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西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陕西省西安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一五”和“二五”时期,国家布局的156个重点项目中,有17项在西安,投资23.6亿元,其中工业占70%,形成以电工、机械、纺织为主的工业基地。第二阶段:“三线”建设时期,国家为建立战略后方基地,进行了大规模国防和军工布局,一大批大中型骨干企业、科研机构在西安落户,奠定了国防和军工产业基础。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西安工业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和快速发展,西安市已基本形成了以中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航空航天产品、重型载货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制冷设备、通用及专用设备、石油化工、食品饮料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装备工业作为西安市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占到全市工业总量的半壁江山。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大力贯彻落实《西安市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实施方案》,目前已基本形成航空航天设备、电子信息设备、汽车、专用通用设备、高中压输变电成套设备制造等五大优势产业。陕汽、西电、西飞三户企业已于2007年率先突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目标,陕鼓、比亚迪、法士特、标准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的发展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力推动了全市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2008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12.51亿元,同比增长21.9%,高于全市增速2.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51.9%。装备制造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418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的45%。今年1-4月份,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98.4亿元,同比增长5.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51.66,基本与去年持平。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西安市装备工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市场需求急剧减少、生产销售大幅下降;二是部分企业产品销售不畅,库存积压较多,回款较慢,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紧缺。
二、西安市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所做的主要工作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国际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和东部制造业向西部转移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在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1、优化工业布局,推动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
为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西安市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实施方案》,加快实施二环内及二环沿线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步伐。2006以来,全市共完成了30多户企业的搬迁改造。如陕汽、西玛电机等企业已整体迁入经开区,企业通过搬迁与改制、改造相结合,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空间布局规划的指导下,一批装备制造业企业向产业集聚地集中,提高了重点企业产品的本地配套率,延伸了产业链,初步形成了关联产业集群发展的格局。全市重点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产品本地配套率由2005年的22.7%提高到2007年的33.2%,平均提高了10.5个百分点。相关产业集聚发展,不仅提高了本地配套率,同时缩短了产品的配套半径,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坚持自主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西安市制定出台《西安市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来,全市装备制造业企业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品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如:陕汽集团独家引进德国曼公司世界顶级的曼F2000重卡整车制造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发生产出了中国当代重卡最高水平的德龙F2000系列产品,2007年企业产销一举突破二百亿元大关。
3、狠抓招商和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紧紧围绕装备制造业优势产业的发展和重点产品产业链的延伸,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招商引资工作,促成了一批重大建设项目落户西安。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投资10.5亿元的民品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陕鼓动力股份公司投资10亿元的大型透平装置成套产业能力提升与优化项目、西安三角航空科技公司投资10亿元的8万吨大型航空模锻液压机及模锻件项目、西航集团莱特航空制造技术公司投资10亿元的出口加工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和西飞公司投资33亿元的研制生产支线客机、大型运输机、大型客机重要部件等建设项目。这批项目的建成投产,对西安市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有力地促进和拉动作用,增强了发展后劲。
4、发挥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对装备制造业企业建设项目的扶持力度
西安市的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重大工业产业化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贷款贴息、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的补贴,每年从中拿出超过50%的资金用于发展装备制造业,带动更多社会资金的投入,取得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如:陕鼓投资1.9亿元的能量回收透平装置产业化项目,工业发展专项资金贴补了300万元、贴息资金补了1000万元;西电公司投资近6亿元的超高压敞开式开关及配套设备产业化等项目,贴补了290万元;陕汽集团投资近20亿元的重型商用汽车项目,贴补了200万元等。
5、积极搭建军民结合互动平台
为充分发挥军工经济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加快军工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西安市积极为其创造条件,搭建生产和技术研发的平台。一是建立了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由中航一集团及在陕航空企事业单位参加,基地规划40平方公里,已建成11.2平方公里,初步形成集航空产业研发、人才培养、装备生产及整机制造、零部件加工、航空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集群。二是建立了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六院,航天五院504所,航天时代电子公司771研究所及7171厂为核心,重点培育和发展以卫星应用、信息技术、新型材料和先进能源、航天特种技术应用为主的航天民用产业。基地规划面积为23.04平方公里,已建成3.1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以航天运载动力为主导产业,以航天技术在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应用为优势产业,以航天产业专业化公共服务为主的产业集群。三是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签约共同建设西安中国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将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应用,信息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光电、化工及装备制造等产业,促进兵器特色产业发展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促进军民融合,推动产业资源高效、集约化整合,努力实现兵器工业和西安经济的双
赢。
三、西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应对思路
近年来,西安市装备制造业与自身历史纵向比较,总体发展较快,势头强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横向与其他副省级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二是装备制造业总量偏小;三是大项目储备较少;四是军工优势资源与地方经济发展融合不够;五是产业链短,本地产品配套率低。
针对这些问题,西安市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有效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发展定位,谋划发展战略,选择发展途径,紧紧把握振兴装备制造业这个核心,把装备制造业发展置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努力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优势行业,为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西安市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行动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总体要求,把发展装备制造业作为主导模式和重要抓手,以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为支撑,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着力扶持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提高产业发展带动能力;着力延伸产业链,提高本地配套能力;着力推进企业间的联合与协作,提高产品的集成和成套能力;着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和水平,实现西安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
2、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5大主导产业,基本形成装备制造业5大产业链和7大产业集聚地,集中抓好20个装备制造业重大项目。到2010年,装备制造业工业产值达到17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占全市工业总产值56%以上,使西安成为中国西部最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1)产业发展目标。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输变电成套设备制造业、专用通用设备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等5大主导产业。
(2)企业发展目标。到2010年,装备制造业形成年产值超过200亿元的2户,100-200亿元的企业4户,年产值在50—100亿元的企业6户,年产值在10—50亿元的企业15户,并形成一批年产值在1-10亿元的“小巨人”企业。
(3)技术发展目标。到2010年,装备制造业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和先进制造技术,大中型企业基本淘汰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技术装备,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技术装备达到60%以上,21世纪初技术装备要达到一定数量。
(4)品牌培育目标。在现有基础上,“十一五”期间再培育6个中国名牌产品。打造“西安制造”品牌,扩大名牌产品和企业的带动作用。
(5)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目标。到2010年,全市装备制造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5%;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废水、废气排放100%达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