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一位高三女生写了一封信给笔者,诉说其高考在即的沉重心理压力。因此,笔者想结合平时和一些家长、学生的交谈就此问题谈些粗浅看法。
一、原因分析
1.青少年受回报心理的影响
在一份调查中,有些同学直言“宁愿住校,也不想和父母住”,原因是“爸爸妈妈对我太好了,家中一副全民迎考的架势让我窒息”。某某学生写道:“我上学放学爸爸都用车接送,回到家他们连饭都给我盛好了,还给我夹菜;想吃苹果,他们就削好皮,切成小块,插上牙签摆在书桌上;家务活就更不让我动手了。他们就知道让我学习、看书,其他的一切都给我安排好了。”他觉得不好好读书,就太对不起爸爸妈妈了。一位同学在调查表中写道:“我考得不好,情愿父母骂我两声,也不想看到他们把失望憋在心里。”孩子明显地感觉到,父母的爱是一种交换,无形中压力增大,一旦成绩不好,就很愧疚,所以认为父母给予自己的不是爱,而是压力,因而对这种爱产生排斥心理。当代中学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自尊心、较强的竞争意识以及高远的志向,但同时,情绪不稳定、性格脆弱、独立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弱,这也是当代中学生的普遍心态。加之学生本人主观愿望常会和来自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现实的要求产生矛盾和冲突,还有来自诸如学习、考试以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关系紧张等的压力,往往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不平衡、不协调,使学生感到心理紧张,抑或导致他们心理障碍。
2.父母受弥补心理的影响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再加上攀比心理作怪,不想在亲戚朋友面前丢面子,父母想用孩子的成功去弥补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遗憾,把所有自己从前未实现的理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对孩子学习期望值过高。有的家长就对笔者说过:“为了孩子的将来,我可以放弃现在的事业和兴趣……”有的家长因为路远,甚至在孩子学校附近租一套房间,好方便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父母的期望值越高,付出越大,也就越想看到孩子的成功,所以当孩子未达到自己期望值时,便会流露出失望的神情,免不了会责备几句,然后再给孩子上几道紧箍咒,却不知孩子正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3.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据调查,目前中学生父母,很少学过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知识,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要么一味训斥孩子,要么苦口婆心,其实两种做法都无法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还有一些父母吸取了别人的教训,对孩子既不打骂也不唠叨,只是默默“奉献”,从不敢正面问及孩子的学习状况,就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一些敏感、细腻的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后,反而会深深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久而久之,学习压力同样很大。很多时候,孩子的焦虑和紧张是来自家长的压力,而现在的家长虽然不像以前总是把“你如果考不好,以后就会……”挂在嘴边,但是无形的暗示同样会给孩子很大压力。很多家长会反复对孩子说:“只要你尽力了,成绩多少没关系。”这种话只能说一次,要是超过三遍,也会起到逆反作用。同样,有些家庭高挂“闲人免进”牌,也等于在制造紧张气氛。一些经济状况不太好的家庭,平时伙食很节约,考试期间花大钱买大补的东西给孩子吃,这不是补药而是“毒药”,不仅可能造成孩子身体不适,更在心理上造成极大压力。
二、对策
解决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最重要的是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
1.对孩子寄予最佳的期望值
一则资料显示:在对2500多名4-6岁幼儿的家长调查中,其中“家长对子女文化程度的期望”一项,几乎所有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大学,或是“能上多高就供多高”,而“对子女职业的期望”,则多数家长期望孩子当“工程师”“医生”等,而几乎没有家长希望孩子未来当普通工人。比如前面那位女生就表示父母希望她考上重点。而据我所知,她的学习一直处于中下水平。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普遍偏高,且为孩子制定了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使中学生有望“标”兴叹之感,使其不堪重负,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有些还导致中学生产生心理疾病。这就要求我们的家长在为孩子制定目标时,要结合孩子的智力、能力、性格、志趣等心理特征以及孩子以往的基础等,与孩子共同制订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使孩子“跳一跳,摘果子”,并最终达到目的。
2.引导孩子倾吐烦恼,学会适当宣泄
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压抑的形成有一个不断积淀的过程,而他们承受心理压力又有一定的限值,当压力超过这一限值时,就会出现心理疾病。父母既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特别是高三阶段,孩子学习紧张,心理压力大,容易烦躁,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宜施加过多的压力。因此,一定要注意引导孩子适时打开自己的心理闸门,进行适当的倾吐、宣泄,从而有效地缓解心理紧张感,减轻心理压力,恢复心理平衡。为此,家长应做到内紧外松,不防抽点时间带孩子上街购物,或到外去游玩,调节一下孩子的心理,和孩子沟通情感。高三阶段,考试会多一些,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考试的分数。有时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父母也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能责骂孩子,应心平气和地给孩子分析考不好的原因。其实这时,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信任、理解、鼓励与安慰,营造宽松的家庭气氛,关注孩子的情绪,倾听孩子的心声,帮助考生减压,使得他们能轻松地走进考场。
3.学会赏识孩子
现在,有的家长对教育孩子感到困惑。他们说,孩子对父母的良苦用心不理解:你耐心说服教育无济于事,你严厉训斥又事与愿违。下面,我想简要介绍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法。周弘老师说:“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而永远自豪!”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赏识是孩子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阳光、空气和水分。孩子的心灵是否舒展才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心灵舒展的孩子必然欢乐而轻松地飞,心灵压抑的孩子只能痛苦而缓慢地爬。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家庭应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平静港湾,家长应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家庭环境。当然,学校老师也应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经常反映学生的情况,给予家长指导和帮助,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
一、原因分析
1.青少年受回报心理的影响
在一份调查中,有些同学直言“宁愿住校,也不想和父母住”,原因是“爸爸妈妈对我太好了,家中一副全民迎考的架势让我窒息”。某某学生写道:“我上学放学爸爸都用车接送,回到家他们连饭都给我盛好了,还给我夹菜;想吃苹果,他们就削好皮,切成小块,插上牙签摆在书桌上;家务活就更不让我动手了。他们就知道让我学习、看书,其他的一切都给我安排好了。”他觉得不好好读书,就太对不起爸爸妈妈了。一位同学在调查表中写道:“我考得不好,情愿父母骂我两声,也不想看到他们把失望憋在心里。”孩子明显地感觉到,父母的爱是一种交换,无形中压力增大,一旦成绩不好,就很愧疚,所以认为父母给予自己的不是爱,而是压力,因而对这种爱产生排斥心理。当代中学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自尊心、较强的竞争意识以及高远的志向,但同时,情绪不稳定、性格脆弱、独立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弱,这也是当代中学生的普遍心态。加之学生本人主观愿望常会和来自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现实的要求产生矛盾和冲突,还有来自诸如学习、考试以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关系紧张等的压力,往往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不平衡、不协调,使学生感到心理紧张,抑或导致他们心理障碍。
2.父母受弥补心理的影响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再加上攀比心理作怪,不想在亲戚朋友面前丢面子,父母想用孩子的成功去弥补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遗憾,把所有自己从前未实现的理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对孩子学习期望值过高。有的家长就对笔者说过:“为了孩子的将来,我可以放弃现在的事业和兴趣……”有的家长因为路远,甚至在孩子学校附近租一套房间,好方便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父母的期望值越高,付出越大,也就越想看到孩子的成功,所以当孩子未达到自己期望值时,便会流露出失望的神情,免不了会责备几句,然后再给孩子上几道紧箍咒,却不知孩子正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3.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据调查,目前中学生父母,很少学过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知识,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要么一味训斥孩子,要么苦口婆心,其实两种做法都无法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还有一些父母吸取了别人的教训,对孩子既不打骂也不唠叨,只是默默“奉献”,从不敢正面问及孩子的学习状况,就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一些敏感、细腻的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后,反而会深深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久而久之,学习压力同样很大。很多时候,孩子的焦虑和紧张是来自家长的压力,而现在的家长虽然不像以前总是把“你如果考不好,以后就会……”挂在嘴边,但是无形的暗示同样会给孩子很大压力。很多家长会反复对孩子说:“只要你尽力了,成绩多少没关系。”这种话只能说一次,要是超过三遍,也会起到逆反作用。同样,有些家庭高挂“闲人免进”牌,也等于在制造紧张气氛。一些经济状况不太好的家庭,平时伙食很节约,考试期间花大钱买大补的东西给孩子吃,这不是补药而是“毒药”,不仅可能造成孩子身体不适,更在心理上造成极大压力。
二、对策
解决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最重要的是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
1.对孩子寄予最佳的期望值
一则资料显示:在对2500多名4-6岁幼儿的家长调查中,其中“家长对子女文化程度的期望”一项,几乎所有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大学,或是“能上多高就供多高”,而“对子女职业的期望”,则多数家长期望孩子当“工程师”“医生”等,而几乎没有家长希望孩子未来当普通工人。比如前面那位女生就表示父母希望她考上重点。而据我所知,她的学习一直处于中下水平。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普遍偏高,且为孩子制定了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使中学生有望“标”兴叹之感,使其不堪重负,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有些还导致中学生产生心理疾病。这就要求我们的家长在为孩子制定目标时,要结合孩子的智力、能力、性格、志趣等心理特征以及孩子以往的基础等,与孩子共同制订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使孩子“跳一跳,摘果子”,并最终达到目的。
2.引导孩子倾吐烦恼,学会适当宣泄
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压抑的形成有一个不断积淀的过程,而他们承受心理压力又有一定的限值,当压力超过这一限值时,就会出现心理疾病。父母既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特别是高三阶段,孩子学习紧张,心理压力大,容易烦躁,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宜施加过多的压力。因此,一定要注意引导孩子适时打开自己的心理闸门,进行适当的倾吐、宣泄,从而有效地缓解心理紧张感,减轻心理压力,恢复心理平衡。为此,家长应做到内紧外松,不防抽点时间带孩子上街购物,或到外去游玩,调节一下孩子的心理,和孩子沟通情感。高三阶段,考试会多一些,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考试的分数。有时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父母也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能责骂孩子,应心平气和地给孩子分析考不好的原因。其实这时,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信任、理解、鼓励与安慰,营造宽松的家庭气氛,关注孩子的情绪,倾听孩子的心声,帮助考生减压,使得他们能轻松地走进考场。
3.学会赏识孩子
现在,有的家长对教育孩子感到困惑。他们说,孩子对父母的良苦用心不理解:你耐心说服教育无济于事,你严厉训斥又事与愿违。下面,我想简要介绍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法。周弘老师说:“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而永远自豪!”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赏识是孩子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阳光、空气和水分。孩子的心灵是否舒展才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心灵舒展的孩子必然欢乐而轻松地飞,心灵压抑的孩子只能痛苦而缓慢地爬。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家庭应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平静港湾,家长应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家庭环境。当然,学校老师也应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经常反映学生的情况,给予家长指导和帮助,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