畅性的表现。
(2)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与众不同的见解。在解决问题时不因循守旧,能够敏锐地发现事物之间可能存在的新关系,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具有超常超群超前的特点,这也是创新思维的本质特征。
(3)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势,求新求异,提倡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在作文中,让学生把生动有趣的生活与大胆地想象相融合,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挥洒的习作平台。写作中,事情发展的过程和人物的出现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来确定。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想象作文。这样做,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是十分有利的。
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如果老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将会一事无成。邓小平对经济发展曾做过这样精辟的论述:发展才是硬道理。实践证明,此话千真万确。在教学中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亦是如此。
一、语言的发展
小学生语言的发展是小学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这是因为语言文字是一切知识,一切能力的基础。一个人的创造能力是在学习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习能力又是从哪里发展起来的?学习能力是以读写算等技能为基础形成的,而读写算又是以识字能力为基础的。
目前,我们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选编而成的。知识能力、语言的积累和情感的熏陶蕴涵其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就是要克服以课文结构设计教学思路的做法,遵循语言的学习规律来设计教学思路,以语文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思路。每篇课文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积累哪些东西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当然,学生要掌握的知识不一定全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科学地调节下自主学习得来。教师的调节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师生换位,让学生自主运用语言。课堂上教师主宰讲台一统课堂的做法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积极性。怎样才能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学生自觉运用语言呢?教师让小学生当一回小老语文教育论文师,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一位老师在讲《草船借箭》一课时,问学生你们认为怎样学习这一课好?有的学生说,我们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理解;有的学生说,我们从几件事情:受命造箭、准备工作、借箭成功几个方面来学习;还有的学生说,从周瑜最后说的,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这句话中受到启发,找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内容,再把课文融会贯通地理解。学生们的见解,实际上是一种自主的表现。
(2)举一反三,拓宽语文学习的路子。语言能力的提高,要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让学生举一反三,就会触类旁通,相得益彰。如对一句话、一个段落的理解,除了这种表述外,你还会有另外的见解吗?这段话中去掉一句行吗?对这个人物文中是这样肯定的,你还有别的认识吗?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目的在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分析比较中提高对语言的品评鉴赏能力。
(3)分析综合,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逻辑能力。例如,《草船借箭》中有这样几句话: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这样的练习:①用上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看谁能说出来;②用叙述者的口气,把这段话变换称谓表述出来。有意识地进行语言逻辑训练,有利于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很快地把握住主次及事物的内在联系,提高分析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二、情感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的发展,是指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审美的愉悦,思想受到熏陶,认识不断升华的过程。小学语文既是交际的工具,又是表达愿望、抒发情感、认识事物的工具。
语文教育中所凭借的语言材料都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这些思想内涵在学习过程中被学生理解和吸收,进而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产生重要的影响。
(1)要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的一些基本原则。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叫教书育人。怎样育人?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最起码的社会基本准则,不断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行为规范。而这些要求和行为规范是靠教师凭借一篇篇语文教材来完成的。
在学生所学的教材中,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各有各的历史背景,各有各的写作目的,文学体裁也非常多采。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塑造形象来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达到影响人、教育人的目的。教师就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文章,让学生细读、体会、揣摩,使语文教育论文他们的情感受到熏陶,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形成;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学会崇尚真善美,反对假恶丑;使他们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保护大自然等一些基本原则。
(2)利用课文的重点部分或感人之处,陶冶学生的情感,使思想认识不断升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情感,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将来学生发展的需要。因为,情感是一种不可估量的因素。古人云:“情者文之经也”“有情动而辞发”。都是说明的这个道理。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这样的学习方式:这一段话中,哪里最使你感动?你会读出这种情感吗?你还会用什么方式表达出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让他们接触一些各种性格的人物形象,感受他们的生活经历,揣摩他们的思想情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写作目的。
三、思维的发展当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教改的主攻方向
说到底,创新精神是一种思维的智力活动,因为创新是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思维活动形成新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作为基础工具学科的小学语文更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独特优势,那就是思维是认识的工具,语言既是思维的材料又是思维的体现,语言和思维在一个统一体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想是相辅相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維品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的流畅性。小学语文课上要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兴趣盎然,首先反映在思维的流畅性上。所谓流畅性就是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思想活跃。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直接理解和整体判断有一种灵感的迸发和认识的顿悟。这是创新思维流畅性的表现。
(2)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与众不同的见解。在解决问题时不因循守旧,能够敏锐地发现事物之间可能存在的新关系,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具有超常超群超前的特点,这也是创新思维的本质特征。
(3)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势,求新求异,提倡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在作文中,让学生把生动有趣的生活与大胆地想象相融合,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挥洒的习作平台。写作中,事情发展的过程和人物的出现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来确定。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想象作文。这样做,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是十分有利的。
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如果老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将会一事无成。邓小平对经济发展曾做过这样精辟的论述:发展才是硬道理。实践证明,此话千真万确。在教学中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