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空间观念是小学生数学课程学习时必须要掌握的素养,也是其数学成绩和能力得到提升的关键。素质教育的深入让越来越多的教师了解了空间观念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以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为目的,对空间观念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而提出可以采取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观念;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1 空间观念理论概述
“空间观念”是指根据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清其中的基本元素和相互之间的位置;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我国2011年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了定义,要求小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抽象出其数学图形,然后根据数学图形完成其物理特性的描述。同时,能够根据其数学图形想象出其真实的方位以及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等。
2 空间观念培养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空间观念的理解基本准确但不够深刻、全面
教师对课程标准中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认识比较充分,而且对空间观念内涵的理解整体把握比较准确。但是,在空间观念培养中,很多教师对培养的必要性认识较差,认为空间观念的培养无足轻重,甚至完全不会进行该方面能力的培养。
(2)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但操作有难度
当前我国还有部分小学教师对学生空间观念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够,导致其教学过程中不能够根据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方法的应用,最终导致学生空间观念意识非常差。
(3)空间观念培养策略效果的评价难度较大
虽然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已经意识到了空间观念培养对小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并且采取了一定的策略,实现了对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但是所采取的策略效果究竟如何,很难通过定量方式进行评价,且没有任何教师对其策略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3 空间观念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1)利用生活经验进行空间观念的培养
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自身知识和能力的限制,在进行数学课程中几何知识的学习时不能够采用课本中给出的实践方法得出相应的结论,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已经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了基础几何经验的积累,如幼儿园阶段经常玩的积木游戏,在搭积木的过程中,他们通过观察和实践操作对积木的形状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能够选择正确的形状去搭建自己喜欢的物品。类似这些生活经验对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有较大的帮助,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进行物体特征以及性质等方面的教学。
(2)通过特征观察进行空间观念的培养
形体特征构建是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培养的关键。教师在培养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观察的方式,帮助小学生进行空间模型意识的构建。
1.观察形体特征是获得对象性质的基础
通过对多种学习方式的分析,可以知道观察跟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相符,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所以教师可以采用观察的方式,让小学生构建物体的形状特征。在讲授过程当中,教师不妨运用长方体模型,让学生细致观察。观察之后相互交流并总结出长方体具有几个面、几个顶点和几条棱。最后,再引导学生分析其面和棱的对应关系。另外,在进行知识讲解时,教师还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技术,如多媒体、电子白板等等,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看到相关模型的运动和转换过程。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具有较高的探究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不断进行思考,最终实现数学课程教学的目标。
2.注意运用变式
几何模块当中的图形演变都是以标准图形为基础进行的。通过标准图形,小学生能够方便的提取出不同形状的性质以及特征,进而为其他“变式图形”的分析奠定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变式图形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其中一种是先进行基本图形特征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或者操作了解和掌握基本图形的特征,并且熟练进行应用。然后再向小学生展示相似的变式图形,让小学生去探究这些变式图形所呈现出的特征。另一种方法是先让学生观察具有相似特征的变式图形,通过对比和分析,得到所有这些变式图形的共同点,进而概括出这种类型图形的性质和特征。然后再进行其标准图形的构建和讲解。后一种教学策略常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数学课程教学中应用,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
(3)利用活动进行空间观念的培养
对于小学生来说,必须要重视对其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实现分析问题和解决能力的提升。只有小学生自己掌握了该技能,才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通过亲身实践形成清晰的认识,最终形成自己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必须要遵循小学生的知识认知水平和规律,尽量采用观察、活动以及实践等方式,让小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形成和获取中。然后采用总结和分析的方法,實现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得到生活中所有实体对应的几何模型。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比较直观的方式进行表述,如在进行角的概念讲解时,课本中给出的定义是“从一个端点来引出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之间角度”,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两条射线。这种讲解方式非常抽象,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导致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小学生通过弯曲手臂的方式进行角的概念构造和讲解,那么小学生会非常容易理解,不过有的概念不容易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采取各种方法引导小学生自己去观察,然后通过观察形成相应的表象。
4 结束语
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小学生素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数学课程来说,要求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空间观念,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才能够让他们真正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达到素质教育标准的要求。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变化将会进一步研究学生空间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提高其综合素养水平,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丽.基于空间观念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D].广西师范大学,2019.
[2]王晨旭.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模型思想课例研究[D].集美大学,2019.
[3]王佳瑶.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观念;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1 空间观念理论概述
“空间观念”是指根据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清其中的基本元素和相互之间的位置;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我国2011年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了定义,要求小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抽象出其数学图形,然后根据数学图形完成其物理特性的描述。同时,能够根据其数学图形想象出其真实的方位以及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等。
2 空间观念培养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空间观念的理解基本准确但不够深刻、全面
教师对课程标准中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认识比较充分,而且对空间观念内涵的理解整体把握比较准确。但是,在空间观念培养中,很多教师对培养的必要性认识较差,认为空间观念的培养无足轻重,甚至完全不会进行该方面能力的培养。
(2)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但操作有难度
当前我国还有部分小学教师对学生空间观念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够,导致其教学过程中不能够根据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方法的应用,最终导致学生空间观念意识非常差。
(3)空间观念培养策略效果的评价难度较大
虽然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已经意识到了空间观念培养对小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并且采取了一定的策略,实现了对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但是所采取的策略效果究竟如何,很难通过定量方式进行评价,且没有任何教师对其策略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3 空间观念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1)利用生活经验进行空间观念的培养
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自身知识和能力的限制,在进行数学课程中几何知识的学习时不能够采用课本中给出的实践方法得出相应的结论,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已经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了基础几何经验的积累,如幼儿园阶段经常玩的积木游戏,在搭积木的过程中,他们通过观察和实践操作对积木的形状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能够选择正确的形状去搭建自己喜欢的物品。类似这些生活经验对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有较大的帮助,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进行物体特征以及性质等方面的教学。
(2)通过特征观察进行空间观念的培养
形体特征构建是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培养的关键。教师在培养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观察的方式,帮助小学生进行空间模型意识的构建。
1.观察形体特征是获得对象性质的基础
通过对多种学习方式的分析,可以知道观察跟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相符,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所以教师可以采用观察的方式,让小学生构建物体的形状特征。在讲授过程当中,教师不妨运用长方体模型,让学生细致观察。观察之后相互交流并总结出长方体具有几个面、几个顶点和几条棱。最后,再引导学生分析其面和棱的对应关系。另外,在进行知识讲解时,教师还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技术,如多媒体、电子白板等等,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看到相关模型的运动和转换过程。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具有较高的探究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不断进行思考,最终实现数学课程教学的目标。
2.注意运用变式
几何模块当中的图形演变都是以标准图形为基础进行的。通过标准图形,小学生能够方便的提取出不同形状的性质以及特征,进而为其他“变式图形”的分析奠定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变式图形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其中一种是先进行基本图形特征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或者操作了解和掌握基本图形的特征,并且熟练进行应用。然后再向小学生展示相似的变式图形,让小学生去探究这些变式图形所呈现出的特征。另一种方法是先让学生观察具有相似特征的变式图形,通过对比和分析,得到所有这些变式图形的共同点,进而概括出这种类型图形的性质和特征。然后再进行其标准图形的构建和讲解。后一种教学策略常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数学课程教学中应用,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
(3)利用活动进行空间观念的培养
对于小学生来说,必须要重视对其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实现分析问题和解决能力的提升。只有小学生自己掌握了该技能,才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通过亲身实践形成清晰的认识,最终形成自己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必须要遵循小学生的知识认知水平和规律,尽量采用观察、活动以及实践等方式,让小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形成和获取中。然后采用总结和分析的方法,實现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得到生活中所有实体对应的几何模型。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比较直观的方式进行表述,如在进行角的概念讲解时,课本中给出的定义是“从一个端点来引出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之间角度”,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两条射线。这种讲解方式非常抽象,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导致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小学生通过弯曲手臂的方式进行角的概念构造和讲解,那么小学生会非常容易理解,不过有的概念不容易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采取各种方法引导小学生自己去观察,然后通过观察形成相应的表象。
4 结束语
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小学生素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数学课程来说,要求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空间观念,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才能够让他们真正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达到素质教育标准的要求。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变化将会进一步研究学生空间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提高其综合素养水平,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丽.基于空间观念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D].广西师范大学,2019.
[2]王晨旭.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模型思想课例研究[D].集美大学,2019.
[3]王佳瑶.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