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赋予了课堂教学新的内涵和要求,高中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除了教材内容的变化之外,教师更多地在学习新课程理念,进行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定位是执行课程目标的一种行动,也是一个由课程目标向课堂教学目标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代表了教师的个人意志,同时也反映了教师的团体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教师团体学习下的个人决断.
1 教学目标定位的偏差分析
教学目标的形成至少应该包括目标分解、任务分析、起点确定和目标表述四个环节.在这四个环节的处理中教师往往很难充分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具体表现为:
1.1 目标分解不具体
目标分解就是把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知识与技能等要素具体化、结构化.满足不同学生的合理兴趣和需求是教学目标制定的出发点,在目标分解的过程中,教师常会将课程目标等同于课堂目标,从而产生教学目标过高或过低的倾向.而新课程数学教学特别要求重过程、重背景,数学课堂上要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取得好成绩,总是急于让学生做题,因为要多做题,所以只能将数学概念的教学匆匆带过,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是题也做不好,数学的精神也很难体会到.虽然数学解题时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毕竟不是数学学习的全部,殊不知现代的数学教学,肩负着让学生考出成绩为升学、养成素质为发展的双重任务.数学教学若不能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数学知识的精神实质,这对学生来说不能不是一种伤害.
1.2 任务分析不到位
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与水平,为不同的学生提出较为恰当的学习任务,这是现代教学追求个性化价值的重要体现.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做到"我选择我喜欢",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一过程往往很难实现.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师过分重视数学内涵的揭示、数学本质的挖掘,会将一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
1.3 起点确定不准确
起点确定是教学目标制定过程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是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背景,就是学生不管经过怎样的努力都无法实现.过去的数学教学教师特别喜欢一题多解,有时候甚至是为一题多解而一题多解,这与新课程强调"数学是自然"的理念相违背,评判一种方法的优劣,主要看学生是否容易想到,是否容易上手,符合学生实际的方法才算是好方法,否则只能算是教师的强制给予.起点确定的目的是让学生慢慢学会合理的去思考、积极的去行动.
1.4 目标表述不清楚
目标表述是用具体的、明确的和能够操作的语言将学生通过学习之后应当达到的行为状态陈述出来,作为评价教与学的依据.教学目标不是最优秀学生才能实现的最高目标,而是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可以实现的基本目标,"大家好才是真得好"这是目标定位的最现实要求.人的想法总是在变化的,只有将教学目标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才能避免在教学中随时改变,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教学目标是行动的依据,它更有利于丰富和完善,这一过程往往只是停留在教师的头脑中很少会清楚地表述.
2 数学教学目标定位的应用举例
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中要处理好课堂目标(要带给学生什么)、模块目标(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课程目标(完人的教学)的关系.新课程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绝不是一句空话,教学目标定位的研究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作如下的目标定位:
2.1 主干知识的教学目标分阶段实现
函数概念作为新课程高中数学的一个主干知识,其背景之強大、内涵之丰富、应用之广泛为每一位数学教师所共知.函数概念的教学在新课程要求中是必须加强的,但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全面呈现给学生,并使学生在函数概念的历史发展中认识函数的本质,教学任务很重,课程目标需要分阶段实现,如果过分强调课程目标和模块目标,而忽视课堂目标,就很难成功,这就需要对函数概念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分解.在认识函数概念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提炼函数是两个非空数集之间的对应这一数学本质,探究函数概念的形成获得用函数观点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认识数学知识是依附于问题而存在,数学方法是为问题解决得需要而产生,数学与数学方法相依相伴.在函数概念的教学中认识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函数解析式,后续的学习任务自然产生,教师也不必急于在一节课中把所有内容都抛出来过一遍,这样可以使教学变得从容.
2.2 要求降低部分的数学知识以知识的学习带动情感的培育
要求降低部分的数学知识是因数学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而存在的,这些内容的教学不必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负担.例如在双曲线定义与标准方程的教学中,由于教师个人的知识储备过于强大,可能会忽视课堂目标,将过多过难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会造成教师教得很苦学生也学得很累,这是任务分析的偏差,但如果从与椭圆的类比中得出双曲线的定义,并对其进行简单的认识,让学生意识到几何图形从封闭走向开放,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样学生会学得清楚明白的.在新课程实施的初期,教师普遍感到无所适从,心里总是放不下,主要问题在于老的灌不进、新的吃不透,但经历了一轮的教学之后,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要求降低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只要认识"是什么,怎么样"即可,这是以知识的学习带动情感的培育.
2.3 新增知识的教学以情感态度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课标中新增的数学知识是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而设置的,认识为什么学优于怎么学.例如在变量的相关关系的教学中,这是新增的教学内容,要求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区别,懂得函数关系是确定性关系,相关关系是不确定性关系、是随机的,而寻找相关关系中的非确定性关系的某种确定性,这是统计学的精髓.这部分内容考试要求很低,但实际应用价值较大,以情感态度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是现实的选择.又如在《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小概率事件几乎不可能发生,大概率事件经常发生,但小概率事件经过积累会变成大概率事件,意味着量的积累会变成质的飞跃,所以不能忽视细节,这是数学教学中的理性思考和人生启迪.
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定位是备课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目标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备课的质量和教学的有效性,目标表述的清楚与否直接关系到执行目标的坚定性.而目标的确定要注意用联系的眼光、系统的观念,站到哲学的高度去定位,否则就是片面的、狭隘的、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因此,数学教学可以用"高瞻远瞩、瞻前顾后、居高临下、点面结合"来概括.
总之,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不仅仅是数学教师最基本、最具体的工作,也更是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工作,对课堂教学目标定位问题的研究可以促使教师的教学从成功走向完美,也能够使教师在追求完美的自我实现过程中让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合理高效.
1 教学目标定位的偏差分析
教学目标的形成至少应该包括目标分解、任务分析、起点确定和目标表述四个环节.在这四个环节的处理中教师往往很难充分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具体表现为:
1.1 目标分解不具体
目标分解就是把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知识与技能等要素具体化、结构化.满足不同学生的合理兴趣和需求是教学目标制定的出发点,在目标分解的过程中,教师常会将课程目标等同于课堂目标,从而产生教学目标过高或过低的倾向.而新课程数学教学特别要求重过程、重背景,数学课堂上要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取得好成绩,总是急于让学生做题,因为要多做题,所以只能将数学概念的教学匆匆带过,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是题也做不好,数学的精神也很难体会到.虽然数学解题时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毕竟不是数学学习的全部,殊不知现代的数学教学,肩负着让学生考出成绩为升学、养成素质为发展的双重任务.数学教学若不能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数学知识的精神实质,这对学生来说不能不是一种伤害.
1.2 任务分析不到位
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与水平,为不同的学生提出较为恰当的学习任务,这是现代教学追求个性化价值的重要体现.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做到"我选择我喜欢",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一过程往往很难实现.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师过分重视数学内涵的揭示、数学本质的挖掘,会将一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
1.3 起点确定不准确
起点确定是教学目标制定过程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是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背景,就是学生不管经过怎样的努力都无法实现.过去的数学教学教师特别喜欢一题多解,有时候甚至是为一题多解而一题多解,这与新课程强调"数学是自然"的理念相违背,评判一种方法的优劣,主要看学生是否容易想到,是否容易上手,符合学生实际的方法才算是好方法,否则只能算是教师的强制给予.起点确定的目的是让学生慢慢学会合理的去思考、积极的去行动.
1.4 目标表述不清楚
目标表述是用具体的、明确的和能够操作的语言将学生通过学习之后应当达到的行为状态陈述出来,作为评价教与学的依据.教学目标不是最优秀学生才能实现的最高目标,而是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可以实现的基本目标,"大家好才是真得好"这是目标定位的最现实要求.人的想法总是在变化的,只有将教学目标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才能避免在教学中随时改变,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教学目标是行动的依据,它更有利于丰富和完善,这一过程往往只是停留在教师的头脑中很少会清楚地表述.
2 数学教学目标定位的应用举例
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中要处理好课堂目标(要带给学生什么)、模块目标(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课程目标(完人的教学)的关系.新课程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绝不是一句空话,教学目标定位的研究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作如下的目标定位:
2.1 主干知识的教学目标分阶段实现
函数概念作为新课程高中数学的一个主干知识,其背景之強大、内涵之丰富、应用之广泛为每一位数学教师所共知.函数概念的教学在新课程要求中是必须加强的,但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全面呈现给学生,并使学生在函数概念的历史发展中认识函数的本质,教学任务很重,课程目标需要分阶段实现,如果过分强调课程目标和模块目标,而忽视课堂目标,就很难成功,这就需要对函数概念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分解.在认识函数概念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提炼函数是两个非空数集之间的对应这一数学本质,探究函数概念的形成获得用函数观点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认识数学知识是依附于问题而存在,数学方法是为问题解决得需要而产生,数学与数学方法相依相伴.在函数概念的教学中认识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函数解析式,后续的学习任务自然产生,教师也不必急于在一节课中把所有内容都抛出来过一遍,这样可以使教学变得从容.
2.2 要求降低部分的数学知识以知识的学习带动情感的培育
要求降低部分的数学知识是因数学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而存在的,这些内容的教学不必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负担.例如在双曲线定义与标准方程的教学中,由于教师个人的知识储备过于强大,可能会忽视课堂目标,将过多过难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会造成教师教得很苦学生也学得很累,这是任务分析的偏差,但如果从与椭圆的类比中得出双曲线的定义,并对其进行简单的认识,让学生意识到几何图形从封闭走向开放,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样学生会学得清楚明白的.在新课程实施的初期,教师普遍感到无所适从,心里总是放不下,主要问题在于老的灌不进、新的吃不透,但经历了一轮的教学之后,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要求降低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只要认识"是什么,怎么样"即可,这是以知识的学习带动情感的培育.
2.3 新增知识的教学以情感态度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课标中新增的数学知识是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而设置的,认识为什么学优于怎么学.例如在变量的相关关系的教学中,这是新增的教学内容,要求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区别,懂得函数关系是确定性关系,相关关系是不确定性关系、是随机的,而寻找相关关系中的非确定性关系的某种确定性,这是统计学的精髓.这部分内容考试要求很低,但实际应用价值较大,以情感态度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是现实的选择.又如在《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小概率事件几乎不可能发生,大概率事件经常发生,但小概率事件经过积累会变成大概率事件,意味着量的积累会变成质的飞跃,所以不能忽视细节,这是数学教学中的理性思考和人生启迪.
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定位是备课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目标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备课的质量和教学的有效性,目标表述的清楚与否直接关系到执行目标的坚定性.而目标的确定要注意用联系的眼光、系统的观念,站到哲学的高度去定位,否则就是片面的、狭隘的、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因此,数学教学可以用"高瞻远瞩、瞻前顾后、居高临下、点面结合"来概括.
总之,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不仅仅是数学教师最基本、最具体的工作,也更是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工作,对课堂教学目标定位问题的研究可以促使教师的教学从成功走向完美,也能够使教师在追求完美的自我实现过程中让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合理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