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到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总目标中提到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它强调教学中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形成技能;同时它又重视教师的教学指导,尤其当学生面对学科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界定不良的问题时,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方法、步骤、措施。在初中语文课改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身边很多教师在实施探究性学习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在探究时流于形式,深度不够;探究问题设计上,问题琐碎;情感体验方面,程式固定……
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我认为应采取以下两点措施:
明确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性质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学习呢?
第一,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人类的两大主要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是在接受他人知识过程中获得经验,探究性学习是探索、深究、创造的过程中获得经验。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学生获得新经验并引起内在素质与外在行为变化的过程,是人的经验与素质奠基、累积、更新、重构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多方寻找答案、解决疑难)、追究(追问根由、追查原因责任),更侧重于对“未知事物”的了解、认识上。在初中语文实施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我认为不宜将“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对立起来,用一方排斥、取代另一方。实际上初中语文学习不可能完全是探究性学习,接受性学习仍是存在的,这要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学习主体的需要来确定采取何種学习方式。从这个意义上看,转变学习方式不是一种简单地“替代”,而是将两种学习方式有机地融入到我们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去。因为不管是探究式学习还是接收式学习,我认为都是我们语文学习获得有效学习的必要方式。
第二,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研究的认知方式和心理过程进行学习,对语文学习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初中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初中的探究性学习和大学、科研机构的研究在内涵和要求上有着根本的区别。它形式上是探索、研究,实质上是学习,一种综合性的学习。
第三,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概念的学习,通过概念来了解事物的性质;二是规则的学习,懂得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三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即运用概念和规则来解决实际问题。语文的探究性学习主要是第三层次的学习,其目的是发展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它与一般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根本区别。
第四,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不是片面的只关心学习过程,不关心结果。而是关心学习过程与关心学习结果并重。既强调在探究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方法,又关注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在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既要掌握具体的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又要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并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初中语文课堂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要解决目前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大量的听课与授课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接受式探究法 接受式探究学习是指信息由学生主动从现有资料或现有资源(如从图书馆、互联网、科技场馆等)中直接搜集或向有关人士直接询问得出的,所搜集到的信息是现成的,顶多只需略加整理即可。如阅读《为你打开一扇门》,思考探究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是什么?文学与人的发展关系是什么?文学的魅力是什么?这三个问题是可以从课文中现有句子中找到,属于接受式的探究学习。学生掌握了接受式探究学习方法,就具有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不断地把符号系统所表达的间接经验在某种程度上转化为直接经验,可以通过继承接受前人与他人的认识成果而加速个体的认识发展过程。接受式探究学习,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
质疑探究法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掌握下列几种常见的质疑方法:一是解题问。就是引导学生看到课题后,学会提出想了解的问题。好的题目往往用精警的词语,对课文内容和主旨作富有特色的浓缩和概括,立意高妙,引入入胜。解读这样的题目往往也就成了学生读懂全文的纲要,它不仅能提挈全文,而且又能聚集文意,贯通文脉。
二是疑惑问。就是要求学生预习后,针对不理解的地方发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疑惑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疑问和解决疑问,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针对疑惑的地方提出问题,聚集自己的思维指向。
三是诱导问。就是深入学习教材时,诱导学生质疑。起始阶段,学生往往在提问时抓不住要领,这就需要教师在关键处扶一把,由浅入深地设置一定的坡度,教会学生提问,渐渐达到会问的目的。针对一篇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时,我们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每课课后练习来帮助学生提问,具体研读课文时,可以利用课后练习和结合中考热点题型来设计问题。
四是模仿问。就是根据教师的提示,模仿性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起始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本身的特点,精心设计提问,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热列讨论,积极思考,渐渐产生一种想要自己提问供大家讨论的欲望。
五是拓展问。黑格尔曾经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应多多鼓励学生发表独创性的见解,就要求学生不是被动地掌握现成的知识、结论,而是积极的参与到对知识的内容和形式的构建中。并且培养学生对文章的质疑能力,唤起学生个性的、独特的体验。 情境探究法 情境探究法要求教师要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创造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情感化学习氛围,进行深究性学习。只有把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出来,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理论中,我们知道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时,就不能单调地进行读写听说的训练,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
自主探究法 自主探究法要求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探究。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阅读,让学生这个阅读主体独立领受和驾驭文本。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作这样的尝试。遇到一篇较长、较难懂的文章时,安排学生两次自读文章,每一遍自读,都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给足学生读书和探究思考的时间,有的学生探究思考的不理想,老师让学生在多读几遍,有时要求默读,有时抓住关键情节齐读、范读。由于充分保证了学生自主读书探究的时间,在交流汇报时,很多学生有话可说,连平时不常发言的学生都提出了一些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批注探究法 阅读中加进自己的评注,这是许多名人阅读的方法。在评注中不断融进自己的思想,我们才会更明确摘抄辑录这些内容的意义和作用,弄清作者的思想和精髓,去掉不切实际的虚妄之谈,在评注中加以吸收和贮存。读书中加进自己的评注,是主动获得知识、提高鉴赏水平及运用能力的一个必要步骤。
合作探究法 合作学习要取得实效必须具备以下4个条件:一是合作学习的目标要明确恰当,是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解决的,也就是说,目标必须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二是小组已经形成合作的机制,小组内的学生熟悉合作的规则,明确自己的分工,学习要在民主、有序的状态下进行。三是提供充足的學习时间,让孩子有机会充分地讨论、交流、整合。四是合作目的是“双赢”,要让学生体验集体智慧的力量,感受合作学习的效益和快乐,凡是个体学习能解决的问题最好不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总之,组织合作学习,必须全盘考虑学习的目的、时机、机制、指导方式等因素,不能只追求形式。
体验探究法 体验探究法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向指路,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收集,处理语言信息,通过多向互动交往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通过“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循环渐进的过程,让学生产生对作品的真切情感体验。学生对作品的体验还可以延续到他们自己在课余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走访等多种形式较深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体验了成功,也会体验到挫折。探究过程中的挫折、错误、弯路甚至失败,对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对此,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有所收获的喜悦和兴奋。
主题组合探究法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专题研究性阅读与教学性阅读结合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养成自觉学习和研究的习惯。专题研究性阅读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将为学生毕业以后所从事的专业研究性阅读和公务性阅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中学教学中,如果能切实抓好专题研究性阅读,将语文教学与学生以后的发展结合起来,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初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指导方法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除上述8种外,还有网络探究法、反思探究法、随机探究法等。在运用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使用一种探究法,或综合使用几种探究法。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理想境界应是活、美、实。所谓活,就是教师的探究性学习指导方法灵活,学生的思维灵动,课堂的气氛活跃;探究性学习模式活,语文探究性学习需要基本的模式,但不囿于固定的模式,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创新。语文探究性学习要求师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灵感、激情、想象力。所谓美,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探究美文,在语言美、音乐美、画面美、板书美、课件美、意境美、生活美、人生美等等美的境界中,培养学生较高层次的审美鉴赏能力和高雅的情操,所谓实,就是课上得实在实用。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语文课上得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应放在教师是否在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上。语文探究性学习追求活,追求美,其最终目标还是实。语文探究性学习只有建立在教学生学的基础上,学生学会了探究,才算真正地找到了根,落到了实处。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长圳学校)
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我认为应采取以下两点措施:
明确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性质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学习呢?
第一,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人类的两大主要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是在接受他人知识过程中获得经验,探究性学习是探索、深究、创造的过程中获得经验。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学生获得新经验并引起内在素质与外在行为变化的过程,是人的经验与素质奠基、累积、更新、重构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多方寻找答案、解决疑难)、追究(追问根由、追查原因责任),更侧重于对“未知事物”的了解、认识上。在初中语文实施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我认为不宜将“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对立起来,用一方排斥、取代另一方。实际上初中语文学习不可能完全是探究性学习,接受性学习仍是存在的,这要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学习主体的需要来确定采取何種学习方式。从这个意义上看,转变学习方式不是一种简单地“替代”,而是将两种学习方式有机地融入到我们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去。因为不管是探究式学习还是接收式学习,我认为都是我们语文学习获得有效学习的必要方式。
第二,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研究的认知方式和心理过程进行学习,对语文学习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初中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初中的探究性学习和大学、科研机构的研究在内涵和要求上有着根本的区别。它形式上是探索、研究,实质上是学习,一种综合性的学习。
第三,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概念的学习,通过概念来了解事物的性质;二是规则的学习,懂得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三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即运用概念和规则来解决实际问题。语文的探究性学习主要是第三层次的学习,其目的是发展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它与一般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根本区别。
第四,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不是片面的只关心学习过程,不关心结果。而是关心学习过程与关心学习结果并重。既强调在探究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方法,又关注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在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既要掌握具体的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又要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并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初中语文课堂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要解决目前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大量的听课与授课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接受式探究法 接受式探究学习是指信息由学生主动从现有资料或现有资源(如从图书馆、互联网、科技场馆等)中直接搜集或向有关人士直接询问得出的,所搜集到的信息是现成的,顶多只需略加整理即可。如阅读《为你打开一扇门》,思考探究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是什么?文学与人的发展关系是什么?文学的魅力是什么?这三个问题是可以从课文中现有句子中找到,属于接受式的探究学习。学生掌握了接受式探究学习方法,就具有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不断地把符号系统所表达的间接经验在某种程度上转化为直接经验,可以通过继承接受前人与他人的认识成果而加速个体的认识发展过程。接受式探究学习,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
质疑探究法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掌握下列几种常见的质疑方法:一是解题问。就是引导学生看到课题后,学会提出想了解的问题。好的题目往往用精警的词语,对课文内容和主旨作富有特色的浓缩和概括,立意高妙,引入入胜。解读这样的题目往往也就成了学生读懂全文的纲要,它不仅能提挈全文,而且又能聚集文意,贯通文脉。
二是疑惑问。就是要求学生预习后,针对不理解的地方发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疑惑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疑问和解决疑问,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针对疑惑的地方提出问题,聚集自己的思维指向。
三是诱导问。就是深入学习教材时,诱导学生质疑。起始阶段,学生往往在提问时抓不住要领,这就需要教师在关键处扶一把,由浅入深地设置一定的坡度,教会学生提问,渐渐达到会问的目的。针对一篇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时,我们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每课课后练习来帮助学生提问,具体研读课文时,可以利用课后练习和结合中考热点题型来设计问题。
四是模仿问。就是根据教师的提示,模仿性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起始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本身的特点,精心设计提问,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热列讨论,积极思考,渐渐产生一种想要自己提问供大家讨论的欲望。
五是拓展问。黑格尔曾经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应多多鼓励学生发表独创性的见解,就要求学生不是被动地掌握现成的知识、结论,而是积极的参与到对知识的内容和形式的构建中。并且培养学生对文章的质疑能力,唤起学生个性的、独特的体验。 情境探究法 情境探究法要求教师要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创造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情感化学习氛围,进行深究性学习。只有把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出来,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理论中,我们知道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时,就不能单调地进行读写听说的训练,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
自主探究法 自主探究法要求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探究。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阅读,让学生这个阅读主体独立领受和驾驭文本。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作这样的尝试。遇到一篇较长、较难懂的文章时,安排学生两次自读文章,每一遍自读,都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给足学生读书和探究思考的时间,有的学生探究思考的不理想,老师让学生在多读几遍,有时要求默读,有时抓住关键情节齐读、范读。由于充分保证了学生自主读书探究的时间,在交流汇报时,很多学生有话可说,连平时不常发言的学生都提出了一些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批注探究法 阅读中加进自己的评注,这是许多名人阅读的方法。在评注中不断融进自己的思想,我们才会更明确摘抄辑录这些内容的意义和作用,弄清作者的思想和精髓,去掉不切实际的虚妄之谈,在评注中加以吸收和贮存。读书中加进自己的评注,是主动获得知识、提高鉴赏水平及运用能力的一个必要步骤。
合作探究法 合作学习要取得实效必须具备以下4个条件:一是合作学习的目标要明确恰当,是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解决的,也就是说,目标必须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二是小组已经形成合作的机制,小组内的学生熟悉合作的规则,明确自己的分工,学习要在民主、有序的状态下进行。三是提供充足的學习时间,让孩子有机会充分地讨论、交流、整合。四是合作目的是“双赢”,要让学生体验集体智慧的力量,感受合作学习的效益和快乐,凡是个体学习能解决的问题最好不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总之,组织合作学习,必须全盘考虑学习的目的、时机、机制、指导方式等因素,不能只追求形式。
体验探究法 体验探究法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向指路,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收集,处理语言信息,通过多向互动交往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通过“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循环渐进的过程,让学生产生对作品的真切情感体验。学生对作品的体验还可以延续到他们自己在课余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走访等多种形式较深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体验了成功,也会体验到挫折。探究过程中的挫折、错误、弯路甚至失败,对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对此,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有所收获的喜悦和兴奋。
主题组合探究法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专题研究性阅读与教学性阅读结合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养成自觉学习和研究的习惯。专题研究性阅读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将为学生毕业以后所从事的专业研究性阅读和公务性阅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中学教学中,如果能切实抓好专题研究性阅读,将语文教学与学生以后的发展结合起来,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初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指导方法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除上述8种外,还有网络探究法、反思探究法、随机探究法等。在运用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使用一种探究法,或综合使用几种探究法。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理想境界应是活、美、实。所谓活,就是教师的探究性学习指导方法灵活,学生的思维灵动,课堂的气氛活跃;探究性学习模式活,语文探究性学习需要基本的模式,但不囿于固定的模式,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创新。语文探究性学习要求师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灵感、激情、想象力。所谓美,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探究美文,在语言美、音乐美、画面美、板书美、课件美、意境美、生活美、人生美等等美的境界中,培养学生较高层次的审美鉴赏能力和高雅的情操,所谓实,就是课上得实在实用。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语文课上得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应放在教师是否在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上。语文探究性学习追求活,追求美,其最终目标还是实。语文探究性学习只有建立在教学生学的基础上,学生学会了探究,才算真正地找到了根,落到了实处。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长圳学校)