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青岛近代银行建筑记载了青岛近代金融业和建筑思潮的变化过程,是青岛近代历史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历史沿革、艺术特征、型制模式、建筑价值和现状五方面分析了现存的青岛近代银行建筑。
关键词:青岛近代 、银行建筑、历史沿革、艺术特征、价值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为一个新兴的港口城市,青岛在1897到1938年这短短的四十年内,从一个由几个渔村组成的蕞尔之地,发展成为了华北地区的货物集散中心,山东省内的工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并且成为近代华北地区主要金融中心之一。青岛的金融业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银行建筑也日益增多,他们记载着行业的兴衰,见证着青岛的历史。
1、历史沿革
1897年德国为扩大在华势力出兵强占胶州湾占领青岛。在此之前,青岛没有近代金融组织。1898年城区中最早的银行——德华银行建立。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英国汇丰银行、日本正金银行、中国银行均在青岛设立分支机构。
1914年日本侵占青岛后,德华银行被正金银行取代,同时日升银行、朝鲜银行等日本银行先后在青岛设立分支机构。1918年刘子山成立了青岛最早的商业银行——东莱银行。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青岛的金融势力仍然操纵在外商手中。南京国民政府接收青岛后,随着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青岛金融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这期间规模较大的官办银行有青岛交通银行、山东民生银行和青岛农工银行等,同时也有金城、大陆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等十余家私营银行。当时银行和钱庄有29家,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青岛逐渐成为了山东省的金融中心。
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日本正金银行、朝鲜银行等卷土重来。日本投降后,国民党中央银行、中央信托局等纷纷在青设立分支机构,使青岛民族金融业一时有所发展。国民党发动内战后,金融界混乱,银行大多靠经营副业维持生机。1945年以后,国民政府财政部对既有银行进行了接收合并,市区再没有新银行和银行建筑出现。
2、近代青岛银行建筑的艺术特征
风格庄重雄伟而不前卫,固守着很多传统因素是这些银行建筑的主要艺术特征。
2.1合理的平面布局
青岛现存的近代银行建筑中,绝大多数平面布局都较为对称简洁。其中金城银行和大陆银行依街道转角之势,灵活的采用了L型转角的平面布置形式。建筑内部宽敞的营业大厅既能够满足银行人流量大、便于疏散的功能要求又追求了资本家讲究气派的形式要求。
2.2气派的立面装饰
建筑立面都采用分段式处理,整体色彩稳重大方.材料都为石材或仿制石材质感,体现了银行追求诚信的行业特征氛围。总体上来说都简洁大方,有主有次。主要的装饰由于多集中在几个建筑细部上,装饰效果显得更为突出。如风格各异的女儿墙,变化多端的柱式排列等,都烘托出了庄重沉稳的金融氛围。
2.3多元的风格特征
1901年建成的德华银行带有明显的早期英国殖民地式建筑风格,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样式。整体讲求柱式构图,强调水平划分。日本横滨正金银行青岛支店于1919年建成。建筑正立面采用八根花岗岩方形壁柱,顶部设山花,有仿古希腊神庙的意味。交通银行青岛分行于1931年建成。四组双柱式与其下三层立柱相呼应划分外廊,中心顶部起山花形成立面构图的最高点。整组建筑比例和谐风格典雅。朝鲜银行青岛支店(图1)建成于1932年。构图上虽受当时美国的现代派影响,但整体还是日本味很浓的和洋式风格。大陆银行(图2)建成于1934年。在主入口顶部设计处理为略高起的山墙,并作简单的细部处理。立面一二层间设腰线简洁的装饰细部,已放弃复杂的古典装饰,有摩登式风格手法。金城银行(图3)建成于1935年。立面采取三段式处理手法,凝重的墙面配以竖向方窗,花岗石墙裙采用横向凹缝作为装饰,勾勒出建筑基座部分沉稳凝重的气氛,属欧洲古典复兴样式。
图1朝鲜银行图2大陆银行图3 金城银行
3、近代青岛银行建筑的型制模式
3.1先进的建筑结构
现存的银行建筑除德华银行和汇丰银行为砖木结构外,其他多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这些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的建筑适应了当时银行建筑功能要求,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3.2适宜的尺度感
多数银行建筑層数为四层,这既充分满足了银行的功能要求,又营造出了亲切、温馨、平和的商业气氛。这些建筑早已融入到了青岛整个城市的建筑肌理和建筑色彩中,形成了统一整体的建筑风格。
3.3与商业区紧密结合的分布形式
青岛近代银行建筑主要集中在馆陶路和中山路,这些地区是青岛最早发展起来的商业区,众多的国内外商家汇集于此,可说是当时青岛最繁华、最先进的地区。到了20世纪30年代,馆陶路便有了 “青岛的华尔街”的称号,这里已经成为了青岛的“金融贸易中心”,在整个华东地区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4、弥足珍贵的建筑价值
青岛近代银行反映了青岛近代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变化,具有诸多方面的价值。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推动了建筑业的进步,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了人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而原有的因循守旧的思想却又阻碍了建筑文化的进步,于是,出现了这种既矛盾又新潮的需求,新的建筑文化随之产生。这些近代银行建筑见证了青岛城市的发展,具有厚重的历史沧桑感。他们已经融入了青岛的城市风格中,成为青岛的标志性历史建筑。
5、令人堪忧的建筑现状
近代银行建筑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青岛的经济进步。现在青岛进行了很多区域的建设和改造,城市建设和景观美化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现遗留下来的银行仍多用于银行商业使用,小部分改为其他商用。然而这些银行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具有较强的自发性,建筑的再利用主要为产权所有单位和使用者自发进行,投入的资金和人力均较少,这些改造降低了历史建筑的可识别性。
6、结语
虽然近代银行建筑本身得以继承延续下来,然而愈来愈多的损坏、破坏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思索,如何保护再利用这些历史建筑具有很高的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
参考文献
徐飞鹏等.青岛历史建筑.青岛:青岛出版社,2006
陆安著.青岛近现代史.青岛:青岛出版社,2001
《青岛金融志》编纂办公室编.《青岛金融史料选编》(建国前部分),上卷,1991年版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青岛市志·金融志》.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弗兰普顿著,原山等译.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关键词:青岛近代 、银行建筑、历史沿革、艺术特征、价值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为一个新兴的港口城市,青岛在1897到1938年这短短的四十年内,从一个由几个渔村组成的蕞尔之地,发展成为了华北地区的货物集散中心,山东省内的工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并且成为近代华北地区主要金融中心之一。青岛的金融业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银行建筑也日益增多,他们记载着行业的兴衰,见证着青岛的历史。
1、历史沿革
1897年德国为扩大在华势力出兵强占胶州湾占领青岛。在此之前,青岛没有近代金融组织。1898年城区中最早的银行——德华银行建立。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英国汇丰银行、日本正金银行、中国银行均在青岛设立分支机构。
1914年日本侵占青岛后,德华银行被正金银行取代,同时日升银行、朝鲜银行等日本银行先后在青岛设立分支机构。1918年刘子山成立了青岛最早的商业银行——东莱银行。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青岛的金融势力仍然操纵在外商手中。南京国民政府接收青岛后,随着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青岛金融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这期间规模较大的官办银行有青岛交通银行、山东民生银行和青岛农工银行等,同时也有金城、大陆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等十余家私营银行。当时银行和钱庄有29家,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青岛逐渐成为了山东省的金融中心。
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日本正金银行、朝鲜银行等卷土重来。日本投降后,国民党中央银行、中央信托局等纷纷在青设立分支机构,使青岛民族金融业一时有所发展。国民党发动内战后,金融界混乱,银行大多靠经营副业维持生机。1945年以后,国民政府财政部对既有银行进行了接收合并,市区再没有新银行和银行建筑出现。
2、近代青岛银行建筑的艺术特征
风格庄重雄伟而不前卫,固守着很多传统因素是这些银行建筑的主要艺术特征。
2.1合理的平面布局
青岛现存的近代银行建筑中,绝大多数平面布局都较为对称简洁。其中金城银行和大陆银行依街道转角之势,灵活的采用了L型转角的平面布置形式。建筑内部宽敞的营业大厅既能够满足银行人流量大、便于疏散的功能要求又追求了资本家讲究气派的形式要求。
2.2气派的立面装饰
建筑立面都采用分段式处理,整体色彩稳重大方.材料都为石材或仿制石材质感,体现了银行追求诚信的行业特征氛围。总体上来说都简洁大方,有主有次。主要的装饰由于多集中在几个建筑细部上,装饰效果显得更为突出。如风格各异的女儿墙,变化多端的柱式排列等,都烘托出了庄重沉稳的金融氛围。
2.3多元的风格特征
1901年建成的德华银行带有明显的早期英国殖民地式建筑风格,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样式。整体讲求柱式构图,强调水平划分。日本横滨正金银行青岛支店于1919年建成。建筑正立面采用八根花岗岩方形壁柱,顶部设山花,有仿古希腊神庙的意味。交通银行青岛分行于1931年建成。四组双柱式与其下三层立柱相呼应划分外廊,中心顶部起山花形成立面构图的最高点。整组建筑比例和谐风格典雅。朝鲜银行青岛支店(图1)建成于1932年。构图上虽受当时美国的现代派影响,但整体还是日本味很浓的和洋式风格。大陆银行(图2)建成于1934年。在主入口顶部设计处理为略高起的山墙,并作简单的细部处理。立面一二层间设腰线简洁的装饰细部,已放弃复杂的古典装饰,有摩登式风格手法。金城银行(图3)建成于1935年。立面采取三段式处理手法,凝重的墙面配以竖向方窗,花岗石墙裙采用横向凹缝作为装饰,勾勒出建筑基座部分沉稳凝重的气氛,属欧洲古典复兴样式。
图1朝鲜银行图2大陆银行图3 金城银行
3、近代青岛银行建筑的型制模式
3.1先进的建筑结构
现存的银行建筑除德华银行和汇丰银行为砖木结构外,其他多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这些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的建筑适应了当时银行建筑功能要求,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3.2适宜的尺度感
多数银行建筑層数为四层,这既充分满足了银行的功能要求,又营造出了亲切、温馨、平和的商业气氛。这些建筑早已融入到了青岛整个城市的建筑肌理和建筑色彩中,形成了统一整体的建筑风格。
3.3与商业区紧密结合的分布形式
青岛近代银行建筑主要集中在馆陶路和中山路,这些地区是青岛最早发展起来的商业区,众多的国内外商家汇集于此,可说是当时青岛最繁华、最先进的地区。到了20世纪30年代,馆陶路便有了 “青岛的华尔街”的称号,这里已经成为了青岛的“金融贸易中心”,在整个华东地区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4、弥足珍贵的建筑价值
青岛近代银行反映了青岛近代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变化,具有诸多方面的价值。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推动了建筑业的进步,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了人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而原有的因循守旧的思想却又阻碍了建筑文化的进步,于是,出现了这种既矛盾又新潮的需求,新的建筑文化随之产生。这些近代银行建筑见证了青岛城市的发展,具有厚重的历史沧桑感。他们已经融入了青岛的城市风格中,成为青岛的标志性历史建筑。
5、令人堪忧的建筑现状
近代银行建筑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青岛的经济进步。现在青岛进行了很多区域的建设和改造,城市建设和景观美化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现遗留下来的银行仍多用于银行商业使用,小部分改为其他商用。然而这些银行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具有较强的自发性,建筑的再利用主要为产权所有单位和使用者自发进行,投入的资金和人力均较少,这些改造降低了历史建筑的可识别性。
6、结语
虽然近代银行建筑本身得以继承延续下来,然而愈来愈多的损坏、破坏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思索,如何保护再利用这些历史建筑具有很高的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
参考文献
徐飞鹏等.青岛历史建筑.青岛:青岛出版社,2006
陆安著.青岛近现代史.青岛:青岛出版社,2001
《青岛金融志》编纂办公室编.《青岛金融史料选编》(建国前部分),上卷,1991年版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青岛市志·金融志》.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弗兰普顿著,原山等译.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