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宁省大连市装备制造业在国家和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怀下,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国际产业转移两大机遇,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若干意见》和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大连临海、临港的优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装备制造业和船舶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大连装备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一、大连装备制造业的基本情况
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53亿元,同比增长25.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6.7%。今年一季度,完成工业增加值16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8.7%,同比增长13.7%,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同比增长都在20%以上。
通过近些年的发展,形成以大连船舶重工、机车、冰山、机床、重工起重、瓦轴等国内同行业排头兵企业。同时还聚集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装备制造企业。中国一重、中远集团、一汽集团、中船重工、北方车辆等中央及外埠企业的大项目开工建设;三洋、丰田、蒂森克虏伯、THK、STX、塞迈等40多家世界知名企业在大连投资建厂。另外,金重、创新零部件、大冶轴、大正船业等一大批中小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已成为大连装备制造业的新生力量。目前,产值超10亿元的有45户,大连船舶重工、冰山集团、机床集团、重工起重集团、中远船务等5户企业产值超过100亿元。大连船舶重工、机床集团也分别跻身世界同行业第四位和前九强。装备制造业的船舶制造及配套、汽车零部件、机床、重工设备等产业开始显现集群效应。国家“十一五”提出装备制造业攻关的16项重大专项中,大连占了8项。
二、大连装备制造业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在2007年,为了落实辽宁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大连市委、市政府结合《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从发挥大连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出发,在市委十届三次全会上通过了《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充分发挥临港临海优势,加快“两区一带”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市政府组织编制了“两区一带”布局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大连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
围绕《意见》提出的“建设六个产业基地、做强七个优势产业”的要求,大连通过大项目的实施,工业投资步伐明显加快。2008年,全市共组织实施2234个工业项目,总投资2240亿元。其中在48个大项目中,装备制造业有29个,投资总额达771亿元,占总投资的34.4%。大连中远造船、大连船舶重工长兴岛项目等12个装备制造项目开工建设;一重加氢千吨级加氢反应器生产线、鞍钢—大连船舶重工钢材配送中心、机床集团数控机床及关键功能部件改造等8个项目竣工投产。2009年63个重点工业项目中,装备制造业项目有39个,占62%。
1、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重点,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围绕国家“十一五”重大攻关项目,积极努力在重大技术装备方面取得新突破。到目前,重工起重50—90型船用曲轴已生产34支;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2009年计划批量供货2000套,成为国内最大的1.5兆瓦级风电机组研制基地,并进入世界风电制造厂商的前10位。机床集团研制的电主轴、滚珠丝杠等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实现批量化生产。随着一汽大众30万台轿车发动机和道依茨柴油发动机项目的投产,大连市已成为国内重要的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制造基地之一。大型船舶、内燃机车、电力机车、散料输送和冶金设备、船用螺旋桨、船用阀门、数控机床及功能部件、核环吊、核压力容器、加氢反应器、兆瓦级风电机组、工业制冷设备、轴承、互感器、线路瓷绝缘子等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2、以推进新型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促进产品结构调整。认真贯彻产业政策,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为发展方向,全力推进大连机车旅顺基地、一重加氢核电基地、大连船舶重工长兴岛基地、中远大连造船基地、船舶重工高新平台、中远船务海洋工程、万邦海洋工程和修造船、大连船柴和大连船推扩能、重工起重船用曲轴、风电机组扩能、橡塑机大型挤压造粒机组、赛迈道依茨拖拉机、博格瓦纳自动变速器、瓦轴集团风电轴承、大电瓷特高压复合绝缘子及空心瓷套、大锅炉环保节能工业锅炉、大高阀核电阀门、大耐泵业和深蓝泵业核电泵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3、以加快技术进步为重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目前全市装备制造业市级以上的企业技术中心50户,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心6户。与理工大学、海事大学、交通大学以及化物所分别建立的研发平台,有效推动了产学研合作全面深入开展。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条件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通过争取国债资金和省市政府的专项资金投入,重点支持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发、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企业技术改造,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装备和配套产品研制项目。大连机车研制的我国首台9600kW大功率货运电力机车正式下线;船舶重工承建的国内首座国际上最先进的3000米半潜式钻井平台交工;重工起重在国内首家独立成套研制成功三峡700兆瓦水轮机转轮上冠、下环、叶片。重点支持了3兆瓦风电机组及配套用增速机轴承、发电机,船用曲轴,新型机车用涡轮增压器,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核用泵、阀等一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橡塑机股份研制的大型挤压造粒机组国产化项目进入试制加工阶段;大连电瓷研制的特高压1000kV交流、±800kV直流输电线路用大吨位、高强度等级悬式瓷绝缘子挂网运行。
光洋科技成功研制的五轴龙门加工中心和14轴5联动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成为国家总线式数控系统标准制定工作组组长单位。机床集团研发的新一代大功率高速精密电主轴,中空强冷滚珠丝杠副等产品综合性能居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机床集团、光洋科技、大森数控等企业研制的中高档数控系统开始装备国产数控机床;中国一重自主开发的核岛一回路大型关键锻件,首先应用于红沿河一号机组,因此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化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制造,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深蓝泵业、大高阀门等企业自主研发的核泵、核阀,被国家指定为核电工程配套产品。
在国家确定的16大类重大装备研制攻关项目中,大连市在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大型石化装备、铁路和城轨交通车辆、大型高速精密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装备、重大装备配套等6个领域取得新进展。随着核电、风电、汽车发动机、船舶造修和海洋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的落户和实施,产业聚集和产业拉动效应日趋呈
现,开创了大连市装备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三、大连发展装备制造业工作思路
1、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振兴规划,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扶持力度。根据国家制定的装备制造业振兴调整规划,根据大连市装备制造业的具体情况,将制定大连市的振兴装备制造业实施意见,贯彻落实国家装备制造业振兴调整规划。利用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重大项目建设。在部分传统产品市场低迷的形势下,今年要着力引导企业向风电、核电、新能源汽车、高速机车、新材料、节能环保产品等新兴产业进军。重点支持风电、百万千瓦级核电装备、海洋石油工程设备、轨道交通设备、大型高速精密数控机床及其关键功能部件、特高压输变电产品等一批国家拉动内需中重点投资领域急需的重大技术装备及配套产品的研制。
2、继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在加快“两区一带”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建设的过程中,紧紧抓住具有牵动作用重大装备项目的建设,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因此在2009年内,继续推进中远大连造船项目、大连重工起重船用曲轴二期和1.5兆瓦风电扩能项目、大连船舶重工高新平台和在长兴岛的修船项目、大连机车旅顺总装基地项目、一重加氢公司百万千瓦级核电项目、中远船务海洋工程项目、大连机床重大型数控机床项目、瓦轴重大精密轴承的研制和扩能建设项目、大连机车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项目、橡塑机大型挤压造粒机国产化项目、大连船柴和大连船推在三十里堡扩能新建等项目建设。
3、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创新平台建设。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共同构建技术创新平台,支持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在大连设立总部,加大对企业在重大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促进全行业创新能力的提高。鼓励扶持一批市场容量大、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明显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围绕提高企业国际竞争能力,全市工业开发新产品2100项,新认定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户。加强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管理和指导,加大支持力度,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要调动社会科研资源,推进产学研合作。选择有基础、有优势、有条件的方向和领域,组织重点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通过“战略联盟”进行攻关,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4、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提高综合竞争能力。抓好外商投资产业方向引导,提高利用外资质量。鼓励企业聘请国外专家和技术人才,多种方式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鼓励优势企业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或通过国际并购获得先进技术;支持出口导向型企业从贴牌加工向发展自主品牌转变,建立国际营销网络,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把并购海外科技型企业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并将出台包括资金补助等一系列支持政策。
5、创造产业集聚的良好氛围,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做好重点产品的配套工作,拉伸产业链,实现产业集聚。围绕大连市已形成的船舶与海洋工程、高档数控机床、轨道交通、汽车发动机、风电、核电、高压输变电、港口机械、橡塑机械等优势产业,组织相关企业进行专项对接,提高本地区产品的配套比重。制定措施,鼓励使用本地企业生产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替代进口产品。
6、积极谋划新的重大项目建设。在原有发展的基础上,按照“两区一带”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积极谋划新的重大项目,通过争取国家重点项目规划布局、依托大连临海临港条件和优惠的对外开放政策吸引国内外优势企业在连投资,不断提高装备制造业档次和水平。
一、大连装备制造业的基本情况
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53亿元,同比增长25.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6.7%。今年一季度,完成工业增加值16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8.7%,同比增长13.7%,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同比增长都在20%以上。
通过近些年的发展,形成以大连船舶重工、机车、冰山、机床、重工起重、瓦轴等国内同行业排头兵企业。同时还聚集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装备制造企业。中国一重、中远集团、一汽集团、中船重工、北方车辆等中央及外埠企业的大项目开工建设;三洋、丰田、蒂森克虏伯、THK、STX、塞迈等40多家世界知名企业在大连投资建厂。另外,金重、创新零部件、大冶轴、大正船业等一大批中小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已成为大连装备制造业的新生力量。目前,产值超10亿元的有45户,大连船舶重工、冰山集团、机床集团、重工起重集团、中远船务等5户企业产值超过100亿元。大连船舶重工、机床集团也分别跻身世界同行业第四位和前九强。装备制造业的船舶制造及配套、汽车零部件、机床、重工设备等产业开始显现集群效应。国家“十一五”提出装备制造业攻关的16项重大专项中,大连占了8项。
二、大连装备制造业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在2007年,为了落实辽宁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大连市委、市政府结合《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从发挥大连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出发,在市委十届三次全会上通过了《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充分发挥临港临海优势,加快“两区一带”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市政府组织编制了“两区一带”布局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大连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
围绕《意见》提出的“建设六个产业基地、做强七个优势产业”的要求,大连通过大项目的实施,工业投资步伐明显加快。2008年,全市共组织实施2234个工业项目,总投资2240亿元。其中在48个大项目中,装备制造业有29个,投资总额达771亿元,占总投资的34.4%。大连中远造船、大连船舶重工长兴岛项目等12个装备制造项目开工建设;一重加氢千吨级加氢反应器生产线、鞍钢—大连船舶重工钢材配送中心、机床集团数控机床及关键功能部件改造等8个项目竣工投产。2009年63个重点工业项目中,装备制造业项目有39个,占62%。
1、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重点,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围绕国家“十一五”重大攻关项目,积极努力在重大技术装备方面取得新突破。到目前,重工起重50—90型船用曲轴已生产34支;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2009年计划批量供货2000套,成为国内最大的1.5兆瓦级风电机组研制基地,并进入世界风电制造厂商的前10位。机床集团研制的电主轴、滚珠丝杠等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实现批量化生产。随着一汽大众30万台轿车发动机和道依茨柴油发动机项目的投产,大连市已成为国内重要的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制造基地之一。大型船舶、内燃机车、电力机车、散料输送和冶金设备、船用螺旋桨、船用阀门、数控机床及功能部件、核环吊、核压力容器、加氢反应器、兆瓦级风电机组、工业制冷设备、轴承、互感器、线路瓷绝缘子等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2、以推进新型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促进产品结构调整。认真贯彻产业政策,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为发展方向,全力推进大连机车旅顺基地、一重加氢核电基地、大连船舶重工长兴岛基地、中远大连造船基地、船舶重工高新平台、中远船务海洋工程、万邦海洋工程和修造船、大连船柴和大连船推扩能、重工起重船用曲轴、风电机组扩能、橡塑机大型挤压造粒机组、赛迈道依茨拖拉机、博格瓦纳自动变速器、瓦轴集团风电轴承、大电瓷特高压复合绝缘子及空心瓷套、大锅炉环保节能工业锅炉、大高阀核电阀门、大耐泵业和深蓝泵业核电泵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3、以加快技术进步为重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目前全市装备制造业市级以上的企业技术中心50户,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心6户。与理工大学、海事大学、交通大学以及化物所分别建立的研发平台,有效推动了产学研合作全面深入开展。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条件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通过争取国债资金和省市政府的专项资金投入,重点支持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发、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企业技术改造,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装备和配套产品研制项目。大连机车研制的我国首台9600kW大功率货运电力机车正式下线;船舶重工承建的国内首座国际上最先进的3000米半潜式钻井平台交工;重工起重在国内首家独立成套研制成功三峡700兆瓦水轮机转轮上冠、下环、叶片。重点支持了3兆瓦风电机组及配套用增速机轴承、发电机,船用曲轴,新型机车用涡轮增压器,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核用泵、阀等一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橡塑机股份研制的大型挤压造粒机组国产化项目进入试制加工阶段;大连电瓷研制的特高压1000kV交流、±800kV直流输电线路用大吨位、高强度等级悬式瓷绝缘子挂网运行。
光洋科技成功研制的五轴龙门加工中心和14轴5联动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成为国家总线式数控系统标准制定工作组组长单位。机床集团研发的新一代大功率高速精密电主轴,中空强冷滚珠丝杠副等产品综合性能居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机床集团、光洋科技、大森数控等企业研制的中高档数控系统开始装备国产数控机床;中国一重自主开发的核岛一回路大型关键锻件,首先应用于红沿河一号机组,因此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化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制造,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深蓝泵业、大高阀门等企业自主研发的核泵、核阀,被国家指定为核电工程配套产品。
在国家确定的16大类重大装备研制攻关项目中,大连市在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大型石化装备、铁路和城轨交通车辆、大型高速精密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装备、重大装备配套等6个领域取得新进展。随着核电、风电、汽车发动机、船舶造修和海洋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的落户和实施,产业聚集和产业拉动效应日趋呈
现,开创了大连市装备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三、大连发展装备制造业工作思路
1、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振兴规划,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扶持力度。根据国家制定的装备制造业振兴调整规划,根据大连市装备制造业的具体情况,将制定大连市的振兴装备制造业实施意见,贯彻落实国家装备制造业振兴调整规划。利用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重大项目建设。在部分传统产品市场低迷的形势下,今年要着力引导企业向风电、核电、新能源汽车、高速机车、新材料、节能环保产品等新兴产业进军。重点支持风电、百万千瓦级核电装备、海洋石油工程设备、轨道交通设备、大型高速精密数控机床及其关键功能部件、特高压输变电产品等一批国家拉动内需中重点投资领域急需的重大技术装备及配套产品的研制。
2、继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在加快“两区一带”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建设的过程中,紧紧抓住具有牵动作用重大装备项目的建设,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因此在2009年内,继续推进中远大连造船项目、大连重工起重船用曲轴二期和1.5兆瓦风电扩能项目、大连船舶重工高新平台和在长兴岛的修船项目、大连机车旅顺总装基地项目、一重加氢公司百万千瓦级核电项目、中远船务海洋工程项目、大连机床重大型数控机床项目、瓦轴重大精密轴承的研制和扩能建设项目、大连机车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项目、橡塑机大型挤压造粒机国产化项目、大连船柴和大连船推在三十里堡扩能新建等项目建设。
3、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创新平台建设。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共同构建技术创新平台,支持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在大连设立总部,加大对企业在重大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促进全行业创新能力的提高。鼓励扶持一批市场容量大、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明显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围绕提高企业国际竞争能力,全市工业开发新产品2100项,新认定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户。加强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管理和指导,加大支持力度,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要调动社会科研资源,推进产学研合作。选择有基础、有优势、有条件的方向和领域,组织重点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通过“战略联盟”进行攻关,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4、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提高综合竞争能力。抓好外商投资产业方向引导,提高利用外资质量。鼓励企业聘请国外专家和技术人才,多种方式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鼓励优势企业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或通过国际并购获得先进技术;支持出口导向型企业从贴牌加工向发展自主品牌转变,建立国际营销网络,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把并购海外科技型企业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并将出台包括资金补助等一系列支持政策。
5、创造产业集聚的良好氛围,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做好重点产品的配套工作,拉伸产业链,实现产业集聚。围绕大连市已形成的船舶与海洋工程、高档数控机床、轨道交通、汽车发动机、风电、核电、高压输变电、港口机械、橡塑机械等优势产业,组织相关企业进行专项对接,提高本地区产品的配套比重。制定措施,鼓励使用本地企业生产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替代进口产品。
6、积极谋划新的重大项目建设。在原有发展的基础上,按照“两区一带”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积极谋划新的重大项目,通过争取国家重点项目规划布局、依托大连临海临港条件和优惠的对外开放政策吸引国内外优势企业在连投资,不断提高装备制造业档次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