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三点认识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zcj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改专家崔允郭博士曾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科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
  个性化阅读的主要内涵是指由于学生个体的经验、学识、情感、价值观等不同,从而赋予文本以不同的意义。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定义深刻揭示了阅读行为的本质。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认识:
  一、让思维不再拘束
  学生在自主进行的阅读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往往会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免不了会遇到一些疑难和困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一个开放的氛围来进行阅读体验的释放和碰撞。教师应创造这样的一个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下自由交流、无话不说、无题不辩。学生在这种思维的碰撞中更易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反思自己与他人见解的差异性,最终实现对文本全面深入的理解。
  案例描述:《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一课,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出了整个故事的结果,是对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高度概括,赞叹之情蕴于其中。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联系全文进行思考:这“13年”司马迁是怎么样度过的?鼓励学生结合文本和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学生就会通过对文本的搜索并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来进行思考。有学生回答:“司马迁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有学生利用关键语句来回答:“他尽力克制自己”,“写下一行行公正的隶书”。从这些语句中我们可以想象司马迁当时生活的艰苦,使学生们理解这就叫做“发愤”,从而才能完成这本“前无古人”的巨著。这样使学生领悟到了“耗尽……毕生的心血”,用“生命”完成史书的宝贵精神是前人所没有的,学生的感悟在读文、思辨、交流中逐渐深刻、升华。所以,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淡化自己的权威形象,努力为学生个性的彰显、思想的解放营造充足的心理空间,真正成为自由交流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二、让指导不再拘泥
  同一年龄段学生的思维特点也是有差别的,对于文本主要内容的把握,有的侧重整体思维,有的侧重分析思维,遵循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由于每个学生课外学习内容的不同,知识背景差异较大,同时个性的差异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同,生活经验也有明显差别,因此,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会带有明显的个性化的特点。
  案例描述:《梦圆飞天》一课中有一段杨利伟在与家人通话时描述眼中看到的太空中神奇美妙的景色的话:“一会儿白天,一会儿黑夜。黑白交替之间,地球的边缘仿佛镶了一道美丽的金边,景色十分迷人。”对拥有有关背景知识和生活经历的同学,理解本段内容并不困难,学习本文是对个性化阅读的一次整理和提高;而对缺乏有关背景知识和生活经历的同学提出的疑问,比如“为什么一会儿是白天一会儿是黑夜”、“哪里来的金边”,教师要用尽量浅显的语言来解释,应从不同层面去指导,并认可不同知识经验背景的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三、让阅读留下证据
  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我们很难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量化评价。而阅读摘录卡和阅读成长记录袋的运用可以给学生的阅读历程留下印迹,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发展状况。阅读记录卡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的内容进行自由的表达,把对已读内容的思考和已有的知识综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定期整理记录卡,放入成长记录袋,定期进行交流。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对于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阅读中获得快乐,收到评价的最佳效果。
  案例描述:有一个班级的学生在阅读完《小王子》之后,老师要求每个学生对作品中喜欢的人物发表看法,然后再将学生的评论整理装订,课后在班级内相互传阅、相互评价。学生之间通过阅读“自己”的评价,达到了自我反馈调节、主动求发展的目的。同时,请家长参与评价检测,对学生阅读过程、读书质量的跟踪记录也显得非常重要。学生在家中朗读课文,我们让家长评价,坚持记录,教师就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家长统计评价学生每个星期、每个月、每个学期的阅读总量,看到了孩子成长的艰辛历程,与孩子共同体味成功的甜蜜,与老师共同见证孩子的成长。无论是教师的评价还是家长的评价,评价的发展功能和激励功能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另外,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过程应始终保持动态化,其目的就在于促进评价对象即学生循序渐进地转变与发展,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重视阅读行为活动记录和表现反馈,使评价处于开放的良性循环之中。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其他文献
摘 要: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树立“全面发展观”,即教育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又要面向全体学生。在初中二年级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易呈现两极分化现象,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 成绩分化 对策  一、引言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强、结构严谨的学科。但随着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到了初二年级,学生数学成绩的两极分化现象日益突出,有的学生虽然很用功,成绩却每况
期刊
摘 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作业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在传统美术作业的评价中,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单一化的现象依然非常突出。为此,笔者结合近几年的课程改革经验,提出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多元化评价。  关键词:美术 作业 多元化评价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作业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术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是为了帮
期刊
摘 要:针对时下学生阅读能力弱、部分老师觉得阅读教学难度大的情况,本人就语文阅读教学的经验做一小结,提出了由浅入深、从“大”到“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具体概括为“十步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课堂  一、课前导语  导语就是教师在新课教学之前诱发动机的用语。此类用语要简练,要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课的重点有所了解。方法上可复习前课概念,可衔接读写知识,可介绍课文背景……如《翠鸟》一课
期刊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当孩子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这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更取决于教师全新的适应未来的教育理念。21世纪的今天,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研究方向,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  一、教学方法灵活
期刊
教学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为了适应历史教学新形势的需要,必须遵照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要求,创新历史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等。  一、历史教学原则要创新  历史教学原别的内容具有多层次、多方位联系性的特征,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
期刊
摘 要:STS教育是一种新型的科学教育模式,目前在我国正处在实验阶段。这种教育模式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依靠广大科学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化学教学的STS教育就是要求化学教学要与科学、技术、社会相结合,使它们融为一体,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用,培养合格的有用人才。为此,本文就化学教学中STS教育的构建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关键词:化学 教学 STS教育  STS教育指的是在现实、
期刊
摘 要: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那么如何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呢?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在有些教学之所以“雨过地皮湿,过后一问两不知”,究其原因我认为就在于没有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习惯于“一张嘴,一张台,一个演员演到底”的做法。教师必须当好导演
期刊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关注学生的生命历程。依据新课标要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达到对课文的真切理解和感悟,就必须以学生的阅读体验作为立足点,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成为阅读教学不竭的源泉。同时,要想在阅读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了现代社会知识爆炸的要求,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竞争与合作的大背景的需要,也是个体实现可持续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因此,在语文教育中,积极地践行这些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毕竟
期刊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里定义并强调了阅读主体的能动性,提出了现代阅读理念。作为教师,新课程中阅读教学的实施者,要明确:1.阅读者(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从文章中积极能动地获取意义是阅读活动发生的前提。2.文章是作者情感意志的表现,是阅读的客体,表现着作者的主体思想感情与价值倾向。3.阅读是一种各主体之间的对话。阅读活动正通过文章中介,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