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近十多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许多综合类大学因各种“不言而喻”的原因相继增设了艺术类专业,并逐步发展为独立的二级学院或艺术系,使艺术类师生队伍日益壮大。但由于艺术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及其在综合类高校中常有的一些“尴尬”定位,以及艺术类学生和部分专业教师在综合类大学中经常表现出的与其他师生的不同甚至“异类”的行为特征,再加上脱胎于美院模式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方法等;尤其是近几届学生,在“异类”的同时还带有明显的90后群体特色,这些都为综合类高校的艺术专业教学管理带来了相关问题、增加了工作难度。现以天津部分综合类大学的艺术专业为对象,通过对专业特点、师生特征、教学特色等内容展开较为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力求从中发现一些关键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可行的解决措施,进而为提升艺术专业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做出努力。
关键词:艺术类学生;教学管理;综合类大学
一、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的定位及特点
国内的艺术教育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大致以专业艺术院校和师范院校的艺术系为主,而综合类大学很少设置艺术专业。伴随着高校扩招的风势,绝大多数综合类大学也相继“群起而动”地设置了艺术专业,主要原因无非三点:其一是艺术专业的学费高于其它专业2-3倍,基本为每生/年8000元至15000元;其二是艺术专业的生源多,平均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大约为50:1甚至更高,例如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名校近三年可以达到100:1;其三是艺术专业学生的高考文化课成绩要求较低,按国家教育部规定,达到生源地普通一本或二本录取分数线的60%即为合格,再加上艺术类专业考试的评判没有硬性标准答案,故而使大众普遍认为艺术专业的入学门槛较低。因此,传统的艺术专业“精英”教育早已转变为“普及”教育,尤其体现在综合类大学更为明显。在综合类大学中,艺术学科很难成为重点专业,即使成为重点发展专业也属难能可贵,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后带来的一些相关负面情况可见一斑。这些都导致了艺术专业在综合类高校中的地位相对“尴尬”并直接影响到教学管理。
综合类大学艺术学科的特点虽然与单纯的艺术专业院校(美术学院、音乐学院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同时还应当清醒的看到二者之间的区别;例如美术学院至今仍然保持着“专业画家摇篮”的称号,而综合类高校大多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主,其教育目标主要表现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设计人才,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和理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反映在教学管理方面也有所不同,美术学院的教学管理相对“松散”和感性,而综合类大学首先要强调在符合本校教学规范的前提下,再去发挥艺术专业自身的感性特征;也就是说,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的教学管理必须强化理性的秩序和严谨的规范。
二、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与学习的问题
艺术类大学生的普遍特点是个性张扬、感情细腻,自我意识强烈,但往往容易导致为人处世的偏激。由于在进入高校之前就开始接受一定的艺术专业训练,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受到所谓的“自由浪漫”的“文艺青年”作风的熏陶,有些孩子甚至极端地认为“没有艺术就没有生命”[1];以致很多学生家长都感叹——艺术专业的孩子在没有学会做艺术之前,却都普遍地学会了做个“艺术人”。因此,这类“艺术人”在综合类高校中就显得尤为突出并造成教学管理的难点。虽然他们具有一定的艺术专业基础,但文化课环节薄弱;他们思想活跃、进取,有远大志向,但往往缺乏理性思考,理想不切实际;他们勇于想,敢于做,但缺乏坚强毅力和担当的勇气。这就给综合类大学的教学管理工作留下了一些本不需要面对的问题和难题。
例如,善于在各方面表现自我的艺术专业学生,在日常生活及穿衣打扮方面大多会选择“奇装异服”来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和行为不羁,有的男生甚至打单耳的耳洞,目的就是刻意在行为处事上显示自己异于常人。但同时也使他们具有了其它专业学生不具备的强列的表现欲望,在许多公众场合都不怎么怯场。比如某高校一年级新生在课堂上给大家介绍家乡时,不仅通过PPT图片和文字展示家乡风貌,甚至还用家乡小调清唱了豫剧《花木兰》的经典选段,这种独特的方式让大家一下子就记住了她。
然而,艺术类大学生在对待专业课以外的文化课学习时,主要问题表现在缺乏深刻的认识和认真的态度,多数学生崇尚60分主义,只要不挂科能拿到学分,全部考60分也无所谓。学生的普遍观念是,挂科无所谓可以补考;补考不过无所谓可以重修;重修不过无所谓还可以继续重修。这样的不良思想导致了大批学生补考、重修,进而影响了艺术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人为的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管理工作量;同时导致了文化课基础本来就薄弱的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水平更差,必将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现在的90后大学生更是让家长捧在手心的一代,许多高校出现了孩子上学家长租房陪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孩子的独立和成长。甚至有个别问题极端到难以理解;例如一位男生的妈妈租房陪读,当班主任问她为什么要陪读时,回答竟然是:“儿子从小到大都是我给他洗澡,自己洗不干净……”班主任几乎昏厥!虽然极端个别,但当前的大一新生们的确在行为和心理上普遍不够独立,不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因而导致了大学生恋爱现象的普及。由于他们找不到正确的学习和生活方向,为了一个暂时的心理依靠选择恋爱。甚至一部分学生把恋爱次数的多少当成衡量自己魅力大小的凭据,而艺术类学生的攀比心强也是促成这一现象的直接诱因。另外,超越生死的爱情电影,风花雪月的言情小说,缠绵悱恻的爱情歌曲,体验恋爱感觉的广告片等众多社会现象充斥着大学生活并左右着学生恋爱行为。这些方方面面都会使教学管理中的班主任工作、辅导员工作乃至课堂教学工作受到直接或间接影响。
(二)教师与教学的问题
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的教师大多都是美术学院毕业,即使部分非美术学院毕业的青年教师的老师们也大多具有美院背景。因此,他们的理工科知识欠缺带来逻辑思维能力的先天不足,使理论知识的讲授缺乏严谨性;加上早期美术教育中“师傅带徒弟”观念的影响,导致科学意识普遍较低,使其在教学中过于强调实践性和实用性,授课方式倾向“顿悟”和“感知”,重视技巧方法的传授而忽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往往只教导学生凭个人感觉怎样去做,而不深入分析为什么那样做;因而学生自身的理性逻辑的思维能力没有发挥出来,使学生陷入“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2] 这种教学方式更像100年前包豪斯的“作坊式”教学,可以适用于独立的美术院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不会过分约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课堂气氛活跃。但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综合类大学,这种模式在综合类大学的泛滥,不利于学校整体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学校管理工作和教师授课带来双重影响与制约。虽然综合类大学的一般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并鼓励教师可以有自己独到的思维和独特的上课方式。但同时也应当看到,这种“独到”和“独特”不能过于“异类”,更不能跳开或超越综合类大学的教学规范。另外,由于艺术专业教师的学历背景,使部分教师自身带有一些美院式的那种自由散漫性格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三)其它工作人员及教务管理形式的问题
在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院系工作的其他管理人员中,有些人来自艺术类相关专业院系,有些人来自综合类大学的非艺术专业院系,他们的教育背景虽然各有不同,但却同样面临着艺术专业教学管理的相同问题,并且在对待类似问题时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例如,有些艺术专业出身的管理人员对于学生的学习问题、恋爱问题、价值观问题以及专业教师的教学问题,往往表现出可以接受甚至认同,而一些理工科专业出身的管理人员则表现出不可理解甚至反对,这就导致了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群体中的自我矛盾。
另外,许多综合类大学在设置艺术专业时或许没有考虑到、或许忽视了艺术专业的特殊性,忽视了异于其他的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忽视了教师、教学的特殊性,因而在教务管理形式方面过于追求“规范统一”的“一刀切”现象势必造成一些矛盾。例如,艺术专业的基础课教学就存在着不同于普通课堂讲授的、以实训辅导为主的授课形式,辅导内容可以达到80%至90%的工作量;而有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属于一半理论讲授、一半实训辅导或实验、调研、考察等,还有一些艺术史论课程则完全采用课堂理论讲授形式。这些不同的教学形式体现在每学期排课时就会与教务部门的计算机排课程序以及课程管理方式产生矛盾,同时带来的艺术专业“调停课情况较多”等相关问题不易被人理解。
三、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教学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根据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教学管理中显露出的一些弊端以及问题成因的分析内容,提出以下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
其一,必须认识到在学风、教风相对规范、严谨的综合类大学中,艺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着重强调科学文化与艺术素养并重、理性思维与情感体验并重,同时应当与美院类人才培养的侧重点有所同有所不同。对于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学生而言,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修养、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过硬的艺术技能才是服务社会的根本,要让他们知道必须加强知识修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合理知识结构。因此,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是首要的关键问题,而如何提高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必须由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教育和一点一滴的努力来达成目标。仅就学校角度出发,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师的言行自律以及教学环境的完善来逐步培养。
例如可以适当开设一些讲授数学精神、数理造型方面的相关课程或专题讲座,使学生深刻了解艺术与科学文化相结合的重要。由于数学本身具有的高度抽象性,因而使数理逻辑思维下开展的数理造型也就常常被认为是“晦涩难懂”和“高深莫测”的代名词,尤其是从事艺术设计的人员大多以感性思维为主,数学基础差,但在这种情况下,仍有一些艺术院校干脆“砍”掉数学课,这无异于“饮鸩止渴”,使从事艺术设计的人员知识结构严重缺失,同时将艺术设计者应当具备的科学的理性思考训练进一步抹杀;因此,借助数理逻辑思维开展的数理造型方式,能帮助艺术设计者提高科学的理性思考,并达到用一种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审美意识和理性态度重新塑造艺术形态。就像艺术大师吴冠中先生所言:“科学与艺术如同长江与黄河,是同源的,共同的源头便是人类的情感”。同时要想尽办法增强学生对其它文化课的重视程度,要让他们知道有深度的艺术设计来源于深厚的思想理论以及良好的理性思维支撑。另外,还可以借鉴吴冠中先生曾经在教学文章里提到的“因材自教”方法,其本意是自己教育自己,并鼓励学生以“自助餐”的形式交叉兼学。
其二,必须加强艺术专业教师队伍的自律和素质的提升;借用梅贻琦先生在《大学一解》中的一句名言:“习艺愈勤去修养愈远”。[3]要让教师明确自己所在的大学岗位所担负的重任和职业德行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综合类大学的培养目标并不是单纯的画家或艺术工匠。因此,要求艺术专业教师必须从自身意识观念上加以解决,多从教师角色而不是“艺术家”角色出发,彻底消除那些认为自己是特殊的就应该异于其他专业的不良想法,充分认识到在综合类大学的大环境中,必须先要符合学校整体的教育方针和教学规范,保持在大前提不变的情况下开展有特色的教学活动。例如在传授艺术或设计的技能之前,首先要在艺术理念上强化引导作用,同时加强自身科学文化素质的修养,努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论知识讲授的条理化、严谨性;其次,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使学生从缺乏理性逻辑的受教状态中解脱出来,通过多种形式的理论讲解来启发学生,使其对理性美感产生追求的兴趣,从思想和心理上全方位放松并树立信心,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如果教师从自身角度就没有端正行为,自身就忽视理论知识讲解,那么学生也感受不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要通过多种形式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在职研修条件,同时有必要在艺术类和其他学科的教师之间建立沟通平台,加强交流与合作,如共同承担相关科研项目,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理工科与艺术学科的教学课程相互借鉴,进而形成良性的艺术设计知识结构。
其三,必须合理有效地调整学校管理方面的相关内容。要看到艺术专业学生不同于其他学生的特色,要在管理制度上分别对待,尽量不搞一刀切。在学校制度允许范围内,适当给艺术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一些自由安排的空间。学校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从政府宏观指导意见和社会发展现实需求双重指导下,使人才的培养模式要满足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多样性要求,要加强交叉学科的建设。这样就会使艺术专业在综合类大学起到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曾说:“如果不是早期的艺术教育,我将一事无成”;李政道先生说:“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可见艺术素质的培养是全人类关注的问题。如果综合类大学的艺术专业管理得当,艺术氛围提升,就一定会给整个学校的艺术素质培养环境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四、结语
教育的关键要看学生质量,而学生质量的高低又与教师、教学及教育环境密不可分。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多少知识,通过教师教学内容是否具备了主观能动的创新意识,通过教学环境的影响是否提升了自身素质等方面都很重要,而这些方面的主体必然是学生。因此,教学管理的主体对象也就无可争议的是学生;同时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受教育对象的学生并不是无生命的部件而是活生生的、富有感情、思想和热血的年轻人。一切以学生出发开展的教学管理工作方为正道,而走好正道的前提就是搞清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并逐一解决,进而使专业和学校在互助互利的关系下产生双赢。
[参考文献]
[1]李瑜.艺术类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教育管理对策分析[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37(1):92-93
[2]吴向阳.论工科工业设计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J].中国高教论丛,2006,29(4):63-66
[3]梅贻琦.大学一解[J].清华学报,1941,13(1).
关键词:艺术类学生;教学管理;综合类大学
一、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的定位及特点
国内的艺术教育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大致以专业艺术院校和师范院校的艺术系为主,而综合类大学很少设置艺术专业。伴随着高校扩招的风势,绝大多数综合类大学也相继“群起而动”地设置了艺术专业,主要原因无非三点:其一是艺术专业的学费高于其它专业2-3倍,基本为每生/年8000元至15000元;其二是艺术专业的生源多,平均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大约为50:1甚至更高,例如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名校近三年可以达到100:1;其三是艺术专业学生的高考文化课成绩要求较低,按国家教育部规定,达到生源地普通一本或二本录取分数线的60%即为合格,再加上艺术类专业考试的评判没有硬性标准答案,故而使大众普遍认为艺术专业的入学门槛较低。因此,传统的艺术专业“精英”教育早已转变为“普及”教育,尤其体现在综合类大学更为明显。在综合类大学中,艺术学科很难成为重点专业,即使成为重点发展专业也属难能可贵,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后带来的一些相关负面情况可见一斑。这些都导致了艺术专业在综合类高校中的地位相对“尴尬”并直接影响到教学管理。
综合类大学艺术学科的特点虽然与单纯的艺术专业院校(美术学院、音乐学院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同时还应当清醒的看到二者之间的区别;例如美术学院至今仍然保持着“专业画家摇篮”的称号,而综合类高校大多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主,其教育目标主要表现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设计人才,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和理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反映在教学管理方面也有所不同,美术学院的教学管理相对“松散”和感性,而综合类大学首先要强调在符合本校教学规范的前提下,再去发挥艺术专业自身的感性特征;也就是说,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的教学管理必须强化理性的秩序和严谨的规范。
二、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与学习的问题
艺术类大学生的普遍特点是个性张扬、感情细腻,自我意识强烈,但往往容易导致为人处世的偏激。由于在进入高校之前就开始接受一定的艺术专业训练,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受到所谓的“自由浪漫”的“文艺青年”作风的熏陶,有些孩子甚至极端地认为“没有艺术就没有生命”[1];以致很多学生家长都感叹——艺术专业的孩子在没有学会做艺术之前,却都普遍地学会了做个“艺术人”。因此,这类“艺术人”在综合类高校中就显得尤为突出并造成教学管理的难点。虽然他们具有一定的艺术专业基础,但文化课环节薄弱;他们思想活跃、进取,有远大志向,但往往缺乏理性思考,理想不切实际;他们勇于想,敢于做,但缺乏坚强毅力和担当的勇气。这就给综合类大学的教学管理工作留下了一些本不需要面对的问题和难题。
例如,善于在各方面表现自我的艺术专业学生,在日常生活及穿衣打扮方面大多会选择“奇装异服”来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和行为不羁,有的男生甚至打单耳的耳洞,目的就是刻意在行为处事上显示自己异于常人。但同时也使他们具有了其它专业学生不具备的强列的表现欲望,在许多公众场合都不怎么怯场。比如某高校一年级新生在课堂上给大家介绍家乡时,不仅通过PPT图片和文字展示家乡风貌,甚至还用家乡小调清唱了豫剧《花木兰》的经典选段,这种独特的方式让大家一下子就记住了她。
然而,艺术类大学生在对待专业课以外的文化课学习时,主要问题表现在缺乏深刻的认识和认真的态度,多数学生崇尚60分主义,只要不挂科能拿到学分,全部考60分也无所谓。学生的普遍观念是,挂科无所谓可以补考;补考不过无所谓可以重修;重修不过无所谓还可以继续重修。这样的不良思想导致了大批学生补考、重修,进而影响了艺术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人为的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管理工作量;同时导致了文化课基础本来就薄弱的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水平更差,必将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现在的90后大学生更是让家长捧在手心的一代,许多高校出现了孩子上学家长租房陪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孩子的独立和成长。甚至有个别问题极端到难以理解;例如一位男生的妈妈租房陪读,当班主任问她为什么要陪读时,回答竟然是:“儿子从小到大都是我给他洗澡,自己洗不干净……”班主任几乎昏厥!虽然极端个别,但当前的大一新生们的确在行为和心理上普遍不够独立,不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因而导致了大学生恋爱现象的普及。由于他们找不到正确的学习和生活方向,为了一个暂时的心理依靠选择恋爱。甚至一部分学生把恋爱次数的多少当成衡量自己魅力大小的凭据,而艺术类学生的攀比心强也是促成这一现象的直接诱因。另外,超越生死的爱情电影,风花雪月的言情小说,缠绵悱恻的爱情歌曲,体验恋爱感觉的广告片等众多社会现象充斥着大学生活并左右着学生恋爱行为。这些方方面面都会使教学管理中的班主任工作、辅导员工作乃至课堂教学工作受到直接或间接影响。
(二)教师与教学的问题
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的教师大多都是美术学院毕业,即使部分非美术学院毕业的青年教师的老师们也大多具有美院背景。因此,他们的理工科知识欠缺带来逻辑思维能力的先天不足,使理论知识的讲授缺乏严谨性;加上早期美术教育中“师傅带徒弟”观念的影响,导致科学意识普遍较低,使其在教学中过于强调实践性和实用性,授课方式倾向“顿悟”和“感知”,重视技巧方法的传授而忽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往往只教导学生凭个人感觉怎样去做,而不深入分析为什么那样做;因而学生自身的理性逻辑的思维能力没有发挥出来,使学生陷入“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2] 这种教学方式更像100年前包豪斯的“作坊式”教学,可以适用于独立的美术院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不会过分约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课堂气氛活跃。但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综合类大学,这种模式在综合类大学的泛滥,不利于学校整体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学校管理工作和教师授课带来双重影响与制约。虽然综合类大学的一般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并鼓励教师可以有自己独到的思维和独特的上课方式。但同时也应当看到,这种“独到”和“独特”不能过于“异类”,更不能跳开或超越综合类大学的教学规范。另外,由于艺术专业教师的学历背景,使部分教师自身带有一些美院式的那种自由散漫性格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三)其它工作人员及教务管理形式的问题
在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院系工作的其他管理人员中,有些人来自艺术类相关专业院系,有些人来自综合类大学的非艺术专业院系,他们的教育背景虽然各有不同,但却同样面临着艺术专业教学管理的相同问题,并且在对待类似问题时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例如,有些艺术专业出身的管理人员对于学生的学习问题、恋爱问题、价值观问题以及专业教师的教学问题,往往表现出可以接受甚至认同,而一些理工科专业出身的管理人员则表现出不可理解甚至反对,这就导致了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群体中的自我矛盾。
另外,许多综合类大学在设置艺术专业时或许没有考虑到、或许忽视了艺术专业的特殊性,忽视了异于其他的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忽视了教师、教学的特殊性,因而在教务管理形式方面过于追求“规范统一”的“一刀切”现象势必造成一些矛盾。例如,艺术专业的基础课教学就存在着不同于普通课堂讲授的、以实训辅导为主的授课形式,辅导内容可以达到80%至90%的工作量;而有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属于一半理论讲授、一半实训辅导或实验、调研、考察等,还有一些艺术史论课程则完全采用课堂理论讲授形式。这些不同的教学形式体现在每学期排课时就会与教务部门的计算机排课程序以及课程管理方式产生矛盾,同时带来的艺术专业“调停课情况较多”等相关问题不易被人理解。
三、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教学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根据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教学管理中显露出的一些弊端以及问题成因的分析内容,提出以下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
其一,必须认识到在学风、教风相对规范、严谨的综合类大学中,艺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着重强调科学文化与艺术素养并重、理性思维与情感体验并重,同时应当与美院类人才培养的侧重点有所同有所不同。对于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学生而言,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修养、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过硬的艺术技能才是服务社会的根本,要让他们知道必须加强知识修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合理知识结构。因此,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是首要的关键问题,而如何提高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必须由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教育和一点一滴的努力来达成目标。仅就学校角度出发,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师的言行自律以及教学环境的完善来逐步培养。
例如可以适当开设一些讲授数学精神、数理造型方面的相关课程或专题讲座,使学生深刻了解艺术与科学文化相结合的重要。由于数学本身具有的高度抽象性,因而使数理逻辑思维下开展的数理造型也就常常被认为是“晦涩难懂”和“高深莫测”的代名词,尤其是从事艺术设计的人员大多以感性思维为主,数学基础差,但在这种情况下,仍有一些艺术院校干脆“砍”掉数学课,这无异于“饮鸩止渴”,使从事艺术设计的人员知识结构严重缺失,同时将艺术设计者应当具备的科学的理性思考训练进一步抹杀;因此,借助数理逻辑思维开展的数理造型方式,能帮助艺术设计者提高科学的理性思考,并达到用一种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审美意识和理性态度重新塑造艺术形态。就像艺术大师吴冠中先生所言:“科学与艺术如同长江与黄河,是同源的,共同的源头便是人类的情感”。同时要想尽办法增强学生对其它文化课的重视程度,要让他们知道有深度的艺术设计来源于深厚的思想理论以及良好的理性思维支撑。另外,还可以借鉴吴冠中先生曾经在教学文章里提到的“因材自教”方法,其本意是自己教育自己,并鼓励学生以“自助餐”的形式交叉兼学。
其二,必须加强艺术专业教师队伍的自律和素质的提升;借用梅贻琦先生在《大学一解》中的一句名言:“习艺愈勤去修养愈远”。[3]要让教师明确自己所在的大学岗位所担负的重任和职业德行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综合类大学的培养目标并不是单纯的画家或艺术工匠。因此,要求艺术专业教师必须从自身意识观念上加以解决,多从教师角色而不是“艺术家”角色出发,彻底消除那些认为自己是特殊的就应该异于其他专业的不良想法,充分认识到在综合类大学的大环境中,必须先要符合学校整体的教育方针和教学规范,保持在大前提不变的情况下开展有特色的教学活动。例如在传授艺术或设计的技能之前,首先要在艺术理念上强化引导作用,同时加强自身科学文化素质的修养,努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论知识讲授的条理化、严谨性;其次,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使学生从缺乏理性逻辑的受教状态中解脱出来,通过多种形式的理论讲解来启发学生,使其对理性美感产生追求的兴趣,从思想和心理上全方位放松并树立信心,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如果教师从自身角度就没有端正行为,自身就忽视理论知识讲解,那么学生也感受不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要通过多种形式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在职研修条件,同时有必要在艺术类和其他学科的教师之间建立沟通平台,加强交流与合作,如共同承担相关科研项目,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理工科与艺术学科的教学课程相互借鉴,进而形成良性的艺术设计知识结构。
其三,必须合理有效地调整学校管理方面的相关内容。要看到艺术专业学生不同于其他学生的特色,要在管理制度上分别对待,尽量不搞一刀切。在学校制度允许范围内,适当给艺术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一些自由安排的空间。学校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从政府宏观指导意见和社会发展现实需求双重指导下,使人才的培养模式要满足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多样性要求,要加强交叉学科的建设。这样就会使艺术专业在综合类大学起到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曾说:“如果不是早期的艺术教育,我将一事无成”;李政道先生说:“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可见艺术素质的培养是全人类关注的问题。如果综合类大学的艺术专业管理得当,艺术氛围提升,就一定会给整个学校的艺术素质培养环境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四、结语
教育的关键要看学生质量,而学生质量的高低又与教师、教学及教育环境密不可分。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多少知识,通过教师教学内容是否具备了主观能动的创新意识,通过教学环境的影响是否提升了自身素质等方面都很重要,而这些方面的主体必然是学生。因此,教学管理的主体对象也就无可争议的是学生;同时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受教育对象的学生并不是无生命的部件而是活生生的、富有感情、思想和热血的年轻人。一切以学生出发开展的教学管理工作方为正道,而走好正道的前提就是搞清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并逐一解决,进而使专业和学校在互助互利的关系下产生双赢。
[参考文献]
[1]李瑜.艺术类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教育管理对策分析[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37(1):92-93
[2]吴向阳.论工科工业设计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J].中国高教论丛,2006,29(4):63-66
[3]梅贻琦.大学一解[J].清华学报,194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