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STS教育是一种新型的科学教育模式,目前在我国正处在实验阶段。这种教育模式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依靠广大科学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化学教学的STS教育就是要求化学教学要与科学、技术、社会相结合,使它们融为一体,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用,培养合格的有用人才。为此,本文就化学教学中STS教育的构建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关键词:化学 教学 STS教育
STS教育指的是在现实、技术及社会下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它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保持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适应、决策以及探究与创新的能力,是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潮流和热点,也是我国中等化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和方向。化学教学的STS教育就是要求化学教学要与科学、技术、社会相结合,使它们融为一体,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用,培养合格的有用人才。为此,本文就化学教学中STS教育的构建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一、构建STS教育的目的
1.改变化学教学现状与化学课题研究教学
今日的基础教育,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是十分严重的,出现了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在化学教学方面,一味地在教材理论知识基础上加深再加深,而忽略了化学的学科特点即以实验为基础,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敏感性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制约,从而使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科学知识理论与技术应用、社会生活实践联系起来,造成了三者严重脱节。
2.STS与高考的联系越来越多
从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中也发现,试题也突出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医药、新科技等的联系。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关注以上方面的知识,渗透STS,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在对课程的设置和内容做了改革之后,结合学生特点、学科特点进行研究性教学的尝试和摸索,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如有机化学中渗透STS,能及时传递科学最新发展的动态,还有最近两年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苏丹红、吊白块事件、东北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等等。我们认为,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适时地联系当前化学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培养,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接触最新的科技发展情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关注环保,共建人类美好家园
环境问题已是全球性的问题。毋庸讳言,与化学有关的工业部门是破坏环境的元凶,化学污染是危害最大、治理最难的一种污染。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渗透STS教育,能让学生了解这些情况及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促使他们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并且培养学生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责任感。
二、实施STS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渗透日常生活、社会生产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
化学离不开生活,生活处处有化学。针对各种虚假广告,可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辨别其真伪,如剖析“点铝成金”、“水变燃油”、“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营养品等等伪科学或不科学的广告。再如防止漏气,在液化气中掺入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H3CH2SH);汽油中掺入乙醇,可减少燃烧时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手机中使用的锂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以质量轻、电容量大而受到普遍的重视……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又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自觉形成探求新知识的意识。
2.拓展知识结构,渗透化学最新知识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许多物质的新用途被开发出来,新方法、新理念、新知识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渗透最新的科技成果,激活知识点,赋于基础知识新内涵。如学习加聚反应时介绍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导电聚合物——聚乙炔,学习苯的结构时补充棱晶烷,学习苯及衍生物时介绍东北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及污染物的学习。
3.用化学知识解释人类的文明成果
人类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成语、谚语、歇后语中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如“烈火见真金”。针对鉴别“真假黄金”这一现实问题,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得出鉴别方法。再如“雷雨肥庄稼”、“水火不相容”、“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都包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通过这些内容的渗透,使学生懂得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懂得了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在化学教学中要随时注意化学给我们带来的便利生活,我们没有理由不学好化学。
4.渗透绿色化学新理念
绿色化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在始端就采用实现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获取新物质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子,具有“原子经济性”,因此它既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又能够实现零污染。
STS教育是一种新型的科学教育模式,目前在我国正处在实验阶段,这种教育模式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依靠广大科学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化学 教学 STS教育
STS教育指的是在现实、技术及社会下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它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保持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适应、决策以及探究与创新的能力,是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潮流和热点,也是我国中等化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和方向。化学教学的STS教育就是要求化学教学要与科学、技术、社会相结合,使它们融为一体,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用,培养合格的有用人才。为此,本文就化学教学中STS教育的构建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一、构建STS教育的目的
1.改变化学教学现状与化学课题研究教学
今日的基础教育,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是十分严重的,出现了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在化学教学方面,一味地在教材理论知识基础上加深再加深,而忽略了化学的学科特点即以实验为基础,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敏感性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制约,从而使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科学知识理论与技术应用、社会生活实践联系起来,造成了三者严重脱节。
2.STS与高考的联系越来越多
从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中也发现,试题也突出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医药、新科技等的联系。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关注以上方面的知识,渗透STS,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在对课程的设置和内容做了改革之后,结合学生特点、学科特点进行研究性教学的尝试和摸索,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如有机化学中渗透STS,能及时传递科学最新发展的动态,还有最近两年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苏丹红、吊白块事件、东北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等等。我们认为,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适时地联系当前化学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培养,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接触最新的科技发展情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关注环保,共建人类美好家园
环境问题已是全球性的问题。毋庸讳言,与化学有关的工业部门是破坏环境的元凶,化学污染是危害最大、治理最难的一种污染。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渗透STS教育,能让学生了解这些情况及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促使他们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并且培养学生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责任感。
二、实施STS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渗透日常生活、社会生产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
化学离不开生活,生活处处有化学。针对各种虚假广告,可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辨别其真伪,如剖析“点铝成金”、“水变燃油”、“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营养品等等伪科学或不科学的广告。再如防止漏气,在液化气中掺入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H3CH2SH);汽油中掺入乙醇,可减少燃烧时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手机中使用的锂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以质量轻、电容量大而受到普遍的重视……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又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自觉形成探求新知识的意识。
2.拓展知识结构,渗透化学最新知识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许多物质的新用途被开发出来,新方法、新理念、新知识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渗透最新的科技成果,激活知识点,赋于基础知识新内涵。如学习加聚反应时介绍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导电聚合物——聚乙炔,学习苯的结构时补充棱晶烷,学习苯及衍生物时介绍东北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及污染物的学习。
3.用化学知识解释人类的文明成果
人类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成语、谚语、歇后语中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如“烈火见真金”。针对鉴别“真假黄金”这一现实问题,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得出鉴别方法。再如“雷雨肥庄稼”、“水火不相容”、“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都包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通过这些内容的渗透,使学生懂得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懂得了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在化学教学中要随时注意化学给我们带来的便利生活,我们没有理由不学好化学。
4.渗透绿色化学新理念
绿色化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在始端就采用实现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获取新物质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子,具有“原子经济性”,因此它既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又能够实现零污染。
STS教育是一种新型的科学教育模式,目前在我国正处在实验阶段,这种教育模式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依靠广大科学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