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学应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使之保持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构建高效课堂。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注重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开端引入,注重运用提问引导,开展多媒体教学、合作学习、生活化教学等教学方法,还要注重优化教学评价,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引言
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高效课堂,即指能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思维习惯、学习能力以及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之课堂。这样的课堂中培养出的学生往往具有数学学习兴趣,能主动参与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成效。有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教学中坚持“以生为本”,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促其主动求知,不断进步。
一、精心设计开端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如一潭死水,缺乏兴趣的学习则是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1]。开端引趣的方式除了“设疑引趣”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等。例如在讲解“时、分、秒”知识时,可以讲一个这样的生活例子:“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热烈举行,那么同学们是否还记得北京奥运会的盛况呢?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晚8时08分,北京奥运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开幕,8时08分在钟面上的指针应该是怎样的呢?”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努力解决,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
二、注重提问引导,发散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应妥善处理好教师教和学生学之间的关系,通过活用教学策略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主动求知,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学习方法以及数学活动经验。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方法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散学生思维,以提高教学质量[2]。数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中,问题教学法对于小学生而言十分适用。其能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其主动思考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探究知识。例如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可发问:“分数是什么?有何意义及性质?”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在阅读教材时主动思考,发散思维,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当学生对本知识点初步了解后,教师可继续提问:“关于分数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以进一步促进学生思考,使之深入探究知识。问题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提问引导,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知识,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理解知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由此,加强合作学习,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合理分组,促使合作学习深入开展。具体地说,合作学习应以促进学生共同进步为宗旨,因而在分组过程中应根据平衡搭配的原则实行优差生合理搭配,以每组4-6人为佳,以使学生协同合作,互助共进。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时,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9根同样长度的小棒,能摆出多少个正方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产生了激烈的争论,答案不一。教师可适时让学生分组探讨,集组员的智慧来解答这个问题,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部分知识。
四、实施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数学这门学习具有很强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但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只运用那些数字和符号进行枯燥的讲解,以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很难理解,实际上小学生更倾向于涉及到生活经验的数学情境模式。教学应联系学生的生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是新课改对于数学教学提出的又一新要求。实施生活化教学,即是将数学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将知识活学活用。生活化教学最重要的是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处理好生活化与知识系统性之关系[3]。例如,在开展运算知识授课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水果来创建情境教学的条件,将水果的价格和数量制定好,让学生随意取用一部分水果来计算这些水果的总价格。学生在计算水果价格的时候会减轻对数学的抵触,把思維的重点放在水果的种类和形状上,教师可以在学生分组计算的同时查看学生对于价格结果的讨论情况,发现公式以及口诀上的问题及时提出并解决,还可以组织学生模拟超市购物的情境,这样的教学模式就非常具有趣味性,避免了公式记忆和数字计算的乏味之感。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的知识时,教师可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可以设计题目:“一辆玩具车标价30元,小亮手里有21元钱,请问当这辆玩具车打几折时小亮才能买得到?用百分数怎么表示呢?”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知识内容生活化,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考,使之认识到知识的有用性,从而积极学习数学,提高学习质量。
五、优化教学评价,多给予肯定性的鼓励
上述主要讲述了教师需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善,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但要想真正构建高效课堂,还不能忽视教学评价这一重要环节。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及时的掌握与评价,全面分析学生在数学理论认识与应用熟练程度各个方面,存在哪些值得肯定之处与需要指导纠正的地方,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或是评语等手段将自己的分析客观的反映给学生,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度有一个清晰地认知[4]。在此层面上,老师还应注意,多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即使学生有知识掌握不到位的地方也不要用斥责的语气,保持学生对学习的积极良好心态,使其始终树立起不断努力学习进步的信心。
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教学之于小学生而言十分重要,要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还需要教师积极努力,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教学实践,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实践新课标的新要求,构建数学高效课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慧.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122.
[2]何利华.浅议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J].新课程(上旬),2015(06):40-41.
[3]宋淑琴.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5(05):96.
[4]付伟.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82.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引言
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高效课堂,即指能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思维习惯、学习能力以及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之课堂。这样的课堂中培养出的学生往往具有数学学习兴趣,能主动参与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成效。有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教学中坚持“以生为本”,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促其主动求知,不断进步。
一、精心设计开端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如一潭死水,缺乏兴趣的学习则是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1]。开端引趣的方式除了“设疑引趣”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等。例如在讲解“时、分、秒”知识时,可以讲一个这样的生活例子:“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热烈举行,那么同学们是否还记得北京奥运会的盛况呢?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晚8时08分,北京奥运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开幕,8时08分在钟面上的指针应该是怎样的呢?”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努力解决,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
二、注重提问引导,发散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应妥善处理好教师教和学生学之间的关系,通过活用教学策略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主动求知,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学习方法以及数学活动经验。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方法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散学生思维,以提高教学质量[2]。数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中,问题教学法对于小学生而言十分适用。其能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其主动思考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探究知识。例如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可发问:“分数是什么?有何意义及性质?”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在阅读教材时主动思考,发散思维,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当学生对本知识点初步了解后,教师可继续提问:“关于分数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以进一步促进学生思考,使之深入探究知识。问题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提问引导,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知识,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理解知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由此,加强合作学习,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合理分组,促使合作学习深入开展。具体地说,合作学习应以促进学生共同进步为宗旨,因而在分组过程中应根据平衡搭配的原则实行优差生合理搭配,以每组4-6人为佳,以使学生协同合作,互助共进。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时,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9根同样长度的小棒,能摆出多少个正方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产生了激烈的争论,答案不一。教师可适时让学生分组探讨,集组员的智慧来解答这个问题,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部分知识。
四、实施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数学这门学习具有很强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但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只运用那些数字和符号进行枯燥的讲解,以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很难理解,实际上小学生更倾向于涉及到生活经验的数学情境模式。教学应联系学生的生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是新课改对于数学教学提出的又一新要求。实施生活化教学,即是将数学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将知识活学活用。生活化教学最重要的是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处理好生活化与知识系统性之关系[3]。例如,在开展运算知识授课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水果来创建情境教学的条件,将水果的价格和数量制定好,让学生随意取用一部分水果来计算这些水果的总价格。学生在计算水果价格的时候会减轻对数学的抵触,把思維的重点放在水果的种类和形状上,教师可以在学生分组计算的同时查看学生对于价格结果的讨论情况,发现公式以及口诀上的问题及时提出并解决,还可以组织学生模拟超市购物的情境,这样的教学模式就非常具有趣味性,避免了公式记忆和数字计算的乏味之感。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的知识时,教师可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可以设计题目:“一辆玩具车标价30元,小亮手里有21元钱,请问当这辆玩具车打几折时小亮才能买得到?用百分数怎么表示呢?”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知识内容生活化,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考,使之认识到知识的有用性,从而积极学习数学,提高学习质量。
五、优化教学评价,多给予肯定性的鼓励
上述主要讲述了教师需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善,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但要想真正构建高效课堂,还不能忽视教学评价这一重要环节。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及时的掌握与评价,全面分析学生在数学理论认识与应用熟练程度各个方面,存在哪些值得肯定之处与需要指导纠正的地方,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或是评语等手段将自己的分析客观的反映给学生,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度有一个清晰地认知[4]。在此层面上,老师还应注意,多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即使学生有知识掌握不到位的地方也不要用斥责的语气,保持学生对学习的积极良好心态,使其始终树立起不断努力学习进步的信心。
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教学之于小学生而言十分重要,要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还需要教师积极努力,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教学实践,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实践新课标的新要求,构建数学高效课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慧.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122.
[2]何利华.浅议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J].新课程(上旬),2015(06):40-41.
[3]宋淑琴.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5(05):96.
[4]付伟.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