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研究性复习的价值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h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同样适用于高三学生的语文复习。研究性复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大纲的体系、课本的脉络和对高考的要求,将复习内容转换成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能力的学习话动。具有以下特点:
  1.主动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积极查阅资料,精心选择设立专题,大胆设计复习方案,策划整个复习,即使教师偶尔参与,也必须围绕主题展开。
  2.问题性。在研究性复习话动中,指导者通常不是提供现成的答案让学生理解记忆,而是呈现一个个需要学习探索的问题(专题或课题)供学生选择研究。
  3.开放性。研究性复习涉及的范围很宽泛,知识、能力方法、技巧、心理、策略,都可以成为研究专题。尤其是对于高考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考生们在积累知识、增强能力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对于高考时的心理和策略的研究,他们把良好的心态和科学策略看成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重要前提。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课程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模式,还是一种学习方式;然而,究其本质,它更是一种崭新的学习精神和学习品格。这种精神和品格是一切学习活动都需要的,高考复习也不例外。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是自主学习,核心应当是独立思考意识:独立提出问题,独立研究问题,独立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旗帜鲜明地向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提出了挑战。在挑战中激发起来的勇气和思辨创新无疑是学生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高考被学生们称为人生的第一道坎,是大多数学生自觉选择的人生考验,这个考验最终只能由学生自己去面对,谁也不能包办代替。如何能让学生冷静面对高考,为他们的总复习设置研究性教学内容不失为一种新思路。其价值最少有以下几点:
  其一,高三阶段合理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将独立研究精神、自觉探究意识引入课堂复习或课外辅导,可以促使学生逐渐摆脱高三阶段严重的依赖、自从甚至麻木心理,克服由此而产生的循规蹈矩、思想僵化、急功近利、不思创新等弱点。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自主选择性原则还将改变高三千篇一律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自我设计者,增强主人翁意识,当好自己的总设计师,从容迎接高考。
  其二,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不仅在于更为坚实地建构知识,还在于能够切实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生活作风。对于中学生特别是高三学生而言,笔者认为后者尤其具有重要意义。高考作为目前尚难替代的客观性选拔手段,其相对科学性决定了高考复习必须严谨踏实,杜绝心浮气躁、一知半解。适时将研究性学习精神带进高考复习过程中,势必能更好地把学生的复习训练工作落到实处。
  其三,把研究性学习作为高三学生高考自主复习的全新途径,必将有效促进高考语文总复习工作,增强复习训练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学生成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体,老师只充当指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高考总复习是高中学习的最后阶段,时间紧,任务重,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能力训练而非知识传授。而在能力训练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如果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学实效将无法保障。长期以来,高三语文总复习大都是一个“练”字,练学生,更练老师。学生机械运动练得疲疲塌塌,老师心急如焚练得精疲力竭。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传统的总复习模式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身心折磨。将研究行学习方法引入总复习中,把一部分语文知识的归纳整理、语文能力的强化训练分解成各类研究性课题,交给学生选择、确定并分组研究,得出结论,引起讨论,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吸纳,让他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参与到整个复习过程中来,独立思考,分工协作,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只有学生自己动起来了,语文能力才有提高的可能。
  其四,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主题探究式学习,学生的学习、研究活动都是围绕着各自选择的主题展开的。高考语文总复习内容繁多,线索杂乱,知识序列、能力序列系统性不强。如果能够利用主题探究式学习法,将语文复习的内容和能力要求按一系列主题进行归纳研究,相信更能提纲挚领,化繁为简。同时,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需求、兴趣与自身条件,自由灵活地寻找总复习的突破口,对症下药,避免千人一面。
  其五,研究性学习又是一种问题质疑式学习,其实质就是问题意识的培养。而高考语文总复习的过程从某个角度上讲,也正是师生共同置疑、解疑的过程。无论是课文复习还是试题练习与分析,三年的学习内容集中到最后时刻,似乎总在跟辨析、琢磨打交道。所不同的是,传统的复习方法是以老师为中心,更多的时候是老师问,学生答,学生潜在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及时激发与发掘,而学生因个性差异造成的各种知识与能力问题也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研究性学习旨在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让每个学生在置疑过程中寻找到学习的内动力,让学生的学习成为有目的自觉探究过程。同时,由于各类学生都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提出问题,并在探究活动中找寻不同的解决方法,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使语文总复习活动产生质的飞跃。
  
  梁仕泽,教师,现居广东和平。
其他文献
世界上有从无而生的事物  譬如你——  或许,只是一丝微风  从海面,从深井  从五月之夜的露珠以及  朝阳升起后的霜雪  不可知的力平静地聚集  在无知无觉的天空  来自广袤宇宙的无,如今成为有  沒人知道  你的体内藏了多少风  也无人知晓  你的后院豢养了多少条龙  那样无声地燃烧,不为人知地颤抖  你柔软的变幻,可怖的翻滚——  这些来去无踪的雾、风和泪水  也许只是为了向大地  倾尽一场
作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常感叹学生作文中缺乏鲜活的例子,缺乏厚重的历史人文感,缺乏鲜亮隽永的语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产生这些弊端的原因之一,是学生脑中、手中的作文素材太少,平时又不注重积累。所以要解决学生作文提笔无言、干巴生硬的毛病,必须加强素材的积累与整理运用。    一、从整理内容上来说,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1、研究古今中外名人,从耳熟能详的例子中再找出新的角度、新的“抓手”来。例如诸葛
在比较之前,我要重申一下新课程的重要特征。新课程目标是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课程内容倡导的是“新、活、宽”,学习方式倡导的是自主、探究与合作,教学过程倡导的是沟通、理解和创新。因此新课程改革下的选拔考试理应符合这些特征,这样才能促使中学基础教育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新课程考试大纲(语文)》(以下简称《新课程考纲》)比《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考试大纲(语文)》(以下简称为《
3月28日,北京大学绿色生命协会观测到,地黄开了。在北大绿协流传着地黄是“民间校花”的说法。初听可能有些莫名其妙,不过观察一下它的小花,也的确能从颜色和花型联想出鲁迅先生设计的北大校徽的模样。“校花儿”开了  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野外实习基地——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学们曾经见到过一种名为花无柱兰的野生兰花,因其花形酷似北大校徽,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作“北大兰”。只可惜“北大兰”并不生于北大
文言词汇数量少,很难尽表人意,所以文言文作者们总是在创新使用,不停拓展词汇的表现范围,加之今人与古人心意之间距离大,因此文言注释常常出现不当。现在试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语文教材的几处不当注释为例,试做原因探析。  1 往来无白丁。(人教版教材注: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说文》注:丁——“言万物之丁壮”。《辞海》注:丁——①封建时期无功名的人;②对成年男子的泛称。白:《说文》对“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在我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影响之广,成就之高,是其它文学样式所无法媲美的。它是散文、小说、戏剧等产生的渊源和基础,但又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语言精练,富于音乐性;感情强烈,富于想象性;表情达意,形象为主;意境深远,自成高格。中学生喜欢读诗,中学教师常常选择诗歌教学参加各类大赛,高师中文专业师范生在模拟教学及教育实习中对诗歌教学也是情有独钟,足见诗歌之魅力。   然而,在过去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从“出生”于世的第一天起就倍受人们的关注,这个承载着鲁迅笔下国民劣根性的人物身上也充斥了令人同情的悲苦情愫。   阿Q是真正意义上的“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举目无亲、孤家寡人以至身体上都落下某种残疾(头上的‘癞疮疤’)”的乡村下层流浪汉。对他而言, “活着”是他活下去的全部意义。当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只在于“生存”的时候,这个生命便是悲苦的。  然而,一个单薄到只有肉身的生命,要存活于
“水在瓶中”,这带有些许神秘意味的四字箴言,赋予了小说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在当代文学史的叙述中,魔幻现实主义是拉美的原创,而中国的作家则吸收、模仿。而在我的理解中,魔幻的根源其实是对非“现实”的另一种秩序的坚信。另一种秩序,并非简单的、表面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所谓的科学的秩序,而是深入到逻辑、表达、语言的层面,是对整个世界的另一种“构型”。在这样的“构型”中,我们似乎可以“生活在别处”,在不回避、不
在作文教学中,常常见到“情感的伪化”:一副老气横秋的“庄肃严正”,一番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一套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和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字里行间“神圣”得再也找不回一个真实的自我。这些陈词滥调的背后,是学生对作文兴趣的消退,真情失落业已成为作文教学中的痼疾!对此,我曾苦苦思索:如何调动学生作文时的真情?    一、重视周记训练,打磨学生的情感积淀   
时下,传统的评价方式已无法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一些新的质性评价方式逐渐被倡导和运用。新的评价模式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此,我浅谈教育教学中运用评价新模式的点滴领悟。     一、注重过程,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总结性评价是对评价对象一定时期、较全面状况所进行的价值判断,一般在学期末进行。形成性评价是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通过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