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管理中如何有效识别金融风险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libb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国金融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金融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而且金融管理能力也在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金融行业的改革和创新。尽管从总体上来看,绝大多数金融企业都十分重视风险管理工作,而且也采取了有效的措施防范金融风险,但仍然有个别金融企业在金融管理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导致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的能力不强。基于此,本文对金融管理中如何有效识别金融风险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行业;金融管理;金融风险;有效识别
  引言
  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经济的联系更为紧密,加速了世界金融资本流通的速度,也使得企业金融资本将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以往企业经营中,产生金融风险更多是自身的管理决策原因。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逐渐推进,外部金融市场的变化,也经常会给企业经营带来巨大的震动,这也增加了企业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为此对企业金融风险管理控制的研究,对有效规避企业金融风险,促进企业更好地经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金融管理中有效识别金融风险的重要价值
  金融企业在开展金融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有效识别金融风险,不仅有利于开展金融管理工作,而且也有利于更好的控制金融风险,进而促进金融企业科学发展。一方面,通过有效识别金融风险,可以为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创造有利条件,比如一些金融企业建立了相对比较完善的金融风险识别机制,而且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够发现金融企业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因素,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使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得到了加强,特别是对于减少金融风险对金融企业的损失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有效识别金融风险,还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金融管理体系,这主要是由于风险识别是金融管理特别是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有效识别金融风险的基础上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才能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效能性,比如一些大型金融企业将金融风险识别上升到战略层面,构建了相对比较完善的金融风险识别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进行了识别,并区分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措施,进而使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
  2金融管理中有效识别金融风险的制约因素
  2.1金融风险控制专业化水平较低
  我国金融行业发展起步较晚,相关专业从业人才比较缺乏,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金融行业的飞速发展,更加剧了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相对于金融行业,风险管理意识是近年来才在我国企业中开始产生的,专业人才比一般的金融人才更加缺乏,而且风险管理从业人员的资质良莠不齐。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往往是由财务人员兼任。因此无法将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实用工具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在实际经营管理中能够发挥的风险控制作用十分有限。
  2.2监管权责不对等
  在金融不断创新和混业经营不断发展,金融业务综合化、大众化、社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地方金融和民间金融迅猛发展的背景之下,我国现行的“一行三会”垂直监管体系难以解决监督链条过长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实际发展的需要。政府承担着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协助一行三会防范和应对金融风险的职责,对金融的风险处置以及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负有全部责任。特别是在垂直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的基层,金融办等市、县级政府部门发挥着主导作用。但长期以来,金融监管的事权在中央,政府在金融监管上的“话语权”很少,对地金融的市场准入和业务监管方面的监管权力有限且缺乏法治基础,监管权限偏小而风险管控责任偏重。
  2.3金融风险识别人才不足
  一些金融企业还没有构建更加科学和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引进机制,特别是由于对金融风险识别缺乏足够重视,相关的专业人才无法满足金融企业的需要,导致金融风险识别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再比如还有一些金融企业尽管也重视金融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制定对金融管理人才识别意识、识别能力以及整体金融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导致金融管理人员同样没有对金融风险识别给予高度重视等。
  3金融管理中有效识别金融风险的优化对策
  3.1建立完善的金融管理信息化体系
  在金融服务管理过程中,尤为重要的就是信息之间的互通,要保证信息进行及时有效交流与沟通,这样能够保证具体工作进行有效开展。比如,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与建设的过程中,可以注重企业的信息系统的有效构建,工作人员需要对金融中涉及的基础信息进行有效收集与整理,然后进行相关验证,最后储存到金融管理数据中心,在公司的机构构件上,可以充分利用扁平化模式,对于金融管理工作,需要指定相关的评价标准,对具体的信息进行量化,这样可以为公司今后的金融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和支持,要根据信息化整理过后的指标与结果进行有效分析,建立差别化的信贷政策,要积极鼓励客户的各种相关的业务行为,保证金融管理手段的有效性,进行有效的头脑风暴,最后要提高各种部门的执行和落实能力。
  3.2银行与监管部门加大企业金融风险控制力度
  首先银行和相关兼容监管部门应该强化监督管理职能,在企业金融风险管理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及时披露融资贷款信息,为企业提供更多筹资渠道。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大对银行贷款的监督力度,从而从银行方面降低企业金融风险的发生。金融监管机构还应该及时通报信用黑名单,将那些信用度较低的企业和从业中出现财务问题的财务人员及时通报,让企业投资时能够有效规避信用不良企业,也能降低企业聘用信用资质较差的从业人员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同时由于银行会对信用较差的企业拒绝贷款或降低贷款额度,所以这对所有企业也起到一个警示作用,从而促使企业更注重维护自身的信用资质。金融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和信贷机构之间的聯系,加快信息流通,为建设更完善的金融信贷体系打下基础。其次银行需要不断更新拓展金融服务。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企业数量、类型的迅速增加,对银行的职能和服务也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为此银行也应该不断丰富自身职能,更好地服务企业和社会。例如在贷款方面应该更加灵活,完善小额贷款、低息贷款等方式,为一些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提供正规渠道的筹资机会。同时在帮助企业进行金融风险规避时,可以利用现代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会议制度,提高决策的效率和水平。   3.3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未雨绸缪把握改革良机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经验告诉我们,风险往往是在繁荣时期便已孕育,如果繁荣时期对金融风险不加重视,随着经济主体采取更为积极的经济金融行为,可能导致债务增加、杠杆率上升,从而滋生爆发金融危机和陷入漫长去杠杆化周期的风险,一旦达到或超过明斯基时刻的临界点,可能导致诱发风险大面积暴露。风险的积累和爆发从根本上说是由于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因此,要增强风险防范和危机意识,抓住繁荣时期应对风险的主动、有利机会,推动实现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即主动采取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创造有利条件。
  3.4培养金融风险识别人才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对于有效识别金融风险来说,拥有专业化的人才是金融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但目前很多金融企业在金融管理人才建设方面比较薄弱,因而应当强化人才建设。这就需要金融企业在开展金融管理的过程中,要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除了要引进专业化、职业化的金融管理人才之外,还要着眼于提升金融风险管理的整体水平,更加重视金融风险识别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并且要本着“专、精”的原则,提升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专业化使用和培养。金融风险管理人员也要深刻认识到开展金融风险识别的积极作用,加强对金融风险识别的学习和研究,既要掌握更多的理论和方法,同时也要结合金融企业的实际制定科学的风险识别标准,努力为推动金融风险识别工作的深入开展发挥作用。
  3.5促进企业金融风险管理专业化
  风险管理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在企业金融风险管理中,经常需要对很多因素进行分析和调查,才能够制作出一份有效的风险控制计划。但由于企业金融管理在我国企业中起步较晚,现在很多企业中对金融风险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企业自身的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很多公司也没有专门的金融风险管理部门,往往直接由财务人员兼任。所以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的实际实施效果很难保证。所以企业可以选择和更专业化的专门从事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的机构进行合作。可以将金融风险控制业务外包出去,由专门的从业人员对企业风险进行更好地评估,利用他们丰富的金融知识和专业的风险管理技能,为企业金融风险管理提供更有力的保障。也可以通过专业机构进行培训和学习,在公司财务人员中选择资质能力较好的员工去专业机构进行培训,从而为公司培养更专业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效识别金融风险,不仅是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金融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组织部分,更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保障性功能。对于金融企业来说,在开展金融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刻认识到有效识别金融风险的重大价值,而且还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大力提升金融风险识别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方程.金融管理中金融风险的有效识别[J].中国商论,2019(02):72-73.
  [2]申书蒙.探索金融管理中的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J].中国民商,2019(02):33.
  [3]徐旭伟.论述金融管理中金融风险的有效识别[J].经贸实践,2018(23):116.
  [4]张志伟.金融管理中如何有效识别金融风险[J].大众投资指南,2018(22):134-135.
  [5]余海颖.探究金融管理中如何有效识别金融风险[J].中国民商,2018(10):41.
  [6]李东阳.浅析金融风险的识别策略和防范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8(17):288-289.
  [7]余莹莹.金融管理中金融风险的有效识别[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09):235.
  [8]杨轶凡.金融管理中如何有效识别金融风险的探索[J].中外企業家,2018(16):31.
  作者简介:
  杨珊,女,汉族,就读于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关于企业各种事物的管理中,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显得十分重要。传统的企业管理工作方式往往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而且工作效率也不高。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关于企业的管理也迎来了变革和创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大大方便了企業的监督与管理问题,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对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模
期刊
摘 要:中国汽车及零部件行业走过了70年的风雨历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当前中国每年以2800万辆的产销规模雄踞世界第一,但2018年中国汽车工业长达28年的高速增长戛然而止。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在风光的背后也蕴含着无限的辛酸,尤其是为汽车配套的汽车零部件行业更是苦不堪言,当前零部件企业规模超十万家,行业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为了占领市场拼的你死我活,下游主机厂为了赢得市场杀鸡取卵,恶性降价,上游
期刊
摘 要:产教融合是深化校企合作的必要途径,是职业教育的内涵所在。产教融合能够有效的实现社会、学校、企业、学生多赢,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和优质高质院校建设的必然要求。产教融合在内涵发展阶段需要从广度和深度进行拓展。笔者从会计专业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面临的问题,指出了深化产教融合的有效措施,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提供保障,从而优化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
期刊
摘 要:当前形势下,我们时代在前进,社会仍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电力资源是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资源。在工厂生产和生活中也有很高的地位。生产力的需求水平越来越大,社会的整体发展更快。十多年来,中国一直在不断深化和改革电力的体制。这也使电力公司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面临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电力营销计量在促进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推进电力营销计量准确化改革,对促进国家电力体制的全面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期刊
摘 要:项目档案管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也是企业进行项目实施与管理的重要内容,不仅能够反映出企业项目展开后的全过程,而且也是各级监管部门检查的重要资料和考评的重要依据,因此,在企业的发展中,必须加强企业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本文基于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总体发展趋势,分析了当前企业项目档案管理中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提升项目档案管理水平的策略,以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期刊
工作满意度是组织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成功的组织是一个拥有满意员工的组织。研究表明,一个有效的组织将确保在其影响范围内,员工之间具有合作精神、协调精神、实现目标和满意度的承诺感。  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人口被剥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在孟加拉国找工作很有竞争力。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受雇于私人组织的人认为他们是合格的幸运儿。但是,通过这一竞争过程再次就业并不意味着员工从各个方面都感到满意。但
期刊
摘 要:企业内部审计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对于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具有促进作用。具体来看,涉及财务管理、生产经营管理、会计管理、人员管理等多个层面的内容。尤其是对于某些企业而言,除了要考虑企业效益与盈利问题之外还应符合国家层面的经济计划,在各项经营活动中予以执行。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企业内部审计与企业效益提升的关系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始终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过去执纪工作更重处分、轻教育,忽视处分后的后续管理工作。本文从受处分干部的一系列不良表现和其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从思想教育、工作管理与监督上对受处分干部的后续管理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受处分干部;后续管理;教育  一、受处分干部后续管理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新的形势任务,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把党风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建筑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当前由于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于建筑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高层建筑设计技术进行了还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技术;分析  引言:  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设计人员不仅要考虑到用户在居住过程当中的实际需求,还需要保证高层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合理性。目前如何设计出更加安全可靠的高层建筑成为了人们
期刊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要求,行政机关及相关公共服务单位分别建立了投诉、举报工作制度,鉴于部分工作人员与社会公众对投诉及举报存在不同的理解,现对相关制度规定和有关司法案例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当前对投诉与举报的不同理解  投诉属于信访的一种方式。《纳税服务投诉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27号修订)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