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当然就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我们应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或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倡尊重学生,让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不但能够使数学课堂充满快乐的情感氛围,而且有利于培养每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那么应当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课前设疑,诱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情景,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的内驱力,从而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们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学生依次回答后,我说:“同学们,一般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了,却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们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贯穿整节课的始终。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提高学生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创设条件。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向,帮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寻求问题答案。如,学习“连乘应用题”时,我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
教师:“你到商店买过东西吗?”(让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在我们进行买卖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
学习例1(出示图片“小熊到商店里买热水瓶,大脸猫告诉它,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35元,一共买了5箱。”
教师:“通过观察图片,你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提出很多问题)
教师问:“小熊一共花了多少钱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怎样算?”
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入手,引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心理意向,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注重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自己探索、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下一步解决“实际问题”做好了铺垫。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动手实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的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有着具体性,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时常会发现学生爱搞小动作,可见学生的好动心理是正常现象的,如果我们合理的运用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到教学活动中,就会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既能满足他们好动的要求,又能在愉悦中获取知识。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把每个图形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力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体验喜悦,持续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是短暂的,一个具体的兴趣也不会持久,因此老师在安排学生课堂练习的时候,除注意从实效出发,对练习的层次,练习的方式等做科学安排外,还要利用小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适时、适地的安排一些游戏性的练习,是增强练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如在练习中适时、适当开展“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夺红旗”“看谁的花儿开得多”“找朋友”“小动物找家”等各种游戏性的练习,都能够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得到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达到增添兴趣,发展智能的目的。这样学生在体验成功喜悦的同时,保持了学习兴趣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组算出来的人多”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 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总之要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课堂教学效率就会相应提高。
五、注重课堂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多次评价机会,多方面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选用问题来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如在教学《找规律》时,老师出示挂图设问:从图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老师及时给予鼓励:“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真没想到你还发现了这些…….”通过这样的“加油站”,让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美国心理学家罗杰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意识地请一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来回答问题,答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整的允许补充,对没想好的允许再想。具体做法是:“声音大点,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学们听听?”“你能说得更具体些吗?”“谁能来帮帮他?”无论出现哪种情况,都要以平和激励的态度去引导。这种全方位的无批评的数学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总之,我们小学教师应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设疑,诱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情景,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的内驱力,从而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们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学生依次回答后,我说:“同学们,一般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了,却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们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贯穿整节课的始终。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提高学生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创设条件。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向,帮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寻求问题答案。如,学习“连乘应用题”时,我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
教师:“你到商店买过东西吗?”(让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在我们进行买卖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
学习例1(出示图片“小熊到商店里买热水瓶,大脸猫告诉它,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35元,一共买了5箱。”
教师:“通过观察图片,你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提出很多问题)
教师问:“小熊一共花了多少钱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怎样算?”
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入手,引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心理意向,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注重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自己探索、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下一步解决“实际问题”做好了铺垫。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动手实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的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有着具体性,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时常会发现学生爱搞小动作,可见学生的好动心理是正常现象的,如果我们合理的运用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到教学活动中,就会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既能满足他们好动的要求,又能在愉悦中获取知识。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把每个图形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力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体验喜悦,持续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是短暂的,一个具体的兴趣也不会持久,因此老师在安排学生课堂练习的时候,除注意从实效出发,对练习的层次,练习的方式等做科学安排外,还要利用小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适时、适地的安排一些游戏性的练习,是增强练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如在练习中适时、适当开展“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夺红旗”“看谁的花儿开得多”“找朋友”“小动物找家”等各种游戏性的练习,都能够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得到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达到增添兴趣,发展智能的目的。这样学生在体验成功喜悦的同时,保持了学习兴趣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组算出来的人多”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 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总之要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课堂教学效率就会相应提高。
五、注重课堂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多次评价机会,多方面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选用问题来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如在教学《找规律》时,老师出示挂图设问:从图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老师及时给予鼓励:“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真没想到你还发现了这些…….”通过这样的“加油站”,让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美国心理学家罗杰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意识地请一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来回答问题,答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整的允许补充,对没想好的允许再想。具体做法是:“声音大点,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学们听听?”“你能说得更具体些吗?”“谁能来帮帮他?”无论出现哪种情况,都要以平和激励的态度去引导。这种全方位的无批评的数学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总之,我们小学教师应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