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校园文化景观是经过各方呕心沥血、精心设计建造的产物。我校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地方文化创建特色校园。从外形上来讲,它通过自然与人文的巧妙结合,极具建筑之美、人文之美;从内在表现形式上来讲,极具艺术之美、和谐之美。两者完美的组合起来,成为充满各种美感的具体体现。它以静静的外在形态感染着他们的心灵,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师生在科学知识与艺术魅力的草原中自由驰骋,达到理性与感性思维的双重提升。
[关键词] 文化景观 特色 校园
一、追溯历史,理清学校优质、特色文化
1.学校历史文化特色
我校(江苏省震泽中学)于1923年初创立,由著名银行家施肇曾和中国第一任驻美公使施肇基兄弟创立,三迁校址,六易其名。旧称为“吴江县私立育英中学”,校名饱含初创者良苦用心—培育英才,有用于世。在九十年的办学历史中,英才辈出,从两院院士到百科英才,从全国劳模到劳动骨干,共培养毕业生两万余人,在各行各业上为国家、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可以说,我校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傲人的办学业绩,在全省享有盛誉。
2.校园文化景观特色
震泽镇是一个拥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镇,古称“吴头越尾”,是吴江的“西大门”。师俭堂、慈云寺塔、范蠡台、王锡阐墓等历史文物古迹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震泽人。我校老校区坐落于此,深受影响,处处充满着文化气息,尊经阁、图书馆等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今,新校区虽迁址吴江城区,但不忘历史文化。学校深知文化是特色学校的命脉、品牌学校的灵魂。在新校区的建设过程中,我校继承九十年的办学历史经验,以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挖掘、整合、提升学校理念文化,并充实新的内容,走优质特色发展的品牌建设之路,重塑古镇名校辉煌。
二、传承文化,建主题单元式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实践
如今,我校的校园文化景观哈佛红与江南灰相应成晖,现代楼宇与古典园林相得益彰,绿色生态和人文内涵对举并茂,学校已成为风景宜人、文化浓郁的“绿色花园、诗书家园”。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校园景观建设的理论研究
校园景观规划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科学,如地理学、园林学、景观设计学等。这就要求决策者、设计者等各方有更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为了减少校园文化景观建成后更改的麻烦,其建设前要做好科学规划。校园的各种区域要做到布局清晰,分工明确。因为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必须要在详细的、系统的、理论性指导下进行。所以要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整体性原则;招生规模、审美观念的变化等因素都要求设计必须要富有前瞻性;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规划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精心没计、精雕细琢,努力做到建一个项目,出一件精品。
2.在建筑设计上传承和创新历史文化
学校经过了多年的实践发展、经过了多代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特色的历史文化,它凝聚了学校的精神,也是学校的品牌。新一代人有责任去传承,也同样有义务去创新。在传承和发扬中,发挥出更加长久的影响。而校园文化景观则是这一过程的重要载体。尊经阁是老一代震中人的骄傲,承载着学校曾经的历史和校友的记忆,教育全校师生要铭记学校的发展历史,记住曾经奋斗的过去。而现在它又作为校史博物馆,位于学校大门进来的主干道,其内部收藏着学校办学初期所使用的舂臼等实物,也展示了历届校友资料包括他们的成就。它代表着学校的知识内涵,联系着震中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见证了震中人腾飞的足迹和梦想。每年校友返校的时候都要设在尊经阁前驻足,回忆着在震中的那段历史,而它也激励着新的震中人继续奋勇向前。校园大门处的诚朴广场的石碑上也刻着学校的发展历程,告诫着新的震中人学校的发展历史并不是一路畅通,也存在着坎坷,要好好珍惜。
3.景观处处体现人文主义关怀
我校的气质是“容”。《尚书》所写“有容乃大”。“容”是一种精神境界,主张海纳百川、多元开放,强调包容性。我校在进行文化景观的建设时也秉承这一理念,体现人文主义,博彩纳新,兼收并蓄。可以说简单的一个字却蕴藏着大道理。学生和老师是学校校园的主要使用者,在景观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审美、情趣、喜好。可以通过在规划初期发放调查问卷、民意测评的方式了解他们的想法、要求,专家再结合其方案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安全性等进行考虑,尊重学生的意愿,努力做到学生喜欢、老师满意。老师、学生所想的、所要的就是校园规划时要做的。在学校的很多角落,都有圆凳、长椅等,师生在散步、闲暇之余都可以在此停留片刻,得以阅读、休息。
4.因地制宜,巧用自然条件
不同学校的自然条件如地形、气候、土壤、河流等是不同的,景观的建设要建立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利用学校现有的自然条件扬长避短地进行景观的设计和规划。中国古人就知道“相地合宜,构图得体”,如巧妙利用地形的起伏变化展示学校的层次感;利用不同植物对气候或酸碱性的需求不同从而种植适宜的树种;利用学校的河流资源在河岸边打造亲水平台等。
我校有广泛的湿地资源,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改善气候、蓄洪防旱、调节径流、降解污染、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等作用。由于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以及大规模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致使城市中及周边的湿地遭到了严重破坏。不仅丧失了原有功能,直接导致湿地大面积持续减少,功能萎缩,水资源枯竭,还产生恶性的连锁反应,如水土污染,植物凋亡,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加剧,破坏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使许多物种陷于濒危境地等等。对人们的生存环境构成威胁,对未来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湿地条件打造亲水平台,加强了澄心湖或月牙湖的建设,充分体现了“容”文化,可以利用湿地本身具有较高的自然美、和谐美等价值,也融自然与人文为一体,可以是师生放松心情,亲近大自然的绝佳场所,增强了师生的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5.凸现校园标识建设,加强识别度 很多城市为了加强区分度,都有自己的形象标识、标志色等,如北京的标志色以灰色调为主、巴黎为米黄色。校园也可借鉴,引入校园标识建设。校园标识作为信息载体已经成为校园文化景观的一部分。每个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应该确立和形成了自己独具鲜明特色的校园标识文化,如学校标志、标准字、标准色、校服等。将这些运用到标识文化有意识的宣传推广,运用到学校的校门、建筑、练习本、服饰等及日常教学中去,这样就和其他学校有明显的区分度,让人一目了然,且印象深刻,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和识别性。让这些形象深入人心,对推动校园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校的校园外立面改造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程,为减少对教学工作的干扰,本项工程主要是在假期里完成,时间紧、任务重。辛苦的付出得到了幸福的回报,改造后校园环境焕然一新,哈佛红优雅大气,得到了师生、家长及社会的广泛好评。
6.打造学校特色名片
校园文化景观要体现和保留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凝聚的学校精神和优良传统,具有继续继承发扬的价值。其价值的体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在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置身于校园文化景观中,学生会自然而然的感悟学校文化的陶冶,从而建立正确的道德观、文化观、价值观。当然,社会在发展,传统文化不应该停滞不前,应随着历史的车轮不断的生成发展。故校园文化景观具有较高的互动性、继承性、渗透性、生成性、发展性。著名的明清之际天文学家王锡阐(号晓庵)即为吴江震泽人,所著《晓庵新法》、《历说》等为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我校的天文特色由来已久,我校的“晓庵天文研究”也是江苏省首批课程基地建设项目。为此,我校新建了晓庵天文公园和天象亭等具有天文特色的校园景观。虽然建设的专业性难度极大,但我校克服各类不利因素,坚决支持建设。随着此类景观的建成及投入使用,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地学习天文知识,我校的天文特色也更加彰显。
7.发挥地方特色,打造园林化校园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气质。苏州园林自古就闻名全国甚至全世界,它独有的婉约气质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园林艺术讲究情景交融、虚实结合,
达到景以境出。在表达方式上讲究托物言志,利用物表达意,达到艺术的升华,凝聚大量的地域文化和艺术气息。我校地处江南水乡,深得园林艺术之精髓。依据校园自身实际情况,利用假山、石碑、匾额、楹联等,注重写意,达到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高度体现天人合一的环境哲学理念,让景观与周边环境更好地融合、辉映,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意境。此外,结合现代审美,构建兼顾传统文化与现代特色的新式园林校园。置身于这样一所园林式校园,师生可以放松紧张的神经,学习和工作也变成了是一件惬意的事。
三、结语
纵观我们前一阶段的工作,有收获、有提高,但也有一些困惑。我们的校园景观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也存在着瑕疵,但我们有信心调动各方面力量,不断改进和完善,让我们的校园环境更上一层楼。今后我校的校园文化景观工作将继续以文化为支点,确定优质特色的内涵、特征、价值意义和实现路径,最终实现优质特色发展。
校园景观的建设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艰巨工程,具有空间的复杂性、工程的多样性、学科的综合性、时间的连续性,不能简单处理,需要综合景观学、生态学、经济学与社会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且要合理运用各种景观设计元素,将可持续性原则贯穿设计指导思想,设计创造出一个生态自然、经济实用、可持续发展的赋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优化校园环境。毋庸置疑,只有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景观才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只有在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内学习的莘莘学子们更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同时,我们的校园文化这笔精神财富也才能长久地发扬和保留。希望通过景观保留住校园文化的同时,使我们在这里工作和学习的师生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参考文献:
[1] 王福刚、石铁矛.景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育人功能[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2] 李卓卿.校园文化在校园景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学园,2010(9)
[3] 邱裕.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小品的运用[J.]跨世纪,2008(8)
[此文为教育部“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基于文化承创的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校本研究》(课题编号FHB110009)第八子课题《主题单元式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文化景观 特色 校园
一、追溯历史,理清学校优质、特色文化
1.学校历史文化特色
我校(江苏省震泽中学)于1923年初创立,由著名银行家施肇曾和中国第一任驻美公使施肇基兄弟创立,三迁校址,六易其名。旧称为“吴江县私立育英中学”,校名饱含初创者良苦用心—培育英才,有用于世。在九十年的办学历史中,英才辈出,从两院院士到百科英才,从全国劳模到劳动骨干,共培养毕业生两万余人,在各行各业上为国家、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可以说,我校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傲人的办学业绩,在全省享有盛誉。
2.校园文化景观特色
震泽镇是一个拥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镇,古称“吴头越尾”,是吴江的“西大门”。师俭堂、慈云寺塔、范蠡台、王锡阐墓等历史文物古迹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震泽人。我校老校区坐落于此,深受影响,处处充满着文化气息,尊经阁、图书馆等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今,新校区虽迁址吴江城区,但不忘历史文化。学校深知文化是特色学校的命脉、品牌学校的灵魂。在新校区的建设过程中,我校继承九十年的办学历史经验,以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挖掘、整合、提升学校理念文化,并充实新的内容,走优质特色发展的品牌建设之路,重塑古镇名校辉煌。
二、传承文化,建主题单元式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实践
如今,我校的校园文化景观哈佛红与江南灰相应成晖,现代楼宇与古典园林相得益彰,绿色生态和人文内涵对举并茂,学校已成为风景宜人、文化浓郁的“绿色花园、诗书家园”。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校园景观建设的理论研究
校园景观规划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科学,如地理学、园林学、景观设计学等。这就要求决策者、设计者等各方有更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为了减少校园文化景观建成后更改的麻烦,其建设前要做好科学规划。校园的各种区域要做到布局清晰,分工明确。因为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必须要在详细的、系统的、理论性指导下进行。所以要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整体性原则;招生规模、审美观念的变化等因素都要求设计必须要富有前瞻性;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规划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精心没计、精雕细琢,努力做到建一个项目,出一件精品。
2.在建筑设计上传承和创新历史文化
学校经过了多年的实践发展、经过了多代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特色的历史文化,它凝聚了学校的精神,也是学校的品牌。新一代人有责任去传承,也同样有义务去创新。在传承和发扬中,发挥出更加长久的影响。而校园文化景观则是这一过程的重要载体。尊经阁是老一代震中人的骄傲,承载着学校曾经的历史和校友的记忆,教育全校师生要铭记学校的发展历史,记住曾经奋斗的过去。而现在它又作为校史博物馆,位于学校大门进来的主干道,其内部收藏着学校办学初期所使用的舂臼等实物,也展示了历届校友资料包括他们的成就。它代表着学校的知识内涵,联系着震中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见证了震中人腾飞的足迹和梦想。每年校友返校的时候都要设在尊经阁前驻足,回忆着在震中的那段历史,而它也激励着新的震中人继续奋勇向前。校园大门处的诚朴广场的石碑上也刻着学校的发展历程,告诫着新的震中人学校的发展历史并不是一路畅通,也存在着坎坷,要好好珍惜。
3.景观处处体现人文主义关怀
我校的气质是“容”。《尚书》所写“有容乃大”。“容”是一种精神境界,主张海纳百川、多元开放,强调包容性。我校在进行文化景观的建设时也秉承这一理念,体现人文主义,博彩纳新,兼收并蓄。可以说简单的一个字却蕴藏着大道理。学生和老师是学校校园的主要使用者,在景观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审美、情趣、喜好。可以通过在规划初期发放调查问卷、民意测评的方式了解他们的想法、要求,专家再结合其方案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安全性等进行考虑,尊重学生的意愿,努力做到学生喜欢、老师满意。老师、学生所想的、所要的就是校园规划时要做的。在学校的很多角落,都有圆凳、长椅等,师生在散步、闲暇之余都可以在此停留片刻,得以阅读、休息。
4.因地制宜,巧用自然条件
不同学校的自然条件如地形、气候、土壤、河流等是不同的,景观的建设要建立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利用学校现有的自然条件扬长避短地进行景观的设计和规划。中国古人就知道“相地合宜,构图得体”,如巧妙利用地形的起伏变化展示学校的层次感;利用不同植物对气候或酸碱性的需求不同从而种植适宜的树种;利用学校的河流资源在河岸边打造亲水平台等。
我校有广泛的湿地资源,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改善气候、蓄洪防旱、调节径流、降解污染、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等作用。由于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以及大规模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致使城市中及周边的湿地遭到了严重破坏。不仅丧失了原有功能,直接导致湿地大面积持续减少,功能萎缩,水资源枯竭,还产生恶性的连锁反应,如水土污染,植物凋亡,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加剧,破坏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使许多物种陷于濒危境地等等。对人们的生存环境构成威胁,对未来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湿地条件打造亲水平台,加强了澄心湖或月牙湖的建设,充分体现了“容”文化,可以利用湿地本身具有较高的自然美、和谐美等价值,也融自然与人文为一体,可以是师生放松心情,亲近大自然的绝佳场所,增强了师生的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5.凸现校园标识建设,加强识别度 很多城市为了加强区分度,都有自己的形象标识、标志色等,如北京的标志色以灰色调为主、巴黎为米黄色。校园也可借鉴,引入校园标识建设。校园标识作为信息载体已经成为校园文化景观的一部分。每个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应该确立和形成了自己独具鲜明特色的校园标识文化,如学校标志、标准字、标准色、校服等。将这些运用到标识文化有意识的宣传推广,运用到学校的校门、建筑、练习本、服饰等及日常教学中去,这样就和其他学校有明显的区分度,让人一目了然,且印象深刻,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和识别性。让这些形象深入人心,对推动校园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校的校园外立面改造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程,为减少对教学工作的干扰,本项工程主要是在假期里完成,时间紧、任务重。辛苦的付出得到了幸福的回报,改造后校园环境焕然一新,哈佛红优雅大气,得到了师生、家长及社会的广泛好评。
6.打造学校特色名片
校园文化景观要体现和保留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凝聚的学校精神和优良传统,具有继续继承发扬的价值。其价值的体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在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置身于校园文化景观中,学生会自然而然的感悟学校文化的陶冶,从而建立正确的道德观、文化观、价值观。当然,社会在发展,传统文化不应该停滞不前,应随着历史的车轮不断的生成发展。故校园文化景观具有较高的互动性、继承性、渗透性、生成性、发展性。著名的明清之际天文学家王锡阐(号晓庵)即为吴江震泽人,所著《晓庵新法》、《历说》等为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我校的天文特色由来已久,我校的“晓庵天文研究”也是江苏省首批课程基地建设项目。为此,我校新建了晓庵天文公园和天象亭等具有天文特色的校园景观。虽然建设的专业性难度极大,但我校克服各类不利因素,坚决支持建设。随着此类景观的建成及投入使用,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地学习天文知识,我校的天文特色也更加彰显。
7.发挥地方特色,打造园林化校园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气质。苏州园林自古就闻名全国甚至全世界,它独有的婉约气质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园林艺术讲究情景交融、虚实结合,
达到景以境出。在表达方式上讲究托物言志,利用物表达意,达到艺术的升华,凝聚大量的地域文化和艺术气息。我校地处江南水乡,深得园林艺术之精髓。依据校园自身实际情况,利用假山、石碑、匾额、楹联等,注重写意,达到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高度体现天人合一的环境哲学理念,让景观与周边环境更好地融合、辉映,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意境。此外,结合现代审美,构建兼顾传统文化与现代特色的新式园林校园。置身于这样一所园林式校园,师生可以放松紧张的神经,学习和工作也变成了是一件惬意的事。
三、结语
纵观我们前一阶段的工作,有收获、有提高,但也有一些困惑。我们的校园景观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也存在着瑕疵,但我们有信心调动各方面力量,不断改进和完善,让我们的校园环境更上一层楼。今后我校的校园文化景观工作将继续以文化为支点,确定优质特色的内涵、特征、价值意义和实现路径,最终实现优质特色发展。
校园景观的建设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艰巨工程,具有空间的复杂性、工程的多样性、学科的综合性、时间的连续性,不能简单处理,需要综合景观学、生态学、经济学与社会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且要合理运用各种景观设计元素,将可持续性原则贯穿设计指导思想,设计创造出一个生态自然、经济实用、可持续发展的赋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优化校园环境。毋庸置疑,只有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景观才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只有在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内学习的莘莘学子们更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同时,我们的校园文化这笔精神财富也才能长久地发扬和保留。希望通过景观保留住校园文化的同时,使我们在这里工作和学习的师生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参考文献:
[1] 王福刚、石铁矛.景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育人功能[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2] 李卓卿.校园文化在校园景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学园,2010(9)
[3] 邱裕.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小品的运用[J.]跨世纪,2008(8)
[此文为教育部“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基于文化承创的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校本研究》(课题编号FHB110009)第八子课题《主题单元式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