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建筑施工质量越来越重视。目前,我国对于建筑工程的建设越来越重视,其数量和规模逐渐增加,然而一旦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会给人们带来威胁。因此,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研究,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离不开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如今,在人们高度重视建筑工程质量的时候,建筑工程管理也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因此,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研究,对建筑施工行业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这种提高速度远不及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建筑行业进步的速度,因此与实际建筑工程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并且从其管理的自身素质来说,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目前处在一个粗放式管理水平,与精细化管理间的差异很大。建筑施工行业施工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因人员素质水平不同,难以适应实际施工情况,尤其对于工程变更管理、工程监理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技术管理体系不健全
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技术管理体系不健全的主要表现:①执行制度不严格,管理制度不完善。如自检、报监程序未严格履行,质量保证体系没有切实的运行,奖惩制度、激励机制不兑现,技术交底制度未落实等;②相关职责履行不够。在大部份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企业都制定了相应职责对各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但履行职责不够好。如对现场已经形成的技术资料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及时归档,没有及时进行影像资料分类归档造成遗失,对发现的质量缺陷质量管理部门不上报而自行处理等。
(二)、施工技术管理措施问题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措施具体表现的落实不到位:①没有进行必要的记录、收集及整理按照相关规定对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资料,造成工程施工进度和工程项目施工技术资料不一致,既影响了建筑工程施工进度与验收,也会影响工程资金周转;②进行施工操作没有切实按照《安全方案》和《建筑项目施工方案》,导致工程产生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最终影响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③现有的施工技术管理资料存在许多错漏,给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经验的总结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三)、施工管理不健全
施工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中之重。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施工管理效率决定的。施工管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考察当前的施工管理就会发现施工管理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人员问题和机械问题。机械问题主要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工程的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下,机械设备缺乏专门的维修保养,在施工过程中非常容易出故障。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少采用新型机械设备。所谓人员问题主要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素质不过关,施工技术偏低。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够严格按照施工规范以及设计要求来进行施工,个别情况下甚至会出现为了降低工程造价或者是节省施工时间而擅自改变施工图纸的行为,这是我们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保持高度重视的问题。
(四)、施工队伍管理存在很多问题
建筑施工行业人员混杂,从大学生、研究生等高级技术人员到农民工、力工等普通劳动者都有,因此施工队伍的管理模式与方法对于建筑施工行业就非常的重要,而实际执行中,施工方为了追求施工进度、取得最大利益等,往往忽视了对施工队伍的管理,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有制度不执行,都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一是施工人员的资质管理混乱,对于特殊岗位操作人员,不能提供操作岗位的资质,很多没有资质的人员在施工现场施工。二是各岗位、各项工作内容间协调性差,很多特殊技能人员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存在人力资源浪费现象,各岗位间的不协调,也造成施工进度慢,或提高了施工成本。三是对于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定期培训不足,很多时候为了赶工期,提高施工速度,施工人员招来后即上岗,没有相应的安全培训与岗位培训,为施工埋下安全隐患。总的来说施工队伍管理是存在着很多问题的。
二、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是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依据。这项制度要全面地涵盖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个工作环节,如检测施工质量的仪器方法,材料仪器的检测,以及施工质量的奖惩制度等。重点在于加强落实上,制定了质量管理制度,否则即使制度完善,也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二)、实行责任制
在一定程度上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领导意识的影响,为了促进质量的提高,需要领导重视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没有贯彻落实施工质量的责任制,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使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弱化加剧。明确施工质量管理的负责人,加强落实责任制的力度,一旦发生质量问题,负责人能够快速地找到。为了加强施工工作的监督和检查,负责人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落实责任制,能够增加责任人的压力,继而由压力转为动力,加强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提高施工质量。
(三)、熟悉各项技术标准和规范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项目当中,必须根据具体承包合同所规定的内容,采取与之对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应组织建筑施工的所有工作人员,特别是技术管理骨干学习各种技术标准和规范,特别是要加强对建筑验收规范和施工规范的学习和熟悉,熟练掌握建筑施工当中施工技术管理的各种要求、质量标准以及施工方法,并且要根据这些具体的施工标准、要求和方法来对施工技术工作进行实践、监督、检查以及验收。
(四)、定期对施工人员展开技能培训
任何岗位在上岗前均要有技能培训,对于建筑施工行业来说,岗前员工的技能培训更重要,因为建筑施工过程,人起着决定性作用,图纸设计都是无生命的,要想将设计变成实际的建筑,人的因素占着最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不能理解图纸设计意图,很可能建设的工程会与设计的偏差过大。因此,为保证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就需要定期对施工人员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施工人员的培训内容,至少要包括以下三方面:技能培训、安全培训和法律法规培训。技能培训,可以是培训员工施工过程中的基础知识,也可能是有针对性的培训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如何解决实际施工问题等,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而定。对于施工管理人員的培训重点是对管理方式与管理制度的培训,也可以结合实际施工特点定期组织培训,以保证施工管理过程科学、适宜,达到工程最优的目的。
(五)、加强对施工档案资料的管理
做好建筑施工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就必须做好档案的签收、保管、发放、归档与借阅工作和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测量、工序检验、试验、交竣工等一系列资料,并使这些档案和资料规范化、系统化。还特别需注重一些重要项目、关键性项目作业指导书的编制、施工总结的完整与准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这些技术档案和技术资料在建筑企业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才能保证建筑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活动的安全、有序。
结束语
在建筑企业的项目施工当中,对施工技术进行科学的管理十分重要。由此看来,建筑企业只有高度重视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坚定信心,大量培养优秀的施工技术管理人才,注重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探索出一条科学有效施工技术管理方法和手段,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注重实效,才能在建筑行业激烈的竞争当中处于优势地位,也必将创造出更多的市场和机遇。
参考文献
[1]晏国民.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技术管理[J].山西建筑,2008,(26).
[2]林胜华.浅谈建筑工程管理若干问题及控制措施[J].建材与装饰:上旬.市场营销,2010(2).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离不开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如今,在人们高度重视建筑工程质量的时候,建筑工程管理也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因此,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研究,对建筑施工行业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这种提高速度远不及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建筑行业进步的速度,因此与实际建筑工程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并且从其管理的自身素质来说,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目前处在一个粗放式管理水平,与精细化管理间的差异很大。建筑施工行业施工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因人员素质水平不同,难以适应实际施工情况,尤其对于工程变更管理、工程监理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技术管理体系不健全
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技术管理体系不健全的主要表现:①执行制度不严格,管理制度不完善。如自检、报监程序未严格履行,质量保证体系没有切实的运行,奖惩制度、激励机制不兑现,技术交底制度未落实等;②相关职责履行不够。在大部份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企业都制定了相应职责对各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但履行职责不够好。如对现场已经形成的技术资料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及时归档,没有及时进行影像资料分类归档造成遗失,对发现的质量缺陷质量管理部门不上报而自行处理等。
(二)、施工技术管理措施问题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措施具体表现的落实不到位:①没有进行必要的记录、收集及整理按照相关规定对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资料,造成工程施工进度和工程项目施工技术资料不一致,既影响了建筑工程施工进度与验收,也会影响工程资金周转;②进行施工操作没有切实按照《安全方案》和《建筑项目施工方案》,导致工程产生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最终影响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③现有的施工技术管理资料存在许多错漏,给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经验的总结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三)、施工管理不健全
施工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中之重。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施工管理效率决定的。施工管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考察当前的施工管理就会发现施工管理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人员问题和机械问题。机械问题主要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工程的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下,机械设备缺乏专门的维修保养,在施工过程中非常容易出故障。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少采用新型机械设备。所谓人员问题主要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素质不过关,施工技术偏低。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够严格按照施工规范以及设计要求来进行施工,个别情况下甚至会出现为了降低工程造价或者是节省施工时间而擅自改变施工图纸的行为,这是我们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保持高度重视的问题。
(四)、施工队伍管理存在很多问题
建筑施工行业人员混杂,从大学生、研究生等高级技术人员到农民工、力工等普通劳动者都有,因此施工队伍的管理模式与方法对于建筑施工行业就非常的重要,而实际执行中,施工方为了追求施工进度、取得最大利益等,往往忽视了对施工队伍的管理,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有制度不执行,都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一是施工人员的资质管理混乱,对于特殊岗位操作人员,不能提供操作岗位的资质,很多没有资质的人员在施工现场施工。二是各岗位、各项工作内容间协调性差,很多特殊技能人员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存在人力资源浪费现象,各岗位间的不协调,也造成施工进度慢,或提高了施工成本。三是对于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定期培训不足,很多时候为了赶工期,提高施工速度,施工人员招来后即上岗,没有相应的安全培训与岗位培训,为施工埋下安全隐患。总的来说施工队伍管理是存在着很多问题的。
二、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是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依据。这项制度要全面地涵盖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个工作环节,如检测施工质量的仪器方法,材料仪器的检测,以及施工质量的奖惩制度等。重点在于加强落实上,制定了质量管理制度,否则即使制度完善,也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二)、实行责任制
在一定程度上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领导意识的影响,为了促进质量的提高,需要领导重视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没有贯彻落实施工质量的责任制,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使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弱化加剧。明确施工质量管理的负责人,加强落实责任制的力度,一旦发生质量问题,负责人能够快速地找到。为了加强施工工作的监督和检查,负责人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落实责任制,能够增加责任人的压力,继而由压力转为动力,加强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提高施工质量。
(三)、熟悉各项技术标准和规范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项目当中,必须根据具体承包合同所规定的内容,采取与之对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应组织建筑施工的所有工作人员,特别是技术管理骨干学习各种技术标准和规范,特别是要加强对建筑验收规范和施工规范的学习和熟悉,熟练掌握建筑施工当中施工技术管理的各种要求、质量标准以及施工方法,并且要根据这些具体的施工标准、要求和方法来对施工技术工作进行实践、监督、检查以及验收。
(四)、定期对施工人员展开技能培训
任何岗位在上岗前均要有技能培训,对于建筑施工行业来说,岗前员工的技能培训更重要,因为建筑施工过程,人起着决定性作用,图纸设计都是无生命的,要想将设计变成实际的建筑,人的因素占着最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不能理解图纸设计意图,很可能建设的工程会与设计的偏差过大。因此,为保证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就需要定期对施工人员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施工人员的培训内容,至少要包括以下三方面:技能培训、安全培训和法律法规培训。技能培训,可以是培训员工施工过程中的基础知识,也可能是有针对性的培训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如何解决实际施工问题等,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而定。对于施工管理人員的培训重点是对管理方式与管理制度的培训,也可以结合实际施工特点定期组织培训,以保证施工管理过程科学、适宜,达到工程最优的目的。
(五)、加强对施工档案资料的管理
做好建筑施工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就必须做好档案的签收、保管、发放、归档与借阅工作和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测量、工序检验、试验、交竣工等一系列资料,并使这些档案和资料规范化、系统化。还特别需注重一些重要项目、关键性项目作业指导书的编制、施工总结的完整与准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这些技术档案和技术资料在建筑企业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才能保证建筑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活动的安全、有序。
结束语
在建筑企业的项目施工当中,对施工技术进行科学的管理十分重要。由此看来,建筑企业只有高度重视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坚定信心,大量培养优秀的施工技术管理人才,注重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探索出一条科学有效施工技术管理方法和手段,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注重实效,才能在建筑行业激烈的竞争当中处于优势地位,也必将创造出更多的市场和机遇。
参考文献
[1]晏国民.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技术管理[J].山西建筑,2008,(26).
[2]林胜华.浅谈建筑工程管理若干问题及控制措施[J].建材与装饰:上旬.市场营销,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