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始终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过去执纪工作更重处分、轻教育,忽视处分后的后续管理工作。本文从受处分干部的一系列不良表现和其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从思想教育、工作管理与监督上对受处分干部的后续管理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受处分干部;后续管理;教育
一、受处分干部后续管理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新的形势任务,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随着执纪问责力度不断加强,全国各地每年都有不少党员干部因为各式各样的错误受到纪律处分。然而,在这些受处分的干部中,极少数是需要拔掉的“烂树”,大部分还是可以再进行治疗挽救的“病树”。若将“病树”视为“烂树”处理,一“处”了之,无疑是对干部资源的严重浪费,破坏了干部队伍这一片“森林”。因此在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同时,“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也被寫入了党章。受处分干部的“后半篇文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个别受处分干部的不良表现
(一)思想态度不端正,抱怨组织
个别受到处分的干部犯错后缺乏对自己行为的清醒认识,认为组织给予的处分过重,产生反抗心理,以病假为由赋闲在家,不完成组织分配的工作却照常领取工资,以此来向组织表示不满与反抗。
(二)心态调整不及时,自暴自弃
部分干部受处分后,未能及时正确地调整心态,认为单位同事会看轻自己,造成严重的思想负担。也有的认为自己政治前途渺茫,难以再得到发展的机会,进而对工作失去动力,在工作岗位上碌碌无为、得过且过。更有甚者,借助麻将、纸牌等娱乐游戏消磨时间,自暴自弃。
(三)错误纠正不到位,再次犯错
受处分干部中,多数干部对于自身所犯错误导致的后果缺乏正确的认知,给予的处分并不能引起其重视,使其意识到自己已经构成违法违纪行为,从而不加以改正,屡次犯错,最终由小问题演变为大问题,无论是对其自身还是对社会都造成严重影响。
三、受处分干部的不良表现引发的影响
(一)未能形成有效警醒
组织给予犯错干部处分,一方面是对犯错干部进行教育,防止再犯;另一方面也是力求“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效果。但当下存在受处分干部身居闲职,照常发放工资现象,难以在其他干部中形成警醒作用,相反会引起“破窗效应”,向他们发出小错不严罚的错误信号,致使其他干部打法律的“擦边球”,在犯错边缘试探,直至突破法律界限。
(二)危害人民群众利益
当前,多数受处分干部的职位没有得到具体安排,导致这些干部在工作单位中作风散漫,推脱工作。更有甚者,变本加厉,利用职务权力故意“摆谱”,拖延办事进程,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利益。
(三)影响干部队伍形象
受处分干部仍然是干部队伍中的一员,始终代表的还是干部队伍的形象,其一言一行都是干部队伍对外形象的展现。但个别受处分干部未能意识到这一点,只顾及自己不满情绪的宣泄,抱怨组织、诋毁组织形象,甚至挖苦讽刺其他同志,严重影响干部队伍在公众面前的形象。
四、受处分干部后续管理的建议
“问题干部”的出现不仅对自身还是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可否认,这些干部对都组织作出了不少贡献,能够对这些干部受处分后的相关后续工作作出妥善安排管理,不仅是对干部的挽救,也避免对人才资源的浪费。因此,做好受处分干部的后续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以下,笔者将从思想教育、工作管理、监督三方面对受处分干部的后续管理提出建议。
(一)严抓教育,促进思想转变
首先,建立谈心谈话制度。从干部的处分影响期开始至处分影响期结束,相关的单位负责人应当积极与受处分干部进行谈心谈话。单位负责人是对受处分干部日常接触较多的人员,对该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的了解更多,能让受处分干部更真实地表达想法,更好地推进谈心谈话的开展。受处分干部应向谈话人员汇报近期思想与工作情况,遇到的问题也应向谈话人员报告。谈话人员应当针对受处分干部的问题提出要求,教育其端正态度,正视自身错误,放下思想负担,积极改正。对于受处分干部遇到的较难解决的困难,谈话人员应当及时向组织报告,制定相应对策解决。
其次,推行集中培训制度。受处分人员对党纪政纪理解不够深入,导致犯错。相关部门可不定期举办受处分人员集中培训班,加强对其党规、政策法律的教育,提升党性,增强法律观念。同时也要进行警示教育,通过现实案例敲醒警钟,防止受处分干部再次触及法律“红线”。
最后,加大家属教育力度。干部的家庭是干部的“大后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干部的一言一行。因此也要从受处分干部的家庭入手,加大对家属的教育力度,让家庭发挥好“大后方”的作用,将受处分干部往好的方面引导。同时也要鼓励家属配合工作,做好对受处分干部的开导,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正确对待处分。
(二)合理安置,加强工作管理
一是要分类定岗。受处分干部已不适宜在原有岗位再担任领导职务,但不可将他们闲置或者安排到不适宜的岗位。有些干部虽然受到处分,但不等同于他们不具备从事相应工作的能力。所以人事部门在对这些人员的工作进行调动时,也应当端正认识,不能认为他们已经受过处分,不再是“好同志”,不能再做好工作,应当实行分类定岗,根据这些人的所长为其分配对应的岗位。进入新岗位时,也应做好任前培训,促使他们更好地进入新环境、新工作。一方面,这能使受处分干部感受到组织的关怀,重拾信心投入工作,发挥其所长;另一方面,这也是对干部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是完善岗位考核制度。受处分干部到新岗位任职后,后续还需不断进行跟踪管理。人事部门应针对这些干部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从德、能、勤、绩、廉五个维度和自我述职与同事评价两个方面对受处分干部进行考核,多次考核合格的可在处分影响期结束后重用或提拔;考核不合格的应及时进行教育,长期不合格的应做出降级处理。在严防干部“带病提拔”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促进他们更有动力地工作。另外也要严格考勤与请假制定,坚决杜绝“处分影响期是自由期”的思想,防止受处分干部在受处分期间工作态度不端正、自由散漫的情况出现。
(三)合力监督,规范干部行为
一是在官方报刊、微信公众号等设立受处分干部专栏对受处分后续情况跟踪报道。对处分影响期内表现优异的进行宣传,树立榜样,鼓励其他受处分干部学习;处分影响期内表现较差的提出批评教育,借此警醒其他同志。二是设立群众信箱,让受处分干部接受群众监督,鼓励群众对受处分干部的不良行为进行投诉、对工作提出建议。三是发挥行政监督、党内监督的作用,从外部对受处分干部施压,督使他们改变慵懒的工作作风,全身心投入工作。
五、结语
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对党员干部的严管才是厚爱。加强对受处分干部的后续教育管理,充分体现党“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以教育推动思想层面的转变、加强工作岗位的管理和多方合力监督,通过这样的举措完善受处分干部的后续管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振英.受处分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机制探索[J].领导科学,2019(08):8-11.
[2]对受处分干部加强教育管理问题的思考[J].中国监察,2003(07):54-55.
[3]江琳.“问题干部”不能一处了之[J].领导科学,2016(18):1.
[4]何强,王雨晴.做好执纪问责的“后半篇文章”[J].决策探索(上),2018(09):73-75.
关键词:受处分干部;后续管理;教育
一、受处分干部后续管理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新的形势任务,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随着执纪问责力度不断加强,全国各地每年都有不少党员干部因为各式各样的错误受到纪律处分。然而,在这些受处分的干部中,极少数是需要拔掉的“烂树”,大部分还是可以再进行治疗挽救的“病树”。若将“病树”视为“烂树”处理,一“处”了之,无疑是对干部资源的严重浪费,破坏了干部队伍这一片“森林”。因此在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同时,“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也被寫入了党章。受处分干部的“后半篇文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个别受处分干部的不良表现
(一)思想态度不端正,抱怨组织
个别受到处分的干部犯错后缺乏对自己行为的清醒认识,认为组织给予的处分过重,产生反抗心理,以病假为由赋闲在家,不完成组织分配的工作却照常领取工资,以此来向组织表示不满与反抗。
(二)心态调整不及时,自暴自弃
部分干部受处分后,未能及时正确地调整心态,认为单位同事会看轻自己,造成严重的思想负担。也有的认为自己政治前途渺茫,难以再得到发展的机会,进而对工作失去动力,在工作岗位上碌碌无为、得过且过。更有甚者,借助麻将、纸牌等娱乐游戏消磨时间,自暴自弃。
(三)错误纠正不到位,再次犯错
受处分干部中,多数干部对于自身所犯错误导致的后果缺乏正确的认知,给予的处分并不能引起其重视,使其意识到自己已经构成违法违纪行为,从而不加以改正,屡次犯错,最终由小问题演变为大问题,无论是对其自身还是对社会都造成严重影响。
三、受处分干部的不良表现引发的影响
(一)未能形成有效警醒
组织给予犯错干部处分,一方面是对犯错干部进行教育,防止再犯;另一方面也是力求“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效果。但当下存在受处分干部身居闲职,照常发放工资现象,难以在其他干部中形成警醒作用,相反会引起“破窗效应”,向他们发出小错不严罚的错误信号,致使其他干部打法律的“擦边球”,在犯错边缘试探,直至突破法律界限。
(二)危害人民群众利益
当前,多数受处分干部的职位没有得到具体安排,导致这些干部在工作单位中作风散漫,推脱工作。更有甚者,变本加厉,利用职务权力故意“摆谱”,拖延办事进程,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利益。
(三)影响干部队伍形象
受处分干部仍然是干部队伍中的一员,始终代表的还是干部队伍的形象,其一言一行都是干部队伍对外形象的展现。但个别受处分干部未能意识到这一点,只顾及自己不满情绪的宣泄,抱怨组织、诋毁组织形象,甚至挖苦讽刺其他同志,严重影响干部队伍在公众面前的形象。
四、受处分干部后续管理的建议
“问题干部”的出现不仅对自身还是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可否认,这些干部对都组织作出了不少贡献,能够对这些干部受处分后的相关后续工作作出妥善安排管理,不仅是对干部的挽救,也避免对人才资源的浪费。因此,做好受处分干部的后续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以下,笔者将从思想教育、工作管理、监督三方面对受处分干部的后续管理提出建议。
(一)严抓教育,促进思想转变
首先,建立谈心谈话制度。从干部的处分影响期开始至处分影响期结束,相关的单位负责人应当积极与受处分干部进行谈心谈话。单位负责人是对受处分干部日常接触较多的人员,对该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的了解更多,能让受处分干部更真实地表达想法,更好地推进谈心谈话的开展。受处分干部应向谈话人员汇报近期思想与工作情况,遇到的问题也应向谈话人员报告。谈话人员应当针对受处分干部的问题提出要求,教育其端正态度,正视自身错误,放下思想负担,积极改正。对于受处分干部遇到的较难解决的困难,谈话人员应当及时向组织报告,制定相应对策解决。
其次,推行集中培训制度。受处分人员对党纪政纪理解不够深入,导致犯错。相关部门可不定期举办受处分人员集中培训班,加强对其党规、政策法律的教育,提升党性,增强法律观念。同时也要进行警示教育,通过现实案例敲醒警钟,防止受处分干部再次触及法律“红线”。
最后,加大家属教育力度。干部的家庭是干部的“大后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干部的一言一行。因此也要从受处分干部的家庭入手,加大对家属的教育力度,让家庭发挥好“大后方”的作用,将受处分干部往好的方面引导。同时也要鼓励家属配合工作,做好对受处分干部的开导,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正确对待处分。
(二)合理安置,加强工作管理
一是要分类定岗。受处分干部已不适宜在原有岗位再担任领导职务,但不可将他们闲置或者安排到不适宜的岗位。有些干部虽然受到处分,但不等同于他们不具备从事相应工作的能力。所以人事部门在对这些人员的工作进行调动时,也应当端正认识,不能认为他们已经受过处分,不再是“好同志”,不能再做好工作,应当实行分类定岗,根据这些人的所长为其分配对应的岗位。进入新岗位时,也应做好任前培训,促使他们更好地进入新环境、新工作。一方面,这能使受处分干部感受到组织的关怀,重拾信心投入工作,发挥其所长;另一方面,这也是对干部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是完善岗位考核制度。受处分干部到新岗位任职后,后续还需不断进行跟踪管理。人事部门应针对这些干部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从德、能、勤、绩、廉五个维度和自我述职与同事评价两个方面对受处分干部进行考核,多次考核合格的可在处分影响期结束后重用或提拔;考核不合格的应及时进行教育,长期不合格的应做出降级处理。在严防干部“带病提拔”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促进他们更有动力地工作。另外也要严格考勤与请假制定,坚决杜绝“处分影响期是自由期”的思想,防止受处分干部在受处分期间工作态度不端正、自由散漫的情况出现。
(三)合力监督,规范干部行为
一是在官方报刊、微信公众号等设立受处分干部专栏对受处分后续情况跟踪报道。对处分影响期内表现优异的进行宣传,树立榜样,鼓励其他受处分干部学习;处分影响期内表现较差的提出批评教育,借此警醒其他同志。二是设立群众信箱,让受处分干部接受群众监督,鼓励群众对受处分干部的不良行为进行投诉、对工作提出建议。三是发挥行政监督、党内监督的作用,从外部对受处分干部施压,督使他们改变慵懒的工作作风,全身心投入工作。
五、结语
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对党员干部的严管才是厚爱。加强对受处分干部的后续教育管理,充分体现党“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以教育推动思想层面的转变、加强工作岗位的管理和多方合力监督,通过这样的举措完善受处分干部的后续管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振英.受处分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机制探索[J].领导科学,2019(08):8-11.
[2]对受处分干部加强教育管理问题的思考[J].中国监察,2003(07):54-55.
[3]江琳.“问题干部”不能一处了之[J].领导科学,2016(18):1.
[4]何强,王雨晴.做好执纪问责的“后半篇文章”[J].决策探索(上),2018(09):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