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教化功能和激励作用,对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的思考与实践要自始至终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人的发展上。
【关 键 词】 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和谐;德育
【中图分类号】 G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880(2011)12-0016-03
一个人的提升是以他的理想追求为出发点,一所学校的提升是以它的精神追求为立足点。再崇高的精神,再先进的文化,在发展的每一个时期,每一个阶段都必须不断地剔除附着的历史锈迹,不断地注入富有时代活力的新元素,不断地壮大它的根系,增植培护它的吸纳功能,使其永葆青春。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教化功能和激励作用,对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的思考与实践要自始至终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人的发展上。
一、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
历经73年的积累与淬砺,重庆八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秉持“育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铭承“诚、勤、立、达”的校园精神,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
(一)“诚勤立达”校园精神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诚、勤、立、达”的校园精神,体现的是一种求真求实的校园文化以及由此形成的人文底蕴。
“诚”即真实无妄。校长、教师、学生相互之间真诚相待、真心交流。校长与教师同呼吸、共荣辱;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培养出的学生诚实守信,取信于整个社会。
“勤”即辛苦而不怠慢。校长、老师、学生都有强烈的终身学习观念,辛勤耕耘、自强不息。
“立”指立人、立德。学校倡立教师对教育事业高度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学生唯有对知识技能的追求和对事业的献身,才能立人立德于社会。
“达”是一种宽阔的心境。老师间讲究豁达大度,群策群力办好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才能贤达于社会,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诚、勤、立、达”的校园精神,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学校以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为本,最大限度地开掘、拓展学生的智慧和潜能,锻铸健康身心,塑造健全人格。积极打造“书香校园”“科研校园”“民主校园”“信息化校园”“国际化校园”,着力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让教师有学者气质,学生有书生气概,校园有书卷气息。
(二)“教育联盟”增强学校教育效果
“和而不同”与“过犹不及”的意义,在于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均衡,强调处理人或事时讲究度的把握,以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学校在建设过程中,为学生教育、教师团队建设和家校通力合作,找到了有力的“支撑”。
在对犯错的学生施行德育时,教师应先明白,学生的调皮是年龄特征使然。从而教师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不急不躁,在严格管理的同时,不忘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和谐的氛围中,有肯定有否定,促进学生进步。
学校不把某些学生的家校问题推向矛盾的极致,而是考虑家长心态的合理性,教师、学校在坚守自己教育信念的同时,与家长沟通,从眼前和长远两方面看待教育的行为,并时常交换教育的方法,让学校成为学生、教师和家长成长的绿洲,让家长在送孩子到学校读书的同时,也感受和学习育人于心的力量和方法。家校通力合作,形成教育的联盟,增强学校教育的效果。
“个体劳动,集体成果”。教师们深知,教育成果是集体共同创造的,合作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才能出整体效果。和谐不是扼杀教师的个性,而是力求教师们在教学风格上“和而不同”,在学术上又“百花齐放”。
(三)“教学和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校以“中庸之道”重视师生和谐关系,不把学生的学习困难和教学暂时无效作为教师烦恼的缘由,平静自己的心态,适度地表达喜怒哀乐,既让学生知道教师在乎他,又无过火的言行,教学民主便会自然而然地出现。
师生互动是一种教学的“不偏不倚”。教师们很有技巧,既不搞“满堂灌”,也不每堂课都是学生发现探索;“构建主义”要搞,但不是教育的虚无主义;传统教学中的讲授方式有弊端,但毕竟是学校教育传承已久的有效的主要手段;讲授中注意启发提问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恰当地选择效果好的方法,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德育“三贴近”,覆盖学生成长时空。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重庆八中坚持“素质教育,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本着“让德育走进学生心灵,为学生文明幸福人生奠基”的德育理念,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营造“和谐、勤奋、文明、守纪”的校园文明氛围。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坚持“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全方位德育”,让德育覆盖学生发展的整个时空环境。
2. 对话大师,碰撞出心灵的智慧。学校坚持每周三下午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到校开办讲座,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对话大师,滋润生命”的活动。让学生与大师对话,与知识和真理为友,用有限的时间获取无限的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校坚持将图书室建在年级、建在班级的做法,切实开展广泛的全校性读书活动,努力培养师生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优秀品质,培养智慧、儒雅、卓越的师生气质。学校努力创办高水平的师生校园刊物,传承历史文化,传播先进思想,建成充满浓郁书香气息的文化校园。让素质教育的甘露,浸润校园的每个角落。
3. 社团活动,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从而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全面发展的目的。学校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让学生到生气勃勃的大自然里,到鲜活的社会活动中去,享受生活的乐趣,感受生活的气息,触摸生活的脉搏。学生们自发组建了四维风采社、话剧社、树人文学社等18个社团,从时尚爱好到学术研究,从理论学习到付诸实践,同学们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拓展视野,发展特长。
4. 科技活动,点燃学生科学的热情。学校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着力打造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在世界舞台上有竞争力的人才。学校先后承办多个国家级、市级科技活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学校坚持搞好每年的科技活动节,科普知识讲座、科普知识竞赛和科技发明创造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师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二、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上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行为
学校党委扎实抓好教职工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重庆市教师日常行为准则》《重庆八中师德师风十五条》,以增强干部、教师、职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学校在坚持科学规范办学的同时,要求教师品德高尚,举止优雅,言行得体,学识渊博,真正成为学生的楷模。
(二)三条“锦囊妙计”优化教师队伍
学校在培养人才、造就人才、引进人才方面着眼于三条:激发上进之心,促精授业之道,奠定守业之基。
1. 激发上进之心。学校不失时机地推出系列“名师工程”,以及一系列以激励为主、惠及终身的措施,来激发教师政治上的进取心、事业上的成就之心。
2. 促精授业之道。学校开展了“一帮一活动”“新教师汇报课”“老帮新结对子”“老教师优质课展示”“精品课放送”“教研组循环教学视导”等促精授业活动。
3. 奠定守业之基。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倾力解除教师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使他们一心一意干事业,安安心心做学问,极大地促进了他们“事业在八中、建功在八中”的终身效力思想,促使他们把教育当作事业去追求,当作艺术去奉献,当作科学去探索。
(三)“四条措施”成就教师非凡业绩
1. 抓好校本教研,优化课程结构;
2. 探索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3. 加强过程监控,逐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执行力,增强管理实效;
4. 逐步探索和完善适合我校校情的发展性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四)对外交流,开阔教师视野
1. 国内交流。学校在坚持练好内功的同时,积极向北京、上海、广东等教育发达地区学习,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好的教育做法。同时,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代表团,在参观、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共同进步。
2. 国际交流。学校继续加强对外交流活动,与英国、法国、加拿大、德国等多所学校结为友好学校。学校一方面每年派出4~5名教师到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交流学习一年,另一方面分批率领部分骨干教师短期出访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开阔教师眼界,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学校常年邀请4~5名外籍教师到校任教,先后接收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瑞典等国留学生16人,每年平均接待国外交流考察访问二百余人次。
三、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上
(一)完善资助体系,帮扶济困打通“绿色通道”
学校高度关注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为他们开辟了一个温暖无忧的“绿色通道”。
1. 勤工助学。学校专门设立图书管理、宿舍管理、就餐管理等岗位,让品学兼优、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
2. 专款扶贫。学校每年要拿出近40万元用于全部免除或部分免除家庭贫困学生的学杂费。同时,每月还拨出专款15 000元,在生活上补助贫困学生,直到他们毕业。
3. “春风行动”。学校党委在党员中开展帮扶活动,即一位党员至少帮助一位贫困学生,从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进行关爱,一直延续到大学。
4. 希望工程。伴随着学校资助制度的实施,校园内发起了身边的希望工程“为同学撑起一片蓝天”的爱心活动,领导、老师、学生纷纷捐款表达自己对贫困同学的关爱。
5. 社会捐助。学校先后收到重庆市轴承公司、重庆中农物资公司、重庆光讯集团等企业及知名校友的捐助,为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排忧解难。
(二)构建和谐教育,发挥名校优质教育辐射作用
为构建和谐教育,促进城乡统筹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充分发挥名校示范和辐射作用,先后与沙坪坝区天星桥中学、奉节夔门中学、开县西街中学、忠县白石镇中学、巫溪县西宁中学等学校,结成了长期的对口帮扶关系,通过教师交流、学生结对、师资培训、财物资助等形式,帮助他们进一步转变观念,改善办学条件,健全规章制度,提高教学质量。作为直属重点中学,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完善帮扶机制,拓展帮扶思路,创新帮扶形式,实现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准、长期性的优质帮扶工作,力争从对口帮扶工作的参与者向示范者转变,并以此促进我校的特色建设与内涵发展。同时,学校希望通过帮扶工作让对口支援学校从基础教育的被扶持者向教育优质学校转变,帮助对口帮扶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品质,成为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切实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齐英艳. 生活质量与人的全面发展[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 仇忠海. “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学校教育[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会. 论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关 键 词】 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和谐;德育
【中图分类号】 G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880(2011)12-0016-03
一个人的提升是以他的理想追求为出发点,一所学校的提升是以它的精神追求为立足点。再崇高的精神,再先进的文化,在发展的每一个时期,每一个阶段都必须不断地剔除附着的历史锈迹,不断地注入富有时代活力的新元素,不断地壮大它的根系,增植培护它的吸纳功能,使其永葆青春。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教化功能和激励作用,对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的思考与实践要自始至终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人的发展上。
一、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
历经73年的积累与淬砺,重庆八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秉持“育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铭承“诚、勤、立、达”的校园精神,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
(一)“诚勤立达”校园精神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诚、勤、立、达”的校园精神,体现的是一种求真求实的校园文化以及由此形成的人文底蕴。
“诚”即真实无妄。校长、教师、学生相互之间真诚相待、真心交流。校长与教师同呼吸、共荣辱;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培养出的学生诚实守信,取信于整个社会。
“勤”即辛苦而不怠慢。校长、老师、学生都有强烈的终身学习观念,辛勤耕耘、自强不息。
“立”指立人、立德。学校倡立教师对教育事业高度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学生唯有对知识技能的追求和对事业的献身,才能立人立德于社会。
“达”是一种宽阔的心境。老师间讲究豁达大度,群策群力办好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才能贤达于社会,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诚、勤、立、达”的校园精神,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学校以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为本,最大限度地开掘、拓展学生的智慧和潜能,锻铸健康身心,塑造健全人格。积极打造“书香校园”“科研校园”“民主校园”“信息化校园”“国际化校园”,着力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让教师有学者气质,学生有书生气概,校园有书卷气息。
(二)“教育联盟”增强学校教育效果
“和而不同”与“过犹不及”的意义,在于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均衡,强调处理人或事时讲究度的把握,以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学校在建设过程中,为学生教育、教师团队建设和家校通力合作,找到了有力的“支撑”。
在对犯错的学生施行德育时,教师应先明白,学生的调皮是年龄特征使然。从而教师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不急不躁,在严格管理的同时,不忘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和谐的氛围中,有肯定有否定,促进学生进步。
学校不把某些学生的家校问题推向矛盾的极致,而是考虑家长心态的合理性,教师、学校在坚守自己教育信念的同时,与家长沟通,从眼前和长远两方面看待教育的行为,并时常交换教育的方法,让学校成为学生、教师和家长成长的绿洲,让家长在送孩子到学校读书的同时,也感受和学习育人于心的力量和方法。家校通力合作,形成教育的联盟,增强学校教育的效果。
“个体劳动,集体成果”。教师们深知,教育成果是集体共同创造的,合作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才能出整体效果。和谐不是扼杀教师的个性,而是力求教师们在教学风格上“和而不同”,在学术上又“百花齐放”。
(三)“教学和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校以“中庸之道”重视师生和谐关系,不把学生的学习困难和教学暂时无效作为教师烦恼的缘由,平静自己的心态,适度地表达喜怒哀乐,既让学生知道教师在乎他,又无过火的言行,教学民主便会自然而然地出现。
师生互动是一种教学的“不偏不倚”。教师们很有技巧,既不搞“满堂灌”,也不每堂课都是学生发现探索;“构建主义”要搞,但不是教育的虚无主义;传统教学中的讲授方式有弊端,但毕竟是学校教育传承已久的有效的主要手段;讲授中注意启发提问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恰当地选择效果好的方法,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德育“三贴近”,覆盖学生成长时空。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重庆八中坚持“素质教育,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本着“让德育走进学生心灵,为学生文明幸福人生奠基”的德育理念,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营造“和谐、勤奋、文明、守纪”的校园文明氛围。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坚持“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全方位德育”,让德育覆盖学生发展的整个时空环境。
2. 对话大师,碰撞出心灵的智慧。学校坚持每周三下午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到校开办讲座,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对话大师,滋润生命”的活动。让学生与大师对话,与知识和真理为友,用有限的时间获取无限的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校坚持将图书室建在年级、建在班级的做法,切实开展广泛的全校性读书活动,努力培养师生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优秀品质,培养智慧、儒雅、卓越的师生气质。学校努力创办高水平的师生校园刊物,传承历史文化,传播先进思想,建成充满浓郁书香气息的文化校园。让素质教育的甘露,浸润校园的每个角落。
3. 社团活动,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从而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全面发展的目的。学校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让学生到生气勃勃的大自然里,到鲜活的社会活动中去,享受生活的乐趣,感受生活的气息,触摸生活的脉搏。学生们自发组建了四维风采社、话剧社、树人文学社等18个社团,从时尚爱好到学术研究,从理论学习到付诸实践,同学们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拓展视野,发展特长。
4. 科技活动,点燃学生科学的热情。学校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着力打造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在世界舞台上有竞争力的人才。学校先后承办多个国家级、市级科技活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学校坚持搞好每年的科技活动节,科普知识讲座、科普知识竞赛和科技发明创造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师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二、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上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行为
学校党委扎实抓好教职工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重庆市教师日常行为准则》《重庆八中师德师风十五条》,以增强干部、教师、职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学校在坚持科学规范办学的同时,要求教师品德高尚,举止优雅,言行得体,学识渊博,真正成为学生的楷模。
(二)三条“锦囊妙计”优化教师队伍
学校在培养人才、造就人才、引进人才方面着眼于三条:激发上进之心,促精授业之道,奠定守业之基。
1. 激发上进之心。学校不失时机地推出系列“名师工程”,以及一系列以激励为主、惠及终身的措施,来激发教师政治上的进取心、事业上的成就之心。
2. 促精授业之道。学校开展了“一帮一活动”“新教师汇报课”“老帮新结对子”“老教师优质课展示”“精品课放送”“教研组循环教学视导”等促精授业活动。
3. 奠定守业之基。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倾力解除教师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使他们一心一意干事业,安安心心做学问,极大地促进了他们“事业在八中、建功在八中”的终身效力思想,促使他们把教育当作事业去追求,当作艺术去奉献,当作科学去探索。
(三)“四条措施”成就教师非凡业绩
1. 抓好校本教研,优化课程结构;
2. 探索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3. 加强过程监控,逐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执行力,增强管理实效;
4. 逐步探索和完善适合我校校情的发展性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四)对外交流,开阔教师视野
1. 国内交流。学校在坚持练好内功的同时,积极向北京、上海、广东等教育发达地区学习,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好的教育做法。同时,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代表团,在参观、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共同进步。
2. 国际交流。学校继续加强对外交流活动,与英国、法国、加拿大、德国等多所学校结为友好学校。学校一方面每年派出4~5名教师到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交流学习一年,另一方面分批率领部分骨干教师短期出访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开阔教师眼界,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学校常年邀请4~5名外籍教师到校任教,先后接收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瑞典等国留学生16人,每年平均接待国外交流考察访问二百余人次。
三、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上
(一)完善资助体系,帮扶济困打通“绿色通道”
学校高度关注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为他们开辟了一个温暖无忧的“绿色通道”。
1. 勤工助学。学校专门设立图书管理、宿舍管理、就餐管理等岗位,让品学兼优、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
2. 专款扶贫。学校每年要拿出近40万元用于全部免除或部分免除家庭贫困学生的学杂费。同时,每月还拨出专款15 000元,在生活上补助贫困学生,直到他们毕业。
3. “春风行动”。学校党委在党员中开展帮扶活动,即一位党员至少帮助一位贫困学生,从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进行关爱,一直延续到大学。
4. 希望工程。伴随着学校资助制度的实施,校园内发起了身边的希望工程“为同学撑起一片蓝天”的爱心活动,领导、老师、学生纷纷捐款表达自己对贫困同学的关爱。
5. 社会捐助。学校先后收到重庆市轴承公司、重庆中农物资公司、重庆光讯集团等企业及知名校友的捐助,为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排忧解难。
(二)构建和谐教育,发挥名校优质教育辐射作用
为构建和谐教育,促进城乡统筹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充分发挥名校示范和辐射作用,先后与沙坪坝区天星桥中学、奉节夔门中学、开县西街中学、忠县白石镇中学、巫溪县西宁中学等学校,结成了长期的对口帮扶关系,通过教师交流、学生结对、师资培训、财物资助等形式,帮助他们进一步转变观念,改善办学条件,健全规章制度,提高教学质量。作为直属重点中学,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完善帮扶机制,拓展帮扶思路,创新帮扶形式,实现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准、长期性的优质帮扶工作,力争从对口帮扶工作的参与者向示范者转变,并以此促进我校的特色建设与内涵发展。同时,学校希望通过帮扶工作让对口支援学校从基础教育的被扶持者向教育优质学校转变,帮助对口帮扶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品质,成为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切实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齐英艳. 生活质量与人的全面发展[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 仇忠海. “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学校教育[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会. 论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