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暑期,建湖农进城考试。全县只招30几个,结果却有4人是沿河中心小学的。曾有局领导对该校一连调出4名青年骨干教师表示担忧,毕竟该校也只有700多个学生,几十名老师而已;然而了解情况的人却说,别怕,他们是“黄埔”。
“黄埔”,当时一个老师偶尔的戏言,如今却成为该校的“戏称”。的确,该校的教师教研能力强,个个都是“猴子”。有人曾怀疑该校“风水”好,其实最为根本的还是该校教研搞得好。用该校校长的话说,“电影有个‘私人定制’,我们学校也有个定制培训。”
一、私人定制,让教师累并幸福着
每个教师都是一个独立个案,因而针对他们的校本教研也应该是“私人定制”。很多时候,最好的并不一定是最合适的。针对教师个体来说,校本教研有时候不需要轰轰烈烈,大张旗鼓,而是悄无声息,量身定制。
比如该校新分配来的孙悦老师,基本功很扎实,但在课堂驾驭方面还有一点欠缺。对此,该校不但安排教导主任与她结对,还积极安排她上教研课、汇报课、交流课;这边不但有师傅手把手跟着,那边一把手张校长还三天两头往她课的上跑……才开始,孙悦也私下嘀咕:“累死了,每一节课都要精心准备”;而现在,看到更多的却是她灿烂的笑容。
还有去年考到县城的胡志新老师,才开始也是“不求上进”,只要对得起学生就行。后来校长听了她的课,说:“你的课很有特点,真的,磨磨,花点心思,能走出去!”才开始她也不信,不过学校真的把她当碗“菜”,别人赛课,请她负责;县里有赛课,也请她“亮相”,结果很快她就出了“名”,不但在县里赛课荣获一等奖,而且还在市里赛课荣获一等奖,轰动一时。
当然还有很多教师,比如王清普通话好听,就让他做学校活动主持人;周寿亮对书法有兴趣,就鼓励他组建书法兴趣小组……其实,真正的校本教研就应该这样,从每个教师个体出发,挖掘闪光点,给他们搭建平台,量身定制培训方式,让他们真正快乐成长。
二、主题定制,让教研真而充实着
翻看2014年教研安排,仅谈上课这一项,就有很多,而且还每周一个主题,比如骨干教师示范课,师徒结对提升课,名师示范教学课,成长杯、成才杯等校内课堂比赛……
怎样让校本教研真正落到实效?该校教科室也一直在思考,并且不断行动着:从点评好好好,到三个一(一个亮点,一个遗憾,一个建议);从教研漫无目的,到研究共同体,到目标教学,再到现在的问题教学;从班主任培训到心动五分钟,再到师说论坛……
一个活动一个主题,一次教研解决一个问题。每次活动前,教科室都要求上课围绕主题而教,评课围绕主题而评,切口小,支持微课式探讨,着重解决问题。在县教研室“大问题”教学的框架下,经过几年的主题教研,该校已经逐步形成了语文第一课时“读读、说说、划划”简单教学模式以及数学“想想、议议、做做”探究教学模式。
有次,学校组织对《黄河的主人》这一课文进行研讨时,教者音色好,富有磁性,想重点通过指导朗读来体现艄公的沉着、冷静;结果却被教科室周军民主任给否决了。周主任认为,研讨必须有主题。在“大问题”教学框架下,这篇课文最好的设计就是抓住“谁是黄河的主人?他凭什么成为黄河的主人?”这一问题让学生去找,去读,去议,去感悟,那么这次主题研讨效果也就初步达成了。
每次主题教研,都有目的、过程,也有反馈、跟踪,材料更是整理得一堆又一堆。记得在2012年全县学校星级评估中,就连县局领导也在不停地感叹:“你们材料真丰富!”该校周主任接着也补充了一句:“我们都是真真实实做的呀!”
三、特色定制,让学校亮且有活力
老套的校本教研,上课、评课、讲座已经大多沦为一种形式。沿河小学也曾遇到这种问题。比如该校才开始搞“一根绳”特色,做培训,就有教师私下嘀咕,说听了半天,也不知道讲什么,还不如组织教师出去看看呢。这一提议立刻引起了该校领导的思考。的确,耳朵听了半天,还不如眼睛看上一遍。于是通过多方联系,发现宿迁实验小学跳绳搞得不错,就用大巴,拉上几十个教师,到该校认认真真,里里外外学习了一遍。结果这一学不要紧,却学出了该校的“建湖第一绳操”,主打的“绳趣”节目不但走上了建湖第十届运动会和盐城第二届校园体育艺术节闭幕式演场,还两次上了电视,成了建湖家喻户晓的特色项目……
而现在,参观学习已经成为该校必修的校本教研。短短两三年时间,该校已经先后组织教师上百人次到苏州平直小学、阳澄湖小学,到无锡兰亭小学取经,很快该校的“三个一”(一支笔,一支笛、一根绳)特色也成了建湖地区农村小学顶呱呱的乡土特色……
诚然走出去,很多时候往往受制于条件限制;然而现在网络信息的发达却已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该校与时俱进,也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网络教研,比如建立博客,建立QQ教研群,组织教师收看网络新时空,名师视频课等。目前,网络教研已经成为该校教研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虽然这样,但该校张兵校长却想得更远。2014年春,他提出了校本教研“项目负责制”,即教科室推出具体的研究方向,让教师自由组队申报,然后再根据研讨成果支持一定的教研经费……
其实,农村骨干教师流失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现状,农村学校该怎么办?最好的方法,不是阻止教师流动;而是扎扎实实把校本教研搞好,把教师培训好,让学校成为第二个“黄埔”,让优秀教师自动成长起来,这才是硬道理。
编辑 薛小琴
“黄埔”,当时一个老师偶尔的戏言,如今却成为该校的“戏称”。的确,该校的教师教研能力强,个个都是“猴子”。有人曾怀疑该校“风水”好,其实最为根本的还是该校教研搞得好。用该校校长的话说,“电影有个‘私人定制’,我们学校也有个定制培训。”
一、私人定制,让教师累并幸福着
每个教师都是一个独立个案,因而针对他们的校本教研也应该是“私人定制”。很多时候,最好的并不一定是最合适的。针对教师个体来说,校本教研有时候不需要轰轰烈烈,大张旗鼓,而是悄无声息,量身定制。
比如该校新分配来的孙悦老师,基本功很扎实,但在课堂驾驭方面还有一点欠缺。对此,该校不但安排教导主任与她结对,还积极安排她上教研课、汇报课、交流课;这边不但有师傅手把手跟着,那边一把手张校长还三天两头往她课的上跑……才开始,孙悦也私下嘀咕:“累死了,每一节课都要精心准备”;而现在,看到更多的却是她灿烂的笑容。
还有去年考到县城的胡志新老师,才开始也是“不求上进”,只要对得起学生就行。后来校长听了她的课,说:“你的课很有特点,真的,磨磨,花点心思,能走出去!”才开始她也不信,不过学校真的把她当碗“菜”,别人赛课,请她负责;县里有赛课,也请她“亮相”,结果很快她就出了“名”,不但在县里赛课荣获一等奖,而且还在市里赛课荣获一等奖,轰动一时。
当然还有很多教师,比如王清普通话好听,就让他做学校活动主持人;周寿亮对书法有兴趣,就鼓励他组建书法兴趣小组……其实,真正的校本教研就应该这样,从每个教师个体出发,挖掘闪光点,给他们搭建平台,量身定制培训方式,让他们真正快乐成长。
二、主题定制,让教研真而充实着
翻看2014年教研安排,仅谈上课这一项,就有很多,而且还每周一个主题,比如骨干教师示范课,师徒结对提升课,名师示范教学课,成长杯、成才杯等校内课堂比赛……
怎样让校本教研真正落到实效?该校教科室也一直在思考,并且不断行动着:从点评好好好,到三个一(一个亮点,一个遗憾,一个建议);从教研漫无目的,到研究共同体,到目标教学,再到现在的问题教学;从班主任培训到心动五分钟,再到师说论坛……
一个活动一个主题,一次教研解决一个问题。每次活动前,教科室都要求上课围绕主题而教,评课围绕主题而评,切口小,支持微课式探讨,着重解决问题。在县教研室“大问题”教学的框架下,经过几年的主题教研,该校已经逐步形成了语文第一课时“读读、说说、划划”简单教学模式以及数学“想想、议议、做做”探究教学模式。
有次,学校组织对《黄河的主人》这一课文进行研讨时,教者音色好,富有磁性,想重点通过指导朗读来体现艄公的沉着、冷静;结果却被教科室周军民主任给否决了。周主任认为,研讨必须有主题。在“大问题”教学框架下,这篇课文最好的设计就是抓住“谁是黄河的主人?他凭什么成为黄河的主人?”这一问题让学生去找,去读,去议,去感悟,那么这次主题研讨效果也就初步达成了。
每次主题教研,都有目的、过程,也有反馈、跟踪,材料更是整理得一堆又一堆。记得在2012年全县学校星级评估中,就连县局领导也在不停地感叹:“你们材料真丰富!”该校周主任接着也补充了一句:“我们都是真真实实做的呀!”
三、特色定制,让学校亮且有活力
老套的校本教研,上课、评课、讲座已经大多沦为一种形式。沿河小学也曾遇到这种问题。比如该校才开始搞“一根绳”特色,做培训,就有教师私下嘀咕,说听了半天,也不知道讲什么,还不如组织教师出去看看呢。这一提议立刻引起了该校领导的思考。的确,耳朵听了半天,还不如眼睛看上一遍。于是通过多方联系,发现宿迁实验小学跳绳搞得不错,就用大巴,拉上几十个教师,到该校认认真真,里里外外学习了一遍。结果这一学不要紧,却学出了该校的“建湖第一绳操”,主打的“绳趣”节目不但走上了建湖第十届运动会和盐城第二届校园体育艺术节闭幕式演场,还两次上了电视,成了建湖家喻户晓的特色项目……
而现在,参观学习已经成为该校必修的校本教研。短短两三年时间,该校已经先后组织教师上百人次到苏州平直小学、阳澄湖小学,到无锡兰亭小学取经,很快该校的“三个一”(一支笔,一支笛、一根绳)特色也成了建湖地区农村小学顶呱呱的乡土特色……
诚然走出去,很多时候往往受制于条件限制;然而现在网络信息的发达却已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该校与时俱进,也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网络教研,比如建立博客,建立QQ教研群,组织教师收看网络新时空,名师视频课等。目前,网络教研已经成为该校教研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虽然这样,但该校张兵校长却想得更远。2014年春,他提出了校本教研“项目负责制”,即教科室推出具体的研究方向,让教师自由组队申报,然后再根据研讨成果支持一定的教研经费……
其实,农村骨干教师流失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现状,农村学校该怎么办?最好的方法,不是阻止教师流动;而是扎扎实实把校本教研搞好,把教师培训好,让学校成为第二个“黄埔”,让优秀教师自动成长起来,这才是硬道理。
编辑 薛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