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指导,让作文教学真实有力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junc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的“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受到全社会的诟病,学生怕作文、不会作文的案例俯拾皆是。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要求,我校立足儿童、立足作文教学实际,引领教师观摩课例,理性反思,明晰存在的两大突出问题:1.缺乏精准的习作知识教学。2.缺乏用心的精准指导。引领教师充分认识习作知识和精准指导的重要价值之后,学校从“重构模式、读写联动”两个方面着手,落实精准指导,让作文教学的教真实有力,有效改变了学校作文教学的面貌,学生习作焕发勃勃生机。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精准指导
  一、观摩名师课例,查找关键问题
  1.缺乏精准的习作知识教学。名师的教学都注重教给学生精准的的习作知识,这些知识直接指向于这一次习作,讲求一课一教,一课一得,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带得走。蒋军晶老师在《舌尖上的美食》教学中,教给学生五种写美食的知识:一样一样写过去、多用“颜色”、让“味道”动起来、用上“比较”、用上“好像”。在这些知识的引领下,学生学会了写美食,体验到了作文的快乐与美妙。蒋老师课后交流中指出:只有学习领悟了习作知识,学生才能形成习作能力、习作素养。周一贯先生曾指出:要导引儿童进行“必要的写作知识的规则学习”。与名师相比,我们的作文教学缺乏精准的习作知识的教学,如写人的时候,告诉学生要抓住人物的表现来写,至于哪些习作知识可以支撑人物的表现,却停下脚步,不再深究。
  2.缺乏用心的精准指导。课例中的名师都是课堂教学深耕细作的高手。他们的课堂没有复杂的程序、花样,学生不会写,老老实实地引导学生阅读范例,领悟方法,用学到的方法练习写作、评价习作,学生上作文课不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精准的习作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落地生根。他们的作文教学告诉我们:作文教学需要教师的介入,而且是深度介入。与名师相比,我们的教通常表现为三种:一是把“教”做成了“练”,二是把教做成了“组织”,三是把教做成“满堂灌”。这三种所谓的“教”,实际都在摧残学生的习作兴趣,更谈不上提升习作能力。
  缺乏精准的知识,缺乏精准指导,导致我们的作文教学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只有过场没有过程,空洞乏味、苍白无力,学生害怕作文、不会作文也成为一种必然。问题即课题。基于以上反思,我们提出改变学校作文教学样貌的基本思路:立足儿童,注重和开发精准习作知识,加强精准指导,让作文教学的教真实有力。
  二、重构教学模式,落实精准指导
  确立“重点”:这里的“重点”,指每次习作学生需要领悟的精准知识,后面的师生对话、现场习作、评改,都要围绕这个“重点”进行,不能偏离。在学校已经构建的习作知识序列的基础上,学校要求教师备课时,结合每次的习作内容、要求、本单元教材的特点、学生的习作实际,进一步开发更加精准的习作知识。重点的确立,引领教师教学不拔高,不越位,也不“从零起步、四面出击”,保证学生获取精准的知识与能力。
  现场习作:这里的内涵主要有两点:一是现场写,二是教什么写什么,一般是写一个片段。趁热打铁,学了就用,学生才会不断享受成功,激发兴趣。
  及时评改:现场习作结束,当即组织学生对照精准的习作知识,进行现场展示、评改,进一步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形成能力。
  以上是以“精准的习作知识”教学为核心,以精准指导为策略,重点突出,前后贯通,层层递进,扎实稳健,自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精准的习作知识春风化雨般植根到学生心中。
  三、读写结合,在训练中夯实基础
  一篇完整优秀的习作是多项习作基本功的综合。这里的“读写结合”,指的是针对某一项言语形式和表达手法进行的即时的迁移训练。这种训练,切口小,耗时短,主题集中,见效也就快。朱自清的《匆匆》课后练习第三题: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再写几句。这一练习,就是典型的“读写结合”训练。朱自清先生把宏大的抽象的话题化为细小的具体的事例,而且语言轻巧灵动。我们引导学生及时练笔,较好地体验和领悟这个特点,这是教师单纯的说教达不到的效果。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一文,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之后内心的忐忑不安,作者描写得细致入微。如何表达内心的矛盾、紧张呢?文章是很好的范例。当学生对作者的表達特点有所领悟时,我们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心理描写的专项训练,领悟“前言不搭后语、断断续续、多用省略号”等具体的表达手法。“操千曲而后晓声。”经常进行到位的专项训练,学生习作自然更上一层楼。当然,读写结合,不能简单地认为学生读了就会写了,依然要经历“读文悟方法——创境练表达——交流促内化”的过程;否则将得不偿失,进一步引发学生对习作的畏惧和反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潜心深化研究,进一步推进小学语文课程“作文教学”校本化实施,让学生对习作迸发更浓厚的兴趣更坚定的信心,真正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从2014年起,马边彝族自治县把“一村一幼”建设作为彝区教育扶贫重点工作,截至目前,我县已建成村幼140所,实现了“一村一幼”全覆盖。近年来,马边县幼儿教师队伍素质有比较大的提升,村幼教师中大专以上文化、持幼儿教师资格证的占比较大,部分园所也是独立成园,周围有丰富的可利用的环境、物质和家长资源。因此,笔者认为可以让一部分村幼将区域活动先搞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较落后的村幼。  【关键词】
期刊
【内容摘要】试卷讲评是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试卷讲评能起到补漏并再次完善知识结构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反思与提高,反之则不然。因此,试卷的讲评应注重其有效性,避免低效或无效劳动。  【关键词】试卷讲评 有效性 对策  一、课前准备阶段:课前认真分析学生考卷,明确讲评重点  首先要认真出好试卷。考试的目的不再是课本知识的简单再现,而应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能力。因此,教
期刊
【摘 要】兴趣是学好语言的老师,对小学英语教师而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作者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课堂教育实践,在分析当今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诸多教育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方案,以期达到提高小学生英语水平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 游戏教学 英语  小学英语教学的对象一般是9-14岁的学生,这个时期的孩子好奇、好玩、好动、好强、喜欢受表扬。陈鹤琴先生也说:“小学生
期刊
一、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根据本课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建构性教学的理论为指导,在教学方法上,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创设情境、引导交流、自主建构”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发现能力,教给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小组合作、讨论、模拟实践等方法进行学习。 在教学思路上,我通过“情感铺垫、感受幸福”——“自
期刊
设计意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部分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我们益店镇中心幼儿园是一所地处乡村的公办幼儿园,在一次户外游戏时,我发现孩子们对泥土特别感兴趣。针对农村孩子的特点,我选择了在我们中班开展本次区域活动——玩泥巴。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玩泥巴的乐趣,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从中发展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动
期刊
设计意图:幼儿在小班时,对图形有了初步的认知,本次活动是在幼儿认识基本图形及了解其特点的基础上,从而展开的活动,主旨是激发他们动手操作的兴趣,在操作中对图形特点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真正将“以幼儿为中心”和小组合作的理念渗透于活动中,解放了幼儿的双手。  活动名称:火箭发射了  活动目标:认知上:巩固认识各种图形;能力上:根据各种图形的特征进行搭拼;情感上:感受图形搭拼的快乐。  活动准备:火箭发
期刊
活动目标:1.幼儿知道青菜的营养价值、食用部位,了解青菜的种植过程; 2.幼儿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说说青菜的营养价值,知道多吃青菜身体棒; 3.幼儿喜欢吃绿色蔬菜,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知道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有认识青菜、菠菜等绿色蔬菜及食用的经验。物质准备:幼儿自己观察青菜的图片,青菜生长过程的图片,幼儿挑食的图片 、农民辛勤劳作的图片,青菜、菠菜  活动过程实录:
期刊
一、抓住精言妙语,品味语言美  中华民族承载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它的语言是细腻而丰富多彩的。语文课本中无论哪种体裁的课文,其语言都各有特色,精炼传神,优美含蓄,我们教学时只要细细品鉴,便会体味其中的“美”,既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又可丰富他们的语言库存。①诗歌中传神的字眼随处可见,它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白居易在《暮江吟》这首诗中写到“一道残阳铺水中”,这里的“铺”字不但形象地將夕阳斜照的情景写
期刊
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幼儿能够初步感知“梦想”的意思;2.能力目标:幼儿通过图片的提示能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3.情感目标:通过大老鼠对小老鼠的爱,幼儿能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活动准备:1.故事图片;2.舒缓的轻音乐;3.小老鼠和大老鼠的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教师问幼儿的梦想是什么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  2.谈话引入
期刊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观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